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脑膜瘤组织中PCNA、Ki-67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增殖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的表达与脑膜瘤组织学分级、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70例脑膜瘤组织中PCNA、Ki-67的表达情况,其中复发者32例,未复发(初发者)38例;并分析其与脑膜瘤组织学分级、复发及其相互关系。结果:32例复发性脑膜瘤组织中PCNA表达阳性28例(87.5%),Ki-67表达阳性8例(25.0%);38例初发性脑膜瘤中PCNA表达阳性22例(57.9%),Ki-67表达阳性7例(18.4%)。随脑膜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PCNA强阳性表达者增多,复发组阳性率(28/32)显著高于初发组(22/38)(P<0.05)。随组织学分级级别的增高,Ki-67指数(Ki-67 LI)明显增加;复发组Ki-67 LI((3.96±4.89)%)明显高于初发组((1.05±1.62)%)(P<0.05)。结论:PCNA、Ki-67可作为临床与病理评价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良性脑膜瘤的复发与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 ,并寻找能预测其复发的指标。 方法 :对 1 5例复发的良性脑膜瘤和 2 2例非复发的良性脑膜瘤共 4 9份标本分别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Ki 6 7的免疫组化染色 ,计数阳性细胞数的比率即标记指数 (LI) ,比较各组间的PCNALI和Ki 6 7LI。 结果 :复发的良性脑膜瘤的PCNALI和Ki 6 7LI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5 ) ;复发组中同一患者前后两次手术标本的PCNALI和Ki 6 7LI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复发的良性脑膜瘤的细胞增殖性高于未复发组 ,当PCNALI>2 .0 %时 ,提示肿瘤有复发倾向。良性脑膜瘤复发后其增殖特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 43例脑膜瘤标本 ,常规固定 ,石蜡包埋切片。采用LSAB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比较恶性组与良性组及非典型增生组之间同病理级别组之间、初发组与复发组之间PCNA标记指数的差异。结果  43例脑膜瘤均有不同程度的PCNA阳性细胞表达。良性组、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 (8.2± 5 .4) %、(15 .6± 9.8) %和 (2 7.6± 10 .6 ) % ,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初发组与复发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 (15 .2± 5 .8) %和 (2 1.4± 7.6 )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CNA在脑膜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其高表达提示复发的可能性大 ,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 Ki- 6 7抗原在人脑星形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 :原发性星形细胞瘤89例。使用 S- 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手术切除标本石蜡块的 Ki- 6 7抗原 ,并算得 Ki- 6 7指数。生存分析单因素使用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 logrank(对数秩 )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 COX比例风险模型 ,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Ki- 6 7L I在组织学分级 Grade 、 、 中分别为 2 .6 7%± 1.6 2 % ,6 .71%± 3.89% ,8.0 7%± 3.84%。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分级、Ki- 6 7指数等因素与患者预后有关 (logrank<0 .0 1)。在 Grade 中 ,Ki- 6 7指数 >2 .5 %与 Grade 中 Ki- 6 7指数≤ 2 .5 %的患者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在Grade 中 ,Ki- 6 7指数≤ 2 .5 %与 >2 .5 %的患者生存期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Ki- 6 7指数随着各病理级别增高而增高 ;Ki- 6 7指数 >2 .5 %提示预后较差。在同一病理级别中 ,Ki- 6 7指数不同 ,其预后有显著性差异。联合利用组织病理检查及 Ki- 6 7指数检测有助于更精确地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D(C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良性脑膜瘤的表达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侵袭组9例、普通组32例良性脑膜瘤组织中CD、PCNA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表达强度.结果 CD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PCNA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均呈棕黄色细颗粒状.CD、PCNA在侵袭组良性脑膜瘤的阳性表达极显著高于普通组良性脑膜瘤(P<0.01).结论 CD、PCNA在侵袭组良性脑膜瘤的高表达说明瘤细胞增殖快,生长活跃,易于浸润、转移,对术后肿瘤复发和肿瘤恶性的判断具临床意义,可作为良性脑膜瘤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膜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 (PR)、雄激素受体 (A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0例脑膜瘤PR、AR和PCNA的表达情况 ,分析它们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复发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随组织学分级的升高 ,AR阳性细胞率 (AR LI)增高 ,Ⅰ级组与Ⅲ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复发组AR LI高于初发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组织学分级越高 ,PR阳性细胞率 (PR LI)越低 (P <0 .0 1 ) ;复发组PR LI显著低于初发组 (P <0 .0 5 )。AR阳性组PCNA LI高于阴性组 ;PR阴性组PCNA LI高于阳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R表达水平与脑膜瘤组织学分级、分型及肿瘤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肿瘤增殖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表达量的分析,探讨上述诸因素与肿瘤复发间的关系。方法 56例脑膜瘤标本分为复发组(n=30)、初发组(n=26),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PR、VEGF表达情况,同时检测PCNA、Ki-67的表达量,统计学分析它们与肿瘤复发间的关系。结果 复发组PCNA LI(75±7)%,明显高于初发组(26±7)%;复发组Ki-67 LI(4.0±4.6)%,高于初发组(1.1±1.7)%;PR表达阳性:复发组7例(23.33%),初发组21例(80.77%);VEGF表达阳性:复发组13例(43.33%),初发组9例(34.62%)。结论 PCNA LI、Ki-67及PR表达与脑膜瘤复发有一定的关系,而VEGF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 Ki- 6 7在喉良恶性肿瘤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喉癌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 33例喉良恶性肿瘤病理标本 ,标准链球菌卵白素标记生物素方法标记并记数 Ki- 6 7阳性表达细胞数 ,观察 Ki- 6 7在喉肿瘤的表达情况。 结果  Ki- 6 7在喉癌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喉癌有淋巴结转移或复发的病例Ki- 6 7记数明显高于无转移或复发的病例 (P<0 .0 5 )。 结论  Ki- 6 7在喉癌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肿瘤 ,其表达水平与喉癌的增殖活性一致 ,可代表喉癌的增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P16、C- my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胶质瘤 5 2例手术标本中 P16、C- myc及 PCNA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关系。结果 :P16阳性表达在不同级别肿瘤之间无显著差异 ( P>0 .0 5 ) ,复发组表达高于未复发组 ( P<0 .0 1) ; 、 级的 C- m yc得分显著高于 级得分 , 、 级、复发组的 PCNA指数分别高于 级、未复发组。结论 :P16及 PCNA表达与胶质瘤复发有关 ,C- myc及 PCNA与肿瘤分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何元奎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162-162
目的: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与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本组行全切除脑膜瘤68例患者石蜡块标本,采用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细胞核内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光镜下取10个视野(&#215;50)记数1000个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数为PCNA标记指数(PCNALI),以百分率表达。结果:全部脑膜瘤均可检测到PCNA的表达,PCNALI为51.4%&#177;20.8%(5.2%-87.6%),15例复发组PCNALI为60.1%&#177;18.3%,48例非复发组PCNALI为48.2%&#177;15.3%,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脑膜瘤中PC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肿瘤的增殖活性,可为预测脑膜瘤复发提供重要信息,即当良性脑膜瘤显示较高的增殖能力时,即使术中未见肿瘤残留及浸润,也应考虑肿瘤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细胞增殖活性和微血管密度表达强度与数量的差异性 ,进一步揭示肿瘤的生物学特征。 方法 :选取肝细胞癌 2 90例、肝硬化 12 8例与肝良性病变 (包括肝细胞腺瘤和肝细胞局灶性结节增生 ) 2 5例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细胞核增殖抗原 (PCNA)、Ki- 6 7和微血管密度 (MVD)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强度与数量。结果 :PCNA、Ki- 6 7在肝细胞癌组阳性率分别为 90 .2 %和 4 3.1% ,在肝硬化组为 4 8.5 %和 3.9% ,组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 1) ,而良性病变组无 1例阳性 ;MVD在肝细胞癌组为 2 2 .7± 15 .8,显著高于肝硬化组 (8.3± 7.6 )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 1) ,而与良性病变组 (31.3± 2 2 .7)无差异 (P>0 .0 5 )。肝细胞癌病理 - 级 MVD(2 9.9± 18.6 )显著高于病理 级和 级 (2 2 .2± 18.2、2 2 .9± 19.0 ,P<0 .0 1)。结论 :细胞高增殖状态与多量的新生血管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 ,PCNA、Ki- 6 7和MVD可作为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生物学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脑膜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人脑膜瘤 (良性 14例 ,非典型和间变型各 12例 )第 因子相关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特点 ,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 ( MVD)值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 PCNA LI)之间的关系。结果 :良性与非典型脑膜瘤 MVD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间变型脑膜瘤 MVD显著高于良性和非典型脑膜瘤的 MVD值 ( P<0 .0 1) ,间变型脑膜瘤 PCNA LI明显高于良性和非典型者。良性脑膜瘤 MVD和 PCNA LI不相关 ,而非典型和间变型脑膜瘤 MVD值与 PCNA L I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非典型和间变型脑膜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能力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脑膜瘤bcl-2,baX,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7例脑膜瘤组织中bcl-2,bax,Ki-67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脑膜瘤组织学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发现良性复发组bcl-2表达显著高于良性无复发组、不典型组、恶性组(P<0.01);恶性脑膜瘤bax的表达高于良性无复发组(P<0.05);Ki-67表达在良性有无复发组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不典型组与良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性组与良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提示过表达bcl-2的脑膜瘤患者预后差、有潜在复发的可能;bax在诱发恶性脑膜瘤细胞的凋亡及加速其坏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Ki-67标记指数(Ki-67LI)不仅可作为评价脑膜瘤组织学分级的客观量化指标,也可作为评估其术后复发及恶变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Ki-67抗原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细胞的增殖活性与病理学特点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兔抗人 Ki- 6 7多克隆抗体 ,对 10 7例大肠癌术后标本进行 S- P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大肠癌组织的 Ki- 6 7标记指数明显高于正常肠粘膜及癌旁粘膜 (P <0 .0 1) ;伴淋巴结转移和远隔脏器转移之大肠癌组织的 Ki- 6 7标记指数明显高于无转移者 (P <0 .0 5 ) ;大肠癌 Ki- 6 7表达阳性强的病人 ,术后生存率低于 Ki- 6 7表达弱者 (P<0 .0 5 ) ;Ki- 6 7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浸润深度及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 (P >0 .0 5 )。结论 :Ki- 6 7作为代表肿瘤增殖活性的标志 ,与大肠癌的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与脑膜瘤肿瘤组织病理分级的关系,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选取脑膜瘤手术切除标本33份,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HER-2、Ki-67、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方法(ISH)检测脑膜瘤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HER-2、MMP-9编码的mRNA(HER-2mRNA、MMP-9mRNA)的表达情况,并用图象分析法进行形态学定量.结果 恶性组和良性组HER-2、Ki-67、MMP-9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复发组和良性非复发组的MMP-9mRNA、HER-2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2、Ki-67、MMP-9在脑膜瘤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很可能是良恶性脑膜瘤鉴别诊断中有辅助作用的指标之一.HER-2、MMP-9在脑膜瘤的表达可能与脑膜瘤复发有关.HER-2及MMP-9较高表达可能与复发的良性脑膜瘤恶变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肿瘤血管生成与脑膜瘤瘤周水肿及复发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生成与脑膜瘤瘤周水肿、复发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应用 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免疫组化染色 ,对 5 7例脑膜瘤进行微血管定量研究 ,分析微血管密度(MVD)与脑膜瘤病理类型、瘤周水肿及患者术后复发率、生存期之间关系 .结果 脑膜瘤 5 7例平均 MVD为 34.5 .其中良性、不典型性和恶性脑膜瘤微血管密度分别为 (2 6 .8±9.3) ,(4 1.2± 12 .9)和 (5 2 .7± 14.6 ) ,3种病理类型 MVD均有显著差异 (P<0 .0 1) .中度和重度脑水肿组其瘤组织 MVD(39.4± 11.3和 47.9± 12 .6 )明显高于轻度和无脑水肿组MVD(30 .1± 9.7和 2 5 .2± 8.5 ,P<0 .0 5 ) . MVD≥ 34.5组的 5 a复发率高于 MVD<34.5组 ,且前者 5 a生存率明显差于后者 .结论 微血管计数可作为判断脑膜瘤侵袭力及评价患者复发和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Ki-67抗原在宫颈癌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Ki- 6 7抗原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15例正常宫颈上皮(normalcervicalepithelium ,NCE) ,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m ,CIN)和 75例宫颈浸润癌 (invasivecarcinomaofcervix ,ICC)Ki- 6 7的表达情况。结果 :Ki- 6 7阳性染色位于细胞核。Ki- 6 7在NCE、CIN和IC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3.33%、72 .2 2 %和 96 .0 0 % ,从NCE到CIN再到ICC ,Ki- 6 7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 (P <0 .0 1)。Ki- 6 7在ICC的表达与间质浸润有关 (P <0 .0 5 ) ;而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盆腔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无关 (P >0 .0 5 )。宫颈癌突破深层间质浸润者 ,其Ki- 6 7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浸润深度在浅层间质以内者 (P <0 .0 5 )。结论 :Ki- 6 7抗原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和间质浸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Ki- 6 7抗原的表达情况对于进一步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ER2、Ki-67、TK1蛋白与脑膜瘤恶性程度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良性复发脑膜瘤患者石蜡标本20例(良性复发组),另选同期非复发脑膜瘤60例患者石蜡标本按WHO分级标准分为:良性非复发组、非典型组及恶性组,每组各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对4组石蜡切片进行HER2、Ki-67、TK1蛋白的检测。结果良性非复发组、良性复发组、非典型组和恶性组脑膜瘤的HER2阳性率分别为15%、30%、35%和50%,随恶性程度增加,HER2蛋白表达增加(P〈0.05);良性复发组HER2阳性率高于良性非复发组(P〈0.05)。Ki-67和TK1的标记指数(LI)良性非复发组明显低于非典型组和恶性组(均P〈0.05);非典型组低于恶性组(P〈0.05);良性复发组高于良性非复发组(P〈0.05)。且HER2与Ki-67、TK1均呈正相关(P=0.000,r=0.445和P=0.000,r=0.501);Ki-67与TK1呈正相关(P=0.000,r=0.450)。结论HER2联合Ki-67或TK1检测,可作为脑膜瘤病理形态学诊断的补充,为临床个体治疗提供参考。HER2阳性且Ki-67或TK1高水平表达提示脑膜瘤恶性程度较高及复发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个相关基因蛋白产物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5 8例 (6 3份 )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石腊病理切片及 6例正常膀胱组织切片中 P5 3、P1 6 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情况 ,并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随防结果相比较。结果 :仅一项或无一项指标表达异常的 1 8例 (31 .0 3% ) ,2项或 2项以上指标表达异常的 40例 (6 8.9% )。本组 BTCC大多数表现为多项基因蛋白产物表达异常。两组间比较在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上有显著性关系 (P<0 .0 0 5 ) ,并且与肿瘤复发及患者生存情况有显著性关系 (P<0 .0 0 5 )。同时检测多项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作为估价 BTCC的生物学行为指标 ,可能较单一基因蛋白产物表达更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中Ki- 6 7抗原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新一代鼠抗人Ki- 6 7单克隆抗体MIB - 1免疫组化LSAB法对 5 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 35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Ki- 6 7抗原表达进行检测 ,以MIB - 1增殖细胞指数 (MIB - 1PCI)表示。对侵袭性腺瘤和非侵袭性腺瘤组间、有海绵窦侵袭腺瘤和无海绵窦侵袭腺瘤组间的MIB - 1PCI进行比较。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IB - 1PCI为 (3.5 9± 2 .6 7) % ,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为 (2 .2 3± 2 .38) % ,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海绵窦侵袭腺瘤组MIB - 1PCI为 (5 .4 2±5 .87) % ,无海绵窦侵袭腺瘤组为 (2 .6 3± 2 .86 )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Ki - 6 7抗原表达可以作为反映垂体腺瘤增殖潜能、侵袭性和侵袭程度的标志物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