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论的学术价值浅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及其学术价值.方法:对86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变化,并结合三维CT椎动脉血管造影(3D-CTA),观察椎动脉形态学改变,从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分析"无虚不能作眩","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结果:经TCD检测,82例(93支)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异常,异常率为95.35%;82例164支椎动脉,经3D-CTA检查,130支椎动脉形态学有异常改变,异常率为79.27%.结论:眩晕与椎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无虚不能作眩"包括"本"虚和"标"虚两个方面,主要是对"标"虚而言,"上虚则眩"与椎动脉供血不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部刮痧刺络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椎动脉血供的改善情况。方法:上海地区每年的3月及9月间,选取CSA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采用转颈体位经颅多普勒(TCD)观察实验组刮痧刺络干预1周后(3次)血流速度的变化和对照组1周前后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在1周内任意经受冷暖气候变化或高温季节长时间冷气环境生活,其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及部分舒张末期流速(Vd)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在相同气候条件下,采用刮痧刺络干预后,其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p)及舒张末期流速(Vd)均明显上升(P<0.01)。结论:冷暖空气剧烈变化使人易受寒湿侵袭,从而导致CSA患者椎动脉血供不足;颈部刮痧刺络干预可有效抵御气候季节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椎动脉血液供应能力,进而预防和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蚕芎甲参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应用活血化瘀祛痰开窍药物进行治疗 ,用药 1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 ,左右两侧椎动脉 (VA )、基底动脉 (BA )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 (Vpeak)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Vmin) ,搏动指数 (PI) ,阻力指数 (RI) )。结果 :治疗后各值有明显改善 ,基本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内。结论 :蚕芎甲参汤能够明显改善脑供血 ,从而达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张介宾“无虚不能作眩”,“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及其学术价值。方法:对86例椎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变化.并结合三维CT椎动脉血管造影(3D-CTA),观察椎动脉形态学改变.从血管形态学改变及其对血流速的影响,分析“无虚不能作眩”,“上虚则眩”理论与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性。结果:经TCD检测,82例(93支)有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异常,异常率为95.35%;82例164支椎动脉,经3D-CTA检查,130支椎动脉形态学有异常改变,异常率为79.27%。结论:眩晕与椎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无虚不能作眩”包括“本”虚和“标”虚两个方面,主要是对“标”虚而言,“上虚则眩”与椎动脉供血不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Wang GM  Li LX  Wen FY  Song YQ  Tong RG 《中国针灸》2011,31(3):216-218
目的:观察针刺太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 B1)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紊乱的干预作用,为穴位特异性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00例VBI患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分出低流速型血管(43条)、高流速型血管(79条);对照组为正常人群50例,计椎动脉100条,观察针刺太冲穴前后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Vs)的变化.结果:针刺太冲后低流速型椎动脉Vs明显增高,针刺5~10min、出针后半小时与针刺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流速型推动脉Vs明显降低,针刺5~10min、出针后半小时与针刺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针刺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太冲穴以双相调节的方式有效地改善椎动脉的供血,纠正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减葛根汤配合牵引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0例,均采用口服加减葛根汤配合枕颌带牵引疗法进行治疗,采用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及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动脉血供改善情况等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患者症状及体征均有改善,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显示椎基底循环主要动脉(VA、BA、PCA)血液流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3个月临床疗效评价显示临床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结论:加减葛根汤配合牵引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能够有效缓解椎动脉痉挛,增加脑血流,从而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葛仙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葛仙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培他司汀胶囊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6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的舒张期末期血流速度(Vd),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变化情况。结果:(1)该临床研究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改善椎动脉血供方面,葛仙汤优于培他司汀组。结论:葛仙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肯定,且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椎动脉血液流动改善影响.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60例病例,给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将中药汤剂煎煮后,分两次口服,每日一次,1个月为1个疗程.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其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1个疗程后,通过超声经颅多普勒(TCD)观察,病人治疗后椎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椎动脉血流改善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对痰浊上蒙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治疗组57例采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照组53例用眩晕停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和经颅多普勒(TCD)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最大流速(VS)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为7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的改善和经颅多普勒(TCD)LVA、RVA、BA收缩期最大流速(VS)的增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蒙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卧位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供血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卧位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供血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卧位颈椎牵引,对照组采用传统坐位颈椎牵引,持续牵引2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以经颅多普勒(TCD)所检测的数据为指标,观察卧位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动脉系统供血的影响。结果:卧位颈椎牵引治疗后异常血管数量明显减少,与坐位颈椎牵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卧位颈椎牵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动脉系统供血情况,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温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以温针灸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经颅多普勒的影响。方法:以温针灸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观察治疗前后椎动脉(LVA、RVA)及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流速及平均流速的改变,同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LVA、RVA及BA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流速及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结论:温针灸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大脑供血,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验证颈健方配合热敏灸及佩戴颈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1:1比例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和口服西比灵对照组,连续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椎基底动脉经颅多普勒(TCD)血流变化情况以评定疗效。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P<0.05),并且在增加椎动脉血供,改善脑供血及远期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此法经济、简便,患者容易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经坐位定点斜扳手法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定点斜扳手法治疗,对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左右两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期血流速度(Vpeak)、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值进行比较.结果:VA、BA的...  相似文献   

14.
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椎动脉血液流动改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60例病例,给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将中药汤剂煎煮后,分两次口服,每日一次,1个月为1个疗程。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其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1个疗程后,通过超声经颅多普勒(TCD)观察,病人治疗后椎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椎动脉血流改善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观察针刺加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选择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川芎嗪组20例,针刺加川芎嗪组42例,治疗十天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针刺加川芎嗪组不仅在改善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方面,而且在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川芎嗪组。结论针刺加川芎嗪组优于川芎嗪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TCD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椎动脉型颈椎病因影响椎动脉血流出现眩晕、头痛等症状。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发展 ,经颅超声多普勒 ( TCD)显像技术对椎动脉血流异常具有重要诊断价值。我们从 1 997年 7月至 1 999年1 2月以来运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 1 0例 ,观察治疗前、后及转颈时 TCD的变化 ,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比较 ,进一步研究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作用。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 1 1 0例。病例选择参照最新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1,2 ]。病程最短 2天 ,最长 8年 ,其中年龄最大为 74岁 ,年龄最小 1 8岁 ,平均年龄 47.5岁。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单纯应用龙式整骨手法、服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配合龙式整骨手法及单纯服用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配至手法组、桂枝加葛根汤组、桂枝加葛根汤+手法组、西药组4个治疗组,各组按照相应干预方法连续治疗14天。治疗前后计算局部症状积分、血供受损积分,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各组局部症状积分、血供受损积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与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局部症状改善手法组与桂枝加葛根汤+手法组优于其他组,对血供情况的改善,其他组优于手法组,对椎动脉血流速的增加桂枝加葛根汤+手法组与西药组优于其他组。结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临床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MSCTA与彩色多普勒对椎动脉检测的相关性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价值.方法:对6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MSCTA检查后图像后处理,观察推动脉、横突孔及钩椎关节的形态学变化,同期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椎动脉管径、峰值流速、阻力指数.结果:MSCTA134支椎动脉中有形态学异常改变的126支,异常率为75%.有形态学改变的126支椎动脉,CDU检测有血流速异常的111支,检出率为88.1%.椎动脉形态改变依次为椎动脉不规则狭窄,推动脉纤细,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走行异常,纤维束带牵拉椎动脉移位,骨质畸形压迫,椎动脉闭塞不显示.结论:MSCTA与CDU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进行定性定量诊断.  相似文献   

19.
江艳丽 《中医正骨》2003,15(8):22-23
为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对 114例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椎动脉进行了扫查 ,探得椎动脉二维声像图 ,测内径并观察形态 ,显示彩色血流 ,取样测频谱声像图的收缩期峰值速度 (VS)、舒张末期峰值速度(VD)及阻力指数 (RI)。并与所测 32名同龄健康人的正常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病变组与健康组的椎动脉阻力指数无明显差异 ,而管腔内径、VS与VD有较明显差异 (P均 <0 .0 5 )。认为椎动脉管腔内径及VS可以作为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敏感指标 ,VD为血管阻力增高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9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TCD检查,观察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结果:观察组TCD检测异常率为96.0%,其中高速血流者49例,频谱形态正常者41例,低速血流者46例,频谱形态正常者39例;高速血流患者其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低速血流患者其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TCD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