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丝裂原活化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正常组20只,造模组60只,雌雄各半;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混有复方苯乙哌啶的饲料,造模时间120 d后,随机选取雌雄对半大鼠正常组10只,造模组20只,测定大鼠24 h排便量、含水量及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结肠留存粪便粒数,评价STC大鼠造模是否成功;停药1周后,将造模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便汤组(33 g·kg-1),通便汤+H89组(PKA信号通路阻滞剂,5 mg·kg-1),通便汤+U0126组(MAPK信号通路阻滞剂,0. 1 mg·kg-1)各10只,雌雄各半,药物通便汤干预4周后,测定大鼠24 h排便量、含水量及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结肠留存粪便粒数;采用免疫组化(IHC),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结肠内水通道蛋白3(AQP3),AQP4,PKA及MAPKs信号通路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24 h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小肠炭末推进率及结肠存留粪便粒数均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通便汤组排便量、含水量及小肠炭末推进率均增加,结肠留存粪便粒数减少(P 0. 01),AQP3,AQP4显著降低(P 0. 01);与通便汤组比较,通便汤+H89组和通便汤+U0126组AQP3,AQP4,PKA蛋白与mRNA表达降低(P 0. 01);与通便汤+H89组比较,通便汤+U0126组排便量、含水量、小肠炭末推进率及结肠留存粪便粒数,AQP3,AQP4,PKA,MAPK蛋白表达量与mRNA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复方苯乙哌啶成功复制出慢性传输型便秘模型,通便汤可以抑制PKA和MAPK信号通路,从而下调AQP3,AQP4表达,增加肠道蠕动和肠道水分,有效治疗STC。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黄对洛哌丁胺便秘模型大鼠肠道动力以及结肠AQP3功能和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大黄发挥通便效应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空白组(A)、模型组(B)、大黄+消炎痛组(C)、大黄+安慰剂组(D)、消炎痛+安慰剂组(E)。采用洛哌丁胺(1.5mg·kg~(-1)·d~(-1))给予B、C、D、E组大鼠灌胃7 d,建立便秘模型,处死A、B组大鼠比较一般情况、粪便含水量、炭末推进率以验证模型。随后,用生大黄粉(5 g·kg~(-1))混悬液予C、D组大鼠灌胃,E组则采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C、E组大鼠灌胃前以消炎痛(10mg·kg~(-1))预处理,D组则使用生理盐水代替。5 h后处死C、D、E组大鼠。所有大鼠处死前均以10%活性炭悬液灌胃,测定炭末推进率。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ELISA检测大鼠近端结肠组织中AQP3表达情况以及PGE2、VIP的活性水平。结果:1造模后大鼠的体质量增加、结肠存留粪便增多、粪便含水量降低、肠道传输时间延长(均P0.05)。2大黄干预便秘大鼠,可加快肠道传输、增加粪便含水量、降低VIP浓度、升高PGE2含量、下调AQP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3消炎痛能够显著抑制大黄的通便效应,减少粪便含水量、降低PGE2浓度、上调AQP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P0.05),但对肠道传输和VIP无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1通过刺激结肠产生PGE2,快速下调上皮细胞质膜AQP3表达水平,抑制结肠吸收水分,可能是大黄治疗便秘的作用机制之一。2大黄可增强便秘大鼠的肠传输功能,可能与其降低结肠VIP水平,促进肠道蠕动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朱氏润肠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朱氏润肠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给予大黄灌胃复制STC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记录大鼠24 h粪便总量与粪便含水量,活性炭悬液推进法测定大鼠的肠道传输功能,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黏膜AQP3、AQP8的表达,RT-PCR检测大鼠结肠AQP3、AQP8 mRNA的表达,Western检测大鼠结肠PI3K、akt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粪便总量与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肠道碳末推进率降低,AQP3、AQP8的表达增高,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朱氏润肠方能增加大鼠24h粪便总量与粪便含水量,提高肠道碳末推进率,降低AQP3、AQP8的表达,抑制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结论:朱氏润肠方对STC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降低AQP3和AQP8的表达、减少肠道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肠液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麻元通便止痛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功能、排便量、肠神经递质及水通道蛋白(AQ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麻元通便止痛汤低、中、高剂量组(6,12,18 mg·kg-1)及莫沙必利组;模型组、麻元通便止痛汤组及莫沙必利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10 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14 d,建立STC模型;模型建立后,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Na Cl溶液灌胃,连续给药14 d。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造模期及治疗期粪便数量及含水量;计算各组大鼠碳末推进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1,3,4,8(AQP1,3,4,8)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碳末推进率、排便量及粪便含水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元通便止痛汤组及莫沙必利组大鼠碳末推进率、排便量及粪便含水量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型(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NO,NOS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元通便止痛汤组及莫沙必利组结肠NO,NOS含量降低,且呈剂量依赖型(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AQP1,3,4,8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元通便止痛汤组及莫沙必利组结肠AQP1,3,4,8表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型(P0.05)。结论:麻元通便止痛汤可改善STC大鼠肠道功能、排便数量及粪便含水量,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结肠NO,NOS含量及AQP1,3,4,8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剂量生白术(70 g)配伍枳实(30 g)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结肠组织中5-HT_3R、5-HT_4R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黄酸灌胃法建立STC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27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普芦卡必利组和枳术组,每组9只,另设10只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予自然喂养,普芦卡必利组予0.018 mg/100 g(1 mL/100 g)普芦卡必利悬液灌胃,枳术组予0.9 mL/100 g枳术煎剂灌胃,连续给药4周。炭末推进率检测大鼠肠道传输功能,Real-time PCR及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5-HT_3R、5-HT_4R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活性炭推进率降低(P0.05),5-HT_3R、5-HT_4R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普芦卡必利组和枳术组大鼠活性炭推进率增强(P0.05),5-HT_3R、5-HT_4R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普芦卡必利组和枳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生白术配伍枳实可以上调STC大鼠结肠组织中5-HT_3R、5-HT_4R mRNA及蛋白的表达,促进肠道动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白术七物颗粒对结肠慢传输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结肠组织多巴胺D2受体(Drd2)的影响,初步探讨白术七物颗粒对STC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组、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阳性组、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予以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建立STC模型,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记录造模期间大鼠的一般情况,造模前后各组大鼠24h粪便干重、肠道墨汁推进率。造模成功后,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灌服白术七物颗粒水溶液,阳性组大鼠灌服伊托必利片水溶液,模型组、空白组灌服等量等渗生理盐水。给药14d后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Drd2的表达水平。结果 空白组大鼠运动灵活,饮食、饮水及大小便正常,其余各组大鼠造模后出现毛发枯黄、懒动、大便次数减少、颗粒粗大质硬等情况。造模前24h 6组大鼠粪便干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模型组、阳性组、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粪便干重、肠道墨汁推进率均低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阳性组、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Drd2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5),阳性组、白术七物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Drd2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白术七物颗粒低剂量组(白低组)大鼠结肠组织Drd2表达水平与阳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术七物颗粒中剂量组(白中组)大鼠、白术七物颗粒高剂量组(白高组)大鼠结肠组织Drd2表达水平均低于阳性组(P0.05)。结论 白术七物颗粒能有效治疗STC,其作用可能与降低结肠组织Drd2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津液理论指导下探讨改良枳术方对于便秘大鼠AQP3/AQP9、MUC2的影响。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改良枳术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制备慢传输便秘大鼠模型。改良枳术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4.725、7.875、11.024 g/(kg·d)灌胃,莫沙必利组以1.56 mg/(kg·d)莫沙必利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的蒸馏水。每天一次,共持续7天。检测各小组大鼠24 h粪便颗粒数,粪便含水量、肠道转运时间、肠道推进率、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测定结肠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 AQP3)、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9, AQP9)、黏蛋白2(Mucin 2, MUC2)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大鼠24 h粪便颗粒数及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肠道转运时间延长、肠道推进率降低,结肠AQP3蛋白表达升高、MUC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改良枳术方各组大鼠24 h粪便颗粒数及粪便含水量明显增加、肠道推进率增加,改良枳术方各组结肠AQP3表达下降、MUC2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改良枳术方高剂量组结肠AQP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 AQP3/AQP9、MUC2介导的结肠“津”“液”代谢在便秘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改良枳术方用于便秘疗效确切,其中以中、高剂量效果更佳,可能的作用机制为通过AQP3/AQP9、MUC2从而调控结肠的“津”“液”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增液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AQP3、AQP9的影响,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同时为研究中药的通便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A),模型组(B),伊托必利组(C),增液汤低剂量组(D),增液汤中剂量组(E),增液汤高剂量组(F)。各组均通过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A组除外)造模成功后,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对应剂量的增液汤等药物灌胃治疗,后观察增液汤对慢传输型大鼠的通便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AQP9在结肠的分布情况,用图像分析软件自动选取具有特定颜色的所有区域,测定该区域的平均光密度(MOD)值,并取最终均值代表AQP9阳性表达参数;采用Q-PCR法检测AQP9在结肠组织中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QP9蛋白表达情况。ELISA检测血清中5-HT的活性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近端结肠组织中AQP9含量无变化(P0.05),远端结肠组织中AQP9含量明显下降(P0.05),经增液汤及伊托必利治疗后,与B组相比,C~F组远端结肠AQP9含量明显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远端结肠组AQP9含量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血清中5-HT的浓度,B组大于其他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小于C~E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F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端结肠组织中AQP9含量降低可能是STC的发病机制之一;增液汤通过上调AQP9表达,可能是其发挥"增液行舟"效应从而治疗ST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5,(9)
目的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p38MAPK)信号通路在参苓白术散调控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3、AQP4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氯化钠注射液)、参苓白术散组、U0126+参苓白术散组、SB203580+参苓白术散组。除正常组外,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结合环境与饮食干预复制。14 d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AQP3、AQP4蛋白表达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SB203580+参苓白术散组及U0126+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及mRNA表达较模型组有较小幅度升高,与正常组和参苓白术散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显著改善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蛋白及mRNA表达,ERK/p38 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AQP3、AQP4表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智  陈强  李毅忠  王俊 《中医临床研究》2020,(6):147-148,F0003
目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建立津亏便秘大鼠模型,观察黄芪增液汤对便秘模型大鼠水通道蛋白-9(Aquaporin 9,AQP9)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伊托必利组、黄芪增液汤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及各治疗组采用限水+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复制津亏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以0.9%氯化钠注(NaCl)灌胃,每日1次。治疗组分别给予设定剂量和配比的增液汤和莫沙必利,每日1次(剂量依体质量而定),连续12天。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法检测空白组、模型组及治疗各组AQP9在结肠的表达情况,应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Density Mean,MD)进行半定量比较分析。结果:①AQP9在各组大鼠结肠黏膜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杯状细胞胞膜,部分杯状细胞淡然,染色呈棕褐色,胞核无染色;②模型组AQP9表达显著降低,着色浅,MD值显著下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伊托必利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均较模型组细胞阳性表达量高,各组与空白组比较表达量低,M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中药低、中剂量组、伊托必利组两两比较,表达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表达量较低、中剂量组、伊托必利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便秘大鼠结肠黏膜AQP9表达量显著降低,这可能是肠道液体分泌减少,导致便秘"津亏"的根源所在。②黄芪增液汤能上调便秘大鼠结肠黏膜AQP9表达,尤其以黄芪增液汤高剂量组升高明显,提示黄芪增液汤可能是以通过提高结肠AQP9表达来达到其对便秘"增液行舟"机制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复方地芬诺酯法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探索一种简便易行的大鼠便秘造模方法,并探讨大鼠便秘造模过程中对结肠AQP8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便秘模型组。空白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便秘模型组用复方地芬诺酯灌胃,观察两组大鼠大便粒数及大便湿重。大鼠便秘模型建立后。将大鼠集体处死,取大鼠近端结肠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两组大鼠结肠AQP8的表达情况。使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建立便秘模型末次给药后,便秘组24 h大便粒数、大便湿重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成功建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便秘组结肠AQP8的MD值大于空白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地芬诺酯灌胃法成功建立大鼠便秘模型,便秘模型的建立与大鼠结肠AQP8的表达增高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四磨汤对慢传输结肠5-HT信号系统兴奋性受体5-HT3、4的影响,探索理气中药改善结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采用大黄灌胃法制造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将36只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一组为对照组灌蒸馏水,另两组为四磨汤干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中药干预组灌服四磨汤,连续灌服2周后处死,测炭末推进率,取出标本。Realtime-PCR检测5-HT3、4受体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石蜡切片5-HT3、4受体蛋白表达,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表达情况。结果:四磨汤干预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大鼠炭末推进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结肠中5-HT3、5-HT4受体mRNA表达的c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磨汤干预高剂量组及低剂量组大鼠结肠中5-HT3、5-HT4受体蛋白的灰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受体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能够增加慢传输结肠兴奋性受体5-HT3、4的表达量,提示理气中药可能通过上调兴奋性受体5-HT3、4的表达来改善结肠动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建立便秘大鼠模型,观察大黄对便秘模型大鼠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模型组、大黄组。模型组及大黄组采用配制好的含洛哌丁胺(1.5 mg·kg~(-1)·d~(-1))混悬液2 m L灌胃7 d。模型建立后,大黄组以大黄(5 mg·kg~(-1))混悬液2 m L灌胃。检测结肠传输,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QP3表达情况。结果:(1)造模后大鼠的体重增加、结肠存留粪便增多、粪便含水量降低、肠道传输时间延长(P<0.05)。(2)大黄干预组大鼠大便量、粪便含水量增加(P<0.05)。(3)大黄干预便秘大鼠,其结肠传输时间缩短,AQP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大黄能抑制AQP3在大鼠结肠黏膜层的表达,其表达降低可能与下调结肠上皮细胞质膜上功能性AQP3数量相关,从而增加粪便含水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阳益气方改善便秘的作用机制及其对模型大鼠结肠ICC及AQP3的影响。方法采用洛哌丁胺灌胃制备便秘大鼠模型,造模组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温阳益气方低、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每组各10只)。另有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记录大鼠一般情况、粪便含水量,肠道传输功能,同时测定结肠肌电,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SP、VIP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结肠AQP3、c-kit蛋白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结肠PKA mRNA、AQP3 mRNA、NK-1mRNA,c-kit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温阳益气方高剂量组可显著增加粪便含水量(P0.05)。温阳益气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肠道活性炭推进率随着剂量变化而不同程度增加,以中、高剂量组明显增高(P0.05)。结肠肌电检测结果提示温阳益气汤中、高剂量组在振幅、频率变异系数、振幅变异系数水平明显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温阳益气方中、高剂量组能抑制AQP3表达,提升c-kit蛋白表达(P0.05),同时与莫沙必利组比较,温阳益气方高剂量组c-kit蛋白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温阳益气方中、高剂量组血清SP、VIP表达量均明显增高(P0.05)。RT-PCR结果提示治疗组(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大鼠结肠AQP3、PKA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中药中、高剂量组及莫沙必利组)大鼠结肠c-kit、NK-1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温阳益气方治疗便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血清中SP和VIP的含量,调节PKA mRNA和NK-l mRNA的表达,从而调节肠道AQP3及c-kit的表达,通过增加肠道粪便含水量,同时加快肠道蠕动,达到缓解和治疗便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穴位配伍针刺对肝郁脾虚证大鼠结肠AQP4影响。[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只大鼠按抽签方法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太冲三阴交组、太冲三阴交上巨虚组、太冲三阴交天枢组、太冲三阴交上巨虚天枢组)。实验第1d始对各组大鼠进行电针预处理(疏密波,频率80 Hz,强度1mA),1次/d,20min/次,连续7次,从上到下取双侧各组穴位,按照各组配穴的不同进行针刺,以局部皮肤肌肉轻微颤动为度。第8~22d,对除A组外的各组大鼠使用慢性应激方法复制肝郁脾虚证模型,随机选择(束缚、断食、断水、黑白颠倒、温水游泳)方法,每种方法实施3次,共造模15d。第23d,所有大鼠禁食24 h,称重,乙醚麻醉解剖后取结肠组织。观测大鼠外观行为、结肠组织AQP4。[结果]外观行为变化A组未见明显异常,与A组相比,造模第7d时,B组表现出活跃程度减弱、饮食减少、易醒、大便质地变软;C、D、E、F组未见明显改变;造模15d后,B组情绪低落,表情淡漠,争斗减少,饮食减少,大便转为稀溏,排便次数增多,毛发枯乱发黄,活动渐少,喜倦卧等;C、D、E、F组大鼠未见明显改变。结肠组织AQP4 F组灰度值与B组相比明显增大(P<0.01),阳性表达最弱;E组灰度值与B组相比也具有较高优势(P<0.01);C组与D组的AQP4灰度值与B组的相比均有一定升高(P<0.05),但弱于E组与F组;A组与B组相比AQP4灰度值大于B组(P<0.05)。[结论]不同穴位配伍针刺肝郁脾虚证大鼠能良性调节结肠AQP4含量,太冲三阴交上巨虚天枢配伍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给予慢传输型便秘大鼠增液汤干预治疗,研究其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中AQP3含量的影响及血清中NOS水平的影响,探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及增液汤润肠通便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伊托必利组,增液汤低剂量组,增液汤中剂量组,增液汤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复方地芬诺酯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观察增液汤对慢传输型大鼠的通便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AQP3在结肠的分布和表达情况,测定其平均光密度(MOD)值,并取最终均值代表AQP3阳性表达参数;采用Q-PCR法检测AQP3在结肠组织中的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QP3蛋白表达情况。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NOS的水平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近端结肠组织中AQP3含量明显增加(P0.05),经增液汤及伊托必利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增液汤中,高剂量组及伊托必利组的近端结肠AQP3含量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增液汤低剂量近端结肠AQP3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检测血清中NOS的浓度,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OS浓度较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增液汤及伊托必利治疗后,与模型组相比,增液汤低、中、高剂量组及伊托必利组的血清中NOS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伊托必利组与增液汤低剂量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端结肠组织中AQP3含量增加可能是STC的发病机制之一;增液汤通过下调AQP3表达可能是其发挥"增液行舟"效应从而治疗ST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五苓散对腹泻模型大鼠结肠AQP4及AQP4mRNA表达的作用,揭示五苓散止泻作用的机理。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泻模型组、氢氯噻嗪组、口服盐液组、五苓散低、中、高剂量组7组,观察大鼠腹泻状态并测体重等。分别于第4天上午、第7天上午取大鼠结肠,免疫组化法检测AQP4蛋白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AQP4 mRNA的表达。结果:腹泻模型组、口服盐液组、五苓散低剂量组结肠AQP4及AQP4mRNA表达明显下调,氢氯噻嗪组、五苓散中剂量组AQP4及AQP4mRNA表达下调但明显高于模型组,五苓散高剂量组结肠AQP4及AQP4mRNA表达下调不明显。结论:AQP4及AQP4mRNA表达下调是番泻叶致大鼠腹泻的机制之一,上调腹泻模型大鼠结肠AQP4及AQP4mRNA表达是五苓散的止泻机理之一,但与剂量相关,5.4g/kg灌胃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黄总蒽醌对SD大鼠的泻下效应及对结肠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表达的影响及大黄酸、大黄素对体外培养LoVo细胞AQP4的调节效应。 方法 雄性SD大鼠24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黄总蒽醌泻下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分别予大黄总蒽醌悬液或蒸馏水灌胃5 天,观察大鼠结肠粪便含水量;应用Western blot、RT PCR方法观察其近端结肠AQP4表达的变化。体外培养LoVo细胞并予不同浓度大黄酸/大黄素含药培养液作用24 h及大黄酸/大黄素含药培养液(20 mg/L)不同时间作用,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AQP4蛋白及mRNA的表达。 结果 大黄总蒽醌泻下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作用后,大鼠结肠内粪便含水量明显增加,同时其近端结肠AQP4表达降低且表现为量效关系。大黄酸/大黄素能够显著下调体外培养LoVo细胞的AQP4蛋白及mRNA表达,且表现为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关系。 结论 大黄总蒽醌在发挥泻下作用的同时,能够有效下调大鼠近端结肠AQP4的表达;大黄酸、大黄素可抑制体外培养LoVo细胞AQP4的表达,可能是大黄泻下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7,(11)
目的探讨黄明胶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12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麻仁丸,3 g/kg),黄明胶低、中、高剂量组(1、2、4 g/kg),每组20只,雌雄各半。空白组每天按体质量灌胃生理盐水,灌胃容积为10 m L/kg;模型组及各治疗组按体质量灌胃复方地酚诺酯混悬液,灌胃剂量为10 mg/kg,每天灌胃1次,连续28 d,建立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模型建立后,空白组与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治疗组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每天灌胃1次,各组动物每次容量均为10 m L/kg,治疗14 d。通过测定大鼠小肠炭末推进率、肠道Cajal细胞阳性表达面积以及结肠c-kit mRNA阳性表达率,考察便秘大鼠胃肠道蠕动性能。结果给予黄明胶中、高剂量治疗后,大鼠便秘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小肠推进率、肠道Cajal细胞阳性表达面积以及结肠c-kit mRNA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明胶对STC治疗效果显著,中剂量即可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便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法建立STC大鼠模型,设定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益气活血通便方低、中、高剂量组(3.51、7.02、14.04 g·kg-1)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体征变化、计算粪便含水率及肠道推进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黏膜炎症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P)3、AQP4、AQP8和c-Kit蛋白灰度值,通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经过益气活血通便方给药治疗10 d后,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通便方不同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大鼠的粪便含水率和肠道推进率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通便方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大鼠结肠无明显黏膜炎症改变,杯状细胞排列较规整无断裂、数量较多。益气活血通便方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血清中SP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VIP明显降低(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