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烟酰胺对白细胞介素-1β所致大鼠胰岛细胞损伤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型糖尿病被认为是一种遗传易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由免疫介导损伤胰岛 β细胞所致。本实验采用离体培养的新生大鼠胰岛 ,进一步研究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对胰岛的细胞毒作用及一氧化氮 (NO)的介导作用 ,且从细胞病理进行证实 ,并探讨烟酰胺 (NAA)对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一、方法1.胰岛细胞的分离及培养 (胶原酶消化法 ) :选用出生 7天的SD大鼠 ,摘取胰腺 ,4℃RPMI16 40冲洗 2遍 ,剪碎 ,加入Ⅴ型胶原酶消化 ,不锈钢筛滤去组织碎片 ,收集滤液。将所获胰岛悬浮于含 15 %胎牛血清的RPMI16 40中培养 48小时后收集细…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新生大鼠胰岛在有或无白细胞介素-1(IL-1)、氢化可的松(HC)的培养液中孵育时的胰岛素释放率及胰岛素含量。IL-1(500ng/L)于孵育的第1~3天内引起胰岛素释放减少,但第4~7天部分恢复。HC(10~(-7)及10~(-6)mol/L)似能防止IL-1(500ng/L)所诱致的在孵育第1~3天内的胰岛素释放减少,但在第4~7天却使胰岛素释放减少更为明显;7天后胰岛的胰岛素含量降低也极明显。结果提示HC能增强IL-1对离体新生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糖代谢及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给予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8周后腹腔一次性注射STZ(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共20只,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D0组)和Ang-(1-7)干预组(D1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NC组)。D1组给予Ang-(1-7)300μg/(kg·d)皮下注射,余两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共持续8周,监测空腹血糖(FPG),检测血清中空腹胰岛素(FINS)及AngⅡ的含量,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细胞内iNOS及Caspase 3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岛iNOS、bax、bcl-2及Caspase 3的mRNA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D0组大鼠FPG、AngⅡ及HOMA IR明显升高,FINS浓度降低,胰腺iNOS、Caspase 3的蛋白表达分别增加了77.1%、1.03倍,iNOS、Bax、Caspase-3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增加3.4倍、2.9倍和4.6倍,Bcl-2基因表达降低了74.8%(P0.05)。与D0组相比,D1组FPG、AngⅡ及HOMA-IR下降,FINS浓度升高,iNOS及Caspase-3蛋白表达分别降低了19.4%、37.2%,iNOS、Bax、Caspase 3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降低了67.6%、37.7%和39.7%,Bcl-2基因表达增加了81.2%(P0.05)。结论 Ang-(1-7)可通过降低胰岛局部氧化应激,减少β细胞凋亡而改善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发挥抗糖尿病作用。  相似文献   

4.
脂联素受体在胰岛细胞表达,脂联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 检测脂联素受体(AR)在大鼠胰岛细胞的表达和脂联素对体外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RT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AR1、AR2的mRNA和蛋白表达;并在体外用脂联素(100μg/L)和不同浓度葡萄糖(3. 3, 5. 6, 16. 7mmol/L)处理胰岛细胞,放免法测定上清液的胰岛素浓度。结果 RT PCR扩增出胰岛AR1和AR2基因,并经直接和亚克隆测序证实;胰岛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AR1和AR2呈阳性;经脂联素处理后的胰岛细胞,在高糖(16. 7mmol/)培养 6~24h,其胰岛素分泌持续增加(均P<0. 05)。结论 胰岛细胞上存在AR1和AR2,以前者为主。在高糖情况下,一定浓度的脂联素可在体外促进胰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和释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明长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胰岛细胞功能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免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培养后大鼠胰岛细胞和小鼠 βTc3细胞在葡萄糖刺激时培育上清液和细胞内的胰岛素水平 ;应用半定量多重RT PCR和Northern印迹法检测培养后IDX 1(Isletduodenalhomeobox 1) ,葡萄糖激酶 (GK ) ,葡萄糖转运子 2 (GLUT2 ) ,C/EBPβ和Bcl xmRNA的表达情况 ;应用TUNEL法检测培养后的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  ( 1)长期高浓度葡萄糖培养导致大鼠胰岛细胞和小鼠βTc3细胞对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反应降低和细胞内胰岛素含量的减少 ;( 2 )高糖培养 14天可以使大鼠胰岛细胞IDX 1和GLUT2mRNA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 ,C/EBPβmRNA表达明显增加 ,GK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 ;( 3 )高糖培养可以明显增加大鼠胰岛细胞和小鼠 βTc3细胞凋亡百分率 ;( 4 )大鼠胰岛细胞高糖培养 14天后Bcl xSmRNA水平明显增加 ,Bcl xL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 ,Bcl xL/Bcl xSmRNA比率明显减少 (P <0 .0 5 )。结论  ( 1)长期高糖培养可以诱导大鼠胰岛细胞和小鼠 βTc3细胞凋亡和功能缺陷 ;( 2 )IDX 1表达的变化在大鼠胰岛细胞功能缺陷中起重要作用 ;( 3 )大鼠胰岛细胞的Bcl xL/Bcl xS比率变化在高糖所致的胰岛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胰岛异种移植的方法。 方法 用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 (Sertoli细胞 )与新生猪胰岛样细胞团 (ICCs)共同培养后进行异种移植。 结果 对照组胰岛细胞存活率及存活时间分别为 (63 .6%± 4.2 %和 3 .4d± 1.2d) ,较共同培养组 (87.2 %± 2 .7%和 13 .5d± 4.6d)显著为低(P <0 .0 1) ;对照组大部分胰岛细胞超微结构破坏 ,而共同培养组胰岛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正常 ;对照组胰岛素 2 4h累积分泌量和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性下降 ,共同培养组胰岛素分泌量始终处于高水平状态 (P <0 .0 1)。 结论 猪胰岛细胞与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移植可以促进胰岛生长 ,明显延长胰岛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7.
Chen H  Cai D  Wang M  Liu H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458-461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在白细胞介素(IL)-1β、IL-6对胰岛细胞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体外单层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检测IL-1β、IL-6对胰岛细胞内D NA、胰岛素含量和细胞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单甲基-L-精氨酸(L-NMMA)的作用。结果 以IL-1β诱导,胰岛细胞亚硝酸盐生成量显著增加(P〈0.001);同时胰岛细胞内DNA、胰岛素含及细胞活性(MTT值)均  相似文献   

8.
碘克沙醇及Ficoll-400分离纯化大鼠胰岛细胞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别使用碘克沙醇和Ficoll-400密度梯度液纯化大鼠胰岛细胞,比较两者分离纯化大鼠胰岛细胞的收获量、纯度、活性和功能.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碘克沙醇纯化组和Ficoll-400纯化组,以胶原酶P消化分离SD大鼠胰腺,分别采用碘克沙醇及Ficoll-400密度梯度液来纯化胰岛细胞.通过DTZ染色,计数胰岛细胞的数量和纯度,用胰岛素释放试验和胰岛移植评估胰岛细胞的功能.结果:碘克沙醇-HCA液纯化组的胰岛细胞收获量及纯度与Ficoll-HCA无明显差别,碘克沙醇-HCA组纯化的胰岛细胞活率则显著高于Ficoll-HCA组(93.3%±3.5% vs 84.8%±3.8%,P<0.01),同时胰岛细胞逆转糖尿病大鼠高血糖状态的时间显著延长(11.4±2.1 vs 7.0±1.6 d,P<0.05).结论:与Ficoll-400相比,使用碘克沙醇纯化大鼠胰岛可提高胰岛细胞的活率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麻素受体1对肥胖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30只8周龄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体质最150~200 g,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至正常对照组(n=6)和肥胖组(n=24).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鼠饲料喂养,肥胖组给予高脂鼠饲料喂养.8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肥胖纽大鼠体质量增加36%,总胆固醇增加52%,提示24只肥胖大鼠制作成功.肥胖大鼠以数字表法随机分至生理盐水组(n=8)、WIN55212-2组(n=8)、AM251组(n=8).测定大鼠体质量、血脂、胰岛素、胰岛素原等指标,采用高葡萄糖钳央试验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采用LSD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腹腔注射药物2周后,生理盐水组、WIN55212-2组体质量、血脂、卒腹血糖、C肽、胰岛素、胰岛素原、胰岛素原/C肽、胰岛素原/胰岛素、胰岛素10~90 min分泌量及胰岛素最大分泌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WIN55212-2组上述指标均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AM251组上述指标均低于生理盐水组和WIN55212-2组(P<0.05).生理盐水组、WIN55212-2组胰岛素0~10 min分泌量、匍萄糖输注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WIN55212-2组胰岛素0~10 min分泌量、葡萄糖输注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AM251组胰岛素0~10 min分泌量、葡萄糖输注率高于生理盐水组和WIN55212-2组(P<0.05).结论 大麻素受体1受体激动可增加肥胖大鼠体质量,升高血脂水平,加重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抑制大麻素受体1可逆转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脂组,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高脂组给予脂肪乳灌胃+基础饲料喂养10 d,然后给高脂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 d后再将高脂组大鼠随机分为2个亚组,即糖尿病对照组和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治疗4 w.脂肪乳灌胃第10天、注射STZ第3天和治疗4 w末测大鼠各项指标;实验结束时采用TUNEL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胰岛β细胞的凋亡.结果 大鼠在强化胰岛素治疗4 w末,分别采用TUNEL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组胰岛β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分别为(0.73±0.02)% vs (0.19±0.04)%和(13.50±0.12)% vs (3.56±0.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胰岛素治疗可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脂毒性对大鼠胰岛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探讨脂毒性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在 β细胞功能异常中的作用。  方法  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予总热量相同的正常脂肪含量饲料 (脂肪占总热量的 13% )和高脂饲料 (脂肪占总热量的 5 9% )饲养。 2 8周后 ,透射电镜观察胰岛细胞超微结构 ;进行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定位 β细胞 ,图像分析测定平均每个胰岛内胰岛素的表达量 ;TUNEL法观察胰岛细胞凋亡情况并计数每个胰岛中 β细胞凋亡率 ,以Ki6 7单克隆抗体染色观察胰岛细胞的增生情况。  结果 高脂饲养组 (HF组 )胰岛细胞内可见明显脂质沉积 ,胰腺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显示平均每个胰岛内胰岛素染色阳性细胞面积和积分下光密度HF组均显著低于正常饲养组 (NC组 ) (HF :2 5 2 2 μm2vsNC :5 0 10 μm2 ,P =0 0 0 ;HF :12 10vsNC :2 4 4 7,P =0 0 0 )。HF组β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NC组[(2 6± 8) %vs15± 5 ) % ,P <0 0 1]。两组增生的胰岛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意义 (0 5 0个 /胰岛vs 0 5 4个 /胰岛 ,P >0 0 5 )。 结论 高脂饲养对大鼠胰岛细胞的复制无明显改变 ,β细胞凋亡的增加可能是长期高脂饲养后大鼠胰岛功能改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丝胶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每组12只大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并给予丝胶(2.4 g/kg)灌胃。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胰岛素蛋白免疫阳性产物位于胰岛β细胞胞质,呈棕黄色颗粒状。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392±0.01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大鼠(0.729±0.017)(P<0.01);丝胶治疗组大鼠胰岛β细胞胰岛素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619±0.039),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大鼠(P<0.01)。结论丝胶可通过上调胰岛素蛋白的表达保护糖尿病时胰岛β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
吡格列酮对胰岛α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高脂饲养大鼠胰岛α细胞的分泌功能和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吡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饲养组(NC)、高脂饲养组(HF)、高脂+吡格列酮组(HP).喂养20周后检测空腹血胰岛素(FINS)、胰高血糖素、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试验评价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胰岛表面灌注检测高糖状态胰高血糖素的动态分泌变化;同时各组大鼠随机人组8只给予大剂量链脲佐菌素去β细胞处理,得到去β细胞正常组(NC-B)、高脂组(HF-B),高脂+吡格列酮干预组(HP-B).实时定量PCR方法比较3组去β细胞大鼠α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的mRNA表达.结果 (1)HF组葡萄糖输注率(GIR)明显低于NC组,血FINS、胰高血糖素、FFA均显著高于NC组(P<0.05或P<0.01);而HP组以上各项指标较HF组均明显改善.(2)胰岛表面灌注HF组基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高于NC组(P<0.01),16.7 mmol/L葡萄糖灌注后NC组胰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明显下降,HF组胰岛的胰高血糖素分泌灌注后未受高糖抑制,HP组逆转了这种变化.(3)与NC-B组相比,HF-B组α细胞胰高血糖素mRNA的表达增高34.2%,IRS-2及P13K mRNA分别降低28.5%、21.3%(均P<0.01),而IRS-1仅降低7-1%(P>0.05).HP-B组较HF-B组胰高血糖素、IRS-2及P13K mRNA分别增加40.6%、57.2%、60.6%.结论 高脂饲料诱导的肥胖大鼠胰岛α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功能亢进并存在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表达降低,二者均与血FFA水平升高有关,而吡格列酮能逆转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大鼠胰岛α细胞胰岛素受体分布和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胰岛α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分布和含量的变化,及其与α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的双重荧光标记法对正常Wistar大鼠和1型糖尿病(T1DM)大鼠、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α细胞胰岛素受体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在正常大鼠和T1DM大鼠、T2DM大鼠胰岛α细胞的细胞膜上均有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与正常大鼠比较,高脂饮食和T2DM大鼠胰岛α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含量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T1DM大鼠胰岛α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含量比正常大鼠明显减少。结论T2DM大鼠胰岛α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与α细胞上胰岛素受体的减少无明显相关,是否与胰岛素受体的结合能力、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降低或受体后其他环节异常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T1DM大鼠胰岛α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减少可能与使用大剂量链脲佐菌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最近用纯化大鼠胰岛β-细胞做的实验提示这些产生胰岛素的细胞缺乏高亲和力的胰岛素受体,但却有生长介素C,(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受体。本研究在于检查IGF—1对胰岛释放胰岛素的作用。 作者将大白鼠胰腺β-细胞经骨胶原法处理并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参糖肽对链脲佐菌素(STZ)引起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改善和防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STZ损伤雄性Wistar大鼠胰岛为胰岛损伤组;注射STZ前连续7 d腹腔注射人参糖肽保护胰岛为人参糖肽组;以不经任何处理的大鼠为对照组。实验结束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胰岛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胰岛素蛋白表达水平,电镜观察胰岛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胰岛损伤组大鼠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人参糖肽组的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较胰岛损伤组明显升高(P0.01)。HE染色观察显示胰岛损伤组胰岛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细胞排列不整,细胞肿胀,结构破坏,人参糖肽组的胰岛细胞损伤明显改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胰岛损伤组胰岛素阳性染色面积明显缩小,而人参糖肽组的胰岛素阳性染色面积明显扩大(P0.01)。胰岛损伤组胰岛β细胞超微结构为变性-坏死性改变且分泌颗粒极少,而人参糖肽组胰岛β细胞变性-坏死性改变明显改善,分泌颗粒显著增多。结论人参糖肽能明显改善STZ引起的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恒河猴胰岛分离和纯化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自制的半自动胰腺消化分离装置,对3只成年恒河猴胰腺进行消化分离,用非连续密度梯度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HCA液)-蔗聚糖液(Ficoll液)纯化恒河猴胰岛,通过双硫腙染色在倒置显微镜计数胰岛的数量和纯度,用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的分泌功能。分离和纯化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消化后平均每个胰腺可获得(101420±12054)胰岛当量(IEQ),纯化后平均每个胰腺可获得(71480±8054)IEQ,平均每克恒河猴胰腺组织可获得(2310±252)IEQ,纯化后胰岛平均纯度为(89.8±8.7)%,活率为(93.1±2.8)%。纯化后的胰岛对葡萄糖刺激反应良好,高糖(16.7mmol/L)时胰岛素的释放量为低糖(3.3mmol/L)时的5.9倍(t=45.2,P〈0.01)。分离胰岛在移植到糖尿病大鼠肾包膜下后能够影响降低血糖至支持水平。结论通过采用半自动胰腺消化分离装置,胶原酶P灌注消化及非连续密度梯度法纯化,能获取较高纯度及生物活性良好的恒河猴胰岛。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以大鼠胰岛株培养方法证明:(1)高浓度葡萄糖、亮氨酸或KIC加IBMX在细胞外液中有钙离子存在时,方能刺激胰岛迅速释放胰岛素和~(65)Zn;(2)葡萄糖、亮氨酸或KIC在一定的高浓度条件下,方能刺激胰岛释放胰岛素和~(65)Zn明显增加;(3)大鼠胰岛在高浓度葡萄糖、亮氨酸或KIC的刺激下,~(65)Zn的释放量明显高于胰岛素的释放量。因此,可以认为胰岛中的锌,大部分存在于B细胞非颗粒部分,它对某些促分泌物质的释放反应较胰岛素的释放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胰岛 β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分离培养人胰岛细胞 ,并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和高糖 氨基胍组 ,3 7℃ ,5 %CO2 培养 72h ,测定培养液上清液中胰岛素、一氧化氮 (NO)、还原性谷胱甘肽 (GSH)水平。原位末端核苷酸标记法 (TUNEL)和胰岛素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及ELISA法检测胰岛 β细胞凋亡 ,RT PCR检测胰岛细胞p5 3、Bcl 2和胰岛素基因启动转录因子 1 (PDX 1 )mRNA表达水平。 结果 高糖组胰岛 β细胞凋亡小体富计因子(1 91± 0 6 9)、β细胞凋亡率 (1 4 8% )、NO〔(1 82 3± 1 5 5 ) μmol/L〕和 p5 3mRNA(0 3 0 6± 0 0 3 9)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高糖 氨基胍组〔分别为 1 1 9± 0 3 3、6 8%、(1 5 4 2± 1 9 7) μmol/L、0 1 3 9±0 0 6 9,P <0 0 1〕和对照组〔分别为 1 0 6± 0 2 6、4 2 %、(1 1 7 3± 2 1 7) μmol/L、0 1 2 5± 0 0 1 5 ,P <0 0 5〕 ,而胰岛素释放量、GSH、bcl 2mRNA和PDX 1mRNA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高糖 氨基胍组(P <0 0 5 )和对照组 (P <0 0 5 )。 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可通过诱导人胰岛 β细胞凋亡及PDX 1表达降低使胰岛素分泌减少 ,其机制与高糖状态下胰岛 β细胞抗氧化能力降低引起NO介导的p5 3高表达和PDX 1低表  相似文献   

20.
瘦素对游离脂肪酸致大鼠胰岛β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瘦素对于游离脂肪酸(FFA)导致的大鼠胰岛β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分离Wistar大鼠胰岛进行培养,根据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物质而分为4组:(1)对照组,(2)瘦素组,(3)FFA组,(4)FFA+瘦素组。培养72h后测定胰岛内甘油三酯(TG)含量,基础状态及葡萄糖刺激下胰岛素分泌情况,并用RT-PCR方法检测胰岛β细胞内脂肪酸氧化酶-肉毒碱软脂酰转移酶Ⅰ(CPT-Ⅰ)、脂肪酸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以及过氧化质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PPARγ的mRNA表达情况 结果 (1)FFA使胰岛内TG含量增加(P<0.01),瘦素使胰岛内TG含量减少(P<0.01)。(2)瘦素抑制基础状态及高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均P<0.01);FFA使基础胰岛素分泌增加而高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的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3)瘦素使CPT-Ⅰ和PPARα表达增加(分别P<0.01和P<0.05),ACC和PPARγ表达减少(均P<0.01);FFA使CPT-Ⅰ和ACC表达增加,PPARα和PPARγ表达减少(均P<0.01)。结论 FFA使胰岛内TC聚集增加,基础状态胰岛素分泌增加而高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减少,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而瘦素可以通过PPARα和PPARγ途径使胰岛内脂肪酸氧化酶表达增加,脂肪酸合成酶表达减少,胰岛内TG聚集减少,同时抑制胰岛素分泌,减轻高胰岛素血症,从而起到对于FFA导致的大鼠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