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气阴两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是否有相似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气阴两虚证患者124倒,其中冠心病组61例,糖尿痛组63例,另选同年龄段健康者66例为对照组。分析3组观察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HRV index,DI)、频域指标(总功率、极低频、低频、高频)。结果气阴两虚证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HRVindex)、频域指标(总功率、极低频、低频、高频)均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与糖尿病组HRV时域、频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阴两虚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HRV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气阴两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是否相似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气阴两虚证患者94例,其中冠心病45例,糖尿病49例,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46例,对三组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DNN,PNN50,HRVindex,Dl)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气阴两虚证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DNN,HRVindex,DI,P〈0.05)均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糖尿病组差异均十分显著。冠心病组、糖尿病组HRV时域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气阴两虚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HRV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五参口服液对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特发性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倍他洛克治疗,中药组给予中药五参口服液治疗,干预8周;观察中医证候疗效,通过Holter及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评价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中药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心率变异指标SDNN、SDANN、r MSSD、PNN50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P0.01);治疗后两组间r MSSD有显著差异,中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五参口服液可以降低特发性室早患者交感神经活性,提高迷走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一般分布特征、中医证候与肺部病变范围和空洞情况相关性,初步明确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12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证候分布及与影像学的关系,具体为设计统计分类表,标注证候、性别、年龄、病程、肺部病变范围、空洞情况、耐药基因突变位点等条目,建立Excel数据库,提取中医证候分布信息,确定数量、出现频率等,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2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排序依次为阴虚火旺证(40.83%)、气阴两虚证(38.33%)、阴阳两虚证(11.67%)、肺阴亏虚证(9.17%)。肺阴亏虚证与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比较,其肺部病变范围相对较小;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三型肺部病变范围无明显差异。阴虚火旺证出现肺部空洞的表现与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比较相对较多;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三型出现肺部空洞表现的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耐多药肺结核中医证候分布排序为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肺阴亏虚证。肺阴亏虚证与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等比较,肺部病变范围较轻。阴虚火旺证与肺阴亏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等比较,肺部空洞病变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中医证候类型与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9例DR颈动脉超声资料,比较不同中医证候类型DR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并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获得的数据,总结证候类型与颈动脉超声之间的关系。结果 DR中医证候类型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气阴两虚证肝肾亏虚证阴阳两虚证,组间比较,P 0. 05,差异明显,认为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类型的年龄统计情况从高到低依次是阴阳两虚证肝肾亏虚证气阴两虚证(P 0. 05)。不同证候类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分级情况存在差异。不同证候类型颈动脉血流PSV、EDV从高到低均为气阴两虚肝肾亏虚阴阳两虚,RI从高到低依次是阴阳两虚肝肾亏虚气阴两虚(P 0. 05)。结论 DR各中医证候类型与颈动脉超声检查得出的有关颈动脉结构、功能改变的相关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为DR诊断和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7年8月份在该院治疗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00例采集患者临床数据,分析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结果就虚证而言1.0 g/24 h组中比较多见的是脾肾气虚证,一共有53例;1.0 g/24 h~3.5 g/24 h组比较多见的气阴两虚症与脾肾气虚证,分别为15例与23例;3.5 g/24 h组中比较常见的是气阴两虚证,并且不同蛋白尿水平和中医本虚证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主要是本虚症,常见症型是脾肾气虚证,而气阴两虚证在疾病的中后期比较常见,在标实证中主要的是湿热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145例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临床常见中医证候之间肺弥散功能的差异,试图寻找一些中医证候分类规律.方法:设计ILD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对145例ILD患者中医证候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同时测量肺弥散功能指标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SB)、弥散常数即肺泡弥散量(DLco/VA),对中医不同证候的肺弥散功能做统计分析.结果:145例肺弥散功能经统计分析显示气虚痰阻证组DLco/VA低于气阴两虚证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种证候组合形式(单证、两证、三证、四证)之间的DLcoSB、DLco/VA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虚实夹杂证组和虚证组之间DLcoSB、DLco/VA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D患者中医不同证候的肺弥散功能比较存在差异.气虚痰阻证型肺泡弥散量比气阴两虚证型低、证候组合形式越多肺弥散功能越差、虚实夹杂证组比虚证组肺弥散功能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683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所得临床信息进行归类,辨证后得出中医证候,分析和探讨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与相关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有5个主要中医证候,气阴两虚证200例,痰湿阻遏证190例,阴虚热盛证132例,痰瘀互结证104例,阴阳两虚证57例。结论:代谢综合征以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其次是痰湿阻遏证、阴虚热盛证、痰瘀互结证、阴阳两虚证;其病情发展演变规律顺序为痰湿阻遏证,痰瘀互结证,阴虚热盛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血脂与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候最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IgA肾病中医证候谱分布及其与西医临床指标的关系研究,探讨本病证候分布规律,为提高IgA肾病的辨证准确率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06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调查,收集实验室检查资料,计算肾小球滤过率。遵循中医证候诊断标准,采用主、次症定证候法确定证候类型,分析中医证候分型与西医实验室指标及肾功能的关系。结果:本证以气阴两虚证居多,兼证以湿热候多见。气阴两虚证多见慢性肾炎型,脾肾阳虚证多呈大量蛋白尿型。肾小球滤过功能由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依次呈现降低趋势,其证候呈现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阳虚-阴阳两虚的演变规律。当本虚证兼瘀血候时肾功能损害较重,兼湿热候时尿蛋白排泄量较多。结论:IgA肾病证候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其证候变化与病情轻重存在相关性,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既病防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五参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对气阴两虚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气阴两虚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予西医常规疗法联合中药五参口服液。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疗效、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8.6%,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SDNN、SDANN、rMMSD、PNN50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SDNN、rMMSD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SDNN、SDANN、rMMS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率减速力值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心率减速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参口服液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改善气阴两虚型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升高心率变异指标SDNN、SDANN、rMMSD,趋势性升高心率减速力,从而使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珍珠母超微粉蛋白、寡肽对小鼠镇静安眠作用。方法利用PCPA制造小鼠失眠模型,观察小鼠的自主活动情况,ELISA法测小鼠血中ATCH含量并计算脑及脑系数。结果阳性对照组、寡肽组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小鼠血中ACTH的含量增加,但脑干系数无影响。结论超微粉寡肽类成分(MCP)镇静安眠活性最强,为镇静安眠主要活性部位,调节ACTH可能是其镇静安眠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就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46例,排除其他中医证型,主要研究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耳鸣的临床特征,变化规律及耳鸣产生的影响等.[方法]选择肾精亏损型耳鸣患者,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采用电测听及耳鸣匹配、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等方法检查,并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其次为61~70岁.耳鸣响度的自我评分与响度匹配值之间无关联.大多数病例的耳鸣病程在一年之内.大部分患者受耳鸣困扰的程度在中度以下.ABR测试结果听力正常者占25%,右侧和左侧听神经传导至脑干功能障碍患者分别占13%和19%,双侧听神经传导功能障碍占16%.[结论]临床耳鸣患者多数为肾精亏损型,年龄以51~60岁最多见,男女比例相当,大部分患者听神经传导障碍和脑干功能障碍,高音调耳鸣患者居多.  相似文献   

13.
蔚晓慧 《山东中医杂志》2003,22(10):585-586
简要论述了《老老恒言》中有关老年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认为饮食以调理脾胃为要 ,应注意饮食有节、五味调和、清淡为补 ;起居以养静为要 ,应注意调顺四时、起居有常、静养与导引相结合 ;养性以安命为要 ,应注意清心寡欲、修心养性  相似文献   

14.
探讨乳腺增生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泌免疫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对乳腺增生病的红外光扫描诊断、病理分类、内分以期能够使微观医学与宏观辨证相结合,以开拓中医药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斌  苗林 《西部中医药》2005,18(7):17-19
收集我院门诊自2000年10月至2003年9月接诊的往来寒热证患者58例,实验室检查排除疟疾(血涂片均未找见疟原虫),分别从少阳辨证论治33例,从膜原辨证论治2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了竞争力理论与战略理论,分析了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环境与条件,提出了提升中药产业竞争力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总体战略、四条战略举措及三个实施阶段与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即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惠于未然的预防学思想,即未病之前,防止疾病的发生;已病之后,防止疾病的传变,强调以“预防为主”。本文从治未病的渊源;治未病思想的实质内容;“治未病”理论的应用;“治未病”临床研究进展等几方面解释治未病。  相似文献   

18.
六经皆有咳嗽,寒热皆可致咳,治疗上不可拘于一理一方,当穷究其机,辨证施治,方能事半功倍。以六经辨证为纲,分析《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有关论述,以期提高咳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丁香苦苷不同给药途径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并比较丁香苦苷单体两种给药途径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考察丁香苦苷单体口服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家兔静脉注射丁香苦苷注射液和灌胃给予丁香苦苷水溶液,采集血样,固相萃取小柱活化方法处理血浆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丁香苦苷血浆浓度,采用药动学软件3P97进行数据处理,确定药动学参数。结果:丁香苦苷静脉给药后在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分布,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如下:T1/2α为2.41min,T1/2β为15.38min。灌胃给药后丁香苦苷的药动学行为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Cmax为17.91min,T1/2(α)为9.642min,T1/2(β)31.748min。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5.9%。结论:丁香苦苷单体经口服和静脉两种给药途径给药后,吸收和消除均较快。  相似文献   

20.
股骨颈骨折是发生于老年人的常见骨科病,以女性多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有机质少,应变力差,所以只需较小扭转暴力就能引起骨折。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血供差,骨折不愈合的可能性大,加之患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易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恰当的护理非常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