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通过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QCM)在牙釉质表面吸附牙釉基质蛋白,进而研究牙釉基质蛋白对牙釉质表面生物矿化的影响.方法 将牙釉基质蛋白吸附到牙釉质表面上形成蛋白刚性膜,浸入到模拟人工体液中仿生矿化.吸附牙釉基质蛋白的牙釉质经过30d的仿生矿化后,表面出现了羟基磷灰石晶体.结果 牙釉基质蛋白能够很好的诱导羟基磷灰石晶体成核、生长和聚集.结论 牙釉基质蛋白在牙釉质矿化过程中起一定的调控作用,为今后利用生物矿化法治疗龋病提供到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自组装寡肽分子T2在凝胶载体中对牙釉柱晶体结构进行体外模拟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在自组装寡肽分子作用下凝胶载体中磷酸钙沉淀的形貌,并利用电子衍射分析沉淀的晶体结构,与牙釉质中的晶体进行对比.结果:在自组装寡肽影响下:(1)凝胶载体中先形成片状及针状的磷酸八钙晶体.2~4周后片状和针状的磷酸八钙晶体逐渐转变为棒状的羟基磷灰石晶体;(2)棒状羟基磷灰石晶体可以排列或生长为束状,与人牙釉柱中的晶体在形态和尺寸上相似;(3)棒状羟基磷灰石晶体具有多晶结构,而人牙釉质中晶体更多为单晶结构.结论:自组装寡肽分子在凝胶系统中,调控了羟基磷灰石晶体的成核速度、晶粒大小和晶体形态.自组装寡肽分子T2可以初步实现牙釉柱晶体形成的体外模拟.  相似文献   

3.
釉基质蛋白位于胚胎发育时期的牙釉质中,是来自上皮根鞘的一组釉质特异性蛋白,与牙的釉质形成和矿化有关。影响牙周膜细胞的黏附、增殖及分化。本文就釉基质蛋白对牙周膜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在牙周组织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田鲲  陈治清  彭敏  叶咏梅 《四川医学》2010,31(9):1211-1213
目的依据生物矿化的有机基质调控理论,实现牙体硬组织样羟基磷灰石的体外仿声合成。方法运用碳乙基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丁二酰亚胺介导缩合反应将蚕丝蛋白以肽键键合到牙体组织表面,覆盖原来的-NH3位点,以过饱和矿化液作为离子供体实现晶体生长。结果所得晶体呈矮柱状,30~50nm长,垂直于牙体组织表面,相互平行排列。经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检测证实新生晶体为羟基磷灰石,硬度接近正常牙本质。结论本研究初步实现了牙体组织样羟基磷灰石的体外仿生合成。  相似文献   

5.
牙釉质的矿化形成是一个信号分子贯穿始终的过程,釉质矿化通过细胞内多种离子与信号通道的紧密调节和上皮与间充质的相互作用,最终使牙釉质成为人体中矿化程度最高、最硬的组织。Ca2+作为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分子,在生物矿化中调节许多过程,其中就包括调节釉质蛋白的表达。在牙釉质的基本结构羟基磷灰石晶体中,约含有60%质量的Ca2+,由此可见Ca2+是牙釉质的关键和必需成分。因此,Ca2+的正常转运在牙釉质矿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研究以钙磷为基础的含锌?氟离子矿化液对牙釉质理化性能的影响?【方法】 将因治疗需要而拔除的成人第三磨牙牙冠制作成牙釉质切片?分别以含不同浓度氟离子和锌离子的钙磷饱和矿化液处理牙釉质切片,分为处理组:CaP-ZnF? CaP-F? CaP-Zn?CaP组和双蒸水DDW对照组?采用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检测矿化液处理组和对照组牙釉质切片的表面特性?【结果】 扫描电镜观察到经矿化液处理后的牙釉质切片表面有聚集的微晶沉积?X 射线衍射仪分析牙釉质表层沉积的羟基磷灰石晶体显示,含氟离子组和同时含有锌?氟离子组矿化液与含锌离子组或对照组相比,晶粒增大?晶体完整性增高及沉积量增多?含氟离子组和同时含有锌?氟离子组矿化液处理的牙釉质表面红外光谱仪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在1102?1065?1027 cm-1 处呈现多个P-O(磷酸组)吸收峰?【结论】 含有钙离子?磷酸根离子?锌离子和氟离子的矿化液可以在牙釉质表面形成具有保护功能的载锌氟磷灰石晶体层,从而具有防治早期牙釉质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含不同浓度微量元素锶(Sr)的含氟矿化液对脱矿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的改变,探讨微量元素Sr的含氟矿化液对脱矿牙釉质的再矿化作用。方法采集和制备的牙釉质标本随机分为7组,采用酸蚀凝胶法制成人工龋,制备后的人工龋用不同浓度Sr(其中Sr的含量分别为0,10,50,100,150,200 mg/L)的氟矿化液(含氟均为100 mg/L)处理,采用表面显微硬度仪分别测定处理前后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结果经不同浓度Sr的含氟矿化液作用后的离体牙标本表面显微硬度均比再矿化前有所增加。Sr浓度低于100 mg/L时,脱矿牙釉质表面显微硬度值随着Sr浓度增加而增加;但当Sr浓度高于100mg/L后,反而有所下降。结论含Sr的氟矿化液加强了牙釉质的再矿化并抑制脱矿,且其再矿化的程度与Sr浓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作为骨引导再生膜,诱导羟基磷灰石仿生合成,研究低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对复合膜仿生矿化的影响。方法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在仿生溶液中仿生矿化,并用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分析仪(FTIR)、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对复合膜表面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表征,同时将复合膜分别与血清蛋白和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结果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表面矿化生成纳米羟基磷灰石,并且多壁碳纳米管的分散程度影响羟基磷灰石晶体的体积。当多壁碳纳米管的浓度为1%(质量分数)时,羟基磷灰石晶体的体积最小,约9.6 nm。多壁碳纳米管能够促进复合膜吸附蛋白(P<0.05),并且在实验早期(<2 h),1%浓度吸附量最高。同时,碳管的添加能够促进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1%浓度最为显著(P<0.05)。结论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具有促进骨形成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脱矿体系在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形成人工龋样损害的情况,确定模拟早期龋实验研究的脱矿系统。方法两种脱矿体系:部分饱和酸缓冲溶液和酸性凝胶溶液,分别在人牙釉质与牛牙釉质制备人工早期釉质龋损,采用偏振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实验人工龋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部分饱和的酸缓冲体系制备的人工龋损都具有完整的表层和表层下脱矿,牛牙釉质除了脱矿深度大于人牙釉质外,其它病理学特点都类似于人牙釉质,与早期自然龋损相似。而凝胶液脱矿体系形成的人工龋损不管是人牙还是牛牙都没有明显的表层结构,实验牙表面多出现被腐蚀或溶解。结论部分饱和的酸缓冲液脱矿系统形成的人工龋损病理学变化更接近于自然龋;与人牙具有相似化学组成的牛牙很适合代替人牙来检测脱矿和再矿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牙釉质表面脱矿是龋病及其他非龋性牙体病变(酸蚀症等)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对脱矿牙釉质进行再矿化以恢复其应有理化特性的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牙釉质表面再矿化方法 的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对邻面去釉牙釉质再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正畸减数的双尖牙为实验样本30个,采用去釉砂条去釉和35%的磷酸抛光,随机分成A、B、C3组,A组应用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B组应用氟保护漆,C组未处理为对照组,经体外PH循环20d后采用定量的显微硬度检测。结果:每2组的显微硬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小于0.05)其中A组最高;C组最低。结论:酪蛋白磷酸肽钙磷复合体对邻面去釉牙釉质具有很好的再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碳酸饮料处理过的年轻恒牙分别在正常人体唾液中,和经氟化物处理后,牙釉质的再矿化情况。方法:收集因正畸减数拔除的年轻恒前磨牙30颗,置入碳酸饮料中浸泡1周后,将其随机分为3组,用蒸馏水洗净后,分别置入正常人体唾液(A组)、0.1%NaF溶液(B组)及含氟牙膏(C组)中1个月,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牙齿牙釉质表面的形态学变化,并对影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牙齿的釉质表面有分布不均的矿物质沉积,呈云雾状覆盖在脱矿釉质的陷窝内,使脱矿区孔隙变小,深度变浅;B组牙齿的釉质表面有分散、形态不规则的沉积物,成块状、片状覆盖于釉质表面的陷窝内,使脱矿区深度变浅;C组牙齿的釉质表面较平坦,脱矿部位的凹陷表浅,有较致密、不规则的矿物质沉积,釉柱中心的脱矿程度也明显减轻,且矿化良好的部位密度可接近正常牙釉质。结论:碳酸饮料致年轻恒牙釉质脱矿后,在口腔环境中可发生再矿化,但矿化程度有限;而在釉质表面应用氟化物,能促进脱矿后的牙釉质再矿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釉质龋中釉质微晶的溶解方式及病变体部的形成机制。[方法]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合氩离子减薄制样技术对早期釉质龋病变体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在早期釉质龋病变体部,釉柱间区增宽,釉柱中心区徽晶的破坏程度较周边严重,釉柱中心区多数微晶出现中心穿孔,釉柱周边两侧微晶边缘圆钝、增大,并可见大量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晶粒散布其间。[结论]早期釉质龋中单个晶粒的溶解方式主要表现为中心部优先溶解;早期釉质龋病变体部的形成,是以微晶脱矿为主,脱矿和再矿化过程同时存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菌斑细胞外液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人菌斑细胞外液(下称菌斑液)处理人牙釉质粉后,再在混合有机酸内脱矿,观察菌斑液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所用的人牙菌斑液对牙釉质的脱矿无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它还可能具有保护牙釉质免于受酸侵蚀的效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并比较燃煤污染型和饮水型氟中毒地区重度氟斑牙釉质结构特点。方法:从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和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天津市塘沽区分别收集30-40岁因牙周炎拔除的氟斑牙,各选10颗,对照牙为我院外科门诊拔除的12颗完好正畸牙。所有牙表面和纵剖面在未做酸蚀处理和做了短期的酸蚀处理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釉质结构。结果:咸丰县和塘沽区的氟斑牙釉质在结构上都显示出了矿化不良的结构特点,但是咸丰县氟斑牙釉质矿化不良的程度比塘沽区的更大。结论:咸丰县和塘沽区相同年龄段重度氟斑牙釉质虽然病变程度不同,但病变性质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数学模型指导下研究不同能量和不同频率脉冲Nd:YAG激光照射牙釉质的形态变化。方法选择一致性较好的离体牙150颗,均分为5组,用牙用高速钻头在牙合面及邻面制备各类洞型,1组用磷酸腐蚀,其余4组根据理论公式选择的不同能量和频率的脉冲Nd:YAG激光进行照射,然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作用后牙齿表面特征并测量牙釉质凹坑的直径和深度,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脉冲Nd:YAG激光照射牙釉质,在特定参数下效果较磷酸腐蚀为好,能够增加表面凹坑的大小,有利于加强牙齿和复合树脂之间的粘力。结论用脉冲Nd:YAG激光代替磷酸蚀刻牙釉质的形态变化显著,更有利于树脂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用木瓜蛋白酶、胶原酶和胰蛋白酶,处理活体人牙,用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理离体人牙,结果这些酶对有机酸对牙釉质的脱矿作用无明显的影响,但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人牙釉质内的蛋白质有溶解作用。作者认为,即使牙菌斑内有溶解牙釉质内蛋白质的物质存在,但对牙釉质的脱矿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对发现的牙釉质发育不全患者的疾病做出诊断,对该家系成员的婚育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方法:采用临床检查与家系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家系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现该家系中连续5代都出现该病患者,且患者子女中发病率近1/2,亦无性别差异。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牙齿X光片、听力检测结果分析,与已报道的牙釉质发育不全家系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结论:该病应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牙釉质发育不全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