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花丹参及其提取物中总丹酚酸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并测定白花丹参及其提取物中总丹酚酸的含量。方法: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配位显色法,以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紫外-可见吸收图谱一致性为依据,比较丹酚酸B、丹参素钠和原儿茶醛作对照品的合理性;对亚硝酸钠-硝酸铝配位显色法中各显色剂加入量、加入显色剂后放置时间进行了考察,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丹酚酸B更适合作对照品,最佳显色条件为:精密加入1%NaNO2 2.5 mL,暗处放置10 min,再精密加入20%Al(NO33 0.25 mL,暗处放置10 min,再精密加入1 mol·L-1 NaOH 4 mL,暗处放置15 min。丹酚酸B在0.028~0.309 m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白花丹参和提取物的回收率分别为96.29%,99.53%。5个批次白花丹参总丹酚酸的含量在5.65%~6.19%,提取物中总丹酚酸的含量在61.03%~61.96%。结论:建立了亚硝酸钠-硝酸铝配位显色法测定白花丹参及其提取物中总丹酚酸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贵雅  薛紫鲸  张丹  郭梅  郑玉光  郭龙 《中草药》2019,50(21):5328-5335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对丹参药材皮部和木部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阐明丹参药材不同部位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批次的丹参皮部和木部样品进行分析,分别建立丹参皮部和木部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对丹参皮部和木部样品中的丹参素、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 8个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丹参皮部和木部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了丹参药材皮部和木部化学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含量测定和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丹参皮部和木部样品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其中丹酚酸类成分差异不大,而丹参酮类成分差异较大,丹参皮部样品中丹参酮类成分明显高于丹参木部样品。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明确了丹参药材不同部位活性成分的分布差异,为丹参药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香丹注射液中7种丹参酚酸类成分。方法采用Thermo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5%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咖啡酸、迷迭香酸、紫草酸、丹参酚酸B、丹参酚酸A在试验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0),精密度试验RSD<1%,48 h内稳定性试验RSD<2%,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103%,RSD<2%。经测定,不同厂家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异。结论本方法简便可靠,能同时测定香丹注射液中多种活性成分,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丁昕瑶  包永睿  王帅  李天娇  孟宪生 《中草药》2023,54(22):7287-7292
目的 建立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的定性和不依赖多种对照品定量的丹参药材“质-量”双标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对照药材为基准物质建立丹参特征图谱,通过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Q-TOF-MS)技术鉴定共有峰的化学成分,以对照药材和供试药材特征峰的相似度,明确药材真伪,即“质”;对内标成分丹酚酸B进行准确定量,以内标成分计,计算不同批次供试品中各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取“平均数-标准差”作为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于内标物质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下限,依据特征峰相对含量下限明确丹参药材优劣,即“量”。结果 建立的特征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符合方法学考察要求;确定了6个共有色谱峰,分别为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各供试药材与对照药材的相似度均大于0.90;确定了丹参药材特征峰化学成分相对含量下限。结论 该方法不依赖多种对照品,能清晰、快速地判断药材的真伪优劣,为丹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HPLC同时测定丹参及其制剂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参药材及其制剂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4种酚酸类成分含量的RP-HPLC色谱法。方法色谱柱:InertsilC8-3柱;流动相:乙腈-水-甲酸(24∶76∶0.4);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5nm。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4种酚酸类成分可完全分离。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A、丹酚酸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8~400(r=0.9998),4~200(r=0.9994),4~200(r=1.0000)和4~200mg·L-1(r=1.0000)。4种成分在药材和制剂中的回收率均在98.5%101.0%,RSD(2.0%。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同时测定丹参药材及其制剂中4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厂家香丹注射液的质量,并应用对照品对照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Zorbax Extend C18色谱柱,以乙腈-0.0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8nm,测定了40个不同厂家生产的香丹注射液的HPLC-UV指纹图谱以及代表性厂家注射液的HPLC-DAD-MS图谱。结果:40个不同厂家生产的香丹注射液在所含丹参酚酸类化学成分的数目和含量上差异显著;利用对照品对照和HPLC-DAD-MS技术指认了香丹注射液中的19个丹参酚酸类成分。结论:方法可用于测定不同来源的香丹注射液中丹参的色谱指纹图谱,并为其全面质量评价和生产工艺监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优选Zn2+沉淀法纯化丹酚酸B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HPLC测定丹酚酸B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86 nm,进样量10 μL。以丹酚酸B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提取工艺;以丹酚酸B转移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碱液种类、ZnCl2用量、盐酸摩尔浓度及pH对Zn2+沉淀法纯化工艺的影响。结果: 优选的丹酚酸B提取、纯化工艺为加6倍量pH 2~3盐酸溶液温浸3次,每次1 h,加1%Na2CO3溶液调pH 6.0~6.5,加30%药材质量的ZnCl2,用2 mol·L-1盐酸溶液溶解,调pH 2~3,加等倍量乙酸乙酯萃取2次,减压低温干燥,丹酚酸B得率3.47%,纯度达80%。结论: 优选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可避免长时间高温和pH对丹酚酸B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丹参总酚酸与三七总皂苷合用(5∶1)灌胃给药后大鼠血浆中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 采用HPLC-UV方法测定,色谱柱:Zorbax SB-C18 column (4.6 mm×250 mm, 5 μm),流速:1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80 nm,以乙腈和体积分数为0.026%的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血浆样品以体积分数为10%的盐酸酸化,而后用乙酸乙酯萃取2次,并根据测定结果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4种成分的日内与日间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均大于70%,线性关系良好。原儿茶醛在10.0 min 达峰,ρmax为6.466 mg·L-1,AUC0-∞值为82.1 mg·min·L-1,迷迭香酸在11.7 min达峰,ρmax为10.50 mg·L-1,AUC0-∞值为564.8 mg·min·L-1,紫草酸在20.8 min达峰,ρmax为5.950 mg·L-1,AUC0-∞值为1 123 mg·min·L-1,丹酚酸B在8.3 min达峰,ρmax为48.12 mg·L-1,AUC0-∞值为4 026 mg·min·L-1结论 该法适用于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测定与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大孔树脂对丹参中5种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吸附分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8种型号大孔树脂对丹参水溶性成分中5种丹酚酸(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的吸附特性。方法:以5种丹酚酸类化合物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别检测静、动态实验中各个丹酚酸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结果:8种型号的树脂均对丹参素吸附率低。动态实验中,HP-20型树脂对迷迭香酸、丹酚酸B和丹酚酸A的动态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0.506 mg.g-1(干树脂),36.996 mg.g-1(干树脂),43.85 mg.g-1(干树脂)。结论:8种大孔树脂均不宜选用丹参素、原儿茶醛作为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分子右旋糖酐对香丹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及药动学过程的影响。 方法: 用HPLC方法测定香丹注射液单用(XD组)和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合用(XD+DY组)时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比较两者的药动学参数。 结果: 两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α , t1/2α ,CL,AUC(0-t)和 K 10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其他参数( β , t1/2β , Vc , K 12, K 21)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两药合用时,低分子右旋糖酐对香丹注射液的体内药代动力学产生显著影响,低分子右旋糖酐能抑制香丹注射液中丹参素的代谢;二者合并用药时应对丹参素进行临床给药监测。  相似文献   

11.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冠心宁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的含量.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3%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80 nm.结果显示,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分别在进样量0.006 00~4.00,0.006 15~4.10,0.006 00~4.00,0.006 06~4.04,0.006 09~4.06 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3,0.999 4,0.999 3,0.999 1,0.999 2;回收率(n=6)分别为98.9%(RSD 0.75%),98.1%(RSD 1.2%),100%(RSD 0.77%),98.7%(RSD 1.7%),102%(RSD 0.68%).按所建方法对13批样品中上述5种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冠心宁注射液中丹参素、原儿茶醛、迷迭香酸、紫草酸、丹酚酸B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丹七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七片收载于部颁标准第1册,由丹参、三七组成,其中丹参为君药,且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物质有: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丹参酸甲(丹参素)、丹参酸乙、丹参酸丙、琥珀酸等,该类成分具有抗凝、抗血栓、抗心脑缺血等作用,为丹参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有效成分.原标准很低,不能很好控制该品种的质量.经文献查阅,采用HPLC法测定丹酚酸B的含量方法较多1~5],但丹七片中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未见报道.为了更好地控制本制剂的质量,确保临床疗效,我们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丹酚酸B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丹酚酸B及其磷脂复合物在SD大鼠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SD大鼠血浆中丹酚酸B含量的测定方法,观察丹酚酸B磷脂化后生物药剂学性质的改变。方法 将随机分组的SD大鼠分别灌胃给丹酚酸B及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药液,剂量2 g·kg-1,HPLC测定不同时间间隔的血药浓度,运用DAS1.0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 结果 丹酚酸B与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给SD大鼠口服后在大鼠体内均为单室开放模型,丹酚酸B口服的AUC、ρmaxtmax分别为(46.044±11.341)μg·h·mL-1,(11.35±2.078)μg·mL-1,(0.642±0.113)h,而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口服的AUC、ρmaxtmax分别为(74.959±17.493)μg·h·mL-1,(17.94±2.541)μg·mL-1,(0.887±0.176)h,丹酚酸B磷脂复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62.80%。结论 丹酚酸B磷脂化后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生物药剂学性质改善。  相似文献   

14.
李建萍  徐雪君  张沁瑜  郭建明  段金廒 《中草药》2021,52(12):3619-3629
目的 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临床联合用药频率高,但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尚未完全阐明。探讨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的药动学相互作用特征。方法 建立同时定量检测血浆样品中水杨酸、丹酚酸A、丹酚酸B、迷迭香酸和丹参素的UHPLC-MS/MS分析方法,评价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联用对彼此药动学的影响。应用酶水解结合UHPLC-MS/MS分析方法同时测定尿液样品中水杨酸、龙胆酸、O-羟基马尿酸、水杨酸酚基葡萄糖醛酸苷和O-羟基马尿酸酚基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评价药物相互作用对阿司匹林代谢产物肾脏排泄的影响。测定血浆血栓烷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水平,评价药物相互作用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结果 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相互作用显著影响阿司匹林水解产物水杨酸的代谢动力学,导致水杨酸血药浓度显著增加,肾脏排泄显著减少,但对丹红注射液中主要丹酚酸类成分的代谢动力学无显著影响。血液循环中增加的水杨酸会通过转化为其他代谢产物进行代偿性排泄,导致龙胆酸、O-羟基马尿酸、水杨酸酚基葡萄糖醛酸苷和O-羟基马尿酸酚基葡萄糖醛酸苷的肾脏排泄总量显著增加。此外,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联用不会拮抗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结论 阿司匹林与丹红注射液联用导致水杨酸血药浓度增加,肾脏排泄减少,血液循环中增加的水杨酸会通过转化成其他代谢产物从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10批丹参传统饮片、冷冻破壁饮片、普通破壁饮片的水溶性成分UPLC指纹图谱,同时测定水溶性指标成分丹酚酸B的含量,为丹参破壁饮片质量与安全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UPLC法以Waters ACQUITY BEH C18(2.1 mm×150 mm,1.7μm)为色谱柱,乙腈-0.02%的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70 nm;流速0.15 mL/min;柱温30℃;进样量2μL;采用HPLC法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测定丹酚酸B含量,并利用相似度评价软件与SPSS 22.0软件对指纹图谱与丹酚酸B含量进行分析。结果通过相似度软件分析冷冻破壁饮片、普通破壁饮片、传统饮片分别为12、13、14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得到丹参素钠(3号峰)、原儿茶醛(4号峰)、咖啡酸(6号峰)、迷迭香酸(13号峰)、丹酚酸B(14号峰)等5种成分,丹酚酸B含量范围为2.354%~7.606%,利用SPSS 22.0的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对10批3种粉碎方式指纹图谱与丹酚酸B含量分析得到3种粉碎方式的水溶性指纹图谱与丹酚酸B含量均无明显差异性。结论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对丹参破壁前后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可为丹参破壁饮片的临床应用与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金欣  孟繁蕴  张胜海  卢恒  周骁腾  侯静怡  李耿 《中草药》2014,45(10):1477-1480
目的 建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 5种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UPLC色谱系统,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6 mL/min;进样量为2 μL;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 本方法可在15 min内完成1次色谱分析,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色谱峰之间有良好的分离度,5种成分的浓度和各自峰面积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重复性及加样回收率的RSD均小于3.0%。结论 本方法快捷、准确,重复性好,能同时测定黄芩中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 5种成分的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且专属性强的体内分析方法用于研究银丹心脑通软胶囊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为该制剂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UPLC-MS/MS),测定大鼠按2.4 g·kg-1灌胃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质谱采用的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定量分析离子对分别为丹参酮ⅡA m/z 295.0~249.0,丹酚酸B m/z 717.1~519.0和黄芩素m/z 271.1~122.8。通过DAS 2.1.1药动学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与其他内源性和药源性成分达到了良好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1~100,5~500 μg·L-1;平均提取回收率在72.43%~93.92%;准确度在92.65%~106.26%,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在2.73%~9.87%。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达峰浓度(Cmax)(38.34±17.35),(32.00±15.43) μg·L-1;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25±0.23),(0.75±0.18) h。结论:UPLC-MS/MS能够快速、灵敏、专属地分析大鼠血浆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血药浓度,该方法适用于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使水飞蓟宾(SLB)通过酯化缩合反应对其进行分子结构改造,生成丹酚酸酯衍生物,并对其成药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将水飞蓟宾分别与丹参活性成分迷迭香酸(RA)和丹参素(DSS),采用酯化缩合反应依次得到水飞蓟宾迷迭香酸酯(RA-SLB)和水飞蓟宾丹参素酯(DSS-SLB),通过氢谱、碳谱和质谱确证了丹酚酸酯衍生物的结构,比较了丹酚酸酯衍生物与水飞蓟宾溶解度差异,并对其进行抗肝损伤作用研究、脂肪肝的保护作用等的成药性评价。[结果] 与水飞蓟宾相比,丹酚酸酯衍生物溶解度显著提高,并且在水中的稳定性良好。与刀兰球蛋白引起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组相比,RA-SLB的低剂量组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升高均有显著降低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SS-SLB组对刀兰球蛋白引起的肝损伤在实验中有改善肝功能的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DL-乙硫氨酸诱导脂肪肝模型组相比,RA-SLB组能显著降低肝组织中的三酰甘油(TG)含量(P<0.05),其他各给药组对TG含量的升高无显著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SLB具有显著的保护肝损伤及改善脂肪肝活性作用,具有很好的成药前景。  相似文献   

19.
香丹注射液中致类过敏反应成分筛选及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菲  王弯弯  郝瑞瑞  周甜雨  陈世忠  靳洪涛 《中草药》2022,53(20):6500-6508
目的 筛选香丹注射液中可能存在的致类过敏成分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Auto Dock Tools Vina软件,以人类Mas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X2(Mas-related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X2,MRGPRX2)和小鼠MRGPRb2为目标蛋白,对香丹注射液中的水溶性酚酸类物质进行分子对接,并将香丹注射液及与MRGPRX2和MRGPRb2有较高结合(≤−25.10 kJ/mol)的组成成分丹酚酸A、丹酚酸B、丹酚酸C、迷迭香酸、紫草酸与小鼠肥大细胞瘤P815细胞孵育1 h,检测组胺(histamine,His)和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osaminidase,β-Hex)释放率,筛选出致类过敏成分,进一步观察丹酚酸B及紫草酸刺激P815细胞胞内Ca2+动员及细胞脱颗粒情况,最后进行小鼠后爪外渗实验验证。结果 P815细胞分别给予香丹注射液(1∶25、1∶250)及丹酚酸B(100 μg/mL)和紫草酸(100 μg/mL)刺激后,His、β-Hex释放均显著升高(P<0.01)。P815细胞分别给予丹酚酸B(100 μg/mL)和紫草酸(100 μg/mL)刺激后,胞内Ca2+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并有脱颗粒现象。丹酚酸B(43.5、21.7 μg/kg)和紫草酸(43.5 μg/kg)均能显著提高小鼠后爪伊文思蓝渗出程度(P<0.05、0.01)。结论 香丹注射液诱导的类过敏反应可能与丹酚酸B和紫草酸有关,且丹酚酸B和紫草酸诱导的类过敏反应可能与动员Ca2+内流相关。  相似文献   

20.
该文采用连二亚硫酸钠(Na_2S_2O_4)体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损伤模型,以丹酚酸组分对HUVEC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切入点,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试剂盒测定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探讨7种丹参酚酸类成分在丹酚酸组分对Na_2S_2O_4诱导的HUVEC缺氧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中发挥的作用。在组分结构理论指导下,研究丹酚酸组分中主要化学成分在丹酚酸抗缺氧损伤药效发挥过程中的贡献度,结果显示,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酚酸A,丹参素,紫草酸5种成分在丹酚酸组分抗缺氧损伤作用中的贡献度较大,对这5种成分分别进行组合给药,初步得到丹酚酸B,迷迭香酸,丹酚酸A,丹参素4种成分组合能够作为丹酚酸组分的代表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