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金莲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毛茛科植物短瓣金莲花(Trollius Ledebourii)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金莲花的乙醇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用氯仿-乙醇不同比例进行梯度洗脱,通过波谱(^1H—NMR,^13C—NMR)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藜芦酸(veratric acid,1)、香草酸(vanillic acid,2)、胡萝卜苷(daucosterol,3)、槲皮素(quercetin,4)、荭草素(orietin,5),化合物(4)系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武当青牛胆[Tinospora sagittata (Oliv.) Gagnep.]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并初步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化合物。方法 对青牛胆干燥块根进行渗漉提取,用柱色谱方法(Silica gel, MCI, Rp-8等)对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单体化合物采用比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从武当青牛胆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古伦宾、异古伦宾、药根碱、金果榄苷、巴马汀,其中巴马汀抑菌活性最强,药根碱次之,古伦宾、异古伦宾和金果榄苷最弱。结论 本实验首次以武当道地药材青牛胆为材料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单体活性研究,为武当青牛胆的活性成分研究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阐明其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大叶钩藤(ncaria macrophylla Wall)为茜草科(Rubiaceae)钩藤属植物,本课题目的在于对大叶钩藤的70%乙醇提取物,依次分别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氯仿部位分离得到了2个三萜类化合物,对它们的结构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进行了鉴定。方法本课题对钩藤属大叶钩藤的提取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取氯仿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系统分离,从中得到化合物1和2,经NMR和MS等数据鉴定他们的结构。结果两个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被分别鉴定为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大叶钩藤的药理活性和药材质量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三种青牛胆植物形态及商品性状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厚祥  王克勤 《中药材》1997,20(8):392-393
对金果榄3种主要基原植物青牛胆、云南青牛胆、峨眉青牛胆进行了植物形态及商品性状鉴定。  相似文献   

5.
白饭树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白饭树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利用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饭树叶及嫩枝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11-O-乙酰岩白菜素(11(11-O-acetylbergenin,1)、岩白菜素(bergenin,2)、右旋一叶碱(virosecurinine,3)、ent-phyllanthidine(4)、山柰酚(kaempferol,5)、槲皮素(quercetin,6)、没食子酸(gallic aicd,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9)。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鉴定高良姜70%乙醇水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柱色谱等分离纯化手段对高良姜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薄层色谱和波谱分析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高良姜正丁醇萃取部位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省沽油紫罗苷D(2)、异槲皮苷(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对甲氧基苯酚(5)、5-羟甲基糠醛(6)、对羟基苯甲醛(7)、香草醛(8)。结论:化合物6和8为从山姜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瑶药过墙风的化学成分以及抗炎活性。方法:过墙风采用8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2次,减压浓缩得乙醇提取物后加入适量水制成为混悬液,再分别用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过墙风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再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采用经脂多糖(LPS)诱导之后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模型,考察过墙风不同萃取部位及分离所得化合物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一氧化氮(NO)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从过墙风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6个黄酮类、3个萜类、1个甾醇、1个脂肪酸、1个有机酸,分别鉴定为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甲酯(1)、6,4′-二甲氧基-野黄芩苷(2)、刺槐素-7-O-葡萄糖醛酸苷(3)、Crolerodendrum B(4)、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5)、田蓟苷(6)、胡萝卜苷(7)、白桦脂酸(8)、十六烷酸(9)、水杨酸(10)、木栓酮(11)、高车前素(12)。过墙风的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提取物及化合物1~6、8~12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  相似文献   

8.
吴燕红  肖兵  付辉政  许妍 《中国现代中药》2016,18(12):1571-1573
目的:对石刁柏的70%乙醇水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M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石刁柏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反式对香豆酰甘油(1)、1-O-顺式对香豆酰甘油(2)、2-苯乙基-O-β-D-吡喃葡萄糖苷(3)、6-O-L-吡喃阿拉伯糖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咖啡酸(5)、槲皮素(6)、苯乙醇(7)。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吴晓云  秦国伟  盛宛云 《中草药》1998,29(3):159-159
雷公藤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具有抗肿瘤、免疫抑制、男性抗生育等多种药理作用和广泛的临床用途。为了探讨其活性成分,我们对采自福建省的雷公藤进行了研究,从该植物根的乙醇提取物的氯仿部位中分离鉴定出两种新化合物和一些已知化合物。本文报道,在对该部位继续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又分得了2个三藏化合物,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它们分别鉴定为demethylzeylasteral(I)和齐墩果烷一9(11),12-二烯-3-酮.这2个化合物在雷公藤属植物中的存在系首次报道。其中化合物1在进行初步活性筛选中发现对黑根…  相似文献   

10.
桑叶中水溶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丽  张现涛  殷志琦  汪豪  叶文才 《中药材》2006,29(2):134-136
目的:研究桑叶中的水溶性成分。方法:应用离子交换树脂,ODS等多种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应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桑叶95%乙醇提取物的水、正丁醇部位及醇提后桑叶残渣的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分别被鉴定为:Fagomlne(1,2,5-trideoxy-1,5-imino-D-arabino-hexitol)(1).DNJ(1,5-Dideoxy-1,5-imino-D-Glucitol;(2),2-O-α-D-Galactopymanosyl-1-deoxynojirimcin;(3),1,4-Dideoxy-1,4-imino-(2-O-B-D-glu).D-arabinitol(4),环(亮-异亮)二肽(5),灭冬氨睃(6),苯丙氨酸(7),缬氨酸(8),酪氨酸(9);尿啼咛(10).胸腺啼咛(11).胡萝卜苷(12).化合物5-9为从本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金果榄二萜类成分色谱及相关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金果榄化学成分,建立金果榄药材相关药效物质特征图谱。方法:采用IR,MS,1H-NMR和13 C-NMR以及高效液相(HPLC)等手段,对金果榄不同极性溶剂提取部位进行分离、鉴别;采用小鼠扭体法、耳廓肿胀法对其不同极性溶剂提取部位进行了初步药效筛选,并对相关镇痛药效的HPLC色谱峰进行了指认。结果:从金果榄中分离得到1个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建立了金果榄二萜类成分特征图谱,指认出主要镇痛成分之一的化合物色谱峰。结论:初步建立金果榄镇痛、抗炎谱效学特征图谱。  相似文献   

12.
葛根血中移行成分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常用中药材葛根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为筛选确定葛根的药效成分奠定基础。方法:在建立葛根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葛根甲醇提取物、葛根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葛根血中移行成分。结果:在葛根含药血清中发现了4个入血成分,其中两个为原型成分(其中一个为葛根素),其余两个可能为原型成分的代谢产物。结论:4个入血成分可能成为葛根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葛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制首乌中一种新脂肪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考察制首乌 (RadixPolygoniMultifloriPreparata)化学成分。 方法 :应用硅胶硅胶柱层析对制首乌氯仿萃取部分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 (IR ,MS ,H NMR ,13C-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2个单体化合物 ,分别为 :1,2- 二羟基十九酮-3(1,2 dihydroxynonadecone 3,Ⅰ)、没食子酸 (gallicacid ,Ⅱ)。结论 :Ⅰ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离鉴定双黄连粉针剂中的化学成分,丰富了双黄连粉针剂的物质基础,为阐释该制剂的致敏成分组和二次开发奠定了基础。方法:双黄连冻干粉通过大孔吸附树脂AB-8,反复硅胶柱色谱,反相ODS和制备HPLC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MS,1D NMR,2D NMR等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是连翘脂素(1),千层纸素A(2),(+)-表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异落叶松脂醇(4),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5),Chrysin-7-glucuronide methyl ester(6)和咖啡酸乙酯(7)。结论:化合物1~7均是首次从该复方得到,且化合物6和7在双黄连粉针的原料金银花、黄芩、连翘也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中药肉桂(Cinmamomum cassia Pres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别鉴定为1):(-)开环异落叶松脂醇,2):(-)异落叶松脂素,3):Erythro-1-C-syringylglycerol,4):2-甲基-3,5-羟基色酮,5):浙贝素,6):松柏醛,7):肉桂酸。结论:其中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北洋金花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北洋金花的化学成分,并与南洋金花进行直接比较,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及光谱解析技术从北洋金花中分离鉴定了3个木脂素类化合物,依次为(+)-pinoresinol-O-β-D-diglucopyranoside(1)、(+)-pinoresinol-O-β-D-glucopyranoside(2)和(+)-isolariciresinol(3),3个化合物均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7.
海南草珊瑚石油醚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草珊瑚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分离,通过波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海南草珊瑚全草石油醚部位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棕榈酸(1),花生酸(2),β-谷甾醇(3),硬脂酸(4),大黄素(5),大黄酚(6),2',3'-二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7),2'-羟基4',6'-二甲氧基查耳酮(8),cardamonin(9).结论:化合物1~9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9为首次从该科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花远志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D101和SephadexLH-20等多种层析柱分离手段,运用NMR和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远志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酚酮化合物:telephenoneA(1),telephenoneB(2),mlephenoneD(3)和garcimangosone(4)。结论:化合物3为新的酚酮化合物,化合物1,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whole plants of Lagopsis supina. METHODS The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by various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ir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spectroscopic data. RESULTS Thirteen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n-hexane, dichloromethane, and water extracts of the whole plants of Lagopsis supina by using various chromatographic methods.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phytol(1), daucosterol(2), 8-O-acetylharpagide(3), antirrinoside(4), ajugoside(5), ajugol(6), harpagide(7), 1-O-caffeoyl-??-D-glucopyranose(8), 1-O-coumaroyl-??-D-glucopyranose(9), 2-hydroxy-5-(2-hydroxyethyl)phenyl-1-O-??-D-glucopyranoside(10), methyl 2-O-??-D-glucopyranosylbenzoate(11), adenosine(12), and sucrose(1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Compounds 1 and 3-13 are isolated from the plants of Lagopsis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