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患儿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ma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三维重建(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和CT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显示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及阻塞程度.结果:确诊气管、支气管异物25例,其中支气管异物3例,左主支气管异物9例,右主支气管13例;合并肺气肿6例,肺不张2例.确诊病倒均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异物取出,所见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及阻塞程度符合CT诊断结果.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准确地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态、大小及阻塞程度,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先天性支气管起源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怀疑支气管起源异常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建显示支气管起源;三维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FR)、最小密度投影(MinIF)及容积再现(VR)。结果:多层螺旋CT支气管三维重建可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起源异常的部位及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评价先天性支气管起源异常,是一种较准确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钟宇  肖旭平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6):837-838,84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支气管异物患儿行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并与支气管镜所见进行对比.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准确、直观地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阻塞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准确评价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准确、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对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胸部螺旋CT扫描,获得扫描数据后进行图像后处理,成像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表面遮蔽显示(SSD)、CT仿真内窥镜(CTVE)。分析各种重建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18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18例异物部位与术中所见一致。各种重建方法均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部位、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CPR、MinP、SSD、CTVE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经我院16层螺旋CT扫描及多方法三维重建,诊断为支气管异物,并经支气管镜证实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56例,分析各种三维重建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56例患者图像满意,气管异物5例、右侧主支气管、支气管异物31例、左侧主支气管及气管异物20例;并发肺气肿41例、肺不张10例、阻塞性肺炎19例;49例异物与术中—致,出现移位4例,异物咳出3例。各种重建方法均可清晰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位置、形态、大小、气管支气管狭窄的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多方法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的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局部气管支气管狭窄程度,且无创、快捷、廉价,显著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ultilayer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维重建对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怀疑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者,实施肺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与硬性支气管镜下手术情况对比,分析各种重建方法对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情况及诊断价值。结果30例患者均获清晰图像,23例异物部位与术中所见一致,出现位移1例,假阴性1例,异物咳出后检查3例,左主支气管狭窄1例,吸入性肺炎1例,均未见异物。各种重建方法均可清楚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异物所致气管、支气管狭窄的部位、程度和外形改变。结论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支气管镜检术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12例患儿的多层螺旋CT轴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重建(VRT)的图像.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最准确、最简易又安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技术在诊断婴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中的应用价值及地位.方法 使用四排螺旋CT对32例可疑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病例行薄层CT扫描,运用容积扫描作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CT仿真内窥镜成像等图像后处理,明确诊断后即由纤维支气管镜取出.结果 32例婴幼儿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其中气管6例、右主支气管12例、中间支气管1例、右肺下叶支气管8例、左主支气管4例、左肺下叶支气管1例,纤维支气管结果与CT结果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后期重建技术对婴幼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直接征像和间接征像的显示率为100%.MSCT扫描技术是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最可靠手段,MSCT扫描是诊断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9.
陈岩 《中华全科医学》2011,9(4):637-63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在小儿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儿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组及仿真内窥镜技术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三维重组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和容积再现,CT仿真内窥镜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与支气管镜所见具有一致性。16例临床怀疑气管异物的患儿,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将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小密度投影和仿真支气管镜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可准确、直观地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阻塞程度。16例气管异物患儿,右侧支气管异物12例,左侧支气管异物2例,大气管异物1例,双侧气管异物1例。合并肺炎5例,肺不张7例,肺气肿5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及仿真内窥镜可准确评价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准确无创性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岩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637-63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气管三维重组在小儿气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儿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进行三维重组及仿真内窥镜技术显示气管支气管病变;三维重组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最小密度投影、表面遮盖显示和容积再现,CT仿真内窥镜对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与支气管镜所见具有一致性。16例临床怀疑气管异物的患儿.记录每位患儿的平均有效剂量;将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小密度投影和仿真支气管镜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可准确、直观地显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阻塞程度。16例气管异物患儿,右侧支气管异物12例,左侧支气管异物2例,大气管异物1例,双侧气管异物1例。合并肺炎5例,肺不张7例,肺气肿5例。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及仿真内窥镜可准确评价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准确无创性诊断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重建(SSD)、容积重建(VR)等重建技术在脊柱骨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5例脊柱骨折患者以损伤部位为中心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行MPR、SSD和VR重建。结果:45例脊柱骨折患者经三维重建均能立体显示脊柱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脱位、稳定性情况及三维空间关系等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全面、立体、多方位地观察脊柱骨折,为临床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路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骨埋伏牙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颌骨埋伏牙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行颌面部螺旋容积扫描,并用齿科重建Dental软件包及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表面遮盖成像和容积再现技术重建图像。结果:本组共29颗埋伏阻生牙,多层螺旋CT重建图像能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埋伏牙萌出方向并与其邻牙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齿科三维重建技术对埋伏牙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彭樾 《黑龙江医学》2012,36(6):449-45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食管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临床诊断及经食管钡餐检查确诊的食管异物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技术。结果多平面重建技术对食管异物的部位、形态及有否继发食管、气管瘘等并发症的显示,均能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容积重建能直观立体显示食管异物的位置、形态等情况。结论多平面重建及容积重建技术,可提高食管异物的诊断准确性,及早发现并发症,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征得患者父母同意,对疑诊中心气道疾病的患儿行多层螺旋CT扫描,将图像数据重建获得三维重建图像,并将观察结果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5例疑诊中心气道疾病的患儿平均年龄4岁(1月至11岁,男性40例),经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气管支气管异常47例,8例气管支气管软化症。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观察结果,真阳性者43例,假阴性者4例,假阳性者1例,真阴性者7例。CT三维重建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相对较,显示两者诊断儿童中心气道疾病无显著性差异(P=0.486)。CT三维容积重建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91.4%(43/47)和87.5%(7/8),全部准确率为90.9%。结论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发现儿童中心气道疾病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诊断儿童中心气道疾病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胸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后,运用三维重建技术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评价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 65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共发现骨折287处。各种后处理技术中,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技术在显示微细肋骨骨折上效果较好,三维表面遮盖法和容积再现技术在显示骨折的空间解剖结构上有优势,最大密度投影技术对判断肋软骨骨折效果较好。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和纤维支气管镜对小儿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2月至2008年6月间收住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呼吸科,符合相应标准的0-14岁儿童128例,其中男86例,女42例;年龄〈3个月28例,-1岁53例,-3岁31例,-14岁16例。全部患儿给予螺旋CT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明确有无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利用诊断试验计算并比较螺旋CT与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断气管支气管畸形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诊断为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共46例,其中气管支气管软化10例;支气管起源异常15例;气管支气管狭窄21例。(2)10例气管支气管软化均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螺旋CT三维重建对诊断气管支气管起源异常的特异性和纤维支气管镜相仿,但敏感性明显高于纤维支气管镜;CT三维重建对诊断气管支气管狭窄的敏感性和准确率与纤维支气管镜相当。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气管支气管起源异常和支气管狭窄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纤维支气管镜则能弥补CT对气管支气管软化诊断的不足,两者联合能有利于小儿气管支气管畸形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的12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例,对其低剂量MS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低剂量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均可以很好地显示气管支气管全貌,并可以明确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准确率可达100%。结论低剂量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有效降低患儿辐射剂量的同时仍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是一种最佳的诊断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影像学方法,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我院25例疑似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用MPR、Min IP、VR及VE等后处理技术,分析并比较其在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经临床纤维支气管镜证实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25例患儿均获得清晰的CT图像及后处理图像,多平面重建(MPR)对异物显示较佳,显示率为100%(25/25),容积再现(VR)能明确异物的位置及与气管的关系,显示率为97%(24/25),最小密度投影(Min IP)对异物的测量较精确,显示率为97%(24/25),及仿真内窥镜(VE)能准确显示异物在气管内的位置及对气管的堵塞情况。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诊断气管及支气管憩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气管及支气管憩室的CT表现,观察憩室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与气管支气管之间的关系,比较常规横轴位与后处理重建显示憩室与气管支气管之间通道的差异。结果:56例憩室中54例位于气管右后侧,2例位于左主支气管旁,48例为单发,8例为多发,憩室直径约0.3~4.1 cm。常规横轴位显示憩室与气管通道21例,后处理重建组显示通道40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P<0.05)。结论:螺旋CT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显示憩室的全貌以及与气管支气管的关系,可以作为诊断气管及支气管憩室的首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在上颌前部埋伏牙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87例经曲面断层片诊断为上颌埋伏牙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利用AW 4.3工作站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组(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结果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能完美显示上颌埋伏牙的位置、萌出方向、牙体本身与颌骨及邻牙的关系等,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结论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重组技术在上颌埋伏牙诊断中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