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西医治疗、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穴取水沟、百会、内关等),观察组并于患手掌侧、背侧五指掌指关节与近侧指间关节之间的筋肉进行隔日交替针刺,得气后接电针;对照组于患侧手八邪穴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接电针。10天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Lindmark评分、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分级、手关节活动度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indmark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观察组Lindmark评分中的运动协调能力评分、感觉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8.24±3.07vs 6.84±2.43,3.52±2.33vs 2.16±2.12,11.76±3.55vs 9.00±3.62,均P0.05);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偏瘫手运动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偏瘫侧手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25.35±10.91)°vs(18.65±7.86)°,P0.05];两组患者BI评分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均P0.01)。结论:经筋刺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手精细动作障碍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拘挛方热敷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同水平上肢痉挛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同水平上肢痉挛脑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拘挛方热敷,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治疗前、疗程结束后两组上肢肌张力分级、痉挛程度的变化;以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定治疗前、治疗3个月两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疗效分级、肌张力分级及痉挛程度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拘挛方热敷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同水平上肢痉挛脑卒中疗效优于单独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患者肌张力及肌痉挛程度,提升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刺四渎穴、合谷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96例中风后手指拘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方案,治疗组针刺四渎穴、合谷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手指痉挛分级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手功能评定评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四渎穴、合谷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疗效显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能较好地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肘腕部快针法对中风后手指拘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手指拘挛患者编号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再施以快针法治疗。两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手肌张力评定(Ashworth量表)和手运动障碍运动功能(Fugl-Meyer)评价。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6.7%,对照组80.0%,治疗组对手指痉挛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在手指肌张力评分及手运动功能评分两项比较中,治疗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肘腕部快针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手指拘挛状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及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加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对两组方法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做出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肢痉挛程度和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M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常规针刺加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改善患者的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关刺温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手指屈曲拘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9年9月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手指屈曲拘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上加用关刺温针法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量表的手指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f评分(10.93±1.64)分高于对照组(8.77±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手指Ashworth痉挛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BI评分(62.17±8.84)分优于对照组(50.14±8.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刺温针四缝穴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手指屈曲拘挛患者手指运动功能,改善手指痉挛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巨刺针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手功能障碍3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宇  吴中朝  栗新 《中医杂志》2012,53(20):1746-1749
目的 比较巨刺针法与传统患侧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4例缺血性中风手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取健侧手阳溪、阳谷、合谷、后溪,行针时配合患侧手腕关节的运动;对照组取患侧手相同穴位.两组每次均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每穴行针1min.每周各治疗3次,隔日1次.总疗程共8周.根据改良的Ashworth分级量表评定法、Fugl-Meyer评价量表、Lindmark运动功能评定法、Barthel指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障碍手肌张力分级、手平衡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和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Ashworth分级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平衡评分、Lindmark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在肌张力Ashworth分级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评分、Lindmark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巨刺针法可有效促进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手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改善手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针刺外关、支沟穴治疗脑卒中手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手痉挛状态改良Ashworth分级评价≥Ⅰ级且≤Ⅲ级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外关、支沟穴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予单纯康复治疗,针刺治疗、康复治疗均每日1次,每星期5次,共观察3个月。通过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患者治疗前后手痉挛程度的动态改变进行评价;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法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手功能的变化;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观察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S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关配伍支沟针刺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手痉挛状态;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手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解惑法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痉挛状态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采用解惑法针刺,即患肢主动肌穴位用泻法,拮抗肌穴位用补法,并结合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所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惑法针刺能够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痉挛程度,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解痉方结合针刺及康复训练对痉挛期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痉挛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针刺、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解痉方。4周为1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予改良的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定法(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分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观察治疗后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肢体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加用解痉方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解痉方结合针刺及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痉挛,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抽提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头针抽提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体针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采用改良Ba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较同组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针抽提法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原络配穴法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手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8月河北省中医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手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包括Bobath技术、OT作业疗法、手功能训练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手阳明大肠经及手太阴肺经原穴、络穴针刺治疗,即大肠主合谷穴,肺之客列缺穴,每天1次,两种治疗每周5次,周末休2 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周期共4个疗程。4个疗程后,通过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简化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程度、Fugl-Meyer手部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痉挛等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指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原络配穴法结合康复功能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在提高中风后手指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改善生活日常能力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陈玲 《河南中医》2012,32(10):1304-130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Ⅱ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和对照组30例(采用针灸结合传统推拿),于治疗前、治疗后7d及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简式Fugl - Meye运动功能评测(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7d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FMA评分、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瘫BrunnstromⅠ - Ⅱ期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于川  申斌 《上海针灸杂志》2013,(12):1006-1007
目的评价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手指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采用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以Fugl-Meyer手指运动功能评定法及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为指标,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及Fugl-Meyer评分均较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透穴微创埋线法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手指运动障碍优于常规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手部痉挛,改善手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手三阳经穴治疗中风后手指拘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手指拘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手三阳经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后手肌力评分.结果与结论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手肌力评分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的临床手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热敏灸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血清S100β、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新Bobath技术及低频电刺激,研究组35例给予头针联合热敏灸治疗。每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后均随访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血清S100β、NGF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结束后两组ADL、FMA评分升高,MAS分级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100β、NG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热敏灸可更加有效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S100β、N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针药并用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障碍、康复训练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5月-2019年8月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即治疗组A(中药组)30例,治疗组B(电针组)30例,治疗组C(药针结合组)30例,对照组A(中药加西药组)30例,对照组B(电针加西药组)30例,对照组C(药针加西药组)30例,对照组D 30例,同时以无抑郁的脑卒中患者30例为空白组,对其治疗的结果分析。结果治疗组C与对照组C治疗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其他组,ADL评分高于其他组,P<0.05。治疗组C与对照组C,相较于空白组,其HAMD评分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空白组ADL评分明显更高(P<0.05);治疗组A与对照组C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P<0.05,但2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接受针药并用干预,可较好改善其情绪障碍情况,提高其康复的效果以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观察针刺激痛点疗法与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差异,为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60例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激痛点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30例。在患侧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刺激痛点组采用0.35 mm×50 mm毫针,斜45°刺入并贯穿激痛点结节,提插至出现针感后留针30 min,传统针刺组选取肩髃、肩髎、肩贞等,应用0.35 mm×50 mm毫针直刺,提插捻转至出现针感后留针30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休息2天,连续3周。两组在治疗15天后,采用国际公认的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McGill)、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作为观察指标,以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的疼痛症状、损伤程度、运动功能指数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激痛点针刺组愈显率30%(9/30),优于传统针刺组愈显率13.3%(4/30)(P<0.01),治疗后两组McGill、SHSS、FMA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1);且针刺激痛点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传统针刺组(均P<0.05)。结论:针刺激痛点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推拿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及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推拿及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评估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D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CND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查时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脑卒中患者,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疗法和针灸疗法,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四肢简化运动能力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并比较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8)。治疗后2组患者运动能力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组患者肌力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康复联合针灸可提高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改善患者的肌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