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椎动脉血液流动改善影响.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60例病例,给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将中药汤剂煎煮后,分两次口服,每日一次,1个月为1个疗程.并以彩色多普勒检测其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结果 1个疗程后,通过超声经颅多普勒(TCD)观察,病人治疗后椎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椎动脉血流改善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服用桂枝加葛根汤前后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方法:2008年5月~2010年1月间,将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治疗方案为桂枝加葛根汤口服并配合颈椎牵引,将中药汤剂煎煮后,分两次口服,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颈椎牵引取患者体重的1/5~1/7,每日2次,每次30min,3周为1疗程。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口服颈复康颗粒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时间同观察组。通过超声经颅多谱勒(TCD)观察椎动脉血流改善情况。结果:通过TCD观察,观察组87例病人治疗后椎动脉各项血流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动脉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能明显减轻眩晕症状。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血流改善有显著效果,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及中药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疗程均为28 d。比较2组临床疗效、主要临床症状及椎动脉多普勒检查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项疼痛、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症状评分及椎动脉内径、TAMX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针刺联合桂枝加葛根汤可显著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大椎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郑功胜 《新中医》2015,47(4):143-144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结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颈椎牵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加葛根汤口服,并将药渣热敷颈部。2组疗程均为4周。评估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及椎动脉血流参数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2组患者收缩期最高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较前增加,阻力指数(RI)较前下降(P<0.05,P<0.01),且研究组增加值或下降值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结合颈椎牵引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颈椎牵引治疗,能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并对椎动脉血流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葛根剂量变化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52例,依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配至A、B、C、D、E、F 6个剂量组,对应桂枝加葛根汤中葛根的10 g,15 g,20 g,25 g,30g,35 g,6个剂量,服用相应组汤剂28天。治疗前后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基底动脉、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各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最明显者为20 g,25 g剂量组,且与其他组治疗后基底动脉、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桂枝加葛根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方中葛根的剂量与疗效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的量效关系,且葛根与桂枝、芍药的最佳剂量比可能为为2~2.5:1:1。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纯应用龙式整骨手法、服用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配合龙式整骨手法及单纯服用西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配至手法组、桂枝加葛根汤组、桂枝加葛根汤+手法组、西药组4个治疗组,各组按照相应干预方法连续治疗14天。治疗前后计算局部症状积分、血供受损积分,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结束后各组局部症状积分、血供受损积分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与治疗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局部症状改善手法组与桂枝加葛根汤+手法组优于其他组,对血供情况的改善,其他组优于手法组,对椎动脉血流速的增加桂枝加葛根汤+手法组与西药组优于其他组。结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时,临床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液流动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口服颈复康颗粒并颈椎牵引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口服桂枝加葛根汤并颈椎牵引进行治疗,通过2周时间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桂枝加葛根汤对椎动脉血液流动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78%,且治疗组椎动脉各项血液参数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桂枝加葛根汤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病情,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椎体前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经颅多普勒检查(TC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3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门诊采用椎体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60例,每次治疗10~15 min,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应用椎体前手法治疗前后患者TCD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数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椎体前手法能够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TCD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指标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体前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1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桂枝加葛根汤进行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及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式,服药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71例患者中临床控制43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18%。结论:桂枝加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颈椎病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并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忠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针刺颈椎病穴,对照组针刺颈夹脊穴,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8%,对照组为67.5%;TCD显示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颈椎病穴可明显改善颈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次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用舒血宁注射液20m[/次治疗,1次/d,14d为1疗程。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及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异常,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双侧推动脉、基底动脉的Vm值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舒血宁联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症状、血液流变及TCD指标异常,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葛仙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葛仙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培他司汀胶囊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6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的舒张期末期血流速度(Vd),及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变化情况。结果:(1)该临床研究治疗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改善椎动脉血供方面,葛仙汤优于培他司汀组。结论:葛仙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肯定,且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转颈试验经颅多普勒(TCD)在颈性眩晕诊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颈性眩晕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脑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对对照组30例健康受试者以及罹患组120例颈性眩晕患者辨证分型后进行中立位和转颈试验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①罹患组常规中立位检测血流速度异常者91例,阳性率为75.8%;行转颈试验后,TCD检查血流速度异常者为107例,异常率提高到89.2%。②各型颈性眩晕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各自的特点。痰湿阻络组血流速度增快,呈低阻力波型;肝阳上亢组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但呈高阻力波型。肝肾阴虚组血流速度减慢,呈高阻力波型;气血亏虚组呈血流速度减慢;结论:①转颈试验TCD检查对颈性眩晕的诊断有其特殊价值;②椎动脉痉挛与狭窄、脑动脉弹性减退或硬化、椎一基底动脉下游小动脉闭塞可能是颈性眩晕发病病因之一,各中医证型患者的TCD表现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4.
旋转手法对椎动脉血流平均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经颅多普勒 (TCD)变化 ,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手法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手法治疗组 4 0例与常规治疗组 4 2例 ,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TCD ,观察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血流平均速度的影响。结果 ① 82例患者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平均速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P <0 .0 5 )。TCD异常率为 76 % ( 6 2 /82 )。②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有改善。手法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更明显 (P <0 .0 5 )。结论 手法治疗可以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颈椎活动度、等长肌力及疼痛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62例CSR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组给予桂枝加葛根汤加味口服,150 m L/次,2次/d,对照组给予颈舒颗粒口服6 g/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记录治疗前后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颈椎活动度,等长肌力,CSR 20分量表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治疗结束后统计总有效率和治愈率;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疼痛相关因子5-羟色胺(5-HT),神经生长因子(NGF),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7%,治愈率为40.74%,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95%,治愈率7.41%(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增快,颈椎活动度、等长肌力及CSR 20分量表评分增加,VAS评分减少,疼痛相关因子5-HT,NGF及PGE2含量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正中神经F波传导速度增快,颈椎活动度、等长肌力及CSR 20分量表评分增加,VAS评分减少,疼痛相关因子5-HT,NGF及PGE2含量下降(P<0.01)。结论: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CSR气滞血瘀证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颈部、手部功能、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方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突聋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经颅多普勒(TCD)脑血流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突聋患者BAEP的Ⅰ、Ⅲ、Ⅴ波波形及峰潜伏期(PL),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脑血流参数的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活血化瘀方药可改善突聋患者BAEP及TCD脑血流参数,进行BAEP、TCD检测可反映突聋患者内耳及脑干的神经功能和供血状况,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简称TCD)的影响。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包括治疗组(止眩宁胶囊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组)30例。结果:治疗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脑血流速度平均值(Vm)改善率分别为86.7%、90.0%;对照组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脑血流速度平均值(Vm)改善率分别为63.3%、40.0%。结论:止眩宁胶囊对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双向调节作用明显优于盐酸氟桂利嗪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按虚实与人迎.寸口脉象分组汤剂.针灸.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方法]使用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患者按虚实与人迎.寸口脉象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内服与外治。阿斯匹灵肠溶片、丹红注射液、伸筋洗剂沐足、辨证分型根据人迎寸口脉诊法指导补泻治疗选择方剂、针刺补/泻等方法。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速度、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实证组治愈9例,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7.93%。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24例,有效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32%。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速度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按虚实与人迎.寸口脉象分组汤剂.针灸一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耳鸣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进而分析后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1例耳鸣患者给予颈部及患耳电针治疗20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耳鸣症状的量化评估并以超声多普勒(TCD)法检查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分析耳鸣症状的变化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探讨耳鸣的病因。结果:51例耳鸣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表现为各血管收缩期及舒张期峰值均降低,经电针治疗后耳鸣症状获得改善,其中,31例患者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提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舒张期血流速度峰值的提高则无统计学差异,此结果可在限定年龄组的统计分析中得到重复。结论:耳鸣的发生可能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流速下降进而导致内耳缺血有关,电针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20.
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嘉玮 《新中医》2011,(4):79-80
目的:观察针药并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牵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比治疗前明显增快(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VA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血流速度有明显提高作用,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