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和探讨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检查血、尿淀粉酶、血脂肪酶和胰腺B超。结果全组血、尿淀粉酶增高,血脂肪酶异常38例,占84.44%,胰腺B超检查异常42例,占93.33%。45例患儿均给予保守治疗。全部治愈。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多为水肿性,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赖坤生  黄木营  赖陈三 《吉林医学》2012,33(11):2296-2297
目的:观察应用生长抑素(丽枝雪)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50例被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予以常规抗病毒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抗病毒的基础上加用丽枝雪持续静脉滴注[0.0035 mg/(kg.h)],维持24 h)连用3~6 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淀粉酶为(110.0±32.4)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0±48.3)U/L(P<0.05);治疗组的治疗治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P<0.01);治疗组的腹痛缓解时间及血清淀粉酶恢复的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丽枝雪能够有效缓解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腹痛,降低血清淀粉酶,提高小儿胰腺炎的治愈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36例A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治疗的分析.结果儿童AP的病因:胆结石5例,胆总管囊肿6例,胆总管下端梗阻性病变2例,胰头占位性病变1例,胰管多发性结石1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AP 1例,恶性淋巴瘤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导化疗中并发AP 2例,坏死性淋巴结炎并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可能诱发因素:病前进食油腻食物或暴饮暴食4例,有家族史1例,无明显诱因12例.临床分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3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3例.转归:3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1例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儿童AP的病因以胆道疾病和特发性为主,胰腺病变一般较轻,预后良好.B超、CT和ERCP、MRCP检查对于发现病因和临床分型至关重要.对儿童AP尚需制订合理的诊疗常规.  相似文献   

4.
儿童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诊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36例A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治疗的分析.结果儿童AP的病因:胆结石5例,胆总管囊肿6例,胆总管下端梗阻性病变2例,胰头占位性病变1例,胰管多发性结石1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AP 1例,恶性淋巴瘤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导化疗中并发AP 2例,坏死性淋巴结炎并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例.可能诱发因素:病前进食油腻食物或暴饮暴食4例,有家族史1例,无明显诱因12例.临床分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3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3例.转归:3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1例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儿童AP的病因以胆道疾病和特发性为主,胰腺病变一般较轻,预后良好.B超、CT和ERCP、MRCP检查对于发现病因和临床分型至关重要.对儿童AP尚需制订合理的诊疗常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37例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儿童AP的病因:病因不明(即特发性胰腺炎)13例(35.13%),继发于左旋门冬酰胺酶诱导化疗13例(35.13%)、服用抗癫痫药物德巴金1例(2.7%);流行性腮腺炎并发AP5例(13.51%)、过敏性紫癜并发AP2例(5.40%);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2例(5.40%),胆总管囊肿并发AP1例(2.7%)。临床分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31(83.78%)例,重型急性胰腺炎(SAP)6(16.21%)例。临床表现以突然腹痛、呕吐、发热为主;血淀粉酶升高37例(100%)。本组治疗方法采用内科治疗,其中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应用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救治成功。【转归】2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2例死亡。其余均治愈。【结论】①本组儿童AP的病因以特发性及药物诱发为主,大部分患儿胰腺病变较轻,预后良好。②本组患儿B超检查发现异常阳性率较低;CT和MR检查发现异常阳性率较高,对于AP诊断和临床分型很有价值。③CVVH是治疗SAP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儿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导致胰腺炎及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VZV感染引起胰腺炎及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复习VZV及胰腺炎的相关文献报道.结果 患水痘1周后出现头痛、呕吐,检查血尿淀粉酶均正常,腹部CT提示胰腺形态、大小及...  相似文献   

7.
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流行性腮腺炎住院病儿95例临床资料,对单纯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合并其他并发症三组病儿实验室和腹部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组血、尿淀粉酶与其他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组血脂肪酶和腹部B超阳性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血、尿淀粉酶升高不能作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诊断依据;血脂肪酶升高可作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主要指标;异常的B超表现可结合血脂肪酶升高提高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为今后防治腮腺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收治的210例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0例流行性腮腺炎中142例未接种疫苗,发病年龄主要为3~6岁,春季为好发季节,多以散发为主,占本院统计的丙类传染病发病之首。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表现以痛性腮腺肿大为主,并发症主要为脑膜炎、胰腺炎,一般预后良好,90%的患儿血清淀粉酶轻度或中度升高。结论加强重点人群的预防保健,早期进行疫苗接种,避免儿童的交叉感染,是减少发病的关键。在发病后须积极治疗,患儿预后良好,同时血清淀粉酶的升高有助于腮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CT检查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接受超声、CT检查,比较2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临床诊断22例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8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CT和超声检查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分别为20例、14例;超声检查7例胰腺末见肿大;胰周积液和胸腔积液分别为4例、8例;2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13例胆结石或胆囊炎;CT检查30例患者中29例胰腺组织密度均较低、胰周和胸腔积液分别为5例、8例,4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13例胆结石或胆囊炎。CT检查阳性率为86.67%,B超检查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5.455,P<0.05)。结论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CT检验,能准确判定该病症各类并发症,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作出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卫华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0):161-161
目的:总结慢性胰头肿大型胰腺炎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临床资料。结果:4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胆漏1例,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治疗好转。1例施行胰肠侧侧吻合术,无并发症,最后均全愈出院,1~2年后随访复查无异常。结论:慢性胰头肿大型胰腺炎。临床上酷似胰头癌,辅助检查尚难确诊,术中冷冻快速病检较理想;为了防止或难以排除恶变,选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胰腺炎CT表现。结果28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其中6例CT检查见胰腺形态、大小正常,胰腺弥漫性肿大10例,胰头肿大5例,胰体肿大4例,胰尾肿大3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4例,主要CT表现胰腺增大,密度不均,可见出血坏死病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强化,并发胰周积液、肾旁间隙积液及肾旁筋膜增厚,假性囊肿和脓肿形成。结论CT对急性胰腺炎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应首选CT检查,从而及时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102例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02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学龄期儿童多见,占66%,男:女=2.8:1;②并发脑炎58例(57%),胰腺炎30例(30%),病毒性心肌炎12例(12%),其次是睾丸炎,血小板减秒,肝功能异常等;③本组病例住院2-17天,平均住院8天,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多,主要为脑炎和胰腺炎,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对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利用超声对所检部位进行纵、横、斜断面扫查分析,作出诊断。结果:22例胰腺均弥漫性肿大,回声减弱,后壁回声不同程度增强,部分回声不均,其中合并胆结石10例,假性囊肿3例。3例较肥胖,胃肠气体大,以胰尾肿大明显,均经CT及血尿淀粉酶、手术确诊。结论:超声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流行性腮腺炎住院病儿95例临床资料,对单纯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合并其他并发症三组病儿实验室和腹部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组血、尿淀粉酶与其他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组血脂肪酶和腹部B超阳性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血、尿淀粉酶升高不能作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诊断依据;血脂肪酶升高可作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主要指标;异常的B超表现可结合血脂肪酶升高提高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9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清胰汤,每日1剂,取汁200 m L,分2次从胃管注入。分别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减缓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值时间、禁食时间、排便时间。结果:试验组在临床症状减缓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值时间、禁食时间、排便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拟清胰汤能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症状、体征,改善胃肠道病理状态,减少肠道细菌异常移位,减轻急性炎症反应,使胰腺得到修复,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236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6例儿童流腮并发症综合分析。结果:流行性腮腺炎常并发多器官损害,以脑炎(88.56%)最多,依次为心肌炎(13.56%)、睾丸炎(5.5%)、肺炎(1.7%)、胃炎(1.3%)、胰腺炎(0.85%)、肾炎(0.85%)、血小板减少性紫癜(0.42%);同时并发两种以上并发症占16.52%。治疗以抗病毒、对症处理、支持疗法为主。全部患儿均好转痊愈出院,无死亡。结论: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应早检查,早发现并发症,以减少并发症引起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类常见的急腹症,主要症状为急性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在儿童发病较少,但近年来发病率有所增加[1].我院肝胆和小儿外科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患儿48例,现回顾分析其诊断和治疗,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急性胰腺炎患儿48例,因各种原因引起腹痛而到院就诊,发现血尿淀粉酶升高,除外阑尾炎、肠梗阻等外科急腹症后,以急性胰腺炎急诊收入本院肝胆和小儿外科住院治疗.其中女性17例,男性31例,年龄4~14岁,起病时间6h至2d.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腹痛,以上腹痛为主,但年龄小的患儿可能表述不清,而诉全腹痛;明显的呕吐及腹胀、发热等;原发有胆道疾患的还可能发现黄疸.临床辅助检查血淀粉酶升高3倍以上,尿淀粉酶升高,白细胞升高(> 10.0×109/L).B超发现胰腺增大,甚至有胰管扩张、胰周积液、腹腔积液等.分析患儿病因:胆道疾患20例,饮食原因13例,腹部外伤3例,腹部手术后2例,原因不明(特发性)10例.  相似文献   

18.
施他宁治疗CT分级D-E级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  孙育海  顾勤  韩江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6):750-751,755
目的 观察施他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CT分级为D-E级重症急性胰腺炎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联合加贝酯、法莫替丁、654-2等治疗;治疗组加用施他宁治疗.观察两组中的症状、体征消失,血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血糖、血钙和胰外渗液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发热、腹胀、腹痛、肌紧张、血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血糖、血钙和胰外渗液的好转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生长抑素能有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并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提高对川崎病并发胰腺炎临床诊断特点的认识。方法 报道1例川崎病合并胰腺炎患儿的诊治过程,并综合回顾文献。结果 男性,4岁,因“颈部肿块、腹痛、呕吐”入院。入院后出现发热、皮疹、结膜充血、指端脱皮,查体淋巴结肿大、杨梅舌,诊断为川崎病;有腹痛、呕吐表现,血淀粉酶、尿淀粉酶、血脂肪酶水平明显升高,且腹部B超提示胰腺肿大,诊断胰腺炎。回顾文献,包括本例共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3~18岁。1例患儿胰腺炎的表现早于川崎病出现;4例晚于川崎病;其余6例患儿入院时同时具有川崎病、胰腺炎表现。结论 川崎病并发胰腺炎临床上非常少见。在川崎病的整个诊疗过程中,尤其是发病2个月内的患儿,如有腹痛、呕吐、黄疸等表现,需警惕并发胰腺炎可能。  相似文献   

20.
叶林华  黄路圣  黄云  刘建平  肖飞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901-1901,1967
目的探讨奥曲肽在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兴市人民医院自2006年1月-2011年7月收治的34例急性胰腺炎患儿,随机分为奥曲肽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分别为20例和14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好转,血血尿淀粉酶正常时间,判断其疗效。结果奥曲肽治疗组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4.3%(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使用奥曲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明显减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减低转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可能。且未发现其对小儿造成任何临床副反应,可以有效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结论奥曲肽在小儿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