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剂量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犬肝动脉的效果,了解栓塞后肝肾功能变化及栓塞区肝细胞、胆道的损伤情况,为临床推广运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健康犬作为实验对象(n=12),将不同比例、剂量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及对照组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经超选择注入不同犬肝动脉-远端分支内,术前、术后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术后复查肝动脉造影、CT并处死实验犬进行肝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复查肝动脉造影示靶肝动脉均明确闭塞。2:1组对胆道的损伤较重,1:2组对肝细胞的损伤较重,而1:1组对肝细胞和胆道的损伤相对较轻。对照组对肝细胞、胆道的损害均较重。肝功能均呈一过性损害,术后1~3wk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能有效闭塞靶血管,1:1组无水乙醇-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是一种对肝细胞、胆道损伤较轻的有效栓塞剂。  相似文献   

2.
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肝动脉给药与肝动脉给予高剂量的游离药物在体内生物分布上的差异。通过直接测量组织中阿霉素的浓度,进一步证实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的靶向性。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实验组:肝动脉注射白蛋白阿霉素磁纳米粒(相当0.5mg/kg阿霉素)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磁场去除后,动物处死。对照组:肝动脉注射10倍于实验组剂量的阿霉素(5mg/kg),30min后处死。动物处死后,取靶区肝组织、非靶区肝组织、心、肾、脾和肺捣碎、匀浆,用乙醇提取法提取阿霉素,用荧光光度计测量。结果:实验组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磁区肝组织阿霉素的浓度较非磁区肝组织的阿霉素浓度明显升高,磁共肝组织阿霉素浓度为非磁区肝组织的2.6倍,对照组靶区肝组织和非靶区肝组织的阿霉素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心和肾组织的阿霉素浓度平均为实验组的9倍以上,脾为4.6倍,肺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靶区肝组织的阿霉素只有磁区肝组织阿霉素浓度的1/4。实验组心、肾、肺和脾组织与靶区肝组织阿霉素浓度的比值大大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纳米粒加磁场的方法从肝动脉给予阿霉素在靶区产生的药物浓度比肝动脉给予10倍剂量的游离阿霉素在靶区产生的药物浓度高3倍。而在心、肾和脾的阿霉素浓度比对照组大为降低。另外,实验组心、肾、肺和脾组织和与靶区肝组织阿霉素的比值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其意义若在靶区产生同样的阿霉素的浓度,实验组肝外脏器的阿霉素浓度将大大降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贯叶连翘提取物经口给药9个月对Beagle犬长期毒性反应.方法 选用Beagle犬28条,随机分为4组,每组6~8条,雌雄各半.以0.3、0.55、1.0 g/kg剂量的贯叶连翘提取物(胶囊)经口给药,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38周,停药恢复期8周.在整个实验期间,每日观察受试动物的一般活动状况,每周称体质量1次,并于给药前、给药10、20、30、38周、停药8周时,作心电图(Ⅱ导联ECG)检查,前肢抽血作血液学和血清生化学检测,收集尿液作尿常规检验,给药20、38周、停药8周时,处死部分动物取主要脏器和组织称重,并作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 在给药10、20、30、38周和停药恢复期8周时,各剂量组和对照组动物一般活动状况、心电图检查、血液学和尿常规检测均未见有明显的异常改变.但在给药20、30周时高剂量组动物ALP、给药38周时中、高剂量组TBIL升高(P<0.05或P<0.01),届时,高剂量组动物肝脏系数上升(P<0.05).病理检查亦显示,给药20周时,高剂量组雌、雄各有1条动物肝细胞轻度颗粒变性,雌性有1条肾曲管轻度颗粒样变性;给药38周时,仅高剂量组动物少量肝细胞或肾近曲小管有轻度颗粒样变性.其余各剂量组动物各时点的血液学和血清生化学指标、脏器系数、组织形态学变化与相应对照组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贯叶连翘提取物连续给药20、38周时,0.55、1.0 g/kg组Beagle犬肝、肾组织形态和功能呈现轻度的毒性反应,但停药后可随时间而逐步恢复正常,其毒性反应程度与给药剂量和服用持续时间呈正相关.贯叶连翘提取物经口给Beagle犬的安全剂量为0.3 g/kg,相当临床治疗抑郁症拟用剂量的40倍.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中、晚期肝癌的非手术疗法——肝动脉灌注~(131)I-碘化油的安全性,用~(131)I-标记碘化油给与4只犬进行动脉灌注以观察体内分布、代谢。肝脏分布为74.38应~91.36%,经微循环达双肺仅为2.45~8.57%。~(131)I-碘化油在肝、肺的有效半衰期分别为4.35±0.62天和5.23±0.88天。主要由肾脏排出,每天排泄量相对恒定,为注入剂量的2.6~5.7%。由粪便排泄的活性甚微,每天排泄仅为注入剂量的0.01%左右。结果表明~(131)I-碘化油肝动脉灌注治疗中、晚期肝癌不会造成肝外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微囊长期毒性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雷公藤微囊的长期毒性。方法 采用大鼠和犬,经连续3个月口服给药,动物尸解作大体观察,并取动物脏器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小剂量TWH对大鼠和犬无明显毒性;中剂量使用对肺,肾,肝,脾可产生一定的毒性损害,大剂量可使鼠和犬多个脏器,尤其是肝,肾,脾,胸腺,肺,胃肠道等产生严重病理损害,上述毒性损害于停药后基本可以恢复,也无新的毒性作用出现。  相似文献   

6.
吕良山  马清涌  刘亚民 《医学争鸣》2009,(14):1300-1302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碘化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兔肝VX2移植瘤转移与坏死的关系。方法:将48只荷瘤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16只。对照组经肝动脉灌注0.5mL生理盐水;常规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常规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大剂量组经肝动脉灌注5mg阿霉素与大剂量碘化油的混悬液。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碘化油用量(mL)分别为肿瘤体积(cm^3)乘以0.5和1。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依分组情况行介入治疗,比较不同处理组肝脏原位移植瘤治疗后2wk的坏死分级、肝内转移率、肺转移率及转移与坏死分级的关系。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大剂量组肿瘤的坏死分级明显增加(P〈0.01),肝内转移、肺转移的转移率明显降低(P〈0.05)。肿瘤的转移率和肿瘤的坏死分级呈负相关。结论:大剂量碘化油TACE能明显降低兔肝VX2移植瘤肝内转移及肺转移的发生率;其可能通过致移植瘤完全坏死或大部分坏死以降低栓塞后肝内转移及肺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的靶向性   总被引:25,自引:9,他引:16  
目的:观察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中的磁靶向性。并观察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全身各脏器的分布特征。方法:大鼠正中开腹,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固定。实验组,左肝外叶加磁场,肝动脉注射阿霉素白蛋白的磁纳米粒(相当于阿霉素0.5mg/kg),磁场应用30min移去磁场后,动物立即处死,对照组:左肝外叶外不加磁场,肝动脉注射同等剂量的纳米粒后30min处死。动物处死后,立即取靶区肝、非靶区肝、心、肾、脾、肺、小肠和胃作γ计数。肝组织作组织学切片。结果:左肝外叶应用磁场30min后,磁共肝组织的放射活性较非磁共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明显增加(P<0.0001),磁区肝组织与非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为2.6。而对照组磁区肝组织与非磁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肝外脏器的放射活性明显降低。除实验组肺的放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外,其它脏器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另外,实验组,心、肾、脾、肺和小肠与靶区肝组织和的放射活性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胃与靶区肝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注入纳米粒的70%-80%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极少。病理切片显示磁共小动脉中见大量纳米粒存在,对照组及非磁共肝中纳米粒很少见。结论: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在正常肝脏组织中有明显的磁靶向性,阿霉素白蛋白磁纳米粒主要分布于肝脏,其它脏器含量较少。实验组心、肾、脾、肺和小肠与靶区组织的放射活性比值明显降低,说明磁的存在使这些脏器的相对药物暴露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肝海绵状血管瘤38例,采用Sal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入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缓慢注射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结果38例患者治疗46次,36例肿块基本消失,1例肿块缩小90%,1例肿块缩小80%,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应成为肝海绵状血管瘤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脓毒症时重要器官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等渗盐水10ml/kg);内毒素(5mg/kg)组;内毒素(5mg/kg) 氯胺酮(0.5mg/kg)组;内毒素(5mg/kg) 氯胺酮(5mg/kg)组;内毒素(5mg/kg) 氯胺酮(50mg/kg)组;氯胺酮(50mg/kg)组。2h后以EMSA法测定肺、肝、肠和肾组织NF-κB的活性;以ELISA法测定TNF-α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体内注射内毒素可增强肺、肝、肠和肾组织NF—κB的活性及TNF-α的释放。氯胺酮(0.5、5、50mg/kg)可抑制肠和肾组织NF—κB活性及TNF-α的释放,而抑制肺部NF-κB及TNF—α所需氯胺酮的最小剂量为5mg/kg。氯胺酮(0.5、5、50mg/kg)不能抑制肝NF-κB活性及TNF-α的释放,50mg/kg的氯胺酮反而会增加肝NF-κB的活性,促进TNF-α的生成。结论:氯胺酮可抑制脓毒症时NF—κB的活性及TNF-α的释放,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具有抗炎作用;而大剂量可能对机体有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对吗啡戒断大鼠动脉血压的影响。方法 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剂量递增皮下注射吗啡使大鼠形成吗啡依赖,经纳络酮催瘾建立吗啡戒断大鼠模型。5d内注射剂量依次为4mg/kg、10mg/kg、20mg/kg、30mg/kg、50mg/kg,每日3次(9:00、13:00、17:00),5d后动物产生吗啡依赖。在大鼠吗啡依赖后的第2天,停止注射吗啡,并于9:00给大鼠腹腔注射纳洛酮催瘾(0.5mg/kg),5min后即可诱发戒断症状,分别测量正常血压、心率和硝苯地平作用前后的血压和心率,以及戒断大鼠平均动脉血压(mABP)水平,并观察硝苯地平影响吗啡戒断大鼠高血压症状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结果 外周单胺类递质(NA)释放增多与吗啡戒断大鼠血压升高有一定相关性;硝苯地平可显著性地降低吗啡戒断大鼠的血压,以1.0~0.5mg/kg效果为最佳剂量。结论 硝苯地平可显著地降低吗啡戒断大鼠的高血压症状,其作用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补阳还五汤及其主要有效部位对小鼠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生物碱、苷两类有效部位对小鼠角叉菜胶所致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探讨该方抗动脉血栓形成的物质基础。方法小鼠背部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50mg/kg),同时给予药物,于24h后观察小鼠尾动脉血栓形成长度。结果补阳还五汤原方腹腔注射生药2.5、5、10g/kg,均可使小鼠24h后尾动脉血栓形成长度显著性缩短(P〈0.01);由该方提取的有效部位生物碱,在腹腔注射0.075、0.15g/kg时,对小鼠尾动脉血栓形成无明显影响(P〉0.05)。在剂量为0.3g/ks时,可使尾动脉血栓长度缩短(P〈0.05)。苷在剂量为0.125、0.25g/kg时也对尾动脉血栓长度无明显影响(P〉0.05),剂量为0.5g/kg时,也可使血栓长度缩短(P〈0.05)。对照药物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750u/kg)和噻氯匹啶(0.05g/kg)均可使尾动脉血栓形成长度缩短(P〈0.05)。结论抗凝血药(LMWH)和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啶可抑制角叉胶所致的尾动脉血栓形成,表明该模型与凝血功能亢进和血小板活化有关。补阳还五汤及其主要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可抑制该模型血栓形成,提示该方的作用可能与抑制凝血亢进和血小板活化有关。该方中生物碱和苷可能为其抗血栓的主要有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对Beagle犬昏迷治疗的量效关系的影响。方法雄性Beagle犬42只,体重8~10 kg,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醒脑静注射液剂量1组(0. 43 m L/kg)、剂量2组(0. 86 m L/kg)、剂量3双次给药组((0. 43+0. 43) m L/kg)、剂量4组(1. 29 m L/kg)、剂量5双次给药组((0. 65+0. 65) m L/kg),犬采用陆眠宁(0. 02 m L/kg)麻醉后固定在自制打击器中,将打击器置于150 cm处,垂直打击犬颅脑枕部,连续打击4次,建立犬外伤脑损伤昏迷模型。造模后随即给予不同剂量醒脑静注射液,给药体积10. 0 m L/kg,观察苏醒时间,随后进行脑部核磁共振检测,给药14 d后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取血检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血清S-100钙结合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取各组动物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脑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醒脑静注射液剂量1、剂量2(单次给药)、剂量3(2次给药)能明显减少犬苏醒时间。醒脑静剂量1、醒脑静剂量2、醒脑静剂量4能明显降低血清S100B、NSE含量。醒脑静剂量1、剂量2、剂量3(2次给药)、剂量4、剂量5(2次给药)能明显增加犬脑核磁共振检测损伤恢复面积(P0. 05)。醒脑静注射液剂量1组、2能明显降低血常规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数目;醒脑静注射液剂量1能明显降低犬单核细胞数目;醒脑静注射液剂量4、5对犬血常规无明显影响。醒脑静注射液各给药组对肝肾功能指标(ALT、AST、TBil、BUN、CRE)无明显差异。各组动物心、肝、脾、肺、肾、脑器官组织病理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能明显改善Beagle犬脑外伤致昏迷和脑损伤程度,且大剂量使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02-2001-02完成的22例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整形、重建过程。直视下以7/0或9/0Prolene缝线完成供肝动脉血管整形及供、受体肝动脉吻合。术后1周内静脉给予低分子右旋糖杆10ml/h,以多普勒超声扫描监测肝动脉血流。结果 1例术后5d时肝动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后吻合口出血,再次手术吻合。1例术后1月肝外胆管狭窄,支架内支撑后治愈。21例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15例随访1-20月(平均8.6月),多普勒超声扫描提示肝动脉形态、血流量正常,胆道造影未见肝外胆管狭窄,血清学检查提示肝功能状态良好。结论 供肝动脉变异时宜采取适宜的方式整形重建肝动脉以利血管吻合。动脉吻合时操作清细,实现血管内膜对内膜的对端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初步探讨了大脑电图的测定方法,对健康Beagle犬的脑电图进行了动态观察,对长期应用不同剂量复方樟柳减的Beagle犬的脑电图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健康Beagle犬硫喷妥钠麻醉状态下的脑电图呈睡眠波形,一般经过不规则α渡、α波伴丘波、丘波、低幅丘渡的α波间峰波期。其中丘波期比较稳定,持续时间较长,适于观察比较.复方樟柳碱在剂量为121.2mg/kg/d时,连续皮下注射给药2个月,可造成Beagle犬脑电图振幅变小,周期也呈变慢的趋势。在剂量为4,04或40.4mg/kg/d时.对Beagle犬脑电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导管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保护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肝动脉栓塞后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A组(空白组)、B组(单纯碘化油肝动脉栓塞组)、C组(碘化油联合前列腺素E1肝动脉栓塞组),对比观察各组实验动物的组织病理学、血液生化学改变。结果 B组犬肝损伤明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等生化指标明显升高,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栓塞区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变性,散在碎片状坏死。C组犬肝损伤相对轻微,相关生化指标早期升高,然后明显下降,组织病理学观察肝细胞以细胞变性为主,少量点状坏死,肝栓塞区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前列腺素E1可有效预防肝动脉栓塞所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大剂量碘油肝动脉栓塞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靶血管内灌注化疗并大剂量碘化油乳剂栓塞治疗。结果 :大剂量碘油治疗是安全的 ,不良反应较轻 ,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动脉缓冲效应产生机制。方法  2 0只猪麻醉后 ,肝门静脉 (PV)和肝动脉放置超声时差血流表后 ,对实验组 1 2只猪先行缩窄PV直接减少PV血流再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减少PV血流 ,对照组 8只猪同期测定肝动脉和PV血流。结果 直接缩窄PV组的PV血流由 (81 1 .30± 2 1 2 .4 4 )ml min下降为 (2 2 8.4 6± 87.32 )ml min(P <0 .0 1 ) ,肝动脉血流由 (1 31 .89± 4 8.5 2 )ml min增加为 (2 4 7.4 8± 5 2 .89)ml min(P <0 .0 5 )。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减少PV血流 ,由 (81 0 .5 7± 2 1 8.4 7)ml min下降为(2 1 3.74± 6 3.2 9)ml min(P <0 .0 5 )。肝动脉血流由 (1 4 3.6 1± 6 4 .6 3)ml min增加为 (2 5 7.4 3± 75 .38)ml min(P <0 .0 5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基础期PV血流和肝动脉血流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对照组在基础期和实验期的PV血流和肝动脉血流均无显著变化 (P >0 .0 5 )。结论 无论通过直接缩窄PV还是缩窄肠系膜上动脉间接降低PV血流 5 0 %以上 ,肝动脉缓冲效应都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找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巨块型肝癌的有效综合治疗手段,方法:67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4例,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刀经皮冷冻并同时瘤内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B组33例给予单纯TACE治疗,两组对比观察近期疗效。结果:A组病人1,2年生存率分别为82.35%(28/34),61.76%(21/34);B组病人1,2年生存率分别为60.61%(20/33),48.085(16/33)。两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刀经皮冷冻同时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明显于单纯TACE,是目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巨块型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叶提取物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雷公藤叶提取物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动物长期毒性。  方法 :采用小剂量 ( 5mg/ kg)、中剂量 (大鼠 15mg/ kg、犬 10 mg/ kg)和大剂量 (大鼠 35mg/ kg、犬 15mg/ kg) ,连续灌胃(口服 )给药 3个月。  结果 :小剂量对大鼠和犬均不表现毒性 ;中剂量有一定毒性 ,停药后可恢复正常 ;大剂量对动物心、肝、肾、肺等多种脏器呈现显著的病理损害 ,停药后可以恢复 ,未见延迟性不良反应。  结论 :本品在治疗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健胃口服液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健胃口服液的毒理学进行动物实验研究,观察其健脾和胃、理气消食的功效。方法:急性毒性试验:取60只小鼠以2倍于原浓度3.6ml/20g/d的剂量,分4次给药,0.9ml/次,一次性给药后观察7d,观察毒副作用的反映。长期毒性试验:按不同剂量分4个组进行观察,口服给药,1次/d,连续12周,于停药后7d进行血液学测定。结果:急性毒性试验表明:测得最大耐受量≥360g/kg,此剂量是成人(以60kg计)临床日口服剂量0.5g/kg的700倍,属实际无毒。长期毒性试验表明:服用健胃口服液可导致食欲增加,从而使体重增加。但从体重分析表明,除高剂量组差异明显外,中、低剂量组均无明显差异,但时血液学指标、肝、肾功能指标及主要脏器系数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