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妇科灌肠Ⅱ号冻干粉对子宫内膜异位细胞雌激素(E2)及前列腺素E2(PGE2)分泌影响。[方法]以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为工具,模拟人体内中药灌肠法,将间质细胞和Caco-2细胞共培养,将妇科灌肠Ⅱ号及其他干预因素通过Caco-2单层细胞模型后作用于间质细胞。24 h后检测间质细胞培养液中E2和PGE2的浓度。[结果]妇科灌肠Ⅱ号能降低异位间质细胞分泌的E2和PGE2浓度。[结论]妇科灌肠Ⅱ号能通过干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局部病灶E2分泌来抑制疾病进一步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周华  张倩  杨碧蓉  齐聪 《现代中医临床》2019,26(2):52-55,F0003
目的探讨中药消瘤方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筛网法原代分离、培养EMS患者在位、异位及正常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将分离出的子宫内膜细胞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组、在位组和异位组,其中在位组和异位组再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孕三烯酮组(西药组)以及消瘤方提取物5 g/L组(中药低剂量组)及消瘤方提取物10 g/L组(中药高剂量组),各组分别加入相应药物干预后,对内膜细胞的增殖以及凋亡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使用药物干预后,西药组以及中药高剂量组可以起到抑制在位以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且可以促进细胞的凋亡,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EMS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凋亡下降密切相关,消瘤方可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和促进其凋亡的发生,从而阻止EMS的形成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症为妇科常见病,异位的子宫内膜可侵犯在全身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局限在卵巢、子宫骶骨韧带等盆腔内组织[1]。临床表现多表现为痛经,月经不调和不孕。近几年来,我院采用中药灌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瘤方对人子宫内膜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异位内膜干细胞,检测干细胞相关标记物CD34、CD117抗原及Oct-4因子、ABCG2蛋白的表达;将分离出的子宫内膜干细胞分为对照组(空白血清+生理盐水)、西药组(空白血清+抑那通)、消瘤方组(消瘤方含药血清+生理盐水)、综合治疗组(消瘤方含药血清+抑那通),予体外药物干预后检测干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CD34、CD117抗原及Oct-4因子、ABCG2蛋白在子宫内膜干细胞中呈阳性表达;药物干预后,综合治疗组诱导干细胞凋亡优于其他组,各组在位(异位)内膜干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对照组0.60%(0.63%)、抑那通组35.20%(36.41%)、消瘤方组38.72%(39.80%)、综合治疗组78.53%(79.60%);分离的Bcl-2、Bax蛋白表达有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在位、异位内膜干细胞凋亡能力的下降有关,中药消瘤方联合抑那通具有一定的诱导子宫内膜干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观察上海市中医医院朱良玉(200090)关键: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药灌肠,激光治疗笔者于1988年4月至1990年底以自拟"内异Ⅰ号"和"内异Ⅱ号",采用保留灌肠治疗为主,佐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后穹窿局封和穴位氦氖激光治疗,对40例...  相似文献   

6.
罗氏内异方对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对大鼠实验性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内异方组、丹那唑组、模型组的异位子宫内膜和空白组的在位子宫内膜相互比较,从内膜的超微结构水平上探讨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结果:三组异位内膜的组织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具有凋亡细胞的形态特征,其中以中药组的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与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口服加灌肠组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温通散瘀为治则的口服及灌肠中药综合治疗 ,并与口服中药组、丹那唑组对照比较 ,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观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体征及B超检查。[结果]3组有效率及受孕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中药口服加灌肠组有效率及受孕率均优于口服中药组(P<0.05) ,受孕率优于丹那唑组 (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内服与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补肾活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细胞凋亡机制. 方法 将雌性8~12周龄SD大鼠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及中西药合并组,每组15只.造模成功后,分别给药4周,采用光镜、电镜、TUNEL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药物干预前后模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的病理形态学、凋亡细胞的阳性率及凋亡调控蛋白bcl-2、bax的阳性表达. 结果 中西药合并组的异位内膜组织发生凋亡的改变最为明显,凋亡指数最高,并可明显下调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和提升bax蛋白阳性的表达,从而使bcl-2/bax比值下降,其次为中药组、西药组和模型组. 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细胞凋亡能力的下降有关.补肾活血中药能促进异位内膜细胞发生凋亡,使异位病灶萎缩、消退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组方姜黄散对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影响。[方法]噻唑蓝(MTT)法明确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对人子宫内膜干细胞体外干预的最高无毒浓度及作用时效。对比孕三烯酮阳性对照组及不加药阴性对照组评价姜黄散对子宫内膜干细胞克隆形成、微球体形成能力的影响。将子宫内膜干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形成异位病灶后予药物干预,对比孕三烯酮阳性对照组及不加药阴性对照组观察姜黄散高、中、低剂量组异位病灶体积及异位腺体数量的变化。[结果]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对子宫内膜干细胞干预的最高无毒浓度分别为20 mg/mL及10-6 mol/L,且其抑制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加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姜黄散及孕三烯酮可明显抑制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克隆形成及微球体形成能力。姜黄散高、中剂量及孕三烯酮可明显抑制裸鼠异位病的生长,异位病灶体积及异位腺体数量较给药前均明显减小。[结论]活血化瘀法具有抑制子宫内膜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祛瘀解毒法治疗瘀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祛瘀解毒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理。方法临床研究:60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用祛瘀解毒方治疗)和对照组(为丹那唑治疗),观察治疗3个月前后症状、体征、妊娠率及白细胞介素-1(IL-1)、IL-6及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变化。实验研究:60只大鼠分为治疗组(用祛瘀解毒方)、对照组(用丹那唑)与空白组,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观察异位内膜腺上皮、在位内膜腺上皮及子宫肌层组织学评分。结果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后痛经积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40±1.85和3.47±2.03;月经不调积分分别为1.67±2.04和3.73±1.72(P〈0.05),两组妊娠率分别为63.2%和23.5%(P〈0.05)。中药与丹那唑治疗后均显著降低IL-1、IL-6含量和EMAb的阳性率。实验研究表明中药与丹那唑均可增加异位内膜腺上皮、在位内膜腺上皮及子宫肌层组织学评分,说明可促进异位病灶细胞的Bax的表达;但中药对在位内膜及肌层组织无此作用。结论祛瘀解毒法可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瘀蕴毒症候,其作用机理与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促进异位病灶细胞凋亡有关。提示祛瘀解毒方是治疗血瘀蕴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方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VIP、Wan Fang Data、CBM、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Embase,查找关于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均为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底。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分别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 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受试者890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RR=1.15,95%CI(11.07,1.23),P=0.0002]、减少不良反应[RR=0.28,95%CI(0.16,0.51),P0.0001]、减轻痛经程度[SMD=-1.34,95%CI(-1.64,-1.05),P0.00001]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经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妇科灌肠Ⅱ号冻干粉对人结肠癌细胞(Caco-2)的影响。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妇科灌肠Ⅱ号分别作用于体外培养的Caco-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中药对Caco-2细胞作用24h的影响,确定药物的最佳浓度。结果:妇科灌肠Ⅱ号作用24h,低于0.1mg/mL浓度时对Caco-2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高于0.1mg/mL浓度时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存活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可选择妇科灌肠Ⅱ号0.1mg/mL作为下一步实验的给药浓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分析评价中药保留灌肠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查找关于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研究,检索时间自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由2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各自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资料以及评价所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且交叉核对后,运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受试者772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RR=1.21,95%CI(1.14-1.29),P<0.0001]、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R=0.05,95%CI(0.02,0.14),P<0.01]、减少远期远期复发率[RR=0.51,95%CI(0.29,0.89),P=0.02]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优于单纯口服西药治疗,可减少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赵琳  王雅楠  宋殿荣 《天津中医药》2014,31(11):681-685
[目的]研究盆炎灌肠方对子宫内膜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运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人子宫内膜细胞制作炎症模型,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炎症模型组、实验组,培养72 h,检测各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和细胞因子IL-1β、TNF-αm RNA表达及核转录因子p65(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盆炎灌肠方可显著降低炎症模型组炎症细胞因子IL-1β、TNF-α的分泌及其m RNA的表达,明显抑制炎症模型组细胞核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盆炎灌肠方对子宫内膜细胞炎症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此作用可能与NF-κB途径相关。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疑难病症,西医西药治疗本病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复发率高,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浙江中医药大学汪慧敏教授根据共多年临床经验,运用独创的内异灸法结合中药内服、灌肠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分泌IL-8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收集接收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浓度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在位内膜细胞表达IL-8的影响。结果: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在位内膜细胞表达IL-8。结论: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可抑制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1胞IL-8的分泌,提示少腹逐瘀汤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具有-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分泌MMP-2和MMP-9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收集接收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经体外分离、培养,以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不同浓度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对在位内膜细胞表达MMP-2和MMP-9的影响。结果: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在位内膜细胞表达MMP-2和MMP-9。结论:少腹逐瘀汤含药血清可抑制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细胞MMP-2和MMP-9的分泌,提示少腹逐瘀汤对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模型,从EM模型异位病灶局部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石见穿对EM的作用。方法:建立EM动物模型,将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非治疗组、石见穿治疗组、丙氨瑞林组。将正常大鼠设为正常对照组。通过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模型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组织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低于在位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石见穿治疗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石见穿治疗组异位内膜凋亡敏感性明显增强,且凋亡细胞分布广,其明显抑制异位内膜生长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异位内膜细胞凋亡的方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以渐进性痛经、月经紊乱为主要症状的妇科常见病。属中医血瘀症范畴。 对我科1980~1994年住院病人中经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者,采用活血化瘀为主,中药口服及肛门保留灌肠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陈光盛 《中医药学刊》2006,24(5):791-79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疑难病症,西医西药治疗本病副反应较多且停药后复发率高,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浙江中医药大学汪慧敏教授根据共多年临床经验,运用独创的内异灸法结合中药内服、灌肠综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