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时B型超声观察西沙比利与胃排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西沙比利治疗FD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二维实时超声诊断仪 ,检测 6 0例各亚型FD患者的胃排空情况 ,并以 4 5名健康者作对照。随机将FD患者分为两组 :西沙比利组、安慰剂组。于治疗前后进行B超胃排空检测 ,同时对两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获得正常人B超胃动力学指标 :MI为 :136 6 .73± 4 6 9.0 6 ;T1/ 2 为 :2 6 10± 5 .0 1(分 ) ;T为 :4 6 .6 2± 7.87(分 )。FD患者 (主要为运动障碍型及反流样型 )胃排空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迟。治疗 2周末、4周末 ,西沙比利组各项胃动力学指标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P <0 .0 1,P <0 .0 0 1) ;而安慰剂组则无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实时B超胃排空检测所获得的各项胃动力学指标结果可靠 ,可作为评价FD疗效的客观依据 ;西沙必利具有选择性地促进全胃肠动力的作用 ,可明显改善FD患者的胃动力状态 ,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的同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的发病机制. 方法: 以FD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罗马Ⅱ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3个临床亚型,每型患者随机取10人为一组,并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做胃电图及胃排空检测. 胃排空检测后,再将30例FD患者分为2组,胃排空正常组和胃排空延迟组. 利用胃电图仪记录胃电变化,通过99Tcm标记的固体餐检测胃排空. 结果: ①30例FD患者中,胃排空延缓18例,占60.0%,其中,溃疡样型4例,动力障碍样型7例,非特异性型7例.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胃电图餐后平均振幅降低(P<0.05),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P<0.05),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胃排空正常组胃电图41.7%异常,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胃排空延迟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FD胃排空延迟组胃电图83.3%异常,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P<0.05),餐后平均振幅降低(P<0.05),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胃运动障碍是FD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模型犬胃排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胃起搏对胃动力紊乱模型犬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建立胃动力紊乱犬模型 ;采用放射性核素99Tcm 植酸钠标记的半固体试餐 ,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术 (SPECT)检测胃半排空时间(GEt1 2 ) ;采用适应起搏参数从位表输入起搏信号以驱动胃电节律。结果 迷走神经干切除术后犬的GEt1 2 (79.42± 1.91)min较术前 (5 6.3 5± 2 .99)min ,(P <0 .0 0 1) ,明显延迟 ,但行胃起搏治疗后GEt1 2 (64 .94± 1.75 )min ,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 .0 0 1)。结论 采用适宜起搏参数进行胃起搏可加速胃排空 ,恢复或改变胃功能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4.
王宝西  王茂贵 《医学争鸣》2003,24(5):472-474
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症与营养不良患儿胃动力学状态 .方法 :以牛奶作为胃液体试验餐 ,采用实时超声测定液体胃排空 .结果 :单纯性肥胖症、营养不良患儿及健康儿液体试验餐 12 0min后胃内残留率分别为 (7.4± 4 .0 ) % ,(2 3.4±5 .6 ) %和 (14 .2± 10 .5 ) % (单纯性肥胖症与营养不良患儿相比 ,P <0 .0 5 ) ;其 10 0 %胃排空所需时间分别为 (14 7± 2 8) ,(176± 18)和 (16 9± 4 7)min(营养不良患儿较肥胖患儿和正常对照胃排空时间明显延长P <0 .0 5 ) ;试餐后 6 0min各组胃体蠕动频率和胃窦收缩频率 (次·min-1)分别为 4 .2± 0 .6和 4 .6± 0 .6 ;2 .5± 0 .3和 2 .7± 0 .4及 3.8± 0 .6和 3.7± 0 .9.单纯性肥胖症空腹胃动素水平 (4 4 3± 83)ng·L-1明显高于营养不良患儿 (2 19± 6 6 )ng·L-1,P <0 .0 5 .结论 :单纯性肥胖儿胃液体排空明显加快 ;营养不良患儿胃液体排空延迟  相似文献   

5.
胃起搏前后胃瘫犬胃排空和血浆胃动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胃起搏对胃瘫犬胃排空和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及起搏治疗前后胃排空与血浆胃动素浓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侧迷走神经干切断术联合应用胰高血糖素建立胃瘫犬模型 ;采用放射性核素99mTc 植酸钠标记的半固体试餐 ,计算机断层摄影显像技术 (SPECT)检测术前、术后及起搏治疗后的胃半排时间 (GEt1/ 2 ) ,同期应用放免法 (RIA)测定血浆胃动素 (MTL)含量 ;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从胃体、胃窦在腹部体表的投影部位输入起搏信号 ,驱动胃电节律。结果 模型犬术后的GEt1/ 2 (79.4 2± 1.91)min较术前 (5 6 .35± 2 .99)min ,P <0 .0 0 1明显延迟 ,血浆MTL含量 (2 4 2 .0 9± 17.2 2 ) pg/ml显著高于术前 (184 .2 9± 9.81) pg/ml,P <0 .0 1,且胃排空与MTL呈负相关 ;但行胃起搏治疗后 ,模型犬的GEt1/ 2 (6 4 .94± 1.75 )min ,P <0 .0 0 1和血浆MTL含量 (2 12 .5 5± 11.2 0 )pg/ml,P <0 .0 2明显低于治疗前 ,且胃排空与MTL呈正相关。 结论 胃起搏可加速胃排空 ,恢复或改变胃肠功能活动 ;胃起搏前后 ,血浆MTL含量与胃排空有相关性 ,MTL可能参与了胃起搏的作用机制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前已开发了新的扩张模式,可对ram p-tonic扩张胃容积变化进行详细分析。该研究目的是探讨其在人群中的适用性,并比较健康志愿者(H V)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压力诱导的胃适应性舒张情况。患者与方法:10例H V和11例FD患者均进行2次检查,一次为禁食状态下,一次为餐后。胃囊压力在4m in内从1m m H g升至12m m H g(ram p期)并保持5m in不变(紧张期)。结果:与H V相比,禁食的FD患者胃适应性舒张率降低(0.9±0.2m l/s vs2.5±0.4m l/s;P=0.002),最大容积降低(239±39m l vs428±64m l;P=0.01),适应性舒张时间延长(157±26s vs92…  相似文献   

7.
口服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随机对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新型促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 (胃 5 HT4受体促进剂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FD患者 42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 (2 1例 ,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和对照组 (2 1例 ,服吗叮啉片 )。采用GCP标准 ,双盲法观察 ,在实验开始前、服药第 1 4、2 8天记录症状变化及副作用发生情况。随机抽取部分患者于实验开始前和结束时做99MTc胃排空试验。结果 莫沙必利对FD症状的疗效与吗叮啉组相当 (P >0 .0 5 )。99MTc胃排空测定发现莫沙必利组治疗后的半排时间 (45 .0 5± 1 2 .2 1 )min缩短 ,1 2 0min残留率 (2 9.73%± 8.5 1 % )减少 (P <0 .0 5 ) ,两组病例未发现毒副反应。结论 莫沙必利对于FD疗效良好 ,对胃排空延迟有良好疗效 ,安全度高。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液体排空和胃适应性舒张功能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液体排空和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了解二者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法测定15例健康自愿者和30例FD患者饮水500 ml后的胃体-底前后内径变化,以了解胃液体排空情况,用电子恒压器恒压梯度扩张法测定近端胃的最大舒张容积,以了解其适应性舒张功能.结果 FD患者胃液体半排空时间明显延迟(31.1±8.9 min vs 23.7±4.6 min,P<0.01), FD患者近端胃最大舒张容积较正常人显著小(954.3±140.8 ml vs 1062.6±122.9 ml,P<0.05),46.7%(14/30例)的FD患者存在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障碍.近端胃最大舒张容积与胃液体半排空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容积越小,胃液体半排空时间延迟越明显(r=-0.351,P<0.05).结论 FD患者不仅存在胃液体排空延迟,而且还存在近端胃适应性舒张功能障碍,二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用核素标记固体试餐的胃排空测定方法,研究了35例正常人及35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发现正常人组GET1/2(95±27 min)与国内外报告一致,而慢性胃炎及胃下垂组则明显延长(164±58min)。年龄、性别、体位等对测定无显著影响,说明此方法有实用价值;胃排空障碍(胃轻瘫)与胃窦Ⅲ相肌电有关。胃复安(或吗丁啉)有启动Ⅲ相肌电作用,故对此类患者有明显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部分胃肠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 引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一常见的症侯群 ,占消化疾病患者的 2 0 % - 4 0 %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影响 ,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新近发表的功能性胃肠道紊乱的罗马Ⅱ标准[1 ] ,按存在的主要症状将FD分为 3种亚型 :①溃疡样消化不良型 ;②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型 ;③非特异性消化不良型 .然而 ,FD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我们旨在结合症状分型与胃排空检测 ,探讨部分胃肠激素在FD发病中的机制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从依次连续就诊的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随机选取符合罗马Ⅱ标准的FD患者 30 (男 7,女 2 …  相似文献   

11.
症状术语的规范化,是中医证名规范化、病名规范化,乃至整个中医体系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症状信息采集及规范化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症名不统一、一症多名,多症一名、复合症状较多、症状描述精确度不够、症状信息采集不规范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首先,在规范症状术语名称方面,应建立在继承中医典籍的基础上,遵循单义性、简明性、科学性、专业性、准确性等原则,制定出公众广泛认可的、可供临床实际应用的规范化症名表。其次,症状术语规范化研究的组织之间应加强沟通,成立统一的协会及小组委员会,制定公众一致认可的规范化症名表,并定期更新。再次,在症状信息采集方面,通过网络培训使医生掌握相同的信息采集方法;借助相应的舌诊、脉诊等辅助仪器对四诊信息进行收集;同时适当借鉴西医理化检查方法,弥补中医四诊采集信息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高级知识分子的常见身心亚健康症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湖北省高级知识分子常见的身心症状,为下一步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省内部分单位的高级知识分子,共调查了4795名高级知识分子的基本情况、保健情况和常见的身心症状。结果近3个月来,曾有的躯体症状中男性和女性占首位的分别为精力不支(29.04%),腰酸腿疼(31.78%);曾有的心理症状中男性和女性占首位的均为记忆力减退(37.26%,41.01%);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表明,身心症状得分与睡眠状况有关系。结论高级知识分子的健康现状不容乐观,应切实做好高知的预防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了角不同亚型精神分裂症中枢多巴胺与5-羟色胺相互作用的变化及其与症状学的关系。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42例阳性精神分裂症,25例阴性精神分裂症和30例对照组脑脊液中多巴胺(DA),5-色胺(5-HT)及其代谢产物高香草酸(HVA)5-羟吲哚乙酸(5-HIAA)进行测试,其中5-HT/DA,5-HIAA/HVA被作为DA与5-HT相互作用指标。结果 阴、阳性精神分裂症5-HIAA/HV  相似文献   

14.
对《金匮要略·痉湿(?)病》篇桂枝附子汤证与白术附子汤证的鉴别各注家的认识颇不一致,可归纳为风胜与湿胜;风湿胜与寒湿胜;表阳虚与里阳虚。各家认识虽各有所据,但若深推之,均值得商榷。文章从《金匮要略》原文、症状、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桂枝附子汤证与白术附子汤证均属风寒湿邪在表而阳气已虚,其鉴别关键在于桂枝附子汤证兼有肾气虚而膀胱气化不行;白术附子汤证则兼有脾气虚而湿邪中阻。  相似文献   

15.
张蓉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1):1120-1122
目的:比较首发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前驱症状及精神症状,为临床积累资料。方法:调查24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分裂症组)和43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分裂样组)的前驱症状及精神症状,并评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阳性症状量表(SAPS),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分裂样精神病组较多为急性起病且多有刺激诱因,除此之外,分裂症组与分裂样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情感、行为、思维和类神经衰弱等方面前驱症状的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裂症组除了妄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分裂样组外(P<0.05),其它典型精神症状与分裂样组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BPRS、SAPS、SANS总分及BPRS各因子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前驱症状和典型精神症状对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无鉴别诊断意义,但早期识别,有利于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1992~1995年四年间收治酒精所致精神障碍42例,住院比逐年升高;均为男性.低文化者66.7%,有遗传倾向者54.8%,有戒断症状者38.1%,全部病例均有精神病理性症状,半数患者有神经系统的损害和躯体合并症,42.8%的患者表现人格衰退,社会功能受损,近1/4的患者有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7.
首发表现神经系统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分析1997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26例WD患的临床资料。结果WD的首发神经系统症状主要包括锥体外系症状、认知功能障碍、智力下降等。所有患均可见典型K—F环,分别有84.6%、46,2%和56.5%患出现血清铜蓝蛋白下降、血清铜升高和24h尿铜升高;23.1%和53.8%患分别有转氨酶升高和尿常规异常;73.7%患有头颅CT/MRI阳性发现。结论对出现不明原因神经系统症状的儿童和青少年患应注意WD可能性,伴有肝肾功能异常更应高度怀疑。角膜K—F环,血清铜、铜蓝蛋白、24h尿铜测定均为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诊断指标,头颅CT/MRI亦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证候分布特点和证候内部特征,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常见证候和证候要素以及分布规律,为证候的规范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文献中涉及的证候和证候要素进行规范,运用SPSS13.0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最常见的证候依次为:痰湿证、肾阴虚证、肾虚痰瘀证、肾虚证、气滞血瘀证、肾阳虚证、肾虚肝郁证、肾虚血瘀证。证候要素中,病位在:肾、肝、脾。病性主要为阴虚、痰、阳虚、血瘀、气滞、湿。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主要在肾,与肝、脾密切相关;病机主要是本虚标实,以阴虚、阳虚为主,痰湿、血瘀、气滞为标。本研究结果也提示,从证候要素对证候进行研究,将对中医证候的规范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阴、阳性症状群的关系。方法将新入院且未经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状量表(SAPS)测定结果分为阳性症状群组(P组)和阴性症状群组(N组),另选择健康陪护者为对照组。对3组分别做韦氏记忆量表(WM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检查,测定其认知障碍。结果 WMS检查显示,除100→1外,P组其他因子均明显优于N组(P<0.05);对照组理解因子显著优于P组(P<0.05),其他各因子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WCST检查显示:P组Rc、Re、Rpe三因子明显优于N组(P<0.05);P组Rc、Re和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Rpe、nRpe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与阴性症状群的关系明显较阳性症状群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结肠镜检查对腹部单发症状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7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我院消化科871例具有腹部单发症状腹痛、腹泻、便秘或血便者的结肠镜检查结果作回顾性分析,按症状分为四组:腹痛组、腹泻组、便秘组及血便组。结果腹痛组患者肠癌与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4.02%、14.66%:腹泻组患者肠癌与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4.05%、14.86%;便秘组患者肠癌与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5.26%、17.54%;血便组患者肠癌与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25.66%、18.58%。息肉的检出率4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7 P〉0.05);肠癌的检出率腹痛组、腹泻组、便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662 P〉0.05),血便组与腹痛组、腹泻组、便秘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2=69.42 P〈0.05)。大肠癌61例,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不明显(χ^2=3.67 P〉0.05)。右半结肠12例,左半结肠49例。〈30岁肠癌检出率为0,息肉检出率为3.39%;31—50岁肠癌检出率为2.78%,息肉检出率为11.42%;51—70岁,肠癌检出率为10.62%,息肉检出率为22.12%;〉70岁肠癌检出率为17.78%,息肉检出率为22.22%。结论血便可以作为大肠癌的报警症状,除血便外,医生不能单凭某一症状来判断结肠镜检查的可能性及阳性发现。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作为初选检查,但如果条件允许应行全结肠检查以免遗漏右半结肠病变。50岁以上患者应放宽结肠镜的检查范围,以发现早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