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对脑瘫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选用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靳三针疗法治疗组(治疗组,针刺百会、颞Ⅰ针、曲池、内关、足三里、涌泉),模型组与治疗组均采用结扎单侧颈总动脉法复制脑瘫大鼠模型,其中治疗组于手术后24 h开始针刺,共14 d.各组于造模后15 d处死大鼠制备脑组织提取液.另取健康SD新生大鼠,取大脑海马部位,分离、扩增NSCs,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SCs特征性标记Nestin与Brdu表达,以鉴定培养的细胞及体外分化能力.培养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低、高浓度组(分别加入100、300μL/mL.的治疗组脑组织提取液),培养1、3、5 d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形胶质样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物神经丝蛋白(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观察各组NSCs分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NF、GFAP阳性细胞数,观察脑组织提取液促进NF、GFAP表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结果]扩增后的细胞球Nestin与Brdu均呈阳性,证实体外培养的细胞为NSCs,并处于分裂增殖旺盛期.细胞培养1、3、5 d后,NF、GFAP染色均呈阳性,且正常对照组阳性细胞少,低、高浓度组明显增多,呈浓度依赖性,表明NSCs已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同一时间段内低、高浓度组NF、GFAP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高浓度组在培养1、3、5 d后,NF、GFAP阳性细胞数也显著增高(P<0.05或P<0.01),表明治疗组脑组织提取液可促进NF、GFAP表达,且呈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论]靳三针疗法治疗脑瘫可能是通过促进NSCs的增殖和定向分化,从而达到修复脑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宫内缺血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及其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为针刺疗法应用于发育期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结扎孕鼠双侧子宫动脉,完全阻断血供25 min娩出胎鼠,制成宫内窘迫脑损伤模型,将成功的模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模型组,每组各8只;正常组剖宫产取出胎鼠,8只;其余胎鼠丢弃。正常组和模型组不治疗,针刺组于出生后7~30 d行针刺治疗,每日针刺1次,不留针。30 d实验结束后断头取脑,运用TUNEL法检测脑细胞凋亡,SABC法测脑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大鼠脑细胞凋亡数极少,而模型组较高,针刺组介于两者之间,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染色指数正常组或针刺组比模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x染色指数正常组或针刺组比模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减少宫内窘迫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提高Bcl-2蛋白的表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应用针刺疗法治疗发育期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FasL、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新生7 d龄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和NGF组,每组18只.NS组和NGF组动物制作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动物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后缝合切口,不进行动脉结扎和缺氧处理.NS组和NGF组术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NGF.各组分别于模型制作后1 d,3 d,6 d各处死6只动物,取脑组织切片行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同时行免疫组化检测FasL、Caspase-3的表达.结果:NGF组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和FasL、Caspase-3的表达明显低于NS组,但仍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F可抑制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FasL和Caspase-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蝙蝠葛酚性碱(phenolic alkaloids fromMenispermum dauricum,PAMD)预处理对脑缺血后大脑皮质细胞凋亡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并用受试药物术前连续预处理模型大鼠7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PAMD高、中、低剂量组,尼莫地平、银杏叶片预处理组大鼠缺血后24,48,72 h大脑皮质中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KB表达变化。结果:行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大鼠大脑皮质PKB均被诱导表达,PAMD预处理7 d后,缺血后各时间点大鼠大脑皮质PKB表达明显升高。结论:PAMD能明显促进缺血脑损伤后抑制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KB表达水平,从而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K 80 1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防治作用 .[方法 ]用生后 7d的Wistar大鼠制作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 ,并分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MK 80 1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2 4h ,经苏木精和伊红染色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海马CA 1,CA 3区内的坏死细胞 .[结果 ]MK 80 1治疗组海马CA 1,CA 3区坏死细胞数百分率明显低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组 .[结论 ]MK 80 1保护神经细胞 ,使其免受缺氧缺血性损伤 .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 1α)mRNA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新生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 (n =12 )、假手术组 (n =12 )、缺氧缺血组 (HIBD组 ,n =15 )和缺氧预处理后缺氧缺血组 (HPC组 ,n =2 1) ,缺氧预处理组在行HIBD模型前 2 4h吸 8%浓度氧 3h。各组大鼠均于 14日龄处死。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病理学变化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 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的情况 ;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HIF 1αmRNA的表达。结果 :HPC组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较HIBD组减轻 ,HPC组大鼠脑组织HIF 1α基因的表达较HIBD组下降 ,HPC组脑细胞凋亡数目较HIBD组减少。结论 :缺氧预处理可保护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减弱HIF 1αmRNA的表达 ,减少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缺氧预处理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新生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2)、假手术组(n=12)、缺氧缺血组(HIBD组,n=15)和缺氧预处理后缺氧缺血组(HPC组,n=21),缺氧预处理组在行HIBD模型前24h吸8%浓度氧3h。各组大鼠均于14日龄处死。观察大鼠脑组织神经病理学变化;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测定神经元凋亡的情况;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脑组织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HPC组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较HIBD组减轻,HPC组大鼠脑组织HIF-1α基因的表达较HIBD组下降,HPC组脑细胞凋亡数目较HIBD组减少。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保护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减弱HIF-1α mRNA的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乌司他丁对缺氧缺血性新生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作用。方法选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70只制备HIBD模型。乌司他丁治疗组大鼠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8h、16h腹腔注射乌司他丁1次,术后24h处死。取脑组织迅速称重,固定,切片行HE和TUNEL染色,测定凋亡细胞数,对皮层脑细胞变性坏死和胶质细胞增生行病理量化评分。结果治疗组在脑重增加值及左、右脑重差值、凋亡细胞数和病理量化评分明显低于缺氧缺血组和丹参组(P<0.01或P<0.05);各治疗组之间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缺氧缺血后脑细胞水肿、脑细胞变性、坏死及凋亡,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针刺和神经干细胞联合治疗对脑瘫幼鼠脑神经细胞形态数目及学习记忆能力和肢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取新生7日龄SD幼鼠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性大鼠(HIBD)脑瘫模型,32只SD幼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包括单纯针刺组和针刺+NSC组),每组8只,模型成功后(术后)第3天开始治疗。针刺部位为百会,颞1针,曲池,内关,足三里,涌泉。神经干细胞(NSC)取自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分离培养,采用尾静脉注射,治疗3周(术后24 d)后进行效果评价,包括悬调实验,斜坡实验,Y迷宫测试。最后取脑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悬调实验,斜坡实验,Y迷宫测试,海马正常神经细胞数目及脑皮质的凋亡指数和海马组织切片检查中,联合移植组与模型组和单纯针刺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组比单纯针刺组能更好的提高脑瘫幼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更好的改善其肢体功能,在维持其脑神经细胞数目和抑制脑皮质细胞凋亡方面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rhG-CSF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脑组织VEGF的影响.方法 7日龄Wistar大鼠96只随机分为四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模型组,rhG-CSF小剂量组(60μg/kg),中剂量组(100μg/kg),大剂量组(200μg/kg),每组各24只.每组根据处死时间不同又分为三个亚组:24 h组,48 h组,72 h组,每亚组各8只.各组均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治疗组分别在缺氧缺血后即刻给予rhG-CSF 60μg/kg,100μg/kg,200μg/kg颈部皮下注射,并连用3 d.各组于不同时间点取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 与HIBD模型组各时间点相比,rhG-CSF各剂量组脑组织VEGF表达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时间点rhG-CSF各剂量组间VEGF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小剂量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外观两侧基本对称,而中剂量组及大剂量组缺氧缺血侧脑组织出现水肿,大剂量组较明显.结论 rhG-CSF治疗可明显增加脑组织VEGF的表达,有利于脑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恢复,60μg/kg为较合适的剂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