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脂多糖致小鼠SIRS和MODS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诱导小鼠内毒素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用5~7周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大肠杆菌脂多糖,观察小鼠一般状态、死亡率、肛温及脏器的病理变化,并重点观察了6mg/kg LPS诱导小鼠TNF-a分泌的作用及其对小鼠代谢和器官功能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LPS可致小鼠出现腹泻、紫钳、竖毛等症状,肛温和死亡率变化呈LPS剂量依赖性。LPS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9.0mg/kg.6.0mg/kg的LPS剂量可使小鼠代谢紊乱,表现为血糖降低,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升高;可使肺、小肠、心、肾、肝等器官损伤,表现为血清胆红素、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酶、尿酸水平升高,病理形态学表现为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甚至细胞坏死。受累的脏器数随LPS剂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腹腔注射LPS(6.0mg/kg)可致小鼠SIRS和MODS,9.0mg/kg体重LPS为其半数致死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和体内动物实验来研究奈诺沙星是否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炎性反应具有调控作用。方法 (1)体外细胞学实验检测奈诺沙星对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炎性反应的调控作用。RAW264.7细胞液中先加入奈诺沙星,后加入LPS,在不同时间点收集奈诺沙星+LPS组和LPS组等各组细胞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白介素(IL)-6、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2)低剂量LPS诱导小鼠炎性反应及奈诺沙星干预实验。小鼠先腹腔注射奈诺沙星再注射低剂量LPS(5 mg/kg),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6、IL-10以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3)奈诺沙星对注射高剂量LPS小鼠保护作用的实验:小鼠腹腔注射高剂量的LPS(12.5mg/kg),2 h后开始腹腔注射奈诺沙星40 mg/kg,1次/12 h,记录0~72 h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死亡率。结果 (1)体外细胞学实验显示奈诺沙星对LPS诱导RAW264.7产生的炎性反应有抑制作用,表现为奈诺沙星抑制IL-6、TNF-α等促炎因子的分泌,促进IL-10等抑炎因子的分泌;(2)体内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奈诺沙星对低剂量LPS诱导小鼠的炎性反应也有抑制作用;(3)奈诺沙星能降低因高剂量LPS引起严重内毒素血症小鼠的死亡率。奈诺沙星+LPS组总体死亡率为0/5,而LPS组总体死亡率为3/5。结论奈诺沙星对宿主感染LPS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宿主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对宿主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LPS诱导的脓毒症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ontrol组)、造模组(LPS+Vehicle组)、治疗组(LPS+Puerarin组).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5 mg/kg;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时段、剂量腹腔注射百草枯(PQ)对于小鼠肺损伤及肺纤维化诱导效果的区别,以期建立更为合适、操作简便且结果稳定的肺损伤和/或肺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 8~10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分别采取腹腔注射单次给药(40 mg/kg、50 mg/kg、60 mg/kg),连续给药(10 mg/kg、12.5 mg/kg、15 mg/kg),以及间断给药(20 mg/kg、22.5 mg/kg、25 mg/kg)的方法,同组随机(随机数字法)匹配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于末次给药后1周、2周处死小鼠.监测小鼠一般情况,体质量状况及病死率.收获日检测肺功能指标;肺泡支气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及分类;羟脯氨酸浓度;以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单次或间断腹腔注射不同剂量PQ,均可诱导部分小鼠发生急性肺损伤,早期观察时间点的炎症表现随剂量增高而加重;晚期观察点少量存活小鼠可发生肺间质纤维化.病理切片见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背后段、外周及胸膜下.但以上两组给药方式早期均有较高病死率,故晚期肺纤维化致病率较低.小剂量PQ连续给药法在各时间点诱导C57BL/6J小鼠的肺部病变缺乏显著意义.结论 单次大剂量或间断中等剂量腹腔注射作为PQ全身性给药的方法之一,可以成功诱导出早期小鼠急性肺损伤,但研究终点肺纤维化的致病率较低.PQ小剂量连续给药法致C57BL/6J鼠系肺损伤及肺纤维化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丙泊酚对脓毒症小鼠血脑屏障(BBB)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SPF级C56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组、脓毒症(LPS)组和丙泊酚(PF)组,每组10只.LPS组和PF组小鼠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0 mg/kg)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注射LPS后的即刻和6 h后给PF组小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肺血管高通透性的作用及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C57BL/6小鼠4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ON组)、ALI模型组(LPS组)、UTI单独给药组(UTI组)、UTI治疗组(UTI+LPS组),每组10只。其中CON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LPS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10mg/kg建立ALI模型;UTI组腹腔注射UTI 50 000U/kg;UTI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LPS 10mg/kg和UTI 50 000U/kg,12h后检测各组小鼠肺血管通透性,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VE-cadherin的表达。结果:建模后12h,LPS组小鼠肺组织洗脱的伊文思蓝含量明显高于CON组(P0.01),UTI+LPS组小鼠肺组织洗脱的伊文思蓝含量明显低于LPS组(P0.01)。LPS组小鼠肺组织的VE-cadherin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CON组(P0.01),而UTI+LPS组VE-cadheri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PS组(P0.01)。结论:UTI对LPS导致的小鼠肺血管通透性增高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肺组织VE-cadherin表达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类固醇受体辅活化子(SRC)-3蛋白缺失对脂多糖(LPS)诱导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野生型(SRC-3~(+/+))小鼠、SRC-3基因敲除(SRC-3~(-/-))小鼠各20只,雌性,体质量约20 g,分为SRC-3~(+/+)组和SRC-3~(-/-)组,每组设正常(N)、1h、4h、12h四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各5只小鼠.采用腹腔注射5 mg/kg体质量LPS构建炎症反应动物模型,观察各时相点重要脏器的病理变化并测定血清TNF-α、IL-1β、IL-6和IL-10浓度.结果 LPS腹腔注射后,SRC-3~(-/-)组小鼠全身情况好于SRC-3~(+/+)组小鼠,但两组的肝、脾、肾、心肌和胸腺病理均未见明显差别.LPS腹腔注射后两组血清TNF-α、IL-1β、IL-6和IL-10的水平均显著升高,但SRC-3~(-/-)组小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低于SRC-3~(+/+)组小鼠,IL-10水平却显著高于SRC-3~(+/+)组.结论 SRC-3蛋白与致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和释放有关,SRC-3蛋白缺失可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抑制LPS诱导的TNF-α、IL-1β和IL-6分泌和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攻击小鼠白细胞介素-4(IL-4)、IL-10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小鼠分组,每组7只。腹腔注射LPS10mg/kg,于攻击后0、2、4、6和12h检测血清、肺组织IL-4和IL-6表达高峰的时间。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LPS组腹腔注射LPS10mg/kg;LPS+CCK-8组在注射LPS前30min腹腔注射CCK-8 60μg/kg;CCK-8组腹腔注射CCK-8 60μg/kg。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和肺组织中IL-4、IL-10的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LPS攻击后2h血清及肺组织IL-4、IL-6均显著升高,血清IL-4、IL-6于4h和6h达高峰;肺组织IL-4、IL-6则均于6h达高峰。说明LPS攻击可使小鼠血清及肺组织中IL-4、IL-10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增加;预先注入CCK-8可使IL-4和IL-10的蛋白以及mRNA表达均进一步增加(P均〈O.01);而单独注射CCK-8对血清、肺组织IL-4、IL-10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CCK-8可能通过进一步增加LPS攻击小鼠IL-4、IL-10的表达参与抗炎反应过程,从而减轻LPS引起的肺组织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CD4+CD25+T细胞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小鼠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BALB/c小鼠,以LPS 9.0 mg/kg腹腔注射制备小鼠MODS模型作为建模组(60只),对照组小鼠(10只)同法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应用流式细胞术在第2、5天分别检测两组小鼠体内CD4+CD25+T细胞水平;选择180只小鼠,于-2 d分别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IgG1及200μg Anti-CD25 mAb,再于0 d注射LPS分别建立LPS组、IgG1+LPS组和Anti-CD25 mAb+LPS组小鼠模型,每组60只,计算各组CD4+CD25+T细胞百分比,并取各组小鼠肺脏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学改变;再建立LPS组小鼠54只,IgG1+LPS组小鼠34只,Anti-CD25 mAb+LPS组小鼠32只,观察3组小鼠的生存率。结果建模组小鼠CD4+CD25+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在2 d时下降(t=2.873,P=0.006),在5 d时上升(t=2.963,P=0.004)。Anti-CD25 mAb+LPS组注射LPS后2 d、5 d CD4+CD25+T细胞比例均下降,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肺组织HE染色结果提示中和CD4+CD25+T细胞会加重LPS诱导MODS小鼠的肺部损伤,并增加小鼠的死亡率。结论 CD4+CD25+T细胞在LPS诱导的MODS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恩强  王丽春  唐红  孙辉  刘聪 《华西医学》2009,24(1):129-131
目的:建立存活时间较长的急性重症肝炎小鼠模型。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平均分成5组,其中A、B、C、D4组为实验组,E组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D氨基半乳糖(D-GaIN)和脂多糖(LPS),剂量分别为800mg/kg和10μg/kg、500mg/kg和10μg/kg、500mg/kg和5μg/kg、300mg/kg和5,u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行腹腔注射;对照组E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以12h死亡率、24h死亡率及肝组织学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A、B、C、D及E组小鼠12h死亡率分别为80%%、30%、10%、0和0;24h死亡率分别为909,6、60%、30%、0和0;A和B组小鼠肝组织学均呈急性重症肝炎表现,C组中有5只小鼠肝组织学符合重症肝炎的表现,而该组其余小鼠及D组所有肝组织学虽有炎症改变,但达不到重症肝炎的程度,E组肝组织学表现正常。结论:LPS10ug/kg联合D~GaIN500mg/kg可成功建立12h存活率较高的急性重症肝炎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