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隐孢球虫属原虫类可使牛、绵羊、山羊及人类等发生肠炎。在非人类种属中,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年幼动物身上,而人类常发生于免疫受抑制或与感染动物接触的人。家畜群感染时,常在年幼动物出现急性流行性腹泻。非人灵长类隐孢球虫病病例曾有过报道,主要是恒河猴(猕猴),其中包括仔猴(8例),青年猴(7例)及1例呈现猿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猴。大多数受感染的猴类都表现结肠炎或小肠结肠炎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C亚型是世界上流行的HIV-1主要亚型,带有HIV-1 C亚型env区的SHIV和相应的非人灵长类模型是研究人类艾滋病的有效工具。SHIV-1157i及其衍生病毒能够成功地通过黏膜途径感染恒河猴和猪尾猴,并诱发艾滋病类似症状,而且恒河猴缓慢的发病进程与人类感染HIV-1相似。因此,掌握SHIV-1157i及其衍生病毒感染恒河猴的发病规律并探索其机制,将对研究人类HIV-1感染和发病机制,以及评价HIV-1 C亚型env区为靶点的艾滋病候选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成年树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迄今尚无理想的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动物模型可供实验研究之用。虽然曾在黑猩猩、长臂猿、翠猴、狒狒和恒河猴等多种非人灵长之类中发现自然感染的例子,并能在黑猩猩、恒河猴和平顶猴等实现人工感染,其中在黑猩猩的实验感染成功率高,接种后感染指标存在持续时间较长,但此种动物难以获得,更不可能复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 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生殖生物学研究领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动物.人类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的生物学等方面相似的特征,开展了生殖生物学、生理学、药理学、毒理学以及生育调节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以及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对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认识到实验时,应用健康的优质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重要性.本文简要概括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的生物学特性,阐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在生殖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B病毒,又称猴疱疹病毒.在亚洲的恒河猴中广泛存在,其抗体:阳性率在10-60%之间,随着人工饲养的普及.其阳性率大大下降。在所有的非人灵长类的病毒性疾病中只有B病毒是对人致死的,美国等国家接触猴的工作人员中发生的死亡事故时有报道。因此,作为实验动物用猴.应该要求无B病毒感染的健康猴。  相似文献   

6.
猴腺病毒(simian adenovirus,SAdV)是猴类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常在病毒之一,可引起肺炎、咽炎、肠胃炎、结膜炎等以粪口途径传播为主,主要感染猕猴、非洲绿猴、黑猩猩和狒狒等[1]属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有学者认为SAdV感染有严格的种属特异性[1],也有报道认为其种间交叉传播在非人灵长类中可能普遍发生,是动物传染病似的感染[2、3]。SAdV是否感染人类尚未见报道,但已从猴的分泌物中发现了可能和人腺病毒(humanadenovirus,HAdV)发生重组的新型腺病毒[4]。SAdV与HAdV亲缘关系很近,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也相似,是人腺病毒研究的理想模型。目前已经制定了研发猴腺病毒模型的目标,用于研究感染机制,促进腺病毒基因治疗和疫苗开发进程[3]。但猴腺病毒自然感染流行情况的研究依然很少。本文将就SAdV的发现与分类、生物学特性、感染特点及检测方法做一综述,为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7.
B病毒,也称猴疱疹病毒,以猕猴为自然宿主,主要包括:恒河猴、食蟹猴、日本猴、红尾猴、短尾猴和西藏猴等。猴感染B病毒后可引起牙龈炎、结膜炎和口腔及生殖器官感染,之后可转为慢性感染。猴之间的传播主要以密切接触、抓咬和性活动为主,人、猴及其他哺乳动物感染后,常常呈致死性。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肝脏疾患,临床上多见的为甲型、乙型和非甲非乙型肝炎三种,我国以甲型、乙型为多,甲型肝炎发病率最高。甲型肝炎病毒(HAV)属肠道微小病毒科RNA病毒,人及非人灵长类动物如黑猩猩、狨猴可感染HAV,在我国证明短尾猴(红西猴)和恒河猴也易感,HAV可在体  相似文献   

9.
<正>1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征寨卡病毒是一种蚊媒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中发现。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罕见血源传播和性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相似文献   

10.
非人灵长类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与人或家畜等其他种类比较尚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超数排卵不稳定,体外受精率低和胚胎培养困难等。迄今,在非人灵长类中仅有松鼠猴(Sai-miri sciareus),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狒狒(Papio sp.)和猕猴(Macacamulatta)等少数种类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报道。非人灵长类的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为珍稀濒危灵长类动物的繁殖和保护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同时也是建立一些和人类生殖或遗传疾病有关的动物模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B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B病毒是一种P4级传染性病原,能引起人脑脊髓炎,其天然宿主为猕猴,B病毒侵染猕猴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它却能致人死亡。人被B病毒感染途径主要包括被动物咬伤、抓伤或被B病毒污染过的材料感染,人被BV感染后,若及时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能提高生存机率。本文综述BV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寨卡病毒最初是1947年在乌干达寨卡森林的一只恒河猴中发现的。该病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一员,被归类于“火炬病原体”,主要由伊蚊传播给人类。由于感染症状轻微,寨卡病毒开始很少被了解,2015年在巴西爆发以后,人们才意识到寨卡病毒的传播和疾病严重后果。寨卡病毒在母亲怀孕期间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的小头畸形。小头畸形是与寨卡病毒感染相关的第一个先天性异常。小头畸形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胎儿大脑发育异常导致头部小于正常尺寸,通常伴随着认知和生理延迟。小头畸形是神经系统畸形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残疾的预测指标。然而,寨卡病毒垂直传播的机制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寨卡病毒感染与小头畸形之间的可疑联系是一个紧迫的全球健康问题。除了小头畸形,寨卡病毒也可引起格林-巴利等其他疾病。但是,目前并没有寨卡病毒疫苗,现在的治疗指南基于有限的证据,大部分是对症治疗,但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寨卡病毒疫苗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发现与人类出生缺陷有关的重大传染病,世卫组织发出了全球性的警报,宣布了这个引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综述描述了目前对寨卡病毒感染的起源、流行、传播,胎儿小头畸形,寨卡病毒与小头畸形和其他疾病的关系,以及寨卡病毒的治疗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猕猴B病毒囊膜蛋白gD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且检测其在293T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方法 首先通过基因合成手段获得含B病毒gD蛋白的基因片段, 在经由PstⅠ和NotⅠ双酶切后连接到pEGFP-N3载体, 随后将构建的pEGFP-N3-GD重组质粒转染到人胚胎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再用Western blot检测所提蛋白其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 并用激光共聚焦分析其在细胞内的表达定位情况。 结果 成功获得携带gD基因的阳性重组质粒pEGFP-N3-GD, 且pEGFP-N3-GD重组质粒能在293T细胞的表面正常表达。 结论 利用真核表达系统, 既能够在细胞表面产生B病毒gD蛋白的特异性重组抗原, 而且可用于B检测抗原的制备。  相似文献   

14.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属于戊肝病毒科(Hepeviridae),HEV引起的肝炎称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发展中国家引起急性病毒性肝炎的常见病因。现该科病毒分为2个属:正戊肝病毒属(Orthohepevirus)和鱼戊肝病毒属(Piscihepevirus)。正戊肝病毒属包含了A、B、C和D 4种:A主要感染人和猪、骆驼、兔、雪貂、鼠、鹿、猫鼬等哺乳动物;B主要感染禽类;C主要感染鼠和雪貂;D主要感染蝙蝠。鱼戊肝病毒属只包含了一个A种,主要感染鲑鱼。在疾病流行区,饮用被污染的水源可以导致急性HE的大暴发,粪口途径传播是引起HE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和成人为好发人群,其中孕妇感染HEV导致的疾病更为严重。HEV是一种典型的人兽共患病,由其引起的人HE在亚洲、非洲、美洲、欧洲等地区均有暴发流行,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受到HEV的威胁,它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HEV的分类、基因组结构、宿主以及HE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黄芩甙对柯萨奇Ⅲ型病毒性心肌炎病毒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观察细胞病理变化(CPE)的方法,探讨黄芩甙对柯萨奇Ⅲ型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培养,用先吸附病毒再加入药物、先用药物处理后攻击病毒和直接灭活的方法,观察黄芩甙的药效学作用。结果在病毒先感染细胞后加入黄芩甙的实验中,低病毒感染量(10TCID50)时,显示出对柯萨奇Ⅲ型病毒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在黄芩甙与病毒同时加入的实验中,在100TCID50、10TCID50时,均显示出对柯萨奇Ⅲ型病毒的抑制作用。结论黄芩甙对柯萨奇Ⅲ型病毒有一定的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恒河猴BV感染率随季节变化的增长规律。方法 采用BV全病毒为抗原的ELISA试剂盒对两批离乳后群养的54只恒河猴仔猴每月采血检测BV感染情况,连续检测13个月。结果 12月、1月、2月、3月、4月B病毒阳性猴数量相对增加较明显,其他月份BV阳性猴数量相对稳定。结论 BV的感染受季节影响,春季BV的感染率相对较高,可在高发季节加强有关的预防措施或调控可改变的环境因素,降低BV的感染,提高猴群质量。  相似文献   

17.
黄病毒属虫媒病毒多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已在全球引发多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减毒疫苗是黄病毒属虫媒病毒最有效的疫苗类型,通过连续细胞传代筛选的黄热病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减毒疫苗对预防这两种黄病毒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利用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对黄病毒基因组进行定点改造以获得减毒表型,在黄病毒属虫媒病毒疫苗研制中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就黄病毒属虫媒病毒减毒疫苗的历史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Herpesvirus simiae (B virus) causes a mild infection in macaques. Transmission to humans may result in life-threatening encephalomyelitis.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 virus we surveyed the directors of 11 biomedical laboratories in Quebec that use monkeys.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on the monkey population and on the use of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recommended by the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CDC), Atlanta. Of the 519 monkeys belonging to susceptible species the serologic status was positive in 264 (51%), all captured in the wilds, and it was unknown in 24 (5%). All of the monkeys were caged individually, and newly acquired ones were quarantined for 2 to 8 weeks. Of the 84 workers 52 (62%) handled monkeys whose serologic status was either positive or unknown. Only five laboratories (representing 61% of the workers) complied fully with the CDC guidelines. Nine of the laboratories had a wound management protocol, but only six had a designated specialist for consultation and prophylaxis. Although no cases of B virus infection have been reported from Quebec the severity of human illness necessitates strict adherence to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and expert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susceptible monkeys.  相似文献   

19.
Influenza A (H5N1) virus infects a variety of animals, birds and humans. Present ongoing epidemic of this deadly virus in poultry livestock and humans has had major economic and health repercussions. It causes a wide spectrum of clinical features in human beings ranging from mild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to a fatal pneumonia leading to multi organ system failure. Diagnosis is mainly clinical, aided by lab features like lymphopaenia and non-specific chest X-ray findings. Diagnostic tests are being evolved for rapid and specific diagnosis. Management is mainly symptomatic. Newer and effective antivirals, i.e. amantadine, zanamivir etc are also being tried.Key Words: Avian influenza, Severe acute respitatory syndrome, Influenza A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