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脾虚型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粘膜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受体(VIPR1)表达的变化,以及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之复因脾虚造模法结合Morris方法复制脾虚型CD动物模型,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灌胃给药,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VIP及VIPR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VIP及其受体VIPR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5组(白术:茯苓=12:15)、B6组(白术:茯苓=15:12)、B7组(白术:茯苓=18:9)结肠组织VIP及其受体VIPR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B5组、B6组、B7组剂量配比能下调脾虚型克罗恩病结肠组织VIP及其受体VIPR1蛋白表达,从而防止致炎因子的分泌,减轻结肠的炎症反应,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脾气虚克罗恩病大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初步探讨该方治疗脾气虚CD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法结合Morris方法复制脾气虚CD大鼠模型,以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灌胃给药,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4、IL-6、IL-8、IL-10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NF-α、IL-1β、IL-6和IL-8水平升高(P0.05),而IL-4、IL-10水平降低(P0.05);经药物干预后,B5组(白术∶茯苓=12∶15)、B6组(白术∶茯苓=15∶12)和B7组(白术∶茯苓=18∶9)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B6组、B7组IL-1β、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B6组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可调节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而调控肠道炎症,B6组即白术/茯苓5∶4剂量配比组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脾虚型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粘膜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受体(VIPR1)表达的变化,以及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之复因脾虚造模法结合Morris 方法复制脾虚型CD 动物模型,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灌胃给药,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VIP及VIPR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VIP 及其受体VIPR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5组(白术∶茯苓=12∶15)、B6组(白术∶茯苓=15∶12)、B7组(白术∶茯苓=18∶9)结肠组织VIP及其受体VIPR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B5组、B6组、B7组剂量配比能下调脾虚型克罗恩病结肠组织VIP及其受体VIPR1 蛋白表达,从而防止致炎因子的分泌,减轻结肠的炎症反应,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艾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黏膜MCP—1和IL-8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对CD大鼠结肠黏膜免疫功能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MorriS方法制备CD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烟条灸组和热水灸组,均选取天枢(双侧)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8、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和IL-8蛋白表达阳性目标总面积和积分光密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隔药灸和温和灸治疗后,CD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和IL-8蛋白表达阳性目标总面积和积分光密度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隔药灸和温和灸能够下调CD大鼠结肠黏膜MCP-1和IL-8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白术、茯苓及白术茯苓汤及不同配比对血管活性肠肤(VIP)的实验研究,探讨配伍及剂量对方剂功效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黄、厚朴、枳实加饥饱失常法复制脾气虚证的动物模型,采用放射免疫观察白术、茯苓、白术茯苓汤及白术茯苓汤1:1、2:1、1:2配比对脾气虚大鼠血浆及结肠组织组VIP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白术茯苓汤组能下调血浆及结肠组织组VIP含量(P<0.05),茯苓组呈下调趋势,白术组呈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而白术茯苓汤1:2、2:1组之结肠组织VIP明显升高(P<0.01).结论:白术茯苓汤1:1组下调脾气虚大鼠VIP含量优于单味药,表明中药配伍运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性;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VIP或下调或升高,表明剂量对方剂功效的影响不仅是量变,更有质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蒙医尼如哈优化剂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主要症状、结肠组织学变化以及血清超氧化物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成7组,采用乙酸灌肠法,制备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第7天开始灌肠和灌胃,10天后测定血清SOD活性、MDA含量、N0含量以及IL-10含量,并评价大鼠的症状和结肠组织学变化。结果:造模组大鼠结肠炎血清SOD活性、IL-10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MDA、NO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SOD、IL-10均升高,MDA、N0含量均降低。治疗组大鼠的主要症状和结肠组织学损伤均得以改善(P〈0.05)。结论:蒙医尼如哈剂对实验性结肠炎大鼠的主要症状和结肠组织学变化具有改善作用。抑制氧自由基反应、抑制N0生成、调节细胞因子平衡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浩  徐明  王思程 《四川中医》2011,(11):12-14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UC大鼠血清Bcl-2、TGF-β1的影响。方法:根据体重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药组、葛根芩连汤组;采用免疫诱导法(第1、10、17、24d于大鼠双侧足趾、双侧腹股沟及背部皮下注射抗原乳化液)复制UC大鼠模型;第30d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并评分,ELISA法分析血清Bcl-2、TGF-β1水平变化。结果:UC模型大鼠结肠溃疡形成,可伴有炎症、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UC模型大鼠血清Bcl-2、TGF-β1水平显著降低(P〈0·05);葛根芩连汤组血清Bcl-2、TGF-β1升高(P〈0·05)。结论: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损伤,葛根芩连汤可改善其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这可能与血清Bcl-2、TGF-β1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白术茯苓汤、香连丸及其合方对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大鼠细胞因子免疫功能及肠粘膜中谷氨酰胺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大鼠CD模型,以白术茯苓汤(1∶1)、香连丸及白术茯苓汤(1∶1)与香连丸合方灌胃给药,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D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和肠粘膜中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P0.05),IL-4,IL-10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Gln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术茯苓汤组与香连丸组明显降低TNF-α水平(P0.05);合方组明显增高TNF-α水平(P0.05);香连丸组与合方组明显降低IL-1β和IL-4水平(P0.05);三组中IL-10均无明显差异(P0.05);白术茯苓汤组与合方组明显降低Gln水平(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香连丸与合方组治疗CD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性,其合方组改善CD模型大鼠症状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化痰中药对烟熏大鼠慢支模型血清IL-2、IL-8及免疫器官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慢支模型组、气管炎咳嗽痰喘丸组、补肾化痰大剂量组、补肾化瘦小剂量组及自然恢复组,采用香烟烟雾吸入法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2、IL-8的含量。并计算胸腺及脾脏的脏器系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支模型组和自然恢复组大鼠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01)。血清IL-8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胸腺的脏器系数均明显降低(P〈0.05);经用补肾化痰中药治疗后,血清IL-2水平显著升高(P〈0.01或P〈0.05),IL-8水平显著下降(P〈0.01或P〈0.05),胸腺的脏器系数明显升高(P〈0.05),而脾脏的脏器系数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补肾化痰中药对烟熏大鼠慢支模型有免疫调节作用,而单纯戒烟在短期内并不能使已经严重失调的免疫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芍药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法造模,随机分组处理,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结肠黏膜ICAM-1、TNF-虎勤。和TIJ-10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各组ICAM-1、TNF-虎勤。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而T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ICAM-1、TNF-虎勤。均显著下降(P〈0.05),而IL-10明显升高(P〈0.05)。芍药汤+SASP治疗组与芍药汤治疗组之间各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芍药汤治疗组与SASP治疗组之间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芍药汤治疗组与SASP治疗组疗效相当,芍药汤+SASP治疗组疗效最好,说明中西药结合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克罗恩病的发生与"神经-免疫"网络密切相关。我们从细胞因子、"神经-免疫"相关递质及"TLR4--NF-κB"信号转导三方面考察了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干预脾气虚型克罗恩病的机制。结果表明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上述三方面的调节具有差异性,B5和B6组较全面,尤以B6组最为显著。为探索组方配伍比例的基本规律,课题组对白术茯苓汤的配伍比例进行了回顾性文献研究。资料显示含有白术茯苓汤治疗"下利"的方剂共397首中,配伍比例涉及9类,其中白术、茯苓等比配伍的方剂共218首,占总体的54.9%。依据中医理论,结合文献研究,本文初步探讨了该方不同配比治疗脾气虚CD大鼠疗效的差异性,认为B6组之配比(白术茯苓15:12)接近等比配伍,体现了益气健脾以治本,燥湿渗湿以治标,标本同治,治本为主的治疗原则,故而疗效较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蕲蛇不同有效部位提取物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初步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并为分离纯化蕲蛇的有效成分打下基础。方法:采用Freund’S完全佐剂诱导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从)模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蕲蛇部位l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即A、B、C组),蕲蛇部位2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即D、E、F组),西药(关洛昔康)组,正常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观察大鼠关节肿胀度、多发性关节炎指数(AJ),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TNF-α、IL-17水平,光镜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病理改变。结果:①模型组大鼠关节肿胀度、AI评分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A、D、E组大鼠右后足关节肿胀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A、B、D、E组大鼠AI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②模型组血清IL-1β、TNF-α、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P〈0.05),A、D组大鼠血清IL-1β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P〈0.01);A、B、D、E组大鼠血清TNF-α、IL-17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并呈-定的量效关系。③大鼠踝关节病理切片显示:和模型组相比,A、B、D、E组的滑膜细胞变性、增生,炎性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形成,软骨破坏等均较轻,但不及西药组。结论:蕲蛇两个有效部位通过下调血清IL-1β.TNF-α、IL—17水平,从而直接或间接阻抑由其介导的关节炎症,发挥抗炎效应。蕲蛇的两个有效部位提取物均有效,其中蕲蛇部位2作用略优于蕲蛇部位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L-15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6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A组、正常B组、模型A组、模型B组,模型两组建立Ⅱ型胶原诱导性大鼠关节炎模型。造模后l周后,开始在模型A组和正常A组大鼠踝关节局部注射生理盐水0.08ml,在正常B组和模型B组在大鼠踝关节局部注射IL-150.08ml(含重组大鼠IL-15800μg),与注射两周后取大鼠关节做病理切片观察关节滑膜的病理改变。结果:关节肿胀程度,模型A组、模型B组、正常B组均较正常A组关节肿胀明显(P〈0.05);而模型A组肿胀程度较正常B组明显(P〈0.05);模型B组肿胀程度又较模型A组明显(P〈0.05)。关节病理积分:模型A组、模型B组、正常B组均较正常A组高(P〈0.05),而模型组较正常B组高(P〈0.05);模型B组又较模型A组高(P〈0.05)。结论:IL-15可以加重CIA大鼠滑膜增生和炎症因子的浸润,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隔药灸与电针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肠三叶因子(ITF)、白介素8(IL-8)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电针组。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制备UC大鼠模型,隔药灸组、电针组选取上巨虚穴,分别进行隔药灸、电针治疗,连续治疗14次。治疗后记录大鼠症状体征变化;光镜下观察结肠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观察ITF、IL-8的表达变化。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ITF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IL-8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隔药灸组、电针组治疗后,大鼠体重增加,腹泻、脓血便等症状体征和结肠形态学损伤均明显改善;结肠黏膜ITF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强(P〈0.01),IL-8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UC大鼠结肠黏膜ITF表达明显降低,IL-8表达显著增高,隔药灸、电针上巨虚穴均能调节ITF和IL-8的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免疫调控角度研究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咱(IL-6)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和电针经穴组,各组随机分为1d、3d、7d三个时间点,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6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指标的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在1d、3d时间点,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比较,电针经穴组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清IL—1β含量(P〈0.05,P〈0.01):与模型组、电针非经穴组比较,电针经穴组能明显升高模型大鼠血清IL-6含量(P〈0.05,P〈O.01)。结论电针经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IL-1B、IL-6的调节具有相对特异性,电针经穴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因子IL-1D、IL-6的含量变化可能是发挥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四逆痛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四逆痛泻方高剂量组和四逆痛泻方低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均采用番泻叶冲剂灌胃及夹尾刺激建立IBS-D大鼠模型。实验结束后检测血清5-HT、IL-1β的含量及结肠组织VIP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中5-HT、IL-1β的含量及结肠组织VIP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5-HT、IL-1β的含量及结肠组织VIP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四逆痛泻方通过降低5.HT、IL.1B和VIP的含量,使肠道的动力和敏感性及水和电解质的代谢恢复正常.恢复胃肠道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IBS-D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特色蒙药材黑冰片对大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三硝基苯磺酸钠加50%乙醇,配制成1ml含20mg·mL^-1溶液,每只鼠灌肠0.5ml制成结肠炎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醋酸可的松1mg·mL^-1组、黑冰片2g·kg^-1组、0.5g·kg^-1组。连续ig10d。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WBC、ESR,处死后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并按损伤程度积分;取病变肠组织测定匀浆中SOD、MDA、GSH、NO变化。结果:造模组体重下降,饲料消耗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体重与饲料消耗无明显差异;肉眼可见模型组结肠黏膜层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增生、溃疡,黑冰片高、低剂量组,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病损抑制率分别为29.0%(P〈0.05)、25.8%(P〈0.05);WBC比模型组降低9.7%、3.7%;ESR降低21.4%(P〈0.05)、11.9%;肠组织匀浆SOD提高14.2%(P〈0.01)、11.2%(P〈0.05);MDA降低25.0%(P〈0.05)、12.5%(P〈0.05);GSH提高17.8%(P〈0.05)、12.5%(P〈0.05);NO降低15.6%(P〈0.05)、6.3%。结论:黑冰片可防治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引起的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内p53及PCNA蛋白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各组n=10),低氧组(B组)和低氧+复方茯苓甘草汤治疗组(C组)。采用常压间断低氧8h/d。连续21天的方法复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复方茯苓甘草汤对慢性低氧大鼠肺血管形态学指标、p53及PCNA基因蛋白表达、细胞的增殖与凋亡的影响。结果:①低氧21天后,B组MT%、MA%、PI及p53基因表达较A组均明显升高(P〈0.01),VA%、AI较A组明显降低(P〈0.01);②C组MT%、MA%、PI及p53基因表达与B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或P〈0.05)。VA%、AI与B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C组除VA%、AI及p53基因表达与A组比差别有意义(P〉0.05)外。其它指标与A组比较差别均无意义(P〈0.01或P〈0.05)。结论:复方茯苓甘草汤可抑制肺血管重建,其机理可能与抑制p53及PCNA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增殖被抑制、细胞凋亡被促进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长期针刺治疗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外周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共37只,随机分为CCI假手术组(n=9)、CCI对照组(n=9)、CCI手针组(n=10)、CCI电针组(n=9)。所有大鼠均在术前、术后第7、17、27、37天进行机械性痛阈测定;于术后第37天,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清中TNF-仅、IL-1β、IL-6蛋白表达。结果CCI对照组、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在治疗前机械性痛阈较术前明显下降,与同-时间段CCI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开始到第37天实验结束,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机械性痛阈较治疗前逐渐改善(P〈0.05)。CCI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O.05,P〈O.01);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血清TNF-仅的含量显著低于CCI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大鼠血清IL-6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IL-1β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模型大鼠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及结肠P物质(SP)的影响.方法:6f)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磨汤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以及西药组,按夹尾法配合饥饱失常法造模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检测半固体营养糊在体内的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按免疫组化要求染色并观察sP的阳性面积。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明显升高以及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四磨汤口服液高剂量组较模型组大鼠胃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增加(P〈0.05);模型组结肠SP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四磨汤口服液高剂量组与西药组结肠SP阳性表达均较模型组增高(P〈0.05)。结论:夹尾法配合不规则喂养可导致大鼠胃肠运动紊乱,四磨汤口服液能促进胃肠运动障碍模型大鼠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能够增高胃肠功能障碍大鼠兴奋性神经递质SP的表达,可能是其调整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