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即正常对照组(C组,n=10);糖尿病对照组(DC组,n=15),STZ 60 mg/kg腹腔注射;罗格列酮治疗组(DR组,n=15),4 mg.kg-1.d-1罗格列酮无菌水混悬液灌胃。10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糖(BG)、氧化血红蛋白(HbA1 c)、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U)等生化指标及光镜、电镜下肾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DC组大鼠肾小球毛细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基底膜显著增厚,系膜细胞明显增生;罗格列酮治疗后的DR组上述改变明显改善。DC组及DR组的BG、HbA1 c、MAU、BUN较C组明显升高(P<0.01);DR组与DC组相比,BG、HbA1 c无明显差异(P>0.05),BUN、MAU明显于低DC组(P<0.01)。结论罗格列酮能够改善或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学损害,表明它对糖尿病肾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观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三组:即正常对照组(C组,n=10);糖尿病对照组(DC组,n=15):链脲佐菌素60 mg/kg腹腔注射;罗格列酮治疗组(DR组,n=15):4 mg/(kg·d)罗格列酮无菌水混悬液灌胃.10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血清hs-CRP、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及BG、HbAlc、BUN等生化指标变化,同时观察光镜、电镜下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DC组及DR组大鼠血清hs-CRP、MAU、BUN明显高于C组,DR组低于D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R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损害较DC明显改善.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血清hs-CRP水平变化与肾脏损害程度相一致,罗格列酮能降低血清hs-CRP的水平,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勃起功能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的糖尿病(DM)大鼠模型.方法 30只10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2)和实验组(n=18).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6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的0.1 M pH4.5枸椽酸钠溶液.注射后3 d,于尾静脉采血测血糖,后每2 wk测血糖1次.STZ注射后10 wk,测定两组大鼠体重和基础阴茎内压(ICP)及神经刺激诱导ICP.结果 (1)一般情况STZ注射后第5 wk有1只大鼠死亡.2只大鼠于第8、10 wk血糖未达糖尿病标准,糖尿病表现不明显,判为STZ抵抗.18只大鼠中DM模型制作成功15只(定为DM组),成功率83.3%;(2)血糖、体重DM组STZ注射后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STZ注射前DM组和对照组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注射后10 wk DM组的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平均体重较对照组低31.9%;(3)两组大鼠间ICP比较STZ注射后10 wk,DM组的基础ICP和神经刺激诱导ICP分别为8.9±3.5和56.3±15.8 cmH2O,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8±11.2和156.3±38.4 cmH2O(P<0.001),DM组的基础ICP和神经刺激诱导ICP较对照组分别低75.8%和64.0%.结论 以STZ60 mg/kg腹腔注射建立DM大鼠模型操作方便、成功率高,而且所制作的DM大鼠模型阴茎的基础ICP和神经刺激诱导ICP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能成为理想的DMED研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病变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60 mg/kg)诱导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者于血糖稳定第2周开始每日给予罗格列酮灌胃(1 mg/kg),连续8周.第8周末,各组大鼠在2.5%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下,心脏取血经ELISA法检测血清经典炎症通路上游炎症因子磷脂酶A2(PLA2)水平;取胸腹主动脉,观察血管壁组织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壁PLA2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血管结构破坏严重;局部PLA2蛋白表达增加,血清PLA2水平上升.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大鼠血管病变明显轻于糖尿病组;血管壁组织PLA2蛋白表达和血清PLA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血管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外周和局部炎症因子PLA2表达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行高脂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方法:5~6周SD大鼠21只分普通与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按体重腹腔注射(ip)柠檬酸钠缓冲液或STZ溶液;测定注射STZ 1周后的空腹血糖(FBG)、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O)、血清胰岛素(INS);将FBG≥7.0 mmol/L的大鼠定为糖尿病大鼠。成模后均连续观察4周,观察内容包括:体重、水量、尿量、糖耐量(OGTT)测试、TG、T-CHO、INS。5~6周SD大鼠58只运用高脂喂养联合STZ(45 mg/kg)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方法制备模型,连续给予糖尿病大鼠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盐酸二甲双胍(200 mg/kg)[1]、马来酸罗格列酮(3、6、12 mg/kg[2])、格列美脲(2[3]、4、8 mg/kg)5 d,研究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注射STZ 1周后B组(高脂喂养+30 mg/kg STZ)没出现糖尿病"三多一少"典型症状,FBG值未达成模标准;C组(高脂喂养+45 mg/kg STZ)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FBG值显著升高且达成模标准;盐酸二甲双胍(200 mg/kg)、格列美脲(2 mg/kg)对此方法诱导出来的糖尿病大鼠有显著的降糖作用。结论:高脂喂养联合STZ(45 mg/kg)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的方法有效且模型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6.
链脲佐菌素诱发性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DM)大鼠早期视网膜的形态学改变,评价该方法作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64只体质量(180±2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CON组、DM组(n=32),DM组按60mg/kg体质量腹腔注射1%STZ1次建立DM大鼠模型;CON组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作为对照。注射前DM组、CON组平均体质量、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M成模后每周测量各组体质量、血糖等一般生理指标。成模后第10周,各组随机抽样对视网膜组织进行H-E染色、FITC-dextran灌注视网膜血管铺片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STZ腹腔注射诱导DM成模率100%。STZ腹腔注射后,DM组体质量增加不明显,后期甚至有所减轻;CON组体质量逐步增长,10周时DM组体质量明显低于CON组[(169.9±26.9)gvs(439.2±23.5)g,P<0.001]。STZ腹腔注射72h后,DM组血糖明显高于CON组[(26.63±4.54)mmol/Lvs(6.37±0.49)mmol/L,P<0.001],至第10周DM组血糖均>16.7mmol/L,CON组保持在5.6~...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便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法:采用少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造大鼠糖尿病模型.设对照组,体重比20,30,40 mg/kg STZ组,每组5只大鼠.1个月后,尿糖在卅以上,血糖高于16.7 mmol/L为造模成功.结果:30,40 mg/kg STZ组全部大鼠都造模成功;20 mg/kg STZ组有2只大鼠血糖低于8.2 mmol/L,尿糖+,造模不成功.结论:少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是糖尿病大鼠模型构建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肺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变化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 8周龄SD大鼠30只高热量饮食1个月后,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 30 mg/kg)复制糖尿病模型,成模后分别于12、24周处死动物,采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方法检测各组肺组织PCNA表达变化情况.结果 糖尿病大鼠肺组织PC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罗格列酮干预组较糖尿病组减少(P<0.01);光镜观察罗格列酮干预组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肺组织中PCNA表达增高,罗格列酮干预后可抑制肺组织细胞增殖,可能对糖尿病肺病变的进展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石榴皮乙醇提取物浸膏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调脂效果。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42只)。对照组仅用普通饲料喂养,实验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w,给予链脲佐菌素(STZ)45mg/kg,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72h后空腹血糖≥11.1mmol/L确定为糖尿病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石榴皮乙醇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干预4w后观察提取物对大鼠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从生化指标方面证实造模成功。石榴皮乙醇提取物中、高剂量组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血清中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剂量组还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血糖水平。结论通过高糖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STZ成功复制出了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石榴皮乙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具有较好的降糖、降脂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natrium,RSG)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6周龄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Control,Con)组24只,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组24只,罗格列酮干预(Rosiglitazone,RSG)组24只.以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溶液单次腹腔注射,72 h后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16.7 mmol/L为造模成功.应用罗格列酮后5个时间段(2、5、7、10、13周),分别用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方法检测胰岛β细胞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胰岛素(Insulin,Ins)及Fasl的表达.结果:与DM组相比,RSG组胰岛表达胰岛素水平提高,β细胞相对凋亡指数及Fasl表达水平均下降(P均<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或延缓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as/Fasl细胞凋亡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