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明确E3泛素连接酶CHIP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引起心肌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机制。方法用10周龄野生型小鼠(WT)和CHIP心脏特异表达转基因小鼠(CHIP-TG)各16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WT组、生理盐水+CHIP-TG组、AngⅡ+WT组和AngⅡ+CHIP-TG组。采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对小鼠灌注生理盐水和AngⅡ[1500 ng/(kg.min)]1周,然后用B超仪检测动物心脏功能;心脏组织切片进行HE、Masson染色分别观察心脏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和胶原沉积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组别心脏中巨噬细胞(Mac-2阳性细胞)数量和CollagenⅠ的表达水平。另外,用siRNA-GFP和siRNA-CHIP腺病毒感染培养的胎鼠心肌细胞24 h,然后用AngⅡ(100 nmol/L)处理6 h,应用RT-PCR检测不同处理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生理盐水处理时,WT和CHIP-TG组心脏功能、病理改变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均无明显差别。AngⅡ处理7天后,与生理盐水+WT组相比,AngⅡ+WT组的心脏功能、纤维化面积和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血压介导骨髓来源单核巨噬细胞在心脏浸润的情况,探讨其对高血压心脏损伤和重构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gⅡ灌注组,每组10只,采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分别灌注生理盐水和AngⅡ,采用鼠尾套法监测小鼠动脉血压。于灌注后7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sson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心脏纤维化和心脏中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观察循环中单核细胞上CCR2受体表达和心脏中CCR2受体的配体MCP-1表达;1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采用尾静脉注射脂质体包裹氯膦酸二钠方法清除小鼠体内巨噬细胞,以注射脂质体包裹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分别灌注生理盐水和AngⅡ后观察心脏纤维化。结果与生理盐水灌注对照组相比,AngⅡ灌注后1 d收缩压开始升高,7 d血压显著升高[收缩压:(157.0±13.9)mm Hg比(93.0±11.1)mm Hg,P<0.01],心脏中胶原沉积增加(4.1%±0.7%比0.4%±0.1%,P<0.01),Ⅰ型胶原和肌成纤维细胞的标志物α-SMA的蛋白表达增加。流式检测示心脏中CD45+F4/80+细胞浸润增加;心肌组织半乳糖凝集素2(Mac-2,巨噬细胞标志)和CD68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增加;外周血CD45+CD11B+单核细胞表达CCR2,心脏中MCP-1的mRNA表达增加;小鼠去除巨噬细胞后,AngⅡ灌注7 d的心脏中巨噬细胞浸润减少,心脏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高血压促进骨髓来源单核巨噬细胞在心脏的募集,巨噬细胞浸润与心脏纤维化发生相关,去敲除巨噬细胞能够抑制高血压心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联素在高血压致炎症和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纯合脂联素敲除鼠12只(APN-/-)和野生型小鼠(WT)12只,采用微量泵持续灌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500 ng/(kg·min),7天]建立高血压模型,对照组给予乙酸溶液微量泵灌注,连续灌注7天,实验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野生型小鼠对照组(WT),野生型小鼠+血管紧张素Ⅱ组(WT+AngⅡ),APN-/-对照组(APN-/-),APN-/-+血管紧张素Ⅱ组(APN-/-+AngⅡ),采用小鼠无创血压计测定小鼠尾动脉血压,运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s ICAM-1、s VCAM-1、v WF的含量,心肌组织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纤维化,α-SMA免疫组化法观察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成,HE染色观察炎症细胞浸润,Western blot法测定TGF-β、TNF-α蛋白表达。结果与WT组相比,WT+AngⅡ组第二天血压开始升高,连续监测7天,血压均明显升高(P0.05),造模成功。与WT+AngⅡ组相比,APN-/-+AngⅡ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增多(P0.05),s ICAM-1、s VCAM-1、v WF含量明显增加,TGF-β、TNF-α表达显著上调,α-SMA+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多(P0.05)。结论在高血压致心脏纤维化过程中,脂联素可能有保护血管内皮损伤,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抑制心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relatedgene5,Atg5)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诱导高血压心脏损伤中对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及10只Atg^5+/-分为对照组,AngⅡ灌泵1d组,AngⅡ灌泵3d组,AngⅡ灌泵7d组和Atg^5+/-灌泵组,每组10只。给予乙酸溶液(对照组)及AngⅡ(1500ng/kg*min)微量泵灌注。TUNEL染色观察心脏中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共染明确凋亡细胞类型;qPCR检测Atg^5+/-小鼠心脏中Atg5表达;TUNEL染色观察心脏中细胞凋亡,QuantiGenePlex(QGP)检测凋亡因子表达;体外Ang1I刺激wT和Atg^5+/-骨髓巨噬细胞,免疫荧光共染,检测巨噬细胞凋亡。结果wT小鼠心脏于AngⅡ灌注1-7d后,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荧光共染显示凋亡细胞为巨噬细胞;Atg^5+/-小鼠心脏中Atg5表达量较WT小鼠心脏降低53%;AngⅡ灌注7d后,与WT鼠相比,Atg^5+/-小鼠心脏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降低,促凋亡因子Caspase3、Caspase8、Caspase12表达降低。体外AngII刺激下,Atg^5+/-骨髓巨噬细胞较W骨髓巨噬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在AngⅡ致高血压心脏损伤中,Atg5下调可导致心脏中巨噬细胞凋亡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蛋白激酶-1(SGK1)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所诱导高血压性心脏纤维化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0.9%氯化钠组和AngⅡ组,每组20只。采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对小鼠分别灌注0.9%氯化钠和AngⅡ,于第7天时采用鼠尾套法检测小鼠尾动脉血压处死并取其心脏进行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炎症细胞浸润、Masson染色观察胶原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巨噬细胞(Mac-2)及炎症细胞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介素1β(IL-1β)、精氨酸酶1(Arg1)]和促纤维化的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SGK1 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SGK1蛋白水平的表达和活化。结果:与0.9%氯化钠组相比,AngⅡ组灌注7 d时血压显著升高(P<0.01);巨噬细胞Mac2浸润增加、胶原沉积增多、促炎因子(iNOS、IL-1β、Arg1)及促纤维化因子(TGF-β、α-SM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AngⅡ灌注明显上调SGK1 mRNA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ngⅡ灌注增加SGK1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在高血压性心脏纤维化疾病进程中,炎症反应增加并且SGK1表达明显上调及活性增强,提示SGK1可能是高血压导致心脏纤维化的关键信号分子,并且SGK1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反应促进心脏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期、不同脏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蛋白表达水平.方法: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前后不同时点取心肌组织、肾脏、睾丸及肝脏等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ACE2的表达.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1~12 h肾小管上皮细胞ACE2表达增多,缺血再灌注12 h后心脏ACE2开始表达增加.肝脏无论再灌注早期还是再灌注晚期几乎都不表达.缺血再灌注1~12 h血浆及心肌组织中AngⅡ含量增高.结论:心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浆及心肌AngⅡ表达增高, ACE2主要由肾脏器官分泌产生,心肌在再灌注晚期表达ACE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所致高血压小鼠心脏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野生型C57小鼠18只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AngⅡ组和TLR4阻断组,每组6只。AngⅡ组和TLR4阻断组AngⅡ微量泵灌注建立高血压模型,TLR4阻断组尾静脉注射TLR4中和抗体后,小鼠尾动脉套法测血压,心动超声图观察小鼠的心脏功能变化。免疫组织化学、Masson染色观察心脏纤维化。RT-PCR检测心肌白细胞介素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结果与AngⅡ组比较,TLR4阻断组小鼠血压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壁厚度减少,舒缩未期左心室内径增加(P<0.05)。心肌组织半乳糖凝集素2阳性巨噬细胞浸润减少,白细胞介素1β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小鼠心肌间质和血管周围纤维化减轻(P<0.05)。结论 TLR4通过介导炎性反应参与AngⅡ所致高血压小鼠心脏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调PTEN表达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成纤维化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将心肌成纤维化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未处理)、AngⅡ组(加AngⅡ处理)、AngⅡ+NC组(转染pcDNA3.1后,给予AngⅡ处理)和AngⅡ+PTEN组(转染pcDNA3,1-PTEN后,给予AngⅡ处理),采用脂质体2000转染细胞,并经AngⅡ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TEN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周期变化,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ELISA检测胶原蛋白Ⅰ和Ⅲ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ngⅡ组、AngⅡ+NC组和AngⅡ+PTEN组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和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以及胶原蛋白Ⅰ和Ⅲ含量升高;与AngⅡ组相比,AngⅡ+PTEN组细胞中PTEN蛋白表达和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而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以及胶原蛋白Ⅰ和Ⅲ含量均降低;AngⅡ组与AngⅡ+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TEN在AngⅡ诱导心肌成纤维化细胞中表达下降,上调其表达可抑制AngⅡ诱导心肌成纤维化细胞增殖迁移和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iR-26a/b在AngⅡ引起的高血压心脏重构时的变化。 方法 将12只SPF级雄性C57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n=6)。实验组采用皮下植入微渗泵持续泵入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的方法,建立小鼠高血压心脏重构模型,干预结束后将两组小鼠心脏组织石蜡包埋切片经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切片中心肌细胞形态;应用RT-PCR方法评价心肌组织和外周血血清中miR-26a/b的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评价小鼠心肌组织中蛋白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鼠心肌细胞肥大,细胞间和小血管周围有明显的胶原沉积,心脏组织及外周血血清中miR-26a/b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CollagenⅠ、CollagenⅢ、fibronectin和CTGF表达增加(P<0.05,P<0.01)。 结论 ①AngⅡ系统性输注可以引起心脏组织中miR-26a/b表达下降,成纤维化相关因子CTGF表达增加,CollagenⅠ、CollagenⅢ和fibronectin等细胞外基质成分表达增加,提示AngⅡ可导致高血压心脏重构的同时引起miR-26a/b下调;②心脏组织及外周血血清中miR-26a/b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AngⅡ引起的高血压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构建Ang Ⅱ诱导的小鼠高血压模型,研究自然杀伤T细胞(NKT)的作用。方法:在CD1d基因敲除小鼠及野生对照小鼠中,采用缓释泵持续灌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490ng·kg~(-1)·min~(-1),14 d建立小鼠高血压模型,尾动脉无创性血压测量方法监测小鼠血压的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壁厚度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血管纤维化的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管组织中IL-6及TNF-α的表达;流式分析检测血管壁巨噬细胞的浸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 Ⅱ灌注14 d明显升高小鼠的收缩压、血管壁的厚度及纤维化程度、血管组织的炎症因子IL-1β及TNF-αmRNA的表达及血管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重要的是,CD1d基因的敲除进一步加重以上变化。结论:自然杀伤T细胞通过减轻巨噬细胞的浸润拮抗了血管紧张素Ⅱ灌注引起的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后,心肌特异蛋白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1/2)的表达变化。方法第8代hMSCs用0.1μmol/L AngⅡ孵育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标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及α肌动蛋白(α-actin)表达情况,反转录PCR法检测细胞cTnI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分化的心肌样细胞内是否有肌丝存在,W estern b lot法检测细胞ERK 1/2总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心肌样细胞分化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组hMSCs诱导后细胞形态改变,第2周开始表达α-actin及connexin 43,第3周开始表达cTnI,AngⅡ组细胞ERK 1/2的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加,流式细胞仪测得心肌样细胞分化率为(23±3)%。结论AngⅡ在体外可能经ERK通路诱导hMSC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舒张功能不全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大鼠心脏功能保护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DHF组、辛伐他汀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建立DHF模型,阴性对照组只开腹和分离腹主动脉.辛伐他汀组大鼠术后经灌胃给予辛伐他汀2 mg/(kg·d),阴性对照组和DHF组大鼠给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4周末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颈动脉插管记录血流动力学,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心脏超声显示DHF组大鼠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E/A比值明显增高,血流动力学检测显示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左心室松弛时间常数延长,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下降,心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增加.辛伐他汀使增加的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E/A、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舒张末压、心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降低,左心室松弛时间常数缩短,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升高.HE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DHF组大鼠心肌组织间纤维组织和炎性细胞增多,心肌胶原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和壁内小动脉管腔周围胶原面积与管腔面积的比值在心肌组织中显著增加;辛伐他汀减轻DHF大鼠心肌组织间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降低心肌胶原面积与总面积的比值以及壁内小动脉管腔周围胶原面积与管腔面积的比值.结论 辛伐他汀改善DHF大鼠心脏功能,此作用可能与减轻心室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自制针型导管心肌内注射 (下称心肌注射法 )、经冠状动脉灌注 (下称冠脉灌注法 )及经心房穿刺心包 (下称心包注射法 ) 3种方法导基因入心脏的可行性及利与弊。方法 选成年杂交犬 1 5只 ,将含有同等剂量携带有细菌lac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约 1× 1 0 9pfuAdex1SRLacZ) ,经心肌注射法、冠脉灌注法及心包注射法 3种方法导基因入心脏。术后 3d处死动物 ,组织化学法分析lacZ基因在心包及心肌中的表达。结果 冠脉灌注法导基因入心脏后 ,lacZ基因在心肌中呈点或小片状表达 ;心肌注射法导基因入心脏后 ,lacZ基因沿注射轨迹成块或片状表达 ,心包注射法基因导入心包后 ,犬心包脏层、壁层及脏层下心肌均可见散在的lacZ基因表达 ,而使用同样的 3种方法注射对照腺病毒 (Adexlw)至犬心肌及心包 ,均未见lacZ基因表达 ;心肌注射法导基因入心脏的同时 ,心肌中可见有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 ,而冠脉灌注法及心包注射法导基因入心脏后则未见心肌中炎性细胞浸润 ;冠脉灌注法导基因入心脏的同时 ,肝脏组织中检测有散在的lacZ基因表达 ,而心肌注射法及心包注射法则不然。结论 心肌注射法、冠脉灌注法及心包注射法这 3种导基因法是基因导入心脏的可行性方法 ,且各有利弊 ,转基因入心脏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合理选用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与Fas及Fas蛋白配体(Fas Ligand,FasL)基因表达的变化及与心肌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以穿线结扎或松扎左冠状动脉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64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假手术24h)、缺血再灌注I组(缺血30min、再灌注24h)、缺血再灌注Ⅱ组(缺备30min、再灌注72h)及缺血再灌注Ⅲ组(缺血3h、再灌注24h)。以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Fas与FasL蛋白水平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Fas基因mRNA的表达改变,并分析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程度。结果: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凋亡指数Fas蛋白阳性染色指数与炎性细胞FasL蛋白阳性染色指数均增加,且均随缺血或再灌注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增高; Fas基因的mRNA表达也上调,但以再灌注24h时达高峰;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呈大小不一的灶性坏死,坏死周围有爆炸性一细胞浸润。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Fas基因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及炎性细胞的FasL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心肌细胞凋亡与Fas/FasL系统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衰老及对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AngⅡ干预,分为对照组、10mol/LAngⅡ诱导组(AngⅡ组)。主要观察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细胞的增殖能力。β-半乳糖苷酶活性采用免疫化学染色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内皮细胞骨架,利用Western blot印迹法分析波形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10~(-6)mol/L AngⅡ细胞存活率(77.15±6.83)%比较,10~(-5)mol/L AngⅡ存活率(55.61±7.92)%明显降低(P<0.01);AngⅡ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停滞于G0/G1期[(80.11±7.92)%];AngⅡ组细胞骨架及波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降解。结论 AngⅡ可以诱导HUVEC衰老,其分子机制可能与细胞骨架蛋白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损伤的疗效,并探索三七总皂苷防治心肌损伤潜在的作用机制,为三七总皂苷防治心肌损伤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ISO模型组、PNS治疗组。ISO造模7 d后,取心脏组织进行HE染色和Masson三色染色评估PNS对ISO诱导的心肌损伤的防治作用。进一步对心肌组织行RT-PCR检测miR-1和miR-222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ET蛋白在心肌组织的表达。结果心脏病理染色显示,ISO诱导的心肌损伤模型组心肌细胞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增多。而PNS治疗组心脏仅有少量,偶见的炎性细胞,胶原纤维阳性率较ISO模型组显著降低。在ISO模型组心脏中miR-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miR-222表达显著升高。经PNS治疗后,与ISO模型组相比miR-1表达显著增高;而miR-222表达显著降低。免疫组化表明,MET在模型组心脏中表达显著升高且主要集中在损伤部位,而在PNS治疗组中显著降低。结论 PNS对ISO诱导的心肌损伤具有明显防治作用,miR-1/MET/miR-22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ISO诱导心肌损伤的形成及PNS抗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7.
选用体重为50~586g的雌性Wistar大鼠41只分为5组(1,3,6,10,21月龄),21月龄组为老龄组。制备心肌组织匀浆,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不同部位免疫活性的心肌局部Ang Ⅰ、Ⅱ和心室ANF。制备心肌组织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ng Ⅱ和ANF。结果表明:心房AngⅡ和ANF明显高于心室;心肌局部AngⅡ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浆中;心肌局部Ang Ⅰ与AngⅡ呈显著性正相关;各月龄组心肌局部Ang Ⅰ、Ⅱ和心室间隔ANF含量差异有显著性,与月龄呈负相关,21月龄组心肌局部AngⅡ下降幅度最明显,左、右心室AngⅡ比左、右心房下降更明显。本实验提示,随年龄增加,心脏老化发展,心脏某些重要的内分泌功能(肽类激素)逐渐减退,心室内分泌功能减退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张昕  李伟  伍勇  徐慧  袁晓晨 《心脏杂志》2015,27(1):11-015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IRI模型,分别获取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后2 h、6 h、9 h和12 h组各时间点的心肌组织,分别利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趋化因子(CXCL)9-11及其受体CXCR3的mRNA及蛋白表达。利用CXCR3的特异性阻断剂6C干预I/R后6 h和9 h,通过HE染色分析心脏组织形态,利用基质速率法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评价心肌损伤的程度。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浸润的炎症细胞亚群的分布等。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趋化因子CXCL9-11及其受体CXCR3在I/R后各时间点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阻断CXCR3能够显著保护心肌的功能及心肌的形态,以及在有效降低Th1细胞的同时增加调节性T细胞(Treg)的浸润。结论: CXCR3是一个理想的可用于治疗IRI的靶点,其作用机制与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源性二氧化硫(SO_2)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致心肌肥厚小鼠心肌细胞自噬的抑制作用。方法 9周龄健康C57BL小鼠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野生型对照组(WT Con组)、野生型+AngⅡ组(WT AngⅡ组);心肌特异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AAT2)转基因小鼠1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AT2对照组(AAT2 Con组)、AAT2+AngⅡ组(AAT2 AngⅡ组)。每组8只。每只小鼠在背部皮下植入预装生理盐水或AngⅡ的胶囊渗透压泵,连续给药4周。检测4组小鼠全心重/体重(HW/BW)比值;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标志分子α重链肌球蛋白(α-MHC)的表达;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心肌组织SO_2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内源性SO_2生成酶AAT1和AAT2、心肌表型标志分子α-MHC和β-MHC以及心肌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LC3、Atg4B以及p62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WT Con组相比,WT AngⅡ组心肌组织SO_2含量显著降低(P0.01),AAT1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AAT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HW/BW明显增加(P0.01),心肌纤维明显增粗,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心肌细胞浆中α-MHC蛋白表达明显减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心肌细胞α-MHC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β-MHC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升高,Beclin-1和Atg4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6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与WT Con组相比,AAT2 AngⅡ组小鼠心肌组织SO_2含量和AAT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AAT1的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P0.05),HW/BW显著降低(P0.05),心肌纤维的增粗显著减轻,α-MHC蛋白向β-MHC蛋白的转化显著降低(P0.01),心肌细胞自噬水平显著降低。结论内源性SO_2/AAT2体系可抑制AngⅡ致小鼠心肌肥厚及心肌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4-辛基衣康酸(4-OI)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6~8周雄性C57BL/6J小鼠,经腹腔注射4-OI(25 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连续预处理3 d后,腹腔注射LPS(10 mg/kg)或等量生理盐水,12 h后行心脏超声检查。取心脏,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p65、pp6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成酶2(PTGS2)和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心脏超声结果显示,LPS腹腔注射后,小鼠左心室明显扩张,收缩功能减低;与LPS组相比,4-OI组小鼠左心室收缩功能改善。HE染色示LPS腹腔注射后,小鼠心脏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心肌细胞排列疏松,表现出类似于脓毒症诱导的心肌损伤的病理特点。4-OI组小鼠心脏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和病理改变较LPS组低。Western blot示LPS腹腔注射后,小鼠心肌组织中Nrf2和GPx4的表达明显降低,IL-1β、TNF-α、PTGS2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