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小儿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行五官科或泌尿科手术小儿30例,年龄3~12岁,体重10~4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2 ng/ml瑞芬太尼组(Ⅰ组)和4 ng/ml瑞芬太尼组(Ⅱ组),每组15例.Ⅰ组和Ⅱ组采用内嵌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瑞芬太尼TCI系统输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4 ng/ml,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待患儿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诱导气管插管后行机械通气.两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维持不变,调节异丙酚输注速率,维持脑电双频谱指数45~65或听觉诱发电位指数<30,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于TCI瑞芬太尼开始后5、10、20、30、40、50、60 min时抽取桡动脉血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瑞芬太尼血药浓度,计算TCI系统的偏离度、精确度和摆动度.结果 与血浆靶浓度比较,两组瑞芬太尼实测浓度均升高(P<0.05);Ⅰ组TCI系统的偏离度、精确度和摆动度分别为20.0%、30.0%和25.0%,Ⅱ组分别为17.5%、17.5%和12.5%,与Ⅰ组比较,Ⅱ组TCI系统的精确度和摆动度降低(P<0.05),偏离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12岁小儿采用内嵌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的TCI系统输注瑞芬太尼时准确性不高.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时,临床上推荐的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μg·ml-1、4ng·ml-1.当异丙酚与瑞芬太尼复合时,不仅在药效学上产生协同作用[1,2],而且在药代动力学上还具有相互作用[3],异丙酚可增大瑞芬太尼的血浆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4].由此认为对妇科手术患者,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采用推荐的血浆靶浓度可能偏高.本研究拟初步观察降低血浆靶浓度时,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的麻醉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静吸复合麻醉中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病人静吸复合麻醉中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性能。方法15例择期行腹腔镜手术,采用血浆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吸入异氟烷和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麻醉。瑞芬太尼血浆目标浓度逐渐升高,每次浓度改变间隔时间30 min,目标浓度分别为3、6、9 ng/ml。于麻醉诱导前(空白对照血浆)和瑞芬太尼目标浓度改变后30 min时从桡动脉置管处采集血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全血中瑞芬太尼浓度。采用执行误差(performance error,PE)的中位数(median performance error,MDPE)、PE绝对值的中位数(median absolute performance error,MDAPE)和摆动度(wobble)评价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性能。结果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MDPE、MDAPE和wobble分别为8.78%,16.11%和14.55%。实测浓度与目标浓度呈正相关(r=0.891,P=0.000),线性方程为Y∧=1.1046X 0.1837。结论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在临床应用浓度范围内能满足临床麻醉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和异丙酚是近几年中应用较多的静脉麻醉方法,两药的便携式TCI系统在国内已经用于临床(TCI-Ⅰ型靶控输注泵),但有关瑞芬太尼TCI合适靶浓度国内外报道不一。本研究拟通过比较食管癌切除术病人三种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麻醉下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探讨合适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Cp)6、8 ng·ml-1 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TCI)时瑞芬太尼Cp和实测血药浓度(Cm)的差异,并评价思路高TCI-Ⅰ型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性能。方法择期行肺叶或肺段切除术病人36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40-60岁,体重50-70kg,随机分为2 组,组18例。麻醉诱导:Ⅰ、Ⅱ组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6、8 ng·ml-1,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为3 μg·ml-1,待病人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1,3 min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两组瑞芬太尼Cp保持不变,调节异丙酚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45-55,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分别在瑞芬太尼TCI前及TCI 5、10、20、40、60、90、120 min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瑞芬太尼Cm。采用执行误差(PE)、PE的中位数(MDPE)、PE绝对值的中位数(MDAPE)及摆动度评价TCI系统的性能。结果在TCI 5、10、20 min时,两组瑞芬太尼Cm均低于Cp(P<0.05)。Ⅰ、Ⅱ组瑞芬太尼总体血样瑞芬太尼Cm分别为5.1、6.9 ng·ml-1,均低于Cp(P<0.05)。Ⅰ、Ⅱ组MDPE、MDAPE、摆动度分别为-17.2%、29.6%、15.1%和-15.5%、27.8%、12.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Cp为6、8 ng·ml-1在国人TCI时,思路高TCI-Ⅰ型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精确度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其Cm比Cp低约15%。  相似文献   

6.
靶控输注(TCI)是以药代动力学为基础,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药物浓度控制麻醉深度的给药方法。瑞芬太尼和异丙酚均有起效快,半衰期短的特点,适于用于TCI。本研究拟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病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TCI静脉麻醉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对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系统的效能,并探讨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对其效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老年患者3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65-75岁,体重50-71 kg,随机分为R组和RP组。两组均TCI(TCI-Ⅰ型泵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瑞芬太尼30 min,血浆靶浓度5 ng·ml-1;RP组同时复合异丙酚(5 mg·kg-1·h-1)静脉输注。维持瑞芬太尼的靶浓度和异丙酚的输注速率不变。连续监测BIS、MAP、HR、SpO2,于TCI达靶浓度后1、3、5、10、15、20、25、30 min分别采集桡动脉血,测定瑞芬太尼血浆浓度。计算执行误差(PE)、PE的中位数(MDPE)、PE绝对值的中位数 (MDAPE)及摆动度。结果 R组MDPE、MDAPE、摆动度分别为-16.8%、23.9%和8.3%;RP组分别为-15.5%、21.7%和10.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瑞芬太尼实测血浆浓度均低于血浆靶浓度(P<0.05);两组瑞芬太尼实测血浆浓度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瑞芬太尼TCI系统(Minto药代动力学参数)用于老年患者可满足临床要求,复合异丙酚 (5 mg·kg-1·h-1)静脉输注对瑞芬太尼TCI系统效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靶控输注(target-cofltrolled infusion,TCI)通过设定的药代动力学模型计算机控制,与传统给药方式比较,可控性高,更为简单精确。异丙酚进行靶控输注已经非常普遍和成熟。新合成的阿片类药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被血浆和组织中酯酶代谢而具有起效快、清除快、持续输注半衰期短等特点,其药理学特性适合临床输注给药。本研究旨在评价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CI全静脉麻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阿片类麻醉药,其起效迅速,时量半衰期短,长时间输注无蓄积,适合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给药。目的评价瑞芬太尼TCI系统的优点和不足,使该系统得以优化。内容瑞芬太尼TCI系统可控性好,能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并能降低其他麻醉药的用量,可应用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瑞芬太尼七氟醚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decystectomy,LC)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 48例行择期LC患者,年龄21岁~73岁,ASA Ⅰ级~Ⅱ级,采用完全随机的设计分为2组: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组(RP组,n=24)和瑞芬太尼七氟醚维持麻醉组(RP组,n=24).分别记录2组手术期间麻醉用药维持量,麻醉过程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及术毕患者苏醒各时段时间.结果 RP组与RS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RS组(7.0±3.4)min比RP组(13.1±7.8)min明显缩短(P<0.01).结论 七氟醚-端芬太尼维持麻醉与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效应相当,然而七氟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患者苏醒更快,更适合用于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麻醉诱导时镇静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者32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2~63岁,体重指数18~25 kg/m2.采用TCI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诱导麻醉,随机分为4组(n=8):Ⅰ组单纯TCI异丙酚,Ⅱ组~Ⅳ组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4、6 ng/ml,当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平衡时开始TCI异丙酚,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均为0.5μg/ml,当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平衡时以0.5μg/ml的浓度梯度递增诱导至患者意识消失.每隔3min观察睫毛反射和意识状态,同时抽取桡动脉血样6ml,分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血药浓度.采用药效学相互作用模型公式和等辐射法分析两者镇静催眠效应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Ⅰ组比较,Ⅱ组~Ⅳ组睫毛反射消失和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药浓度降低,而Ⅱ组~Ⅳ组随瑞芬太尼血药浓度升高,异丙酚血药浓度依次降低(P<0.05).睫毛反射消失和意识消失时,异丙酚和瑞芬太尼血药浓度用药效学相互作用模型曲线拟合均优于直线回归(P<0.05).拟合出睫毛反射消失时EC50,prop=2.77μg/ml、EC50,rem=26.67 ng/ml,其等辐射法公式EC prop/2.77+Ecrem/26.67=0.69;意识消失时EC50,prop=3.76μg/ml、EC50,rem=31.56 ng/ml,其等辐射法公式Ecprop/3.76+Ecrem/31.56=0.65.结论 麻醉诱导期间,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6ng/ml)和异丙酚在镇静催眠效应上呈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8例,年龄21~64岁,ASA Ⅰ或Ⅱ级,均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随机选择6例患者行体重修正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8 ng/ml)10 min,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4 mg/L),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2~0.8 ng/ml),术毕前30 min停止输注.分别于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前、输注舒芬太尼1、3、5、10、20、40、60、90、120和150 min时取桡动脉血3 ml/次,采用ELISA法测定舒芬太尼血药浓度.计算偏离度、准确度,中央室容积(V1)与体重(m)作直线回归分析,并修正药代动力学参数.余12例患者选用上述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行临床麻醉,计算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度、准确度、分散度、摆动度.结果 采用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为16.7%、准确度为42.0%;体重修正后参数为:V1(L)=0.147 m+2.82,K10=0.064 5 min-1、K12=0.108 6 min-1、K21=0.024 5 min-1、K13=0.022 9 min-1、K31=0.001 3 min-1;采用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准确度分别为4.0%、22.3%,较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小(P<0.05),分散度、摆动度分别为-4.4%/h、20.4%.结论 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中央室容积偏大,体重修正后嵌入靶控输注系统,可提高靶控输注的精确度及稳定性,可维持较准确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靶控输注丙泊酚时的瑞芬太尼群体药代动力学,并探索协变量的影响。方法全麻择期手术患者50例,年龄25~93岁,27例患者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3μg.kg-1.min-1或23例患者0.6μg.kg-1.min-1。采集动脉血分析血药浓度,NONMEM分析建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结果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适合用三室模型描述,性别和年龄显著影响中央室容积(V1)和深外周室容积(V3),瘦体重(LBM)、体表面积(BSA)和体重指数(BMI)不影响其药代动力学。患者瑞芬太尼药代动力学参数典型值为V18.76 L(男)、5.10 L(女),浅外周室容积(V2)5.93 L,V34.90 L,系统清除率(CL1)2.86 L/min,浅外周室清除率(CL2)0.70 L/min,深外周室清除率(CL3)0.23L/min。结论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与其经血液和组织酯酶迅速水解的特点一致。女性V1比男性低42%,V3与年龄有关,体重、LBM、BSA和BMI不影响瑞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靶控输注(TCI)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40例,心功能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低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L组)和高浓度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H组).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诱导,术中调节异丙酚血浆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40~60,L组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Ce)为4~8 ng,ml,CPB期间维持Ce 2 ng/ml;H组瑞芬太尼Ce为8-12ng,ml,CPB期间维持Ce 4 ng/ml.记录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管活性药应用及术后恢复情况,测定麻醉诱导前即刻、劈胸骨后5 min、心脏复跳后5 min和术毕时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浓度.结果 2组术中循环稳定,血管活性药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发生术中知晓,术后无明显低血压和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所有患者痊愈出院.与L组比较,H组切皮前和CPB前心率减慢(P<0.05),劈胸骨后5 min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酚靶浓度较低,术中异丙酚总用量减少(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TCI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时,当瑞芬太尼ce为4~12 ng/ml时,血液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好;Ce为8~12 ng/ml时可减少异丙酚用量,减轻CPB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内嵌自行设计咪达唑仑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TCI)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23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20~60岁,均靶控输注咪达唑仑、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随机选择14例行全麻诱导咪达唑仑参数研究,静脉输注咪达唑仑20 μg·kg-1·min-1 20 min,于给药前,给药后1、3、5、7、10、15、20 min,停药后5、15、30、45 min、1、2、4、6、12、18、24 h分别取桡动脉血3 ml,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咪达唑仑血药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所得参数嵌入单片机控制输注泵行咪达唑仑TCI完成其余9例择期手术患者临床麻醉,比较咪达唑仑实测血药浓度与预测值,计算咪达唑仑的执行误差(PE)、执行误差绝对值(absPE)、执行误差中位数(MDPE)、执行误差绝对值中位数(MDAPE)、稳定误差(CE)、稳定误差绝对值(absCE)、稳定误差中位数(MDCE)、稳定误差绝对值中位数(MDACE).结果 咪达唑仑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模型;血浆咪达唑仑浓度的PE、absPE、MDPE、MDAPE分别为-2.4%、13.5%、-3.15%、13.59%.TCI系统患者个体内的CE、absCE、MDCE、MDACE分别为0、1.4%、0.03%、1.16%,实测浓度与预测浓度呈正相关(r=0.986,P<0.05).结论 应用本组咪达唑仑药代动力学参数嵌入TCI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人工流产术患者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异丙酚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异丙酚常用于人工流产术,但异丙酚镇痛效果差。瑞芬太尼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镇痛效果确切等特点,适用于门诊短小手术。异丙酚与阿片类药物复合应用时麻醉效应有相加作用。本研究拟观察人工流产术患者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输注(TCI)复合异丙酚的效应,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患者清醒质量高等优点,广泛应用在门诊检查、治疗中[1]。门诊宫腔镜检查术,手术时间短,多采用保留自主呼吸的镇静麻醉,但操作时疼痛刺激较为明显,单纯丙泊酚效果不佳,目前指南也推荐与镇痛药物联合应用抑制疼痛[2]。瑞芬太尼是一种短效阿片类药物,半衰期短,体内不蓄积[1,3],呼吸抑制作用较强,门诊应用相对较少,本研究探讨复合丙泊酚时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在抑制宫腔镜检查患者体动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Ce 50),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腹部手术患者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药代动力学的靶控输注(TCI)技术由于其可控性好,已在临床麻醉中广泛使用。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麻醉效果还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观察腹部手术患者舒芬太尼联合异丙酚TCI的麻醉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确定七氟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小儿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儿,年龄2~5岁,ASA Ⅰ或Ⅱ级.初始七氟醚吸入浓度为8%,氧流量3 L/min,待患儿意识消失后调整七氟醚吸入浓度,使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2.5%(1 MAC),2 min后采用Minto药代动力学模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0 min后进行气管插管.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按序贯法确定,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从6μg/L开始,相邻浓度的比值为1.2,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标准:插管后2 min内MAP和/或HR较插管前升高≥15%.结果 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Cp50为3.6μg/L,95%可信区间为3.1~4.0μg/L.结论 七氟醚1 MAC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小儿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Cp50为3.6 μg/L,95%可信区间为3.1~4.0μg/L.  相似文献   

20.
手控与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自主呼吸患者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输注用于保留自主呼吸患者的深度镇静时常常会发生一些副反应,尤其是呼吸抑制。这些副反应的产生可能与药物的组合以及给药技术有关。靶控输注(TCI)可能会优化给药方法。因此,在这项对择期结肠镜检术患者进行的前瞻性随机双盲研究中,我们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使用丙泊酚的同时加用瑞芬太尼是否利大于弊。第二,与手控输注相比,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是否可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方法接受择期结肠镜检术的患者被随机分组:接爱手控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细(MCI)(0.125μg·kg^-1·min^-1的速度持续输注2分钟后改为0.05μg·kg^-1·min^-1的速度持续输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组(TCI)(1ng/ml),或安慰剂组(生理盐水靶控输注或以相应的速度手控持续输注)。所有患者都接受丙泊酚靶控输注,调整靶浓度至相应水平使得患者处于深度镇静、对语言指令无反应的同时保留自主呼吸且不需要辅助通气。结果安慰剂组发生沐动、咳嗽和呃逆、暂时干扰检查操作的人数显著多于研究绍、各组间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指标没有显著临床差异.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使用瑞芬太尼时,靶控输注组(TCI)与手控输注组(MCI)相比,呼吸减弱和呼吸暂停的发生率明显减低(TCI:n=7,MCI:n=16,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联合应用于保留自主呼吸的深度镇静时比单独丙泊酚能提供更好的结肠镜检术条件与手控输注瑞芩太尼相比,靶控输注瑞芬太昆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并减少呼吸暂停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TCI:n=7,MCI:n=16,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