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 5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N组(肠内营养支持)和PN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术后恢复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E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5)。而PN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较EN组降低更明显(P<0.05)。术后出现并发症共16例次,EN组的并发症明显少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优于肠外营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8):1028-1030
目的:分析肠内和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肿瘤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依照营养支持方法不同分为EN组和PN组,EN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PN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分析营养支持效果。结果:术后患者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等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7天开始逐渐恢复,两组患者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营养支持,生化指标明显改善,EN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显著高于PN组(P<0.05),EN组首次排气时间(2.18±0.75)d、排便时间(3.26±0.85d)显著短于PN组(3.25±0.87d)、(5.26±1.26d,P均<0.05)。常见并发症为恶心呕吐、腹泻、静脉炎以及伤口感染等,EN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1.6%)显著低于对照组(6.6%,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够更好地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陈溉  姚健  官禹 《西部医学》2009,21(6):918-919,922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恢复的影响。方法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天开始经鼻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体重量、血红蛋白(HGB)、血清前白蛋白(PA)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天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7至10天内)营养支持的合理途径。方法:分析在我科住院的4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途径,其中26例(EN+PN组)为术后1-2天给予肠内营养(加少量肠外营养),16例(TPN组)为术后7天内给予全肠外营养,术后第7天观察患者的营养指标、肝肾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给予EN+PN组患者营养指标及肝肾功能方面均优于TPN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少于TPN组患者。结论: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早期合理给予EN+PN优于TPN,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营养状态的改善及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患者(EN组)和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PN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EN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的下降速度均明显小于PN组(P〈0.01或P〈0.05),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总费用亦明显低于PN组(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出现并发症21例次,EN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N组(P〈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手术并发症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周艳贞  马长林  王利培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2):1343-1343,146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腹部创伤较大手术术后患者82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1例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1例。EN组术后即开始用复尔凯型输液泵输注肠内营养,PN组采用标准的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饮食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体重情况、营养生化指标等。结果:EN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PN组提前,恢复饮食时间提前,EN组术后营养及体重下降幅度明显优于PN组。结论:手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可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提前进食时间,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肠内营养是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7.
郭定刚  陈福春  林加宝 《浙江医学》2005,27(5):332-333,339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病人早期肠内营养(EN)支持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将胃切除术后病人179例随机分为EN组(90例)、肠外营养(PN)组(89例),进行等热量、等氮量(单位体重)营养支持,EN组经空肠造口管于术后第2天开始滴注能全力,PN组经周围静脉或中心静脉于术后第1天开始滴注全营养混合液,7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营养状态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营养支持费用.结果与PN组相比,EN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2A、尿素氮水平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但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均P<0.05)、营养支持费用明显降低(P<0.01).结论胃切除术后早期EN有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轻胆汁淤积,降低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EN组给予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EN组术后8天PA水平高于PN组;TBIL、GGT均低于PN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提前于P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PN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PN组的29.17%(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胃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应用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EEN+PN组)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PN组)两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学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EEN+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两组术后在营养支持后体重、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能对胃癌术后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可促进胃癌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胃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每组38例。术后均给予营养支持7 d。观察两组腹胀、腹泻、恶心、呕吐、排便等情况,以及血清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AST、ALT、肌酐水平变化。【结果】PN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5.8 d,EN组的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4.1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组平均排便时间为4.6 d,EN组平均排便时间为3.2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时,两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较术前1 d明显下降,PN组和EZ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第4~8天白蛋白、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上升幅度明显高于PN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天,两组ALT和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能够早期恢复肠道功能,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预防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768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EN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d即予以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d予以周围静脉营养支持.两组患者监测其术前1d、术后5d、术后8d的体重、血浆白蛋白、以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在体重、血浆白蛋白无明显差异.在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EN组明显优于PN组(P<0.01).结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予以肠内营养,能很快纠正机体的负氮平衡状态,明显改善患者营养,并具有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且费用低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黄育红 《吉林医学》2011,(5):983-98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8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及肠外营养支持组。肠外营养组术后每天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肠内营养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天开始经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减少静脉支持,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明显低于PN组的38.89%。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加快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65例胃肠道肿瘤且伴有营养不良的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34例,肠内营养(EN)组31例,PN组给予静脉营养,EN予静脉营养的基础上,术后24 h内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9天抽取外周血,测定营养状况及免疫指标。结果 术后EN组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恢复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EN组患者的IgA、IgM和淋巴细胞计数较PN组上升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肠内营养可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的比较,探讨肠内营养应用的疗效.方法:8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各4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检测其手术前1 d、术后第7 d的体重,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即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日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体重均下降,但EN组下降少于P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下降的数值明显小于PN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也早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EN的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40例。EN组和PN组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清蛋白(PA),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分析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费用。结果术后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N组比较,EN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P<0.05),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P<0.01);EN组营养支持费用和感染治疗费用低于PN组( P<0.01)。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方案,不良反应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6.
王东  冯化林  饶飞 《吉林医学》2011,(33):7126-7127
目的:观察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的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肠外营养支持(PN)组术后每天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EN组术后第1天以静脉营养为主,第2天开始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逐步加大支持强度并逐步减少静脉支持。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体重、血红蛋白(HB)血浆前白蛋白(PALB)、外周淋巴细胞计数(Ly)和住院时间。结果:E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3%(3/11),明显低于PN组的54.6%(6/11)。EN组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第7天EN组各项指标的恢复速度均优于PN组。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EN支持可加快免疫和营养状态改善,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腹部手术后胃潴留的治疗,以12例行肠内营养的患者为治疗组(EN组),10例肠外营养的患者为对照组(PN组),两组患者均按体重每kg给予等额的热卡及氮摄入量,观察两组患者体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状况的变化和医疗费用的差异.结果 营养治疗开始时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而1周后EN组血清前白蛋白较PN组平均提高0.2 g(P<0.05),两周后EN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则分别比PN组提高0.3 g、0.4 g和0.8×10~9/L(P<0.05);EN组为8~19d,平均治疗时间14 d,PN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1~28 d,平均20d,EN组较PN组缩短6 d(P<0.05);EN组日均治疗费用为(230±56)元,PN组(355±68)元,差异明显(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是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8.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剑斌  曾兵  柳霞 《广州医药》2009,40(5):8-11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E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组),于术后24小时开始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平均住院费等.结果 所有患者在研究期间无死亡.营养支持结束时EEN组PA、IgG、IgA、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PN组(P<0.01),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和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PN组(P<0.01);两组患者ALB、IgM、CD8+及体质量在营养支持结束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能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省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早期合理肠内、肠外联合营养(EN+PN)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4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时间超过1周的患者随机分为EN+PN组与肠内营养组(EN组),每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及胃肠道功能紊乱、肺部感染发生率,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EN+PN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EN组,EN+PN组胃肠功能紊乱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EN组(P<0.05);治疗6个月后EN+PN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EN组(P<0.05)。结论早期EN+PN联合营养支持能更好保证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长期昏迷患者的营养供给,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减少消化道功能紊乱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胃肠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胃肠手术后病人分成肠内营养组(EN组 ,18例 )、肠外营养组 (PN组 ,16例 )和对照组 (2 0例 ) ,EN组接受能全力肠内营养液 ,共 7天。术后第 3和第 7天测定血浆蛋白、肝肾功能、血糖、淋巴细胞计数、IgG、IgA、IgM和体重 ,临床观察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不良反应和营养支持费用。结果 :肠内营养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后 7天明显升高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明显提前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术后体重均有下降 ,研究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其他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改善营养状态 ,并且安全可行 ,营养支持费用仅为肠外营养的 1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