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60岁老年人是当前及未来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高血压患病率也随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据2002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群中,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9.1%,2004年北京地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率高达60%.  相似文献   

2.
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都城乡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状况,为今后成都市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奠定基础。方法 2008年在成都地区调查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样本的获取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社区(村)为单位,抽取成都市2008年城乡社区60~79岁人群2005例进行高血压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51.77%,标准化率为47.36%。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65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半数有高血压。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知晓率55.0 1%、治疗率40.08%、控制率20.23%,城市老年人群高血压知晓率58.50%、治疗率43.29%、控制率22.04%,明显高于农村33.33%、20.1 4%、9.03%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P〈0.01。结论成都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老年人群应作为血压监测重点人群,尤其是65岁以上老年人群。尚需进一步加强成都地区的社区老年高血压防治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以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水平,提高老年高血压的控制率。  相似文献   

3.
有数据表明高血压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65岁以上老年人中,超过50%的人群患有高血压,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显示,64-7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1.9%,2000-2001年一项全国12省市人群的高血压抽样调查则显示,64-74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48.8%。1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1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1)收缩压增高,脉压增大: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占老年高血压的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在临床上可分为舒张期高血压及收缩期高血压两个类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凡年龄在 60岁以上 ,收缩期血压大于 2 1.3k Pa( 160 mm Hg)舒张期血压大于 12 .6k Pa ( 95mm Hg)者 ,即为老年人高血压病。国外资料 ,人群调查表明平均收缩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且远远超过舒张压增高的程度。这样提示了血压的增高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 ,特别是收缩期血压。据国内调查统计 ,在 65岁以上老年人群 ,高血压患病率为 4 9%~ 57% ,80岁以上为 65.6%。同样 ,随年龄的增长 ,血压亦有上升的趋势。大量临床资料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京北部分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特点,为该地区老年人群高血压防治提供数据。方法:以2009年811月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19个行政村60岁及以上1 236例老年人健康体检横断面调查结果为样本,对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该地区≥6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71.3%。②1 236例老年人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44.49、83.49、61.00 mm Hg。随年龄增长收缩压逐渐增高,舒张压逐渐降低,脉压逐渐增大。③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患病率为27.3%,占高血压的42.8%(338/790)。结论:农村老年人群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应加强社区医生在老年人高血压三级预防中的作用,降低发病率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漷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60岁以上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现状,分析干预健康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漷县镇24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随机调查和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结果:通过对2400名漷县镇60岁以上老年人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有1017例,患病率是43%,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的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的主要心血管疾病是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在于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进行早期的生活行为干预及用药治疗,通过健康体检及社区诊断来改变高血压的首诊发现方式,早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进一步加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工作,努力提高60岁以上老年居民高血压防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不同性别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年龄增长血压有逐渐增高趋势。高血压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 ,据NHANESⅢ资料[1] 显示 ,美国 >6 9岁的老年白人中 ,高血压患病率为 5 0 %以上。它构成了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对 6 0岁以上老年人轻中型高血压患者进行男女性别之间血压 ,波动规律对比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9年 3月至 2 0 0 1年 6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 ,其中男性 6 6例 ,年龄 6 0岁~ 98岁 (平均 70 5岁 ) ,女性 5 7例 ,年龄 6 0岁~ 83岁 (平均 6 8岁 ) ,分两组观察。男性D组 ,女性A组。检查前三天停服任何药…  相似文献   

8.
刘妙  李校兴 《广西医学》2000,22(6):1390-1391
高血压是当前严重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疾病 ,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迄今 ,麻涌地区老年高血压患病状况的报道仍是空白 ,为掌握其高血压患病现状 ,人群血压水平 ,为今后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我院于 2 0 0 0年 4月间对 2 769名 60岁以上的老年进行血压监测及尿糖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择麻涌镇 1 5个管理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 2 769名。其中男 81 0人 ,女 1 959人 ,男女之比为 1∶ 2 .4;年龄最小 60岁 ,最大 97岁 ,平均年龄为 (65± 3.75)岁。大多数系农民 ,少数为居民。1 .2 调查方法 :…  相似文献   

9.
柳州市老年人群高血压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柳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浒状况。方法:抽样调查柳州市15岁及以上成人41057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群4679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以1999年WHO推荐的JNCⅥ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本市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男性46.51%,女性43.53%,总患病率45.24%;理想血压、正常血压人数分别占老年人的21.69%和49.60%;老年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女性则在65岁达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大幅上涨,高血压患病率也在逐年提升,有研究[1]表示,≥60岁及≥80岁的老年人,其高血压患病率分别达到了57%和70%。值得一提的是诸多患者易在测量血压时出现紧张情绪或大白衣效应,影响血压准确性[2]。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动态血压监测(association of briefing program managers,ABPM)被认为是24 h监测血压的理想工具,其可记录检查者每日活动时的血压值,利于医师诊断高血压及评价治疗效果[3,4]。与偶测血压相比,ABPM的全日血压数据利于降低患者检查结果误差概率,提高血压数据的准确性[5]。因此,本研究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接诊的319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ABPM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城乡人群高血压的基线调查资料,研究城乡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血压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1998年上海市6个街道和2个农村>35岁的164 343人的高血压基线调查资料,对城乡不同年龄组血压值的百分点及均数进行分析.并与1991年的城乡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作对比.结果①1998年上海市城乡人群高血压[收缩压≥140和(或)舒张压≥90 mm Hg和(或)2周内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1 mm Hg=0.133 kPa]患病率为29.2%;②城乡人群无论是青年期进入中年期,还是中年期进入老年期,血压的升幅均为最快,最大升幅为8~10 mm Hg;③≥45岁城市人群的血压呈现高于农村的趋势,而农村人群血压的增长幅度大于城市人群.结论上海地区人群血压的特点为①7年中高血压的患病率增加29.73%;②中年人群血压升幅最大,应将中年人作为高血压治疗的主要对象;③城乡血压差别正在明显缩小,要防止农村人群中以高血压为主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门头沟军庄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的高血压发病状况,并对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该社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患病率为68.5%.女性发病显著高于男性(64±6.9% v.s. 36±6.5%,P<0.05).年龄为75岁及以上患者控制前收缩压水平高于年龄在65~75岁之间的患者(平均值:179±10.3mm Hg v.s. 165±8.7mm Hg,P<0.05),舒张压无显著差异(平均值:101±9.7mm Hg v.s. 105±8.1mm Hg,P>0.05);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发生率高于非单纯收缩性高血压发生率(58±7.2% v.s. 42±6.7%,P>0.05).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不良与吸烟、饮酒、肥胖、是否规律运动、是否定期复查、对疾病的知晓情况、遵医嘱服药情况、是否自行监测血压、情绪精神状态、经济水平、文化程度及器质性疾病均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社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女性易发高血压,以单纯收缩性高血压为主,且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对疾病认识深刻、防治依从性好以及无显著多脏器疾病患者血压较容易控制,另外良好的情绪精神状态、负担得起长期治疗费用等因素均有助于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相似文献   

13.
陈苏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3057-3058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居民27万人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49%,因此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1].由于人口老龄化、不良的生活行为、健康教育的欠缺等,使高血压患病率、并发症发生居高不下[2].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高血压包括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超过半数,是老年人最常见疾病和致残致死的原因之一[3],其患病率在所有人群当中最高,达63.4%~76.1%[4].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护理要与时俱进,应用最新的理论指导临床,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县级城乡高血压病防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睢宁县居民高血压病的流行现状、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岁的人群5811人进行血压测量,用统一制定的调查表调查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有关的统计分析。[结果]睢宁县高血压患病率为32.35%,标化患病率为23.29%,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35.85%、19.16%及5.05%;常吃腌制食品、口味偏咸、超重、吸烟、饮酒及精神紧张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睢宁县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疾病控制率低,应积极开展社区防治,降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都匀苗族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14例60岁以上的都匀苗族老年人,采用自制的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食盐量、高血压患病率及治疗情况,并对高血压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臀围及血压测量;分析都匀苗族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并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都匀苗族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5.02%,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26.89%、13.79%及0;性别、吸烟、饮酒、摄盐量、BMI是都匀苗族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都匀苗族老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市近年来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老年高血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07年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健康体检数据库,对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该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7.1%,男性远高于女性,老年男性(≥80岁)高血压患病率有下降趋势;年龄增大,体质指数、腰臀比及血脂代谢异常者的高血压患病率急剧上升。结论: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应予重视;年龄、体质指数、腰臀比及甘油三酯是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开展积极有效的老年人高血压防制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马丽杰  王艳萍 《吉林医学》2010,(26):4458-4459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和标准,对社区常住老年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5.93%,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是否过量饮酒等是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发病有显著的人群特征,应对重点人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15年的变化情况.方法 1992年,在成都成华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了35~64岁男女两性共1365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队列.2007年对该队列人群进行了第2次危险因素调查.两次调查资料均完整者1061人.本研究对该1061人15 年前后的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①15年间男女两性各年龄组收缩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年龄越大,升高幅度越明显.舒张压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增幅呈U字形:45~54岁组增加的幅度最小.②2007年与1992年相同年龄组间比较(2007年50~64岁组 vs.1992年50~64岁组),无论男女两性,收缩压均明显增加,且男性收缩压的增加幅度大于女性;对于舒张压,男女两性均增加,但女性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15年间男女两性各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均增加,其中男女两性均是年龄较小组高血压患病率增幅最大,但年龄较大组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④15年间高血压总的患病率男性由13.2%增加到51.2%,女性由14.0%增加到45.1%;在相同的年龄组(2007年50~64岁组 vs.1992年50~64岁组),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在2007年均明显高于1992年.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升高,但各年龄组之间升高趋势不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年龄较小组别增加幅度最大,但年龄越大,高血压的患病率越高.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在2007年均明显高于1992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北京万寿路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情况。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6月,对北京万寿路地区5个社区2 071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状况调查,采用统一调查表面对面进行高血压患病及治疗情况调查和血压测量。结果 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75.9%、60.8%和33.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结论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知识,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是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