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酸糖基化酶(thymine DNA glycosylase,TDG)属于单功能尿嘧啶脱氧核糖核酸糖基化酶(uracil DNA glycosidase,UDG)超家族中的成员,在基因组稳定和表观遗传调控中具有双重作用。TDG参与调控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和去甲基化(DNA demethylation)。DNA甲基化主要为胞嘧啶(cytosine,C)甲基化,是指胞嘧啶以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 Methionine,SAM)为甲基供体,在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s)的作用下,在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上加上一个甲基,形成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5mC)。5mC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并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持、组织特异性基因沉默、逆转录转座子沉默等诸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NA去甲基化是指5mC还原为C,这个过程也是由DNMTs完成的。DNA去甲基化包括被动去甲基化和主动去甲基化2种途径。被动DNA去甲基化是指在DNA复制过程中,新合成的子链DNA未能维持甲基化状态,导致DNA甲基化的被动稀释(passive dilution);DNA主动去甲基化过程不涉及DNA复制,是指通过TDG等酶的作用去除5mC和5-羧基胞嘧啶(5-hydroxymethylcytosine,5hmC)的氧化产物,即5-甲羟基胞嘧啶(5-formylcytosine,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rboxylcytosine,5caC)。TDG还通过碱基切除修复途径(base excision repair,BER)切割糖与靶碱之间的N-糖苷键,在纠正错配及损伤的DNA碱基对(base pair,bp)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TDG还在转录调控、胚胎发育及肿瘤治疗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TDG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妇科恶性肿瘤是威胁女性健康的难题,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其预后来说意义重大。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NA)是参与细胞转录后调控的小型非编码RNA,在细胞正常生理过程及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MicroRNA-429(miR-429)可抑制相关转录遏制物锌指E盒结合同源框1(Zinc E-box-binding homobox 1, ZEB1)和ZEB2的表达影响肿瘤的进展及转移,并通过调控Slug基因的表达,影响E-钙黏蛋白和Snail蛋白等的表达,进而调控肿瘤中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影响着肿瘤的迁移侵袭、预后以及药物敏感性。miR-429在卵巢癌(ovarian cancer)中起到肿瘤促进作用且不利于预后,但其低表达与患者生存率低相关,并且在卵巢癌腹水中发现了miR-429的差异表达,具有潜在临床诊断意义;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中起到肿瘤抑制作用;在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中起到肿瘤促进作用,并且可能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现将关于miR-429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合肿瘤发生、侵袭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讨论,综合分析miR-429在妇科恶性肿瘤的意义,并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爽  徐鹏  王蓓蒂  李栗扬  郭钰  匡野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1):1921-1924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表观遗传异常可能是EMs的潜在致病机制,它改变了激素和环境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反应,其中小分子RNA(miRNA)的差异性表达在EM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miRNA是一种非编码调节性单链RNA,通过与信使RNA(mRNA)的3'非编码区(3' UTR)结合在转录或转录后的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已有大量的研究揭示了miRNA作为EMs潜在的强有力的生物标记,这些失调的miRNA中,有些直接参与了疾病的发生,而另一些则与疾病的存在相关,但它们的生物学作用尚不清楚。在这些miRNA中,miR-145在EMs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表达。miR-145通过介导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骨架元素,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以及肌成束蛋白-1(FSCN1)等因子影响内异症病灶的生成。miR-145还受其上游RNA分子的调控,如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前列腺癌相关转录物1(PCAT1)可通过miR-145信号通路靶向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对EMs的患病风险产生影响。此外,miR-145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与EMs中的不孕症有关。本文旨在阐述miR-145在内异症中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细胞的血管形成、腹膜黏附、侵袭、迁移、增殖、自噬、不孕症等内容,以期为临床治疗EMs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SI)对围绝经期大鼠卵巢促卵泡激素受体(FSHR)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大豆异黄酮作用于卵巢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自然老化法建立围绝经期大鼠动物模型,分别给予低剂量(50mg/kg)、中剂量(158mg/kg)、高剂量(500mg/kg)的SI灌胃处理8周。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血清FSH水平,RT-PCR检测卵巢组织中FSHRmRNA的表达。结果:与青年对照组相比,围绝经期模型组大鼠血清FSH水平有所升高(P〈0.05),卵巢FSHR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SI组血清FSH水平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FSHRmRNA的表达量则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一定剂量的大豆异黄酮虽不能降低围绝经期大鼠血清FSH水平,但可明显上调衰老卵巢FSHR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构建小鼠早期妊娠模型、人工诱导子宫蜕膜化模型、雌二醇和(或)孕酮处理子宫模型;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应用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和二丁酰环腺苷酸诱导其蜕膜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小鼠早期妊娠子宫、蜕膜化子宫和激素处理子宫中MLKL mRNA和蛋白的表达规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LKL mRNA在体外诱导的人蜕膜化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在小鼠早期妊娠子宫中,MLKL mRNA及蛋白在妊娠第1~4天的子宫腔上皮表达量较低且不规律,在妊娠第5天的子宫腔上皮及其周围的蜕膜细胞中表达,妊娠第6~8天主要集中在蜕膜组织中表达,着床后表达量逐日增高并在妊娠第7天达到最高峰,妊娠第8天表达稍有下降。(2)在人工诱导蜕膜化的小鼠子宫中,MLKL mRNA表达量很高,整个蜕膜区域均有表达,而在对照组小鼠子宫中则无明显表达。MLKL蛋白的表达与mRNA相一致。MLKL mRNA在体外诱导的人蜕膜化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孕酮处理的小鼠子宫中MLKL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KL受孕酮的调控参与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和蜕膜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发现时病程多已是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总体疗效欠佳。自噬与卵巢癌关系密切,自噬在卵巢癌中发挥着动态的双重作用,自噬可能成为卵巢癌治疗的靶点。本文综述自噬在卵巢癌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相关的信号通路、蛋白质、肿瘤抑制基因、miRNAs、化疗耐药和治疗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肽对Lewis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Lewis肿瘤细胞在不同时间段(24、48、72 h)细胞增殖活性,构建C57BL/6N纯系小鼠肺癌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结果 Lewis肿瘤细胞在给药48 h,新型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连续给药21 d后,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抑制率为43.38%;细胞周期蛋白D1阳性表达明显降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肽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肿瘤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白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最初被描述为高内皮静脉中的核蛋白,稳定表达于人及小鼠组织中各种细胞类型的细胞核中,包括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样细胞等。IL-33是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可同时作为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发挥作用。IL-33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肿瘤发生抑制蛋白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T2)和核心受体IL-1受体协同蛋白(IL 1 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IL 1RAcP)结合,形成IL-33/ST2信号通路,在免疫介导的疾病如感染、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着多种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IL-33在调节抗肿瘤免疫和肿瘤生长方面具有潜在的作用,但其确切功能以及其在肿瘤发展中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卵巢癌、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在妇科肿瘤的外科手术切除和全身化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恶性肿瘤的预后仍然较差。为了进一步个性化治疗,还需要找到其他预测临床病程预后的标志物和可能的治疗靶点。研究恶性肿瘤侵袭性生长和转移相关的分子机制,可能为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主要综述IL-33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全球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症状隐匿,缺乏有效的临床筛查手段,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尽可能早期发现疾病已成为近年来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焦点。经阴道超声联合生物标志物检测是现阶段临床最常见的癌症筛查策略。癌胚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是一种高分子量、高度糖基化的跨膜黏蛋白糖蛋白,可通过免疫测定法直接测定血清浓度,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传统蛋白质肿瘤标志物之一,但缺乏足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目前,对新诊断靶标的探索十分迫切,包括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微小RNA(microRNA,mi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等在内的诸多新兴肿瘤标志物正引起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新兴肿瘤标志物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还有助于推动对卵巢癌增殖、侵袭、转移、耐药等机制的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在卵巢癌诊断方面具有潜力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卵巢癌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提高临床检出率,改善卵巢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