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报道带外踝后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应用. 方法 对1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以外踝上1~3 cm处带外踝后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皮瓣面积最小为3 cm×4 cm,最大10 cm×13 cm.9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 结果 13例皮瓣均全部成活,皮瓣外形和行走负重功能良好. 结论 带外踝后穿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可使皮瓣旋转点下移,解剖简单,效果满意,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13年10月,对20例足踝部皮肤缺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转移修复,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5~62岁,平均36岁。损伤原因:烧伤10例,机器伤5例,车祸伤3例,感染2例。其中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次12例,2次6例,3次2例,皮瓣选择:外踝上皮瓣8例8个皮瓣,切取皮瓣范围5cm×4cm~13cm×8cm;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12例12个皮瓣,切取皮瓣范围6cm×4 cm~18cm×9cm;修复部位包括足背、足跟和内、外踝,皮肤缺损范围6cm×4cm~15cm×8cm。结果:术后外踝上皮瓣完全成活6例,完全坏死1例,尖端部分坏死1例。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完全成活10例,其余2例尖端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术后经1月~5年随访,皮瓣皮肤质地、厚度与足踝部相接近。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好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面感染率低,成功率高,不损伤主要血管,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99年5月~2003年10月,18例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顺行或逆行修复。皮瓣面积6cm×5cm~21cm×10cm。结果术后18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2个月~3年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手术设计、操作简单。该方法扩大了小腿皮瓣面积,皮瓣血供可靠,提供了对于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织缺损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应用15例,其中修复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3例,修复足背部缺损5例,修复足跟部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共7例.切取皮瓣面积5 cm × 5cm~16 cm×8 cm.结果 15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全部病例均得到随访,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外观满意.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小腿下段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1999年5月~2003年10月,18例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带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顺行或逆行修复.皮瓣面积6cm×5cm~21cm×10cm.结果术后18例皮瓣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经2个月~3年随访,皮瓣外形满意,踝关节功能良好.结论外踝上动脉腓浅神经血管蒂皮瓣手术设计、操作简单.该方法扩大了小腿皮瓣面积,皮瓣血供可靠,提供了对于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远端蒂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32例足踝部深度烧伤后皮肤缺损创面,其中外踝上前穿支皮瓣15例,外踝上后穿支皮瓣(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7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获6~12个月随访,皮瓣质地柔软,外形和功能满意。结论:外踝上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深度烧伤后皮肤缺损创面的较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5例,创面缺损面积为9 cm×7 cm~16 cm×11 cm。依创面布样,以腘窝中点与外踝同跟腱连线的中点上做轴线,外踝上5 cm处为皮瓣旋转点,切取皮瓣面积为10 cm×8 cm~18 cm×12 cm。结果本组共15例患者,13例皮瓣全部成活,有2例皮瓣边缘坏死合并有水疱,其中1例经换药后愈合,另1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小范围植皮后愈合。术后随访2周至12个月,功能及外观良好。结论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具有设计简单、手术操作简便、不牺牲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的优点,并具有一定的抗感染能力。患者对经皮瓣修整后外形、质地均较满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3年4月,使用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修复并获随访的20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2例,女8例;年龄5~75岁,平均45岁;5例为轮辐伤致足跟部软组织及跟腱缺损,4例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致皮肤坏死,2例重物砸伤致足背皮肤缺损,9例车祸伤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2 cm×8 cm~5 cm×20 cm;病程7~60 d.其中15例采用腓动脉终末支穿支皮瓣、5例采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面积为5 cm×11 cm~7 cm×28 cm.所有穿支血管术前均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下探查定位,穿支皮瓣的穿支口径0.8~1.0 mm.结果 超声定位术中穿支血管位置符合率为96.7%(29/30),术后供区直接缝合12例,游离植皮8例.术后24 h内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拆除部分缝线及放血疗法治愈.术后皮瓣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18个月,所有皮瓣均存活良好,皮瓣蒂部平整,修复外形满意.结论 穿支血管蒂螺旋桨皮瓣操作相对简单,无需吻合血管,安全有效,适用于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2月-2017年3月,对20例足踝部创面采用三种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其中腓动脉外踝后穿支皮瓣1例,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皮瓣14例,腓动脉外踝前上穿支皮瓣5例。结果 18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表皮坏死,1例远端坏死,经换药后均愈合。20例获得3~68个月的随访,平均24.1个月,修复后足踝部功能良好,外形满意。结论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27例各种原因造成的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采用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7个月-64岁,平均31.5岁。缺损部位:外踝部7例,内踝部5例,足背部8例,足跟及足底7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5cm×3.5cm-10cm×24cm,切取皮瓣面积3cm×4cm~12cm×26.5cm。结果:7例术后3—7d皮瓣轻度肿胀,7d后肿胀逐渐消退,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个月,皮瓣不臃肿,外形良好,供区功能无障碍。结论:应用腓动脉穿支供养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具有血供丰富,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近端可达胭窝区,逆转距离长,修复范围大,操作简单,皮瓣较薄的优点,是修复小腿远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0月,对36例足踝部皮肤缺损分别采用同侧外踝上皮瓣或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其中男35例,女1例。年龄6~62岁,平均38岁。损伤原因:机器伤12例,车祸伤22例,感染1例,冻伤1例。其中急诊行皮瓣修复24例,12例于伤后7 d~1个月手术,修复部位包括足背、足跟、前足和内、外踝,皮肤缺损范围5 cm×4 cm~20 cm×10 cm。其中外踝上皮瓣15例15个皮瓣,切取皮瓣范围5 cm×4 cm~15 cm×8 cm;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21例22个皮瓣,切取皮瓣范围6 cm×4 cm~20 cm×10 cm。就其术后疗效及两种皮瓣的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外踝上皮瓣完全成活10个,完全坏死3个,尖端部分坏死2个。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完全成活21个,其中3个尖端出现表皮坏死;1个在术中即出现动脉供血不足,改行其他方法修复。术后经3周~6个月随访,两种皮瓣修复后的疗效相似,皮肤质地、厚度与足踝部相接近,皮瓣的痛、触觉为S0~S1。修复足跟跖侧的两种皮瓣术后均较臃肿,皮瓣与跟骨之间存在滑动,皮瓣表面出现压迫性表皮坏死。结论外踝上皮瓣适用于内外踝部、足背近侧等距皮瓣供区较近的部位,皮肤缺损面积相对较小的创面;对于缺损较大或距离踝关节较远的足部创面,应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但有踝关节动脉网破坏严重时需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12.
外踝上动脉降支蒂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外踝上动脉降支蒂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利用外踝上动脉降支蒂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皮肤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9~58岁,平均37.5岁。足背软组织缺损10例,踝部软组织缺损2例。缺损面积最大11 cm×9 cm,最小8 cm×5 cm.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3个月。9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远端边缘坏死,经换药治愈。皮瓣除轻度肿胀外,无溃疡等发生。结论:外踝上动脉降支蒂逆行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一期手术即可完成,具有血供可靠、切取简单安全、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is report is to present the clinical result and efficacy of reverse lateral supramalleolar adipofascial flap and skin grafting for one stage 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 of the foot and ankle joints. Reconstruction using a reverse lateral supramalleolar adipofascial flap and skin grafting was performed in eight cases between January 2005 and March 2009. All the subjects were male with a mean age of 53 years. The mean follow‐up period was 20 months. The reasons for soft tissue defects were diabetic foot, infected bursitis, open injuries of the foot, and chronic osteomyelitis. The mean size of the flaps was 3.5 (3–4) × 4.5 (4–6) cm. The flaps were elevated in the form of an adipofascial flap and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ing was performed over the flaps and adjoining raw areas. Flaps survived in all cases. The implantation of the 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 over the flap was also successful in all cases. Neither partial necrosis in the adipofascial flap nor venous congestion was observed. At the last follow‐up, there were no limited motions in the ankle and the toe. No cases complained of inconveniences in ambulation or had difficulties in selecting footwear. In cases that require a flap for the exposed bone or tendon of the foot with a small‐sized defect, reverse lateral supramalleolar adipofascial flap and skin grafting is considered a useful method as it lowers the morbidity rate of the donor site and reconstructs soft tissues. © 2010 Wiley‐Liss, Inc. Microsurgery 30:423–429, 20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48例足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单纯逆行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39例,肌皮瓣9例;其中胫后动脉穿支筋膜蒂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9例,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蒂营养血管皮瓣19例,软组织缺损大小12 cm×9 cm~4 cm×3 cm,皮瓣面积13 cm×9.5cm~6 cm×5 cm。结果 43例皮瓣完全存活,5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积极换药、清创植皮修复。皮瓣术后轻度肿胀,无感染及淤血,皮瓣蒂部无臃肿。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肢体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植皮术后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质地优良,是修复足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游离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前臂及足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游离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前臂及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腓动脉应用解剖为基础,术前超声多普勒定位血管蒂,并以此为中心设计皮瓣。皮瓣面积:5cm×9cm-10cm×20cm。2009年10月-2012年5月,应用游离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前臂及足部皮肤缺损17例。结果17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成活,受区外形及功能满意,小腿功能无影响。结论游离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手前臂及足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踝上逆行穿支皮瓣修复前中足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0月间15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外踝上逆行穿支皮瓣修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皮瓣13例全部成活,2例皮瓣部分边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时间为6~1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5±0.5)个月。术后未见有皮瓣和皮片磨损的情况发生,且外观比较满意,穿鞋也无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结论临床中外踝上逆行穿支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避免二次手术,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皮瓣移植,缺损面积9 cm×6 cm~26 cm×15 cm.受区彻底清创,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后成活),皮瓣色泽、弹性、厚度均为优良,供区及受区外观均满意.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供区隐蔽,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足踝深部创面的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足踝深部创面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3月~2006年6月,收治49例足踝部皮肤及深部组织缺损。其中男36例,女13例;年龄16~67岁,平均39岁。损伤原因:碾压伤24例,高处坠落伤9例,切割伤7例,恶性软组织肿瘤5例,褥疮2例,电击伤2例;左侧19例,右侧30例。皮肤缺损范围3cm×2cm~20cm×15cm。24例合并肌腱韧带缺损,12例合并关节外露,9例合并骨质缺失,35例合并不同程度感染,5例合并2期糖尿病。伤后至手术时间为4h~1年。创面修复分别采用:局部皮瓣15例,范围3cm×3cm~6cm×4cm;岛状皮瓣25例,范围8cm×5cm~12cm×7cm;游离皮瓣4例,范围15cm×11cm~24cm×17cm;交腿皮瓣5例,范围5cm×4cm~8cm×6cm。24例肌腱韧带缺损患者,15例行一期肌腱修复重建,余9例行二期肌腱移植重建术。9例合并骨质缺失患者于创面愈合后行二期植骨,植骨量12~64g,平均28g。结果49例移位皮瓣均成活,其中46例创面期愈合;3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扩创植皮后创面愈合。2例术前有严重深部感染患者术后残留窦道,经6~8个月换药后窦道痊愈。患者获随访6个月~3年,移位皮瓣成活良好,无溃疡形成,足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积极选择适当皮瓣进行足踝部创面修复,能恢复其良好外观和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皮瓣及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2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男21例,女7例;年龄6~62岁,平均34.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3例,机器压砸伤11例,坠落伤2例,慢性溃疡1例,烫伤1例.皮肤缺损面积4.0 cm×7.0 cm~11.0 cm×44.0 cm.术前根据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及其他组织损伤情况,急诊或择期选择带蒂皮瓣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足缺损,其中应用股前外侧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8例,内踝上穿支皮瓣4例,跗外侧皮瓣3例,足底内侧皮瓣2例,背阔肌皮瓣1例.术后对皮瓣的存活情况和愈合质量进行随访. 结果 28例患者术后获4~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2例术后出现皮瓣远端坏死,2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抗感染和植皮术后创面愈合;其余移植的皮瓣均成活,创面一期修复,皮瓣外形良好,质地、弹性好,足踝部功能恢复,行走正常. 结论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应根据损伤部位、面积及程度来决定选用邻近带蒂组织或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足跟及踝部缺损可选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足底内侧皮瓣、内踝上皮瓣和跗外侧皮瓣等;大面积或广泛剥脱伤需选用游离皮瓣,如股前外侧皮瓣或背阔肌皮瓣;前足小范围缺损,应用跗外侧皮瓣进行修复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