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目的分析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的临床特点。方法观察6例TCE药疹样皮炎患者临床表现。结果临床表现以发热、皮疹、黄疸和肝功能损害为主;使用糖皮质激素、护肝等治疗均治愈。结论接触TCE可致药疹样皮炎,主要损害皮肤和肝脏;明确TCE接触史,早期确诊,及时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有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52TCE药疹样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潜伏期为5~122d,平均36.8d。住院前非正规治疗时间为3~20d,平均10.7d。总发热47例(90.4%),皮疹52例(100.0%),ALT或AST活力增高52例(100.0%),剥脱型皮炎37例(71.2%),多型红斑11例(21.2%),重型多形红斑3例(5.8%),大疱表皮松懈坏死症1例(1.9%)。痊愈49例,好转自动出院3例,治愈好转率100.0%。平均住院病程73.5d,使用糖皮质激素平均时间68.9d。结论对接触TCE者,一旦出现发热、皮疹或感冒等症状,应首先考虑到TCE药疹样皮炎的可能性。TCE药疹样皮炎除发热、皮疹外,多伴肝功能异常。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3.
李辉  邱少宏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705-1707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DMLT)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8例DMLT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18例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分别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TNF-α、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DMLT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1例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在使用激素治疗3个月后出现发展迅速的全身皮肤广泛的水肿性红斑,及葡行性向四周扩散、中间结痂略凹陷的水疱,无合并肝功能损害;脓液培养见葡萄球菌生长。确诊后停用激素,使用万古霉素治疗2周后治愈,皮损处无任何瘢痕。提示长期使用激素致机体免疫力低下、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是TCE药疹样皮炎并发葡萄球菌皮肤烫伤样综合征(4S征)的直接原因。4S征的临床表现与TCE皮炎相似,临床鉴别困难,治疗方法迥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例TCE患者和30例正常人进行血清IL-2、IL-4、IL-6水平的测定.结果 TCE药疹样皮炎组血清IL-2、IL-4、IL-6水平分别为(211.88±50.32)、(39.45±11.05)、(53.72±25.43)ng/L,对照组分别为(209.88±48.88)、(36.52±11.90)、(50.81±23.42)ng/L,两组的3项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血清IL-2、IL-4、IL-6水平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14例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分别于急性发病期和治愈期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与20例非接触TCE的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4+、CD4+/CDs+比值明显减低,CD8+明显升高;治愈期CD4+、CD4+/CD8+比值比急性期明显增加,但仍低于对照组,CD8+比急性期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治疗后随病情好转有明显改善,提示TCE致药疹样皮炎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乌司他丁40万U溶于3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2次/d;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点滴,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显72.73%,观察组9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703.7±62.2)、(670.0±61.1)ng/ml]与实验组[(432.3±63.6)、(488.7±55.8)ng/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三氯乙烯所致药疹样皮炎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33  
目的 了解三氯乙烯 (TCE)所致药疹样皮炎的临床特点、并发症 ,探讨治疗方法 ,为研究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 1997~ 2 0 0 0年在我院住院的 5 0例TCE所致药疹样皮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发病与接触浓度不平行 ,无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呼吸道或皮肤接触均可发病 ;潜伏期 5~ 6 6d ,平均潜伏期 31.5d(M) ;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和肝功能损害为主 ;感染为主要并发症 ;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患者临床表现类似药疹 ,临床分型以剥脱性皮炎、多形红斑为主 ;发病机制应属变态反应 ,而IV型可能性大。早期、适量、足程使用糖皮质激素 ,加强皮肤护理 ,积极护肝及防治感染 ,是提高TCE所致药疹样皮炎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职业暴露可导致严重的药疹样皮炎,常合并发热、皮损、肝肾损伤、浅表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目前,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ccupational medicamentosa-like dermatitis due to TCE,OMLDT)临床治疗多以单一的糖皮质激素为主,长期使用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导致病情恶化,增加死亡风险。本综述旨在探讨OMLDT可行的治疗方式,为改进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调节性B细胞的变化特点。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于急性期和临床治愈期对15例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进行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s)及CD19+CD24+CD27+调节性B细胞(CD19+CD24+CD27+Bregs)检测,并与15例不接触TCE的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
结果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急性期外周血CD4+CD25+Tregs比值(0.99%±0.55%)及CD19+CD24+CD27+Bregs比值(7.86%±2.35%)均低于对照组(P < 0.01);临床治愈期CD4+CD25+Tregs比值(2.54%±0.42%)及CD19+CD24+CD27+Bregs比值(23.28%±8.62%)高于急性期(P < 0.01),但临床治愈期CD4+CD25+Tregs比值(2.54%±0.42%)仍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结论 TCE药疹样皮炎患者急性期调节性T细胞及调节性B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治疗后随病情好转数量明显增高,提示调节性B细胞可能与调节性T细胞一起参与TCE致药疹样皮炎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TCE)药疹样皮炎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2例患者和52例正常人血清中IFN-γ、TNF-α、IL-4、IL-10水平,并比较其水平差异,同时分析患者各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病例组血清中IFN-γ、TNF-α、IL-4、IL-10水平[中位值(范围)]分别为20.59(12.64~198.00)、53.46(26.14~306.60)、28.05(12.83~256.36)、12.77(4.48~245.05) ng/L,对照组分别为13.62(6.03~28.18)、19.97(11.72~43.81)、12.34(10.39~22.39)、5.63(2.77~18.77) ng/L,以上4种结果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649、-5.891、-5.416、-5.264,P<0.01);病例组血清中IFN-γ、TNF-α、IL-4、IL-10四种细胞因子水平均相互呈正相关(P<0.01)。 结论 IFN-γ、TNF-α、IL-4、IL-10在TCE药疹样皮炎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可用于预测工人发病倾向以及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免疫肠内营养对重症肺炎病人肠黏膜屏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重症肺炎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除常规治疗外,研究组病人给予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EN)制剂(瑞能,TPF-T)进行免疫EN支持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普通型EN制剂(瑞素,TP)进行标准EN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和治疗第5和第10天的一般情况、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观察并比较治疗第10天两组的有创通气时间、APACHEⅡ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第5和10天后,两组病人的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和10天后,两组病人的血浆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5和10天后,两组病人的IgA、IgG、IgM、CD3~+、CD4~+细胞数和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0天后,研究组病人有创通气时间和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免疫EN治疗可更有效地保护重症肺炎病人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免疫状态,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减少有创通气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炎症因子水平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到2021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发生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516例,根据患者入科24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情况,将其分为低危组(APACHEⅡ评分<10分,194例),中危组(10≤APACHEⅡ评分≤20分,227例)和高危组(APACHEⅡ评分>20分,95例),另外选取同期收治的未发生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患者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观察组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培养鉴定,采用ELISA检测两组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肺部感染患者中共检出64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共169株(26.28%),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93株(14.46%)、肺炎链球菌57株(8.86%);革兰氏阴性菌共429株(66.72%),主要是以鲍曼不动杆菌187株(29.08%)、肺炎克雷伯菌163株(25.35)为主;真菌共45株(7.00%);实验组血清PCT、TNF-α、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_(1)=27.167,t_(2)=6.419,t_(3)=34.591,P<0.05);高危组患者血清PCT、TNF-α、hs-CRP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和低危组(P<0.05);中危组血清PCT、TNF-α、hs-CRP水平显著高于低危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PCT、TNF-α、hs-CRP与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5,0.617,0.679,P<0.05)。结论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时主要是的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治疗剂量的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炎性介质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83例重症脓毒症患者,依血液滤过治疗剂量随机分为A组28例[60ml/(kg·h)]、B组28例[80ml/(kg·h)]、C组27例[100ml/(kg·h)],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2、4、6、8、10 h患者血浆中TNF-α、IL-1、IL-8的水平,同时观察每个时间点的APACHE Ⅲ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后APACHE Ⅲ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TNF-α、IL-1、IL-8水平均逐渐降低,其中TNF-α、IL-1、IL-8在治疗后2、4、6 h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8、10 h,TNF-α、IL-1、IL-8水平均有轻度上升,但仍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三组各时间点血浆TNF-α、IL-1、IL-8水平呈现随血液滤过治疗剂量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其中C组炎性介质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可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炎性介质水平和APACHEⅢ评分,随着高容量治疗的剂量增加血浆炎性介质水平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5.
ω-3脂肪酸对脓毒症病人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ω-3脂肪酸对脓毒症病人的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方法:将18例病人随机分为鱼油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鱼油治疗组病人为常规治疗加鱼油,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同时检测炎症反应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和氧合指数(PaO2/FiO2)的变化。结果:相对于常规治疗组,鱼油治疗组病人血清CRP、IL-6和TNF-α均明显下降;氧合指数改善;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APACHEⅡ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ω-3脂肪酸可使脓毒症病人血清炎症介质表达减少,但对单核细胞HLA-DR的表达未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肾损害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 MODS)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2012年3月30日至2018年2月1日收治的190例MODS患者,其中男性113例,女性77例;年龄14~97岁,平均(61.8)岁。将190例MODS患者分为两组,87例(其中29例患者无肾损伤)采用包括病因治疗、抗炎、器官功能支持等措施的常规治疗,未选择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常规治疗组),103例(其中20例患者无肾损伤)除常规治疗外加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4 h前后Marshall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评分及两组患者28 d生存率。再比较这两组患者中无肾损伤(肌酐正常)的两个亚组治疗24 h前后Marshall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28 d生存率评价CRRT的疗效。 结果CRRT组治疗前后Marshall评分(7.3±2.6)分&(6.8±2.8)分、APACHEⅡ评分(24.1±7.8)分&(19.8±7.5)分及SOFA评分(11.8±2.6)分&(10.7±3.1)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Marshall评分(7.0±3.0)分&(7.2±3.0)分、APACHEⅡ评分(23.1±8.3)分&(23.0±8.5)分及SOFA评分(11.0±3.2)分&(11.1±3.4)分均无明显变化。CRRT组28 d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而无肾损害的CRRT亚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20.5±6.4)分&(18.4±6.8)分也有明显下降(P<0.05)。但Marshall评分(5.7±2.3)分&(5.5±2.4)分、SOFA评分(10.0±2.8)分&(9.5±3.2)分均无明显改善(P>0.05)。无肾损害的常规治疗亚组治疗前后Marshall评分(6.9±3.2)分&(7.2±3.2)分、APACHEⅡ评分(21.9±8.2)分&(21.7±9.0)分及SOFA评分(10.1±3.2)分&(10.3±3.2)分均无明显改善,P>0.05,28 d生存率无显著提高(P>0.05)。 结论早期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中期生存率,但无肾损害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APACHEⅡ评分可显著下降,但Marshall评分、SOFA评分及28 d生存率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炎性反应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ICU收治的62例确诊重症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脓毒症集束化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C反应蛋白(CRP)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CD14+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6、IL-10和CRP水平以及外周血CD4+、CD8+、CD4+/CD8+和CD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0、CRP水平显著降低[(64.4±13.5) ng/L比(96.1 ±22.1) ng/L,(153.8 ±23.8) ng/L比(180.1 ±21.7) ng/L,(73.8±13.8) ng/L比(101.1±11.7)ng/L,(53.7±18.8) mg/L比(91.3±32.8) mg/L,P< 0.05],而外周血CD4+、CD8+、CD4+/CD8+升高(0.311±0.021比0.424±0.035,0.201±0.017比0.238±0.038,1.78±0.21比1.56±0.18,P< 0.05 ),CD14+单核细胞HIA-DR表达上调[(38.4±11.5)%比(18.1±12.1)%,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重症脓毒症患者机体炎性反应,纠正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助于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前降钙素(PCT)的影响。方法将60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n=30)和咪唑安定组(n=30),监测患者入院当天及入院后3、5、7d的体温、血常规以及外周血中PCT水平,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并追踪患者的转归。结果丙泊酚组除入院当天外,其余各个时点的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咪唑安定组(p<0.05),两组的PCT水平都呈下降趋势,丙泊酚组经治疗第3d后的PCT水平与入院时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咪唑安定组经治疗第3d后的PCT水平与入院时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体温以及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丙泊酚可有效降低SIRS患者外周血中PCT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盆腔操联合奥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及对血清相关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联合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奥硝唑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盆腔操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0d。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相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6.7%)(χ2=6.536,P=0.011)。两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10、IL-2、MDA及SOD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10、IL-2及MDA平均水平均下降,SOD平均水平均升高,且联合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χ2=0.536,P=0.464)。结论:盆腔操联合奥硝唑提高了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并调整了患者机体相关免疫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心脏术后重症肾衰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恒进  张苗  孙琤  戈海  王东进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0):1327-1330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心脏术后重症急性肾衰竭(ARF)的效果和时机选择。方法31例行CBP治疗的重症ARF患者分为生存组(A组)和死亡组(B纽)。观测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氧舍指数(PaO2/FiO2)、肾功能(Cr、BUN)、MOD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比较2组CBP距ARF和尿量〈0.5ml/(Kg·h)时间。结果CBP前B组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CBP后,仅A组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下降;CBP后2组Cr、BUN降低,MAP、PaO2/FiO,升高;B组的CBP距ARF和尿量〈0.5ml/(Kg·h)时间长于A组(P均〈0.05)。结论CBP治疗心脏术后重症ARF是安全有效的,尽早行CBP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