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密蒙花方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气阴两虚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4例,对照组121例,分别给予密蒙花方及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变化。结果密蒙花方可提高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远视力,有效率13.6%,并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对眼底治疗的有效率为37.5%,荧光造影检查有效率20.6%。治疗组提高远视力,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优于对照组。结论密蒙花方可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提高患者远近视力,是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延缓病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干眼的情况,并探讨造成干眼的原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1日至10月1日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共72例144眼.根据视网膜造影评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分组,A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0例,B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2例;另以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C组).对比各组间主观症状、Schirmer I test(S I T)、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break-up time,NIBUT)、脂质层分级、印迹细胞的差异.结果 糖尿病患者干眼发生率为61.1%,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干眼的发生率为50.0%,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干眼的发生率为70.0%,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与干眼发生有相关性(OR=17.00),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与于眼发生呈明显正相关(OR=57.29);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得分A组为(64.32±1.00),B组为(28.45 ±1.10),C组为(13.54 ±0.90),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A组NIBUT为(5.90 ±2.28)s,B组为(7.58±2.15)s,C组为(11.55 ±2.25)s,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SIT为(7.75 ±2.03) mm,B组为(8.75±1.98)mm,C组为(10.78±2.21)mm,A、B两组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01);A组杯状细胞数为(59.00±5.18)个,B组为(67.50±3.93)个,C组为(80.94±8.87)个,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易发生干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较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干眼症状明显,泪膜功能稳定性下降,容易造成眼部干涩异物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多波长氪激光在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Ⅲ-Ⅳ期患者46例87眼,使用美国多波长氪激光仪进行局部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3个月,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Ⅲ期患者视力稳定者30眼(96.77%),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Ⅳ患者视力稳定者43眼(76.79%)。结论多波长氪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Ⅲ期患者疗效优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Ⅳ期患者,并且能降低黄斑水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对诊治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糖尿病患者405例810只眼(患病时间从5~20年不等,从未进行过眼底检查),患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及FFA的检查.结果 405例患者810只眼中,FFA显示眼底正常者90只眼,占11.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Ⅰ期者335只眼,占41.4%,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Ⅱ期者110只眼,占13.6%,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者235只眼,占29.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者30只眼,占3.7%,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Ⅴ期者s10s只眼,占1.1%.结论 绝大多数(本研究中占88.9%)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间5 ~10年)视网膜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应早期行FFA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分期治疗中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76例不同分期(增殖前期、增殖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对比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增殖前期的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65%,增殖期的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2%,非增殖期的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76%。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分期治疗中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分期治疗中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来该院就诊的76例不同分期(增殖前期、增殖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对比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后,增殖前期的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7.65%,增殖期的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2%,非增殖期的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76%.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分期治疗中采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olor doppler energy,CDE)技术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球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利用CDE技术,测定100例(200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及15例(30只眼)正常人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经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包括无明显视网膜病变(non-obvious diabetic retinopathy,NDR)25例,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39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36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OA的EDV明显减小,RI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PSV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病例组CRA的PSV、EDV明显减小,RI明显增大,差别有显著性(P〈0.05)。EDV和RI的灵敏度优于PSV。结论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展,糖尿病患者的眼球血流动力学发生进行性改变,应用CDE动态检测眼球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DRP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早期诊治、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糖网明)在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平行随机对照方法,选取NPDR患者90例,随机1∶1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5例,予中药糖网明口服,对照组45例,予复方血栓通胶囊口服,30d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通过眼底检查及眼底荧光造影、视力、对比敏感度观察评价疗效。结果:中药糖网明组疗效优于复方血栓通组。结论:糖网明对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以及在眼底解剖区域的分布情况,为激光治疗提供完整的临床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7年7月~2002年7月确诊为糖尿病495例982眼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片中证实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98人781眼的图像显示,其中男157人304眼、女性241人477眼,将病变分为背影期、增殖前期、增殖期,并按眼底解剖区域将病变分为全眼底、后极部、中周部和周边部四种类型.结果背影期133人266眼、增埴前期92人182眼、增殖期173人333眼.经统计分析,三者之间的病程无显著差异(t=1.333、0..834、1.797、P均>0.05),男女病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率差别有显著意义(χ2=10.637,P=10.637,P=0.001,P<0.005).全眼底型视网膜病变531眼(67.99%)、后极部型视网膜病变144眼(14.60%)、中周部型视网膜病变130眼(16.56%)、周边部型视网膜病变6眼(0.77%).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女性较多见.背景期、增殖前期、增殖期之间的病程差异不大,可能与糖尿病性的控制程度有关.全眼底型、后极部型和中周部型的病变在临床上较易辨认,而周而边部病变容易漏诊.造影时如后极部和中周周部未发现病变,应仔细检查周边视网膜,以便及时发现病灶,使病人得到适时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解郁汤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解郁汤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例60只眼,并设羟苯磺酸钙分散片对照组30例60只眼,疗程10周,观察二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视力及眼底检查对比分析。结果二组均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对单个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组均能提高视力,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解郁汤可以改善非增殖期DR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眼底渗出、出血的吸收,提高视力的疗效肯定,且未发现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8例(58眼)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其中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16例(16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21例(21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21例(21眼)。以无糖尿病且年龄相仿的健康人15例(15眼)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均进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量化分析,比较各组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NFL)、角膜神经纤维主干密度(CNFD)及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CNBD)。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中NDR、NPDR和PDR患者的CNFL、CNFD、CNBD均下降(P均<0.01)。病例组中,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CNFL、CNFD逐步降低(P<0.01,P<0.05);CNBD在NDR患者与NPDR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患者CNBD低于NDR和NPDR患者(P<0.01,P<0.05)。结论 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经纤维存在损害,它的出现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以来在内分泌科就诊的433例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散瞳检查眼底和荧光素血管造影,同期检测患者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肌酐和尿蛋白含量等21个指标。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无病变组NDR)、无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无增殖期组DR)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组PDR),比较无增殖期DR组(非PDR组)和PDR组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指标。结果:NDR组281例,非PDR组132例,PDR组20例。PDR的患病率为4.62%,占所有DR患者的13.16%。PDR组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尿酸和尿白蛋白含量等指标均较非PDR组高(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P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并发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含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引起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1999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 ,我院用半导体泵浦的 5 32nm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弥漫性水肿 42例、6 9眼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糠尿病 42例、6 9眼 ,2 5~ 78岁 ,平均 5 0岁 ;男 14例、2 1眼 ,女 2 8例 ,48眼 ;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 0眼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9眼 ;糖尿病病史 0 .5~ 18年 ,平均 5 .7年 ;视力下降 1月~ 1年 ,平均 4.8月 ,合并晶状体部分混浊 2 6眼。1.2 检查方法 用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眼底镜、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  相似文献   

14.
对增殖前期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59例(245只眼)进行了长期随诊。在自然病程中,75%的眼底病发展,视力减退。激光光凝的80例(138只眼),眼底病变显著好转。视力增进2行以上者为50.72%,仅有10.14%无效。在合并妊娠的10例中,产前后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对于增殖前期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亦可获良好效果,改变了妊娠患者的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15.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以2007—11/2008-06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50(男76,女7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38~78(53±6)岁.选取本院健康查体中心正常健康对照者50(男26,女24)例,年龄48—81岁(524-7)岁.糖尿病诊断依据1999年WHO所公布的标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的诊断及分期依据1984年第一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患者散瞳后行眼底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眼科医师分3组作出分期诊断,第1组(n=50):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NDR);第2组(n=50):糖尿病伴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NP-DR);第3组(n=50):糖尿病伴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2型糖尿病视网膜的病变特点,分析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3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视网膜病变情况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105例),背景期DR组(27例),增殖期DR组(21例),并选取同期体检的正常人群为对照组(30例)。记录病程,比较各组人群血糖值、hs-CRP、Hcy,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随着眼底病变的进展,背景期DR组、增殖期DR组FPG、hs-CRP、Hcy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或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P<0.05),随着糖尿病的进展,背景期DR患者已经出现Hcy、hs-CRP水平的升高,显著高于正常人群;而在增殖期DR患者中上述指标升高更为明显,已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Hcy与hs-CRP呈正相关(P<0.01)。结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Hcy、hs-CRP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在增殖期DR患者中上述指标的异常更为明显,联合检测可更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观察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不同分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4月-2012年12月我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R)患者,共156例(244眼),分为非增殖期(NPDR,A组)、增殖前期(PPDR,B组)和增殖期(PDR,C组),其中A组39只眼、B组142只眼和C组63只眼.3组患者均采用倍频532 nm激光对156例(244眼)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3-6次,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 非增殖期(NPDR)组总有效率(89.74%)、增殖前期(PPDR)总有效率(86.62%)分别和增殖期(PDR)组(69.84%)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殖前期(PPDR)组的总有效率(86.62%)和增殖期(PDR)组的总有效率(69.84%)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非增殖期和增殖前期DR有更好的疗效,不同病变分期选择不同的光凝方案进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安多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番禺中心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5期患者108人,完全随机分2组:治疗组(54例105眼,激光联合安多明治疗),对照组(54例102眼,激光治疗)。治疗前后行视力、眼底以及行荧光造影检查,根据视力检查标准以及荧光造影标准判定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4期患者,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5期患者,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期患者可采用安多明或激光辅以安多明治疗,5期患者,安多明的治疗效果并不明显,激光及手术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 以DR患者54例108眼为研究对象,对增殖期(PDR)96眼行标准全视网膜光凝,非增殖期(NPDR)22眼行弥漫视网膜光凝.结果 视力提高或不变90眼,有效率83.3%.FFA检查示有效率86.1%.结论 激光光凝术是治疗DR 的一个有效方法,要把握光凝时机,争取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DR,提高激光光凝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吴丽萍  赵佳威  陈芝清 《浙江医学》2011,33(8):1184-1185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病变是眼科常见病之一,因此采用眼底荧光造影(FFA)检查早期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以便适时激光治疗显得十分重要。激光是目前治疗DR的有效手段,既往研究显示不同分期DR光凝术后预后不同,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预后好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更好于高危PDR[1]。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早期PPDR患者在FFA指导下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