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兰州地区重症肝炎患者TT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方法:采用TTV基因ORFl区套式PCR技术检测血清中TTVDNA,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型研究。结果:57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中TTVDNA阳性率为36.8%(2l/57),基因表现型的感染率依次为1a型33.3%(7/21)、lb型23.8%(5/21)、2a型9.5%(2/21)、2b型9.5%(2/21)、lb/2a型14.3%(3/21)、lb/2b型9.5%(2/21)。结论:兰州地区重症肝炎患者中有较高比率的TTV感染,重叠感染率高于单纯TTV感染率;血清中存在2种基因型、6种基因表现型,其中2b型、lb/2b型为首次发现,基因表现型呈现多样化。应对TTV的致病性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TTV在我院非甲-非庚型肝炎患中的感染状况,研究TTV感染对非甲-非庚型肝炎临床表现的影响,探讨TTV在病毒性肝炎中的致病作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斑点杂交法对我院108例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血清标本进行TTV DNA检测。结果 非甲-非庚型肝炎患TTV DNA阳性率为14.8%(16/108),急、慢性肝炎及重型肝炎患中TTV DNA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TTV阳性组与TTV阴性组肝脏临床及生化指标无显性差异。结论 TTV可能并非是导致肝脏功能损害的真正病原。  相似文献   

3.
肝炎患者TTV感染情况及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新发现的DNA病毒 (transfusiontransmittedvirus简称TTV)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肝炎病毒。为了研究肝炎患者中TTV的感染情况 ,对 10 8例肝炎患者 (ALT >2 0 0IU/L)进行了TTVDNA的检测。方法 :利用巢式PCR方法扩增TTV基因 ,并对两例TTV分离株的部分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 :10 8中有 2 4例TTVDNA阳性 ,阳性率为 2 2 2 % ;在非甲~非庚型肝炎中TTV的阳性率为 3 4 6% ( 9/ 2 6) ;甲型肝炎病例中TTVDNA的阳性率为 9 1%( 1/ 11) ;乙型肝炎病例为 2 3 2 % ( 13 / 5 6) ;丙型肝炎病例 7 1% ( 1/ 14 )。两个TTV分离株 (TTVHN 1AF15 15 3 2 ,TTVHN 2AF15 1683 )的核酸序列与GenBank资料中TTV对应序列的核酸同源性高于 90 %。结论 :TTV病毒可能是非甲~非庚型肝炎的重要致病因子 ,并且能够与甲、乙、丙型肝炎病毒发生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新近报导的1种与输血后肝炎有关的病毒(TTV)在中国郑州地区非甲至非庚型肝炎患中的感染和基因序列变异情况。方法 采用TTV基因组ORF1区的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对非甲至非庚型肝炎患和正常人血清标本进行检测,并对非甲至非庚型肝炎患中的TTV分离株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TTV DNA在40例非甲至非庚型肝炎患中检出18例,阳性率为45%,在96例正常人中检出17例,阳性率为17.7%,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TV分离株序列与日本株(CLON22)相对应位置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1%。结论 TTV在非甲至非庚型肝炎患中的感染率较高,可能是非甲至非庚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TTV分离株与日本株可能属同一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人TT病毒(TTV)感染情况和基因序列变化。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98例老年人非甲-庚型肝炎患进行血清TTVDNA检测,并对其中2例进行TTVDNA部分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98例非甲-庚型肝炎中43例(43.9%)TTVDNA阳性,对其中2株TTV部分基因克隆测序后,与日本株相比,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8%。结论:本研究提示TTV存在非血源性的感染途径,TTV感染可能是老年人非甲-庚型肝炎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慢性肝病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海舰 《广西医学》2002,24(6):785-787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的临床意义和TTV的致病性。方法:采用TTV套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183例慢性肝病的TTV感染,分析其肝功生化结果。结果:慢性乙型肝炎(CHB)患TTVDNA阳性48例,其中并有肝硬化12例,占25%(12/48);重型肝炎18例,占37.5%(18/48)。病死12例,病死率为25%(12/48);TTVDNA阴性90例,其中肝硬化6例,占6.7%(6/90),重型肝炎6例,占6.7%(6/90),病死3例,病死率3.3%(3/90)。非甲非乙型慢性肝炎有18例TTVDNA阳性,其中TTV阳性的病例无一例并发肝硬化和重型肝炎。HBV+TTV混合感染的慢性肝炎组的总胆红质和ALT水平均高于CHB组和单纯TTV感染的慢性肝炎组,白蛋白和PTA水平均低于后两组,有显性差异。结论:TTV套式PCR是检测TTV感染的可靠手段之一。HBV和TTV混合感染可以加重病情,容易并发肝炎后肝硬化和形成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HCV基因型分布现状及其关系。方法:选择山西省肿瘤医院1996年间住院的HCVRNA阳性,临床上确诊的HCC患者血清标本13份,非肝癌癌症患者血清标本15份,1996年-1997年HCVRNA阳性的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标本15份,用型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基因分型。结果:13例HCVRNA阳性的HCC患者,除1例未能分型外,其余12例均为HCV 1b型(100%)。15例非肝癌癌症患者,除13酌(86.67%)为1b型感染者外,其余均为2a型(13.33%)。15例从业人员中,不仅检出了12b型感染(86.67%),还检出2a型,1/2混合型各1例。所有标本中1b,2a型,1b/2a混合型的构成分别为38/42(90.48%),3/42(7.14%),1/42(2.38%),以1b型的比例最高,未检出1a,2b和3a型。结论:HCVRNA1b型与HCC的关系较为密切,同时也是山西地区HCV的感染优势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在供血员及各型病毒性肝炎中的感染率及对肝脏的致病作用。方法 检测49名供血员和165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TTV DNA(采用套式PCR技术)。结果 TTV在供血员的感染率为24.5%,病毒性肝炎的感染率分别为:甲25.0%,乙29.3%,乙+丁23.8%,丙66.7%,戊10.0%,庚80.0%,非甲-非庚36.1%。非甲-非庚肝炎中TTV阳性者的肝损(ALT,SB)与全阴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TV分别和各型肝炎混合感染及各型肝炎病毒单独引起的肝损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TV在人群中感染较高,尤其在输血后易感。但TTV可能不是非甲-非庚病毒以外造成肝损的主要原因,甲-庚肝炎患者再感染该病毒可能不会进一步加重肝损。  相似文献   

9.
用套式PCR方法检测了32例非甲-非戊型肝炎的血清TTV DNA。结果:11例TTV DNA阳性,急性,慢性,重症肝炎的TTV DNA检出率分别为31.8%(7/22),28.6%(2/7),66.7%(2/3),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认为:TTV感染可能是非甲-非戊型肝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传播途径除输血感染外尚存在其它途径,TTV感染其临床特点类似乙肝病毒感染可引起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重症肝炎,并存在无症状携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本院传染科门诊及住院的同患327例,检测抗TTV-IgM,以了解嘉兴市区有胚TTV存在,并观察TTV感染的模式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TTV-IgM及已知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IL,ALT,AST,A/G,结果:327例肝病患中18例抗TTV-IgM阳性,占5.5%(18/327),TTV感染患的血清学模式以HBV,HDV,HEV混合感染为主共15例,占83.33%(15/18),单独TTV阳性3例,占16.67%(3/18),临床表现似急性黄胆型肝炎,以乏力,纳差,低热为特征。结论:证明本地区亦存在TTV感染,且与其他已知肝炎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应引起同道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江苏淮阴地区单采浆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分型及发病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江苏淮阴地区单采浆献血员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发病情况和病毒基因分型,方法:应用ELISA法及RT-nested PCR法检测67例单采浆献血员感染HCV后抗-HCV和HCV RNA,并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RFLP)进行病毒基因分型,结果:67例单采浆献血员,在感染HCV后,急性丙型肝炎发病率为17.9%(12/67),最终发展成慢性丙型肝炎者49.3%(33/67),HCV慢性持续感染68.8%(46/67),HCV基因分型:1b/ Ⅱ型占95.5%(64/67),2a/Ⅲ型1.5%(1/67),1b/2a混合型3.0%(2/67)。结论:淮阴地区单采浆献血员HCV感染以1b/Ⅱ型为优势株,慢性化比例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人群中的TT病毒(TTV)的感染情况及相关意义。方法:使用抗TTV-IgG抗体检测不同人群中的TTV抗体。结果:健康受试者及甲肝、乙肝、丙肝、肝癌、肝硬化和非甲-非庚型肝炎等患者各30例,抗TTV-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3.3%、13.3%,10.0%,20.0%和33.3%。结论:TTV在多种病毒性肝炎中均存在感染,其中以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中感染率最高,在健康受试人群中也有较高的感染率,提示在对献血员进行体检时有必要进行TTV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献血员、肝炎患者中的输血传递病毒(TTV)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方法设计合成引物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PCR)方法,对195份献血员血清、72份不同型别的肝炎患者血清进行了TTVDNA的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株进行序列测定及计算机分析。结果①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HBsAg及抗HCV阴性的99份献血员血清标本中,检出TTVDNA阳性标本36份,阳性检出率为36.3%;而在ALT正常的96份献血员血清标本中,检出TTVDNA阳性标本16份,阳性检出率为16.6%,明显低于ALT异常献血者。②在72例不同肝炎患者中,共检出39例TTVDNA阳性血清,总检出率为54.16%,在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中TTVDNA阳性率为87.5%,而在明确诊断为甲-庚型肝炎的患者中TTVDNA阳性率为5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8株阳性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测序的8个分离株与9个G1、G2代表株核酸的同源性为60.4%~99.1%,氨基酸的同源性为55.4%~98.6%。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8个TTV分离株中有7株可分属于G1、G2两个基因型的5个亚型,而另1株为G1型的新亚型。结论①献血者中存在TTV感染,提示TTV可以导致感染个体的肝功能异常,TTV可能与HBV感染相似,亦存在“健康携带状态”。②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的TTV感染率明显高于明确病原的甲-庚型肝炎患者,TTV感染与肝炎有关,可能是非甲-非庚型肝炎的病原之一。③8个TTV分离株中7个分属于G1、G2两个基因型中的5个亚型,另有1株为G1型的新亚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山东地区输血传播病毒(TTV)分离株感染状况及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山东地区26例非甲-戊型肝炎和12例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TTV DNA,对阳性扩增的产物进行测序,并分析其基因变异情况。结果 26例非甲-戊型肝炎患者检出TTV DNA阳性者11例(42%)。对其中2例(TTVSD4,TTVSD5)进行PCR产物直接测序,并与日本株(AB008394)相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9%和100%。而12例肝细胞癌患者中TTVDNA阳性3例(25%),对其中1例(TTVSD6)测序,与日本株(AB008394)相比较,其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TTVSD1、TTVSD5和TTVSD6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结论 山东地区非甲-戊型肝炎和肝细胞癌患者中TTV感染率较高,测序结果表明其与日本株(AB008394)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炎患者及献血员TT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其感染状态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人群共83例及7例不同类型肝病病人的肝组织TTVDNA。结果:TTV在各组肝炎病总检出率为22.9%,7例肝组织TTV阳性率为28.6%,而且在非甲-非戌型肝炎病人中检出率最高(38.9%),结论:TTV在不同人群中均能检。而非甲-非戌型肝炎患者中检出率最高,提出TTV可能是一种损肝病毒,而且可致肝重度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病毒性肝炎患及部分健康人群进行TTV的血清学检查,了解嘉兴市区TTV感染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TTV-IgM及已知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IL,ALT,AST,A/G。结果:327例各类肝病患抗TTV-IgM阳性率5.5%(18/327)。TTV感染的血清学模式以HBV,HDV,HEV混合感染为主,占83.33%(15/18)。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健康人群抽查三种不同职业共613名,检出抗TTV-IgM阳性16份,感染率2.61%(16/613),其中2例TTV与HBsAg重叠阳性,结论:嘉兴市区存在TTV感染,感染模式与其他已知肝炎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健康人群表现为无症状携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病毒性肝炎患及部分健康人群进行TTV的血清学检查,了解嘉兴区TTV感染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TTV-IgM及已知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BIL,ALT,AST,A/G。结果:327例各类肝病患抗TTV-IgM阳性率5.5%(18/327),TTV感染的血清学模式以HBV,HDV,HEV混合感染为主,占83.33%(15/18),临床表现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健康人群抽查三种不同职业共613名,检出抗TTV-IgM阳性16份,感染率2.16%(16/613),其中2例TTV与HBsAg重叠阳性,结论:嘉兴市区存在TTV感染,感染模式与其他已知肝炎病毒混合感染为主,健康人群表现为无症状携带。  相似文献   

18.
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输血传播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对称和不对称PCR法 ,以地高辛素标记双链和单链探针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了 56例肝组织中输血传播病毒 (TTV)核酸 ,以探讨TTV的致病性。发现 51例非甲~非庚型肝炎肝组织中TTV总检出率为 2 7.5% ( 1 4 /51 ) ;5例非肝炎肝组织杂交阴性。TTVDNA主要定位于肝细胞核内 ,受染肝细胞见于急性、慢性和重症肝炎的肝组织。双链探针杂交结果与单链探针检测病毒基因链的结果一致 ,2例 ( 2 /6)例组织TTV基因链与互补链同时存在。提示TTV是导致肝炎的一种新病原 ,并且在肝脏内有复制  相似文献   

19.
为观察新肝炎病毒TTV在各类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和基因分型 ,在日本株TTVORF1保守区合成了特异性引物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PCR)两次扩增血清TTVDNA ,对各类人群中TTVDNA分别进行了分子克隆和部分基因测序 ,并与日本报道的TTVDNA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 :从非甲 戊型和非庚型肝炎病人、血清HBsAg阳性的肝炎病人、正常献血员、静脉内吸毒者和女性性乱者中 ,分别获得的 6份TTVDNA克隆 ,其基因序列与日本株TTVORF1部分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7%~ 99% ,均属于TTVla型。提示 :我国各类高危人群感染TTV以la型为主 ;TTV基因型与疾病发生和传播方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型肝炎病毒TF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混合感染对肝脏病变及HBV复制状态的影响。方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TVDNA并对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77例慢性HBV感染者中32例TTVDNA阳性,阳性率18.1%:其中无症状携带者5/52(9.6%),慢性肝炎7/46(15.2%),重型肝炎9/39(23.1%),活动性肝硬化9/40(22.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病人中,TTV阳性者与TTV阴性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及血清HBe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但HBV、TTV混合感染的重型肝炎死亡率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TV混合感染似乎不影响HBV所致的肝脏病变及其复制状态,但可能影响重型肝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