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参与细胞增殖、成熟和再生的主要因子。目前已证实其对胃肠道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能促进溃疡愈合,但是罕见关于EGF在急性出血性胰腺炎中作用的报道。目的:观察外源性EGF对雨蛙肽联合应激诱导的大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方法:予雄性Sprague鄄Dawley大鼠腹腔内注射雨蛙肽(40μg/kg,两次注射间隔1h)联合水浸束缚应激(第一次注射雨蛙肽后开始,持续5h)诱导急性出血性胰腺炎。EGF治疗组第一次注射雨蛙肽之前0.5h和之后2.5h,分别皮下注射EGF1、10或30μg/kg。观察各组动物胰腺炎生化、病理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制模开始后12h,对照组的胰腺湿重为4.24g/kg±0.68g/kg,血清淀粉酶含量为4325U/L±822U/L,胰腺组织DNA和淀粉酶含量分别为1577μg/g±433μg/g和21.39U/mg蛋白±6.83U/mg蛋白,各病理学指标评分均为0。胰腺炎组的胰腺湿重(10.49g/kg±1.87g/kg)和血清淀粉酶含量(24433U/L±16751U/L)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胰腺组织DNA(561μg/g±278μg/g)和淀粉酶含量(16.95U/mg蛋白±5.01U/mg蛋白)则降低,病理学评分显著增高(P<0.01)。10μg/kgEGF能显著降低胰腺湿重(6.47g/kg±2.64g/kg,P<0.01)和血清淀粉酶含量(9010U/L±3983U/L,P<0.05),提高胰腺组织淀粉酶含量(23.92U/mg蛋白±8.58U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Necrostatin-1(Nec-1)对雨蛙肽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AP)的影响。方法 C57BL/6小鼠予以50μg/kg的雨蛙肽腹腔注射7次,间隔1 h,建立AP模型。于第1次雨蛙肽注射后3 h、6 h、9 h和12 h,取出胰腺组织,HE染色。Western blot检测RIP1和RIP3蛋白的表达;C57BL/6小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Vehicle组、Nec-1组和Nec-1i组,予以50μg/kg的雨蛙肽腹腔注射10次,间隔1 h,第1次雨蛙肽注射2 h前,腹腔注射Nec-1(1 mg/kg,每6 h 1次)、Nec-1i或等体积溶剂和空白对照。于第1次雨蛙肽注射后12 h、18 h和24 h,收集血清和胰腺组织。检测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HE染色评估胰腺损伤程度。Real-time RT-PCR检测胰腺组织IL-1β和TNF-αmRNA的表达。结果 RIP1和RIP3蛋白在雨蛙肽诱导的AP中逐渐升高,且与胰腺腺泡细胞的坏死呈正相关;应用Nec-1后,与Vehicle组和Nec-1i组比较,于12 h、18 h和24 h,小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明显降低,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也明显减少,同时胰腺组织中IL-1β和TNF-αmRNA的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 Nec-1对实验性胰腺炎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程序性坏死可能促进了急性胰腺炎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JAM-C单克隆抗体对小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胰腺和全身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雨蛙素和脂多糖联合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小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0 mL/kg),共注射6次,间隔1 h;ANP模型组(ANP组):小鼠给予腹腔注射雨蛙素(50μg...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雨蛙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胰腺炎肠道菌群的影响,挖掘与其发生高度相关的肠道共生菌。方法 将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AP组)和对照组(Control组)。通过腹腔注射雨蛙素构建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收集血清标本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收集胰腺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变化。收集大鼠粪便,借助16S rRNA测序技术研究两组大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并通过与大鼠生理指标表型进行关联分析进而挖掘肠道共生菌。结果 雨蛙素诱导的急性胰腺炎可显著升高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活力(P<0.01),降低胰腺干湿比(P<0.01),造成胰腺组织结构弥漫性破坏;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两组间肠道菌群存在差异,其中急性胰腺炎组肠道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属水平上以埃希氏-志贺氏菌属、拟杆菌属和肠球菌属为主要优势属。结论 雨蛙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胰腺炎引起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降低及物种组成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1(Ang-1)对小鼠急性胰腺炎(AP)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P组、Ang-1治疗组(各18只)。AP组:腹腔注射雨蛙素50μg/kg,1次/h,共7次,制成AP模型;Ang-1治疗组:同法制作AP模型,之后腹腔注射100μg/kg的Ang-1;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上述各组小鼠在作相应处理后分别于9、18、24 h各取6只,摘眼球取血处死,取胰腺组织观察其病理变化并评分(Schmidt法),检测小鼠血清淀粉酶(AMY)、TNF-α、IL-6。结果 AP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血清AMY、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Ang-1治疗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血清AMY、TNF-α、IL-6水平较AP组下降(P均<0.05)。结论 Ang-1可明显减轻雨蛙素诱导的小鼠AP的炎症反应及胰腺损伤,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6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胸腺素α1(TA2)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多肽激素,临床应用已日益广泛,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但TA1是否对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具有治疗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目的:研究MAP时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通过给予外源性TA1观察能否减轻MAP的严重程度。方法:5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AP组和TA1治疗组。MAP模划采用雨蛙肽(20μg/kg)腹腔注射,1次/h,共4次,建立大鼠MAP模型;TA1组于造模成功后立即皮下注射TA1(100μg/kg);刘照组仅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三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3h、6h、12h处死,收集外周血和胰腺标本。观察MAP时TA1对血清淀粉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胰腺组织炎症评分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观察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的变化。结果:MAP组与TAI组各时间点的血清淀粉酶、血清TNF-α水平和胰腺组织炎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MAP组与TA1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MAP组6h 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P组其他时间点和TA1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AP早期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失调,但可通过自身调节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MAP时也用TA1对细胞免疫功能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敏  汤茂春  陈敬涵  吴恺 《胃肠病学》2009,14(6):337-342
背景: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始于胰腺腺泡细胞内胰酶的激活,造成腺泡细胞损伤。环氧合酶-2(COX-2)和核因子-κB(NF.KB)在AP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目的:观察雨蛙肽和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离体大鼠胰腺腺泡细胞COX-2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塞来昔布对腺泡细胞炎症损伤的作用。方法:分离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分为对照组、雨蛙肽组(1×10^-7mol/L)和塞来昔布干预组(100μmol/L,15min后加入雨蛙肽),分别培养1、3、6、12h。测定腺泡细胞活力、淀粉酶分泌率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COX-2、NF—κB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雨蛙肽组各时间点腺泡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淀粉酶分泌率和LDH漏出率显著增高,COX-2和NF—κBmRNA表达量显著增高,蛋白表达阳性率亦增加(P〈0.05)。塞来昔布干预组各时间点腺泡细胞活力、淀粉酶分泌率和LDH漏出率均较雨蛙肽组显著改善(心O.05),COX-2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NF—κBmRNA和蛋白表达与雨蛙肽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塞来昔布可抑制大鼠胰腺腺泡细胞中雨蛙肽刺激的COX-2活性,从而减轻细胞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通过给予外源性胸腺素α1(TA1),观察能否减轻SAP的严重程度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和TA1治疗组.SAP模型采用50 g/L牛黄胆酸钠1 mL/kg胰胆管逆行穿刺注射建立,治疗组造模成功后立即皮下注射TA1(100μg/kg),对照组仅给予开腹手术.三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3,6,12 h处死,收集外周血与胰腺标本.观察TA1对血清淀粉酶、TNF-α及胰腺组织炎症评分的影响;同时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的变化.结果SAP组与治疗组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水平及胰腺组织炎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2 h治疗组与SAP组相比,TNF-α水平明显下降,胰腺组织炎症评分显著改善(P<0.01).SAP组3,6 h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在12 h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3 h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但6,1 2 h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SAP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外源性TA1可能通过调节CD3,CD4T细胞分化从而减轻胰腺炎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脂蛋白脂酶基因(LPL)缺陷的杂合子小鼠作为制备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野生型及LPL杂合子小鼠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为12、24 h 2个时点.实验组腹腔注射雨蛙肽(50 μg/kg体重)7次,每次间隔1 h.对照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各组小鼠血浆三酰甘油(TG)、淀粉酶水平,观察胰腺形态学改变并评分.结果 LPL杂合子小鼠对照组血TG为(3.55±0.27)mmol/L,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对照组的(0.94±0.18)mmol/L(P<0.05).杂合子小鼠实验组12 h的血TG、淀粉酶水平分别为(3.55±0.27)mmol/L和(3685±484)U/L,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实验组12 h的(0.92±0.11)mmol/L和(2501±410)U/L(P<0.05).杂合子小鼠实验组12 h的胰腺水肿、坏死、出血和炎细胞浸润的分值分别为3.94±0.21、3.94±0.21、1.84±0.25和1.84±0.25,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实验组12 h的3.06±0.01、2.52±0.51、0.46±0.22和0.58±0.38(P<0.05).结论 LPL杂合子小鼠血TG中度升高且稳定,在雨蛙肽诱导下产生严重的急性胰腺炎,是研究高脂血症相关性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p55/p75(TNFR-p55/TNFR-p75)在实验性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AEP组.AEP组采用雨蛙肽(20 μg/kg体重)腹腔注射,每小时1次,共4次建立大鼠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模型,对照组仅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分别在造模后3、6、12 h处死,收集外周血与胰腺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运用RT-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与胰腺组织中TNFR-p55/TNFR-p75mRNA表达,同时测定血清淀粉酶与病理组织学评分作为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指标.结果 MAP组3个时间点血清淀粉酶、TNF-α水平及胰腺组织炎症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在PBMC及胰腺组织中TNFR-p55/TNFR-p75 mRNA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 < 0.05).结论 TNF-α是急性胰腺炎病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并通过结合胰腺组织中TNFR-p55、TNFR-p75参与引起胰腺组织损伤;同时TNF-α通过与PBMC中 TNFR-p55/TNFR-p75相互作用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活化,从而影响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动态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间临床样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所分离出的112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耐药率最低的是美罗培南(33%).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显著性变化,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动态监测其耐药谱变化是防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攀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目前中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第一位原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心脏康复知识的普及,冠心病患者康复意识逐渐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运动锻炼。  相似文献   

13.
14.
15.
糖尿病对肾移植预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合并糖尿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4月至200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07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相关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507例共行539例次肾移植术(多次手术29例),其中52例合并糖尿病[其中男30例,年龄(51.4±7.1)岁;女22例,年龄(51.6±4.9)岁],移植前糖尿病16例,移植后糖尿病36例;因糖尿病肾病致肾衰竭性肾移植治疗占糖尿病的30.8%。未合并糖尿病肾移植455例[其中男293例,年龄(38.7±12.3)岁;女126例,年龄(43.5±10.1)岁]。合并糖尿病组的各种并发症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合并糖尿病组病死率17.3%(9/52),同期非糖尿病肾移植组病死率7.7%(35/455),尤以移植前糖尿病病死率最高。结论肾移植合并糖尿病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需加强对肾移植前后糖尿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17.
18.
重视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Li YS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4):265-26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口寿命明显延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在1997年约为8000万,预计2020年将达到2亿。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疾病成为重要的社会和医学问题,其中认知功能障碍尤为突出,表现为发病和患病率高、社会家庭负担重和患者生命质量差。欧洲2000年的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是脑卒中的1.5-3.0倍,患病率分别是脑卒中和帕金森病的2-4倍及4-6倍。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痴呆的患病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当,65岁以上人群的痴呆患病率为7.5%,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