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研究龋病不同阶段牙髓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布变化。方法应用六种单克隆抗体对龋病不同阶段的牙髓免疫活性细胞ABC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正常牙髓中存在着数目较多的HLA一DR ”细胞,Th/Ts比值随龋病进展略降低,当牙髓暴露后比值显著升高。结论牙髓免疫活性细胞在牙髓组织炎症和自身修复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牙髓暴露使免疫反应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活髓对于维持牙齿内稳态十分重要。理想的牙髓治疗方法应包括再生性牙髓治疗,即坏死或活力减退的牙髓被活髓所代替,最终牙齿活力恢复。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牙髓再生成为可能,本文将从干细胞、支架、生长因子3个方面对牙髓再生相关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8月 ,发生一起产酸克雷伯菌引起的集体食物中毒 ,主要临床特征为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现将收治的 15例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15例住院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 18~ 2 0岁 ,平均 19岁。调查发现 15例发病者均食用了生炒鸡块 ,食后 4~ 10h发病 10例 ,2 4h内 15例全部发病。进食量多者 7例 ,均呈脓血便 ,其中 5例大便培养出克雷伯菌 ,切菜砧板采样亦培养出该菌。据此确认本起食物中毒是由重度污染的鸡块未经彻底加热所引起的。二、临床表现本组 15例食物中毒者均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肠道病毒71型VP1区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引起安徽省2008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基因特征。方法采集HFMD暴发初期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上述培养物。扩增病毒株及核酸样本的VP1编码区全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暴发初期分离出3份病毒株,经中和试验及RT-PCR证实为EV71。根据VP1全基因序列与EV71基因型、亚型参考株构建亲缘性关系树,17份测序结果与C4亚型聚为一簇,与A、B、C1、C2、C3、C4基因型别(亚型)的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2.0%-83.0%、84.3%-85.4%、89.7%-91.1%、89.1%-90.7%、88.3%-89.8%、93.0%-94.6%;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3.9%-95.2%、96.6%-97.6%、97.9%-98.6%、98.6%-99.3%、98.3%-98.9%、98.6%-99.6%;簇内比较显示,1株2006年的EV71毒株与另16份2008年样本在C4亚型内又分属两个亚簇,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6.2%-96.9%、98.3%-99.3%。结论引起安徽省2008年HFMD的EV71为C4亚型,与2006年分离的1份毒株有差异,提示安徽省存在C4亚型的不同分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流脑的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2004-2006年度安徽省报告流脑及流脑疑似病例500例,死亡39例,病死率7.8%。500例病例中实验室确诊112例,其中C群流脑病例99例,占88.4%;全省17个市中16个市报告流脑病例,C群流脑病例分布于全省大部分市(12个);C群流脑病例的高发年龄组为13~18岁,占全部C群流脑病例数的51.5%;共发生的13起聚集性流脑疫情中有10起发生在学校;健康人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阳性率为32.5%。结论C群流脑病例的增多是造成近年安徽省流脑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流脑的流行菌群发生变迁,C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安徽省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安徽省流脑预防控制的重点应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开展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工作,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学校和中小学生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妊娠剧吐致Wernick’s脑病罕见 ,但近年来屡见报道 ,该病起病急 ,病情重 ,临床上多因诊断不及时 ,治疗不当而预后差。我院在近 4年中收治 2例 ,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患者 2 5岁 ,孕 1产 0 ,妊娠 1 2周 ,因剧吐 50天 ,烦躁不安 1 5天入院。患者停经 4 0天始频繁出现恶心、呕吐 ,进食差 ,记忆力减退 ,并有视物不清 ,逐渐加重。查体 :T37℃ ,P1 0 4次 /分 ,BP 90 / 67 5mmHg ,神志欠佳 ,营养极差 ,眼球震颤 ,视物不清 ,定向力差 ,四肢肌力Ⅲ级 ,共济失调。化验 :尿酮体 ,血钾3 6mmol/L ,pH值 :7 4 2 ,HC…  相似文献   
8.
对安征省1993~1997年非脊髓灰质炎(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自1994年以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一直在1/10万以上,1993~1987年全省有半数的地区、市非脊灰AFP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非脊灰AFP病例构成比,除了病因不明又无残留麻痹和其它非脊灰AFP病例(指周期性麻痹、单瘫、肌病等),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感染、创伤性神经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依次为前三位,GBS年平均发病率只有0.08/10万。非脊灰AFP病例主要发生在0~4岁儿童,有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男性多于女性。提示我省仍然存在着监测薄弱地区和病例漏报现象,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尤其在流行季节,并且重点侧重于小年龄儿童;抓好常规免疫,开展强化免疫,重点是流动儿童、超生儿童及偏远地区儿童;继续对临床医生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报病意识及对AFP病例的病因诊断能力,提高临监测系统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是消灭脊灰的最根本保证。为了解人群免疫水平并为消灭脊灰的验证工作提供依据,1995—1997年对和县、砀山、全椒、宣州、岳西等五个县445份血清进行了脊灰中和抗体测定,现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采集砀山80份(1995年)...  相似文献   
10.
西藏自治区健康人群EHF隐性感染报告何晓琦李芙蓉赵月萍任次早刘红(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流行性出血热(EHF)是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一种,是由鼠类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自1931年在侵占我国东北的日本官兵中发现此病以来,80年代我国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