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项八针、舌三针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6例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90例、B组87例和C组89例。3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内科基础治疗、吞咽功能训练及针刺治疗,其中A组取项八针[风池(双)、风府、大椎和"项四花穴"]和舌三针(上廉泉、双侧夹廉泉),B组仅取项八针,C组仅取舌三针进行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3个月后随访。观察3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时的洼田饮水试验评价量表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治疗后和随访时总有效率分别为91.1%和93.3%,B组分别为83.9%和88.5%,C组分别为80.9%和83.2%,A组治疗后和随访时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WAL-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随访时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随访时SWAL-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治疗后及随访时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WAL-QOL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项八针、舌三针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障碍,以项八针为主的选穴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3.
补肾针刺法为主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针刺法为主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策略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策略治疗。连续治疗28 d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为80.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床旁吞咽评估量表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床旁吞咽评估量表评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针刺法是一种治疗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雷小兰  邱芳晖  陈海燕 《新中医》2023,55(22):161-165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三针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以及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食物残留分级、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食物残留分级、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及经口摄食功能,改善食物残留,减少误吸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舌针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针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4星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SS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SS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舌三针联合翳风透喉结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并确诊的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针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舌三针+翳风透喉结疗法,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吞咽困难评分、吞咽障碍程度评分(VGF)及洼田吞咽能力。结果:针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56/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45/63)(P 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吞咽困难及VG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吞咽困难及VGF评分评分显著增大(P 0.05),且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针疗组,吞咽困难及VGF评分明显低于针疗组(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洼田吞咽能力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吞咽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0.05),且针疗组患者洼田吞咽能力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舌三针联合翳风透喉结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及吞咽障碍,提高吞咽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梁钊明  古剑雄  黄小妹 《新中医》2020,52(3):131-133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Vitalstim低频电刺激治疗对帕金森病(PD)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0例PD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均在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手段治疗。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对2组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进行评定,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效果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SSA、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SA、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P<0.01),且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可提高PD患者的吞咽功能的效果,可降低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接收诊治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配合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额外给予项针配合舌三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和VF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VFSS评分、半流质食物咽食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针配合舌三针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的进食情况,显著提高其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这对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段喜森  李雁君  彭常拯 《新中医》2021,53(17):79-82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试验组采用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联合补肾通络汤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及舌骨喉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吞咽造影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试验组吞咽造影评分高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EMG最大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吞咽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试验组sEMG最大波幅高于对照组,吞咽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舌骨前移、上移及甲状软骨前移、上移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试验组增加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通络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较好,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吞咽功能,增强舌骨喉活动度,促进舌部肌肉的运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给氧体位康复训练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中的疗效。方法:选自本院妇科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患者80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対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运用给氧体位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比较术后12h、24h、48h、72h疼痛评分及排气时间、非切口疼痛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12h、24h、48h、72h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排气时间和非切口疼痛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氧体位康复训练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非切口疼痛中的疗效显著,有助于缓解患者非切口疼痛程度,缩短排气时间和疼痛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心理干预对真性延髓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吞咽障碍者随机分为电针组(n=25),电针结合心理干预组(n=25);电针组采用电针及普通针刺治疗,针灸及心理干预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心理干预。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用洼田饮水实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量化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改善(P<0.05),但电针结合心理干预组疗效好于针灸组(P<0.05)。治疗后电针组抑郁与焦虑分值下降,但较治疗前无差异( P>0.05),电针结合心理干预组治疗后的抑郁与焦虑分值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电针结合心理干预能更好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健脾理气方口服,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疗程4周。治疗前后分别填写SF-36量表、Hamilton焦虑他评量表及Hamilton抑郁他评量表。结果:治疗组患者BP、RP、GH、VT和MH5个维度的积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HAMA和HAMD的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者HAMA和HAMD的总积分亦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理气方能改善脾虚气滞型F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抑郁焦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抑郁症患者按照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治疗,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疗法,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HAMA、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中医情志疗法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免疫力,有利于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15.
党明  宗晓  何涛 《新中医》2021,53(2):197-200
目的:观察虚拟现实技术联合中医情志干预对卒中后抑郁患者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按照随机奇偶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虚拟现实技术+情志护理干预。比较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遵医行为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2组HAMA、HAMD、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按时用药、合理饮食、配合锻炼、定期复诊评分及总分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联合情志干预可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改善遵医行为,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乌灵胶囊治疗焦虑性失眠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对焦虑性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为临床治疗焦虑性失眠症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59例焦虑性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9例与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乌灵胶囊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睡眠质量、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48%(P<0.05)。治疗前,2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9%(P<0.05)。结论:乌灵胶囊治疗焦虑性失眠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广鹏 《河南中医》2022,42(3):458-461
目的:观察分期配穴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试验组给予分期配穴针刺治疗.结果:试验组吞咽疗效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有效率为77.50%,试验组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就诊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0例,分别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Viralstim型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舌三针治疗,第1针取上廉泉,第2针取去上廉泉左侧旁开0.8寸,第3针取上廉泉右侧旁开0.8寸。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据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量表(DOSS)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的结局和严重程度。采用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测量患者治疗前后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DOSS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升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较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舌骨上移和舌骨前移的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而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同时提高患者舌骨喉复合体动度中舌骨上移和前移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于足  俞波  周杨 《新中医》2020,52(3):32-34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汤加减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度抑郁症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帕罗西汀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钩藤汤加减治疗。治疗12周后,评估2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和外周血清炎症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结果:治疗前,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IL-6和IL-1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IL-6和IL-1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IL-6和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钩藤汤加减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盐酸帕罗西汀片,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和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