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便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法建立STC大鼠模型,设定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益气活血通便方低、中、高剂量组(3.51、7.02、14.04 g·kg-1)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体征变化、计算粪便含水率及肠道推进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黏膜炎症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P)3、AQP4、AQP8和c-Kit蛋白灰度值,通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经过益气活血通便方给药治疗10 d后,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通便方不同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大鼠的粪便含水率和肠道推进率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通便方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大鼠结肠无明显黏膜炎症改变,杯状细胞排列较规整无断裂、数量较多。益气活血通便方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血清中SP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VIP明显降低(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麻元通便止痛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功能、排便量、肠神经递质及水通道蛋白(AQ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麻元通便止痛汤低、中、高剂量组(6,12,18 mg·kg-1)及莫沙必利组;模型组、麻元通便止痛汤组及莫沙必利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10 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14 d,建立STC模型;模型建立后,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Na Cl溶液灌胃,连续给药14 d。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造模期及治疗期粪便数量及含水量;计算各组大鼠碳末推进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1,3,4,8(AQP1,3,4,8)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碳末推进率、排便量及粪便含水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元通便止痛汤组及莫沙必利组大鼠碳末推进率、排便量及粪便含水量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型(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NO,NOS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元通便止痛汤组及莫沙必利组结肠NO,NOS含量降低,且呈剂量依赖型(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AQP1,3,4,8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元通便止痛汤组及莫沙必利组结肠AQP1,3,4,8表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型(P0.05)。结论:麻元通便止痛汤可改善STC大鼠肠道功能、排便数量及粪便含水量,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结肠NO,NOS含量及AQP1,3,4,8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丝裂原活化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正常组20只,造模组60只,雌雄各半;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混有复方苯乙哌啶的饲料,造模时间120 d后,随机选取雌雄对半大鼠正常组10只,造模组20只,测定大鼠24 h排便量、含水量及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结肠留存粪便粒数,评价STC大鼠造模是否成功;停药1周后,将造模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便汤组(33 g·kg-1),通便汤+H89组(PKA信号通路阻滞剂,5 mg·kg-1),通便汤+U0126组(MAPK信号通路阻滞剂,0. 1 mg·kg-1)各10只,雌雄各半,药物通便汤干预4周后,测定大鼠24 h排便量、含水量及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结肠留存粪便粒数;采用免疫组化(IHC),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结肠内水通道蛋白3(AQP3),AQP4,PKA及MAPKs信号通路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24 h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小肠炭末推进率及结肠存留粪便粒数均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通便汤组排便量、含水量及小肠炭末推进率均增加,结肠留存粪便粒数减少(P 0. 01),AQP3,AQP4显著降低(P 0. 01);与通便汤组比较,通便汤+H89组和通便汤+U0126组AQP3,AQP4,PKA蛋白与mRNA表达降低(P 0. 01);与通便汤+H89组比较,通便汤+U0126组排便量、含水量、小肠炭末推进率及结肠留存粪便粒数,AQP3,AQP4,PKA,MAPK蛋白表达量与mRNA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复方苯乙哌啶成功复制出慢性传输型便秘模型,通便汤可以抑制PKA和MAPK信号通路,从而下调AQP3,AQP4表达,增加肠道蠕动和肠道水分,有效治疗STC。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松果菊苷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KM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松果菊苷低、高剂量组(30、70 mg/kg),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用洛哌丁胺灌胃法构建便秘模型。记录小鼠排便次数、粪便粒数和粪便含水量,钡餐推进法评估小肠转运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试剂盒检测结肠组织SOD、GSH-Px活性及IL-1β、TNF-α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AQP3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SR4、SP、VIP、AQP3、CFTR、PKA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松果菊苷各剂量组小鼠排便频率、粪便颗粒数、粪便含水量、肠道转运率,以及结肠组织SOD、GSH-Px活性和SR4、SP、AQP3、CFTR、PKA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IL-1β、TNF-α水平和VIP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松果菊苷对便秘小鼠具有通便作用,可能与减轻肠道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肠神经递质异常和增加结肠组织AQP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肠卫士植物胶囊的通便功能。方法通过小肠运动实验,小鼠排便时间、粪便粒数和粪便重量的测定实验研究肠卫士植物胶囊的通便功能。结果在不影响小鼠体重的情况下,各剂量组与便秘模型组相比小肠推进率均提高,其中高剂量组具显著性差异(P0.05),样品高剂量组首次排便时间缩短,有极显著性(P0.01);高剂量组6 h排便重量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肠卫士植物胶囊能明显促进小鼠小肠运动,并能明显缩短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及增加6 h排便重量。肠卫士植物胶囊具有通便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当归对血虚便秘模型小鼠结肠水通道蛋白8(AQP8)的表达及AC-cAMP-PKA信号通路各因子含量的影响,探讨当归润肠通便作用机制。方法 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当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乙酰苯肼及环磷酰胺联合复制血虚便秘小鼠模型,实验第14日起,当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16.7、8.8、4.2 g原药材/kg当归水煎液灌胃,阳性药组给予5.0 g/kg常通舒颗粒药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小鼠血虚便秘证候、排便时间,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q RT-PCR检测小鼠结肠AQP8蛋白和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结肠AC-cAMP-PKA信号通路中各因子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血虚便秘证候,粪便排出时间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结肠AQP8蛋白和mRNA表达及腺苷酸环化酶(AC)、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各剂量组小鼠粪便排出时间明显缩短,结肠AQP8蛋白和mRNA表达及AC、cAMP、PK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当归治疗血虚便秘可能与调节结肠AC-cAMP-PKA信号通路,下调结肠AQP8蛋白和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方改善便秘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模型大鼠结肠ICC及AQP3的影响。方法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制备便秘大鼠模型,造模组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益气方低、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各10只)。另有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大鼠一般情况、粪便含水量,肠道传输功能,同时测定结肠肌电,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SP、VIP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结肠AQP3、c-kit蛋白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结肠PKA mRNA、AQP3 mRNA、NK-1mRNA,c-ki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温阳益气方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粪便含水量(P0.05)。温阳益气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肠道活性炭推进率随着剂量变化而不同程度增加,以中、高剂量组明显增高(P0.05)。结肠肌电检测结果提示温阳益气汤中、高剂量组在振幅、频率变异系数、振幅变异系数水平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温阳益气方中、高剂量组能抑制AQP3表达,提升c-kit蛋白表达(P0.05),同时与莫沙必利组比较,温阳益气方高剂量组c-kit蛋白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阳益气方中、高剂量组血清SP、VIP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5)。RT-PCR结果提示治疗组(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大鼠结肠AQP3、PKA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大鼠结肠c-kit、NK-1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温阳益气方治疗便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血清中SP和VIP的含量,调节PKA mRNA和NK-l mRNA的表达,从而调节肠道AQP3及c-kit的表达,通过增加肠道粪便含水量,同时加快肠道蠕动,达到缓解和治疗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380,190,95 g·kg-1),每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15 mg·kg-1)ig,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ig 3周。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的排出时间、粪便干湿重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RT-q PCR进一步检测结肠组织中VIP,AQ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大便含水率减少;结肠组织中VIP表达降低,AQP3的表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粪便量增加,质地稀软,首粒黑便时间缩短,大便含水率增多;结肠组织中VIP mRNA表达明显升高,AQP3 mRNA的表达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大鼠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可能与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异常表达有关,硝菔通结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通便汤对脾虚型便秘模型小鼠结肠组织Cajal间质细胞、结肠肌间神经丛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靶点及机理。方法:选用昆明小鼠105只,造模开始前随机抽取15只作为正常组,余90只采用番泻叶+限水+控制饮食复合因素造模法,共15天,建立脾虚便秘型小鼠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乳果糖组、麻仁组。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治疗,每日1次,连续14天。末次给药后采用平均光密度(OD)值分析法观察小鼠结肠组织cajial间质细胞C-kit蛋白、神经递质VIP和SP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C-kit、SP、VIP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2)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小鼠结肠组织C-kit、SP、VIP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差异明显(P﹤0.05);(3)与乳果糖组比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C-kit表达水平升高显著(P﹤0.05),高剂量组SP表达水平升高显著(P﹤0.05);(4)与麻仁组比较,高剂量组C-kit、SP、VIP表达水平升高显著(P﹤0.05)。结论:脾虚型便秘发病与结肠组织中C-kit、SP、VIP表达水平下降相关。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增强结肠组织内神经递质SP、VIP的表达,促进肠道推进性收缩;上调C-kit的表达水平,改善Cajal间质细胞的数量与分布以增强结肠蠕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生白术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结肠动力及结肠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 3,AQP3)、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 4,AQP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白术低、中、高剂量组(C、D、E组)共5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按15 mg/(kg·d)的剂量灌胃建立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C、D、E组分别给予含生药3.15 g/kg,6.30 g/kg,9.45 g/kg的生白术水煎液干预治疗。通过比较大鼠一般情况、大便含水量、炭末推进率,观察不同剂量生白术治疗STC的疗效。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AQP3、AQP4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大鼠结肠炭末推进率、大便含水量及AQP3表达MD值降低(P 0.05),AQP4表达MD值升高(P 0.05);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结肠炭末推进率、大便含水量及AQP3表达MD值均升高,仅D组、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QP4表达MD值均降低(P0.05)。结论:生白术可明显改善STC模型大鼠便秘症状,增加大便含水量、提高炭末推进率、促进肠道传输功能。白术通便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中、高剂量作用优于低剂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结肠组织AQP4表达、增加AQP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津液理论指导下探讨改良枳术方对于便秘大鼠AQP3/AQP9、MUC2的影响。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改良枳术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制备慢传输便秘大鼠模型。改良枳术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4.725、7.875、11.024 g/(kg·d)灌胃,莫沙必利组以1.56 mg/(kg·d)莫沙必利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的蒸馏水。每天一次,共持续7天。检测各小组大鼠24 h粪便颗粒数,粪便含水量、肠道转运时间、肠道推进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测定结肠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 AQP3)、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 AQP9)、黏蛋白2(Mucin 2, MUC2)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24 h粪便颗粒数及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肠道转运时间延长、肠道推进率降低,结肠AQP3蛋白表达升高、MUC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改良枳术方各组大鼠24 h粪便颗粒数及粪便含水量明显增加、肠道推进率增加,改良枳术方各组结肠AQP3表达下降、MUC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改良枳术方高剂量组结肠AQP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AQP3/AQP9、MUC2介导的结肠“津”“液”代谢在便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改良枳术方用于便秘疗效确切,其中以中、高剂量效果更佳,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通过AQP3/AQP9、MUC2从而调控结肠的“津”“液”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作用及其对结肠组织神经递质和干细胞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stem cell factor / kit proto-oncogene, SCF/c-kit)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槐黄丸低剂量组(30 mg·kg-1)、槐黄丸中剂量组(75 mg·kg-1)、槐黄丸高剂量组(150 mg·kg-1)、莫沙必利组(2 mg·kg-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别均对大鼠进行大黄灌胃处理模拟STC造模,并以相应药物浓度给药。给药2周后,测量24 h首次排便时间、6 h排便粒数及粪便含水量、干重和肠道推进率。采用酶联免疫反应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大鼠结肠P物质(Substance P, SP)、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 VIP)的含量。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c-kit和SCF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c-kit和SCF的蛋白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次排便时间明显延长,排便粒数及干重、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肠道推进率降低,SP、Ach含量降低,VIP、NO含量增高,SCF和c-kit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槐黄丸低、中、高剂量组能缩短首次排便时间,6 h排便粒数及干重、粪便含水量明显增高,肠道推进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槐黄丸低、中剂量组相比,槐黄丸高剂量组缓解STC的效果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槐黄丸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结肠神经递质,提高SCF/c-ki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及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疏肝健脾方低、中、高剂量组,使用乙酸灌肠加束缚的方法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HT、SP及VIP。[结果]疏肝健脾方可以明显降低大鼠的粪便含水量(P〈0.05);疏肝健脾方中、高剂量组腹部撤退反射(AWR)评分在不同扩张容量下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疏肝健脾方可以降低大鼠血浆中5-HT和结肠组织中sP的含量,而血浆中SP、VIP及结肠组织中VIP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疏肝健脾方可以改善大鼠的腹泻及内脏的高敏感性,并对5-HT及SP有调节作用,提示疏肝健脾方可以有效治疗D—IBS,并与调节胃肠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蜜煎导方对功能性便秘模型小鼠的影响。方法:将200只小鼠随机分为排便组、胃排空组、肠推进组和小肠含水率组,每组各50只。再将每组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开塞露组、蜜煎导方低剂量组和蜜煎导方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采用灌胃复方地芬诺酯的方法建立功能性便秘小鼠模型,以开塞露纳肛为阳性对照,观察小鼠排便、胃排空、小肠推进率、小肠含水率等指标变化。结果:蜜煎导方纳肛可明显促进便秘小鼠排便、胃排空,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蜜煎导方纳肛可促进便秘小鼠模型小肠推进率,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蜜煎导方纳肛可增加便秘小鼠模型小肠含水率与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蜜煎导方对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不同,高剂量组效果最好,其次低剂量组。结论:蜜煎导方纳肛对复方地芬诺酯所致便秘小鼠模型有促进小鼠排便、促进小鼠胃肠运动、增加小肠含水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通便颗粒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3(AQP3),水通道蛋白8(AQP8)的影响,阐明其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剩余50只大鼠采用复方苯乙哌啶法诱导慢传输型便秘大鼠动物模型,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便颗粒低、中、高剂量组(9.3,18.7,37.3 g·kg-1)、聚乙二醇散剂组(2.1 g·kg-1),给药组ig给予相应剂量,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30 d.记录大鼠体质量、24 h大便质量,运用炭墨灌胃法检测大鼠肠道传输功能,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肠AQP3,AQP8的分布、表达及相对含量. 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大鼠24 h大便质量降低,肠管炭墨推进率降低,AQP3,AQP8的表达增加,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予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各组大鼠24 h大便质量均有所增加,差异明显(P<0.05);通便颗粒中、高剂量组、聚乙二醇散剂组肠管炭墨推进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通便颗粒中、高剂量组和聚乙二醇散剂组能不同程度减少AQP3,AQP8的表达,以通便颗粒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5). 结论: 通便颗粒具有明显改善便秘大鼠的排便功能,可能通过下调AQP3,AQP8的表达从而调节水分的吸收和分泌来治疗STC.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及结肠组织5-羟色胺(5-HT)、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得舒特组、疏肝健脾方低、中、高剂量组,使用乙酸灌肠加束缚的方法建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HT、SP及VIP。[结果]疏肝健脾方可以明显降低大鼠的粪便含水量(P<0.05);疏肝健脾方中、高剂量组腹部撤退反射(AWR)评分在不同扩张容量下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疏肝健脾方可以降低大鼠血浆中5-HT和结肠组织中SP的含量,而血浆中SP、VIP及结肠组织中VIP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疏肝健脾方可以改善大鼠的腹泻及内脏的高敏感性,并对5-HT及SP有调节作用,提示疏肝健脾方可以有效治疗D-IBS,并与调节胃肠激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丝瓜水煎液对脾虚便秘小鼠血清、结肠组织中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e Pe Ptide,VIP)和五羟色胺(selective serotonin reu Ptake inhibitors,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KM种雄性小鼠(18~22 g)120只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脾虚模型组、丝瓜水煎液Ⅰ组(2.5 g·kg~(-1))、丝瓜水煎液Ⅱ组(5.0 g·kg~(-1))、丝瓜水煎液Ⅲ组(10 g·kg~(-1))以及西沙必利组(0.005 g·kg~(-1)),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番泻叶颗粒,灌胃剂量为每只0.4 g,一天2次,自由摄食饮水。第8天起停用番泻叶颗粒,正常对照组小鼠继续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控制饮食,釆用饥饱失常方法延续脾虚状态,隔天喂食生大米每只4 g,自由饮水,连续8 d。通过观察发现模型组小鼠造模后出现拱背、消痩,大便数量减少、变硬,即造模成功。实验第16天至第30天,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01 m L·g-1),西沙必利组给予西沙必利(0.005 g·kg~(-1)),丝瓜水煎液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丝瓜水煎液,灌胃剂量为0.01 m L·kg~(-1)。观察丝瓜水煎液对脾虚便秘小鼠肠蠕动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小鼠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及5-HT含量。结果:脾虚便秘模型组小鼠肠推进率,血清、结肠中5-HT、VIP含量都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丝瓜水煎液Ⅱ组、丝瓜水煎液Ⅲ组小鼠肠推进率、血清、结肠中5-HT、VI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丝瓜水煎液可以促进脾虚便秘小鼠肠运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血清、结肠中5-HT、VI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VIP-c AMP-PKA-AQP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380,190,95 g·kg-1),每组3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复方地芬诺酯ig法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ig,共给药4周。检测大鼠首粒黑边排出时间及粪便含水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治疗1,2,3周不同时间点大鼠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环磷酸腺苷(c AMP),蛋白激酶A(PKA),水通道蛋白3(AQP3)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延长,粪便含水率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VIP,c AMP,PKA,AQ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缩短,粪便含水率明显增加(P0.05,P0.01),结肠组织中VIP,c AMP,PKA,AQ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且高、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升高更显著,给药后第2,3周较第1周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P0.01)。结论:硝菔通结方能够调节胃肠动力和改善肠道水液代谢治疗功能性便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预VIP-c AMP-PKAAQP3通路来实现,并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