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LAT)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50例、肝硬化30例、肝炎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LAT的表达。结果 LAT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LA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4.00%(27/50)、33.33%(10/30)、33.33%(10/30)、10.00%(1/10), 4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8.90 , P< 0.05),且LAT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χ2=6.31, P< 0.05)。结论 LAT异常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50例、肝硬化50例、肝炎5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Glypican-3的表达。结果:Glypican-3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Glypican-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3.33%(95/150)、34.00%(17/50)、28.00%(14/50)、0%(0/10),四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6,P< 0.05),且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χ2=13.07,P< 0.05)。结论: Glypican-3异常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在肝硬化组织中的分布、意义及肝细胞癌变对其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肝硬化组织和1例大致正常肝组织TGFβ1的表达情况.用Masson染色显示胶原纤维,Gordon-Sweet染色显示网状纤维.CMIAS-8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对阳性目标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1)TGFβ1主要位于肝非实质细胞胞浆内,这些细胞主要分布在汇管区、纤维间隔、炎症区;纤维组织中有少量TGFβ1存在;少数肝细胞胞浆内也表达TGFβ1,总阳性率为20%,肝炎肝硬化组TGFβ1阳性表达率与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肝炎肝硬化组TGFβ1的IOD为395.3±291.3,胶原纤维的AD为(6.3±3.8)%,网状纤维的AD为(5.4±2.3)%.TGFβ1的IOD与胶原纤维的AD呈正相关(r=0.8991,P<0.01),与网状纤维的AD呈正相关(r=0.8317,P<0.01);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TGFβ1 的IOD为840.7±449.6,胶原纤维的AD为(12.5±4.9)%,网状纤维的AD为(9.2±3.2)%.TGFβ1的IOD与胶原纤维的AD呈正相关(r=0.8025,P<0.01),与网状纤维的AD无相关(r=0.4314,P>0. 05).肝炎肝硬化组TGFβ1的表达、胶原纤维和网状纤维分布与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3)胶原纤维主要分布在汇管区、纤维隔,炎症区,肝窦旁也可见少量存在;网状纤维主要分布在汇管区、纤维隔、炎症区、肝窦旁、实质细胞周围;原发性肝癌及外周肝硬化组织Gordon-Sweet染色显示肝癌细胞区网状纤维不显色.结论 TGFβ1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肝炎肝硬化,TGFβ1表达增强,当合并原发性肝细胞癌时,TGFβ1有极强表达;TGFβ1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血清学辅助诊断,Gordon-Sweet染色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病理学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related cell adhesion molecule 6,CEACAM6)蛋白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肝细胞癌、18例肝炎肝硬化、1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组织中CEACAM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在肝炎肝硬化、肝海绵状血管瘤组织中未见CEACAM6蛋白表达,在肝细胞癌组织中CEACAM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9.4%(43/62),与肝炎肝硬化、肝海绵状血管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31.2)。肝细胞癌组织中CEACAM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包膜等临床病理学参数明显相关(P<0.01)。结论肝细胞癌组织中CEACAM6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明显相关,CEACAM6可能是防治肝细胞癌及其侵袭转移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和慢性肝病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7kip1的表达和甲基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分别检测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癌周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共68例标本中P27蛋白和p27mRNA的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正常肝组织、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共44例标本中p27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P27蛋白阳性率在正常肝组织(66.7%,4/6)、肝硬化(60.0%,6/10)和癌周肝硬化(50.0%,12/24)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mRNA阳性率在正常肝组织(83.3%,5/6)、肝硬化(70.0%,7/10)和癌周肝硬化(75.0%,18/24)各组间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细胞癌组P27蛋白(21.4%,6/28)和mRNA(25.0%,7/28)的阳性率与各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P27蛋白阳性信号在正常肝组织和肝硬化组主要定位于胞核,而癌周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主要定位于胞浆.正常组与肝硬化合并组P27蛋白和p27mRNA表达具有相关性,癌周肝硬化组和肝细胞癌组P27蛋白与p27mRNA表达不具有相关性.44例样本中检出1例肝细胞癌的p27基因发生甲基化,其蛋白和mRNA表达均呈阴性.结论P27蛋白及p27mRNA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p27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p27mRNA的失转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鼠双微体基因(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 和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50例、肝硬化50例、肝炎组织50例和正常肝组织10例中MDM2、PTEN的表达。结果:MDM2,PTEN主要表达于细胞浆,MDM2和PTEN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DM2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χ2=4.57,P< 0.05),而PTE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弱于正常肝组织(χ2 = 5.74,P< 0.05)。MDM2与PTEN关系密切,呈负相关。结论: PTEN、MDM2的异常表达与HCC的发展密切相关,PTEN的缺失可引起MDM2的表达上调,从而促进HCC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鼠双微体基因(murine double minute 2,MDM2) 和PTEN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状况,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150例、肝硬化50例、肝炎组织50例和正常肝组织10例中MDM2、PTEN的表达。结果:MDM2,PTEN主要表达于细胞浆,MDM2和PTEN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肝硬化、肝炎和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MDM2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χ2=4.57,P< 0.05),而PTE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弱于正常肝组织(χ2 = 5.74,P< 0.05)。MDM2与PTEN关系密切,呈负相关。结论: PTEN、MDM2的异常表达与HCC的发展密切相关,PTEN的缺失可引起MDM2的表达上调,从而促进HCC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otch1、Jagged1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的患者35例,每例患者均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距癌组织2~3 cm处),其中肝细胞癌组织35例,癌旁肝硬化组织13例,癌旁正常肝组织2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otch1mRNA、Jagged1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及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otch1、Jagged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 mRNA、Jagged1 mRNA的表达分别为(4.58±0.77)、(4.96±0.8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旁肝硬化组织[(1.16±0.37)、(1.42±0.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旁正常肝组织与癌旁肝硬化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25/35)、68.6%(24/35);癌旁正常肝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8/22)、40.9%(9/22);癌旁肝硬化组织中,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8%(4/13)、30.8%(4/13)。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χ^2otch1=6.81,χ^2agged1=4.24,P〈0.05)及肝硬化组织(χ^2otch1=6.55,χ^2agged1=5.57,P〈0.05)。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在癌旁正常肝组织与肝硬化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肝细胞癌组织中Notch1的表达与Jagge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P〈0.05)。③Notch1、Jagge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数目、有无癌栓形成无关(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Notch1、Jagged1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低分化癌组织Notch1、Jagge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tch信号通路中Notch1、Jagged1对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可为判断临床预后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其中30例相应的癌旁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表达.结果:30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Beclin 1阳性表达率为100%,高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30%(9/30)(χ2=19.050,P<0.001).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Beclin 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有关(χ2分别为13.286,4.836,P均<0.05).结论:Beclin 1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小窝蛋白-1(Caveolin-1)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肝细胞癌组织、相应癌旁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的表达.结果:①Caveolin-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13.33%、10%.ERK-1蛋白在正常肝组织、癌旁肝组织、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56.67%、83.33%.Caveolin-1蛋白和ERK-1蛋白在不同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aveolin-1蛋白与ERK-1蛋白的表达在肝细胞癌中呈负相关(r=-0.447,P<0.05).结论:①Caveolin-1蛋白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形成过程中起抑制作用.②Caveolin-1蛋白表达下调从而可能激活ERK-1蛋白,使ER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失去正常的协调平衡可能是导致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