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研究佛山地区50岁及以上人群盲和低视力的患病率及致盲病因。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本地区26个社区、村委5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眼病筛查,包括视力、眼压、验光、裂隙灯、眼底照相等检查。结果共有4539名居民参与了本次调查。按日常生活视力分类标准,盲98例,患病率为2.16%;低视力患者316例,患病率为6.96%。盲和低视力损伤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P<0.05);患病率在男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导致盲和低视力的眼病中,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白内障(占82.85%)、屈光不正(占4.83%)、翼状胬肉(占4.35%)。结论佛山地区是白内障等眼病的高发区之一,白内障仍是盲和低视力的首要致病原因。现阶段应以白内障复明手术作为防盲治盲的工作重点,并兼顾屈光不正、翼状胬肉等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门诊患者中≥60岁人群中眼疾患病率及其致盲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将2007年1—12月我院眼科门诊患者2556例中≥60岁的患者634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WHO盲与低视力标准,由专门眼科医生作外眼、前房、晶状体、眼底等检查,对所有视力〈0.3的患眼进行主要病原诊断及治疗。结果就诊634例中,盲及低视力患病率占10.57%,致盲及低视力的主要眼病依次为白内障(6.94%)、视网膜及视神经病变(1.58%)、角膜疾病(0.95%)、玻璃体病(0.79%)、青光眼(0.32%)。结论白内障仍占致盲和低视力病因的首位,今后防盲、治盲的重点应是白内障的手术复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长春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眼病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长春市60岁以上的常驻老年人。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对符合条件的1000名对象进行眼病筛查,所有调查对象均进行统一的眼病筛查相关知识培训,并由专门的负责人发放、填写、收集筛查表。同时对患者行视力检查,主要项目包括视力及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底检查和眼压测定。结果长春市1000名老年人中,双眼盲20例(2%),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矫正视力不同区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内障、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是导致老年人群中眼盲的主要原因,分别占29.5%、22.9%、16.4%,白内障、屈光不正、黄斑变性是导致老年人群中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分别占30.8%、22.1%、21.3%。结论长春市老年眼病患者中白内障占大多数,且盲、低视力现象明显,年龄越大,病情越严重,防盲治盲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4.
王丽丽 《河北医学》2016,(8):1299-1302
目的:探讨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36例26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236例265眼作为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第7天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检查矫正视力,同时进行裂隙灯与眼底检查。对患者视力、眼底病变和并发症进行观察与记录。结果:观察组术后1d,低视力患者65例70眼(26.72%);术后7d,低视力患者42例46眼(17.56%);术后1月,低视力患者31例35眼(13.36%);术后3月,低视力患者31例36眼(13.74%)。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视力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65例70眼低视力患者中因手术因素导致的低视力共34眼,因非手术因素导致的低视力共36眼。术后3月已无影响视力的手术因素,非手术因素成为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有效方法,手术并发症与眼部原发疾病是影响患者术后视力的重要因素。细致认真的术前眼部检查,术中娴熟规范的技术操作是防止术后低视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视力残疾因素,据此提出防治对策。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市0~6岁儿童进行儿童盲和低视力抽样调查,由专业医师检查视力,筛查诊断原因并提出治疗措施。结果:140例视残儿童中,85例表现为低视力,占总数的60.7%,55例为不同程度的儿童盲,占39.3%。男童视力残疾比例普遍高于女童。导致儿童低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弱视(57.6%),其次是先天性白内障(24.7%);而致盲的主要病因是先天及遗传性眼部疾病,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小眼球、先天性青光眼等。结论:0~6岁儿童视力残疾以低视力为主,而弱视系导致低视力的主要原因;先天和遗传因素是致儿童盲的首要因素。对弱视等视力残疾可通过早期治疗可脱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原因及康复方法。方法:对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276例、364眼进行病因分析,根据病因进行激光康复治疗。结果:引起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的原因依次为后囊混浊、瞳孔上移、高度散光、青光眼、视网膜脱离、黄斑囊样水肿、角膜失代偿。对364眼中的347眼(95.33%)进行激光康复治疗,246眼(67.58%) 脱残。结论: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者大部分仍可康复,激光治疗应用范围广,价格低,易被患者接受,是白内障术后盲及低视力者康复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2010年4至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淮海社区≥60岁户籍常住人口进行小孔视力和日常生活视力及相关眼部检查。双眼盲31例,患病率0.49%(95%CI:0.32—0.66),低视力104例,患病率1.65%(95%CI:1.34~1.96)。致双眼盲的主要原因依次为黄斑变性、白内障、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在经济发展较快的老龄化社区中,开展白内障手术复明和眼病筛查是防盲治盲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76眼)先天性白内障分成四组,施行白内障摘除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视力、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8例(76眼)中除7例(14眼)因年龄小不能配合视力检查外,其余62眼矫正视力≥0.3者38眼,脱残率67.2%,且各年龄组比较,脱残率有显著性差异(x^2=6.54、4.27,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虹膜后粘连,人工晶全瞳孔夹持,后发性白内障。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可导致儿童不可逆的视觉损伤,应尽早行白内障摘除术或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及早诊治并发症,并进行积极的光学矫正及弱视训练。  相似文献   

9.
令将我院1989年正月~1990年3月两年间住院病人白内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复明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一般资料2年来眼科住院病人共1293例,其中白内障为296例,共342只眼,占同期住院病人22.9%。其中男122例,女174例,农民229例,工人8例,干部7例,学生30例,学龄前儿童22例;老年性白内障2豆7例(7}3%)259服补伤性白内障64例(21.6%)64眼,先天性白内障7例(2.3%)11眼,并支性白内障8例(2.7%)8眼。1·2视力记录方法根据全国残疾人三项康复准分类,将术后矫正视力分为)0.3(脱残);0.05~0·2(低视力);<0…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方法:为老年性白内障154例、164眼植入人工晶体,观察术后视力恢复状况。结果:164眼中,16例(9.7%)发生术后低视力(视力<0.3),其中2例(1.2%)视力低于0.05。导致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例,角膜斑翳、有青光眼手术史、高度近视各2例、视神经萎缩、黄斑变性、眼底出血各1例。手术并发症致低视力3例。结论:术后低视力主要与伴有眼病尤其是眼底病变、手术并发症有关,因此,要重视术前检查,以便估计术后情况,手术操作要细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报告沂蒙山区8238人的盲目和低视力的流调结果,查出双眼盲31例,双盲率为0.38%;单眼盲69例,单盲率为0.84%;双眼低视力51例,双低率为0.62%;单眼低视力73例,单低率为0.89%。致盲原因,白内障占首位,其次为遗传性眼病、角膜软化症、屈光不正、视神经病等。致单盲中眼外伤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1987至2006年白内障患病趋势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浙江省1987至2006年白内障患病趋势及防盲治盲效果.方法 采用浙江省1987年、2006年残疾人普查数据、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防盲治盲数据库、浙江省防盲治盲办公室1987-2006年有关初级眼保健和防盲治盲工作的规划、计划、总结报告及会议纪要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浙江省范围内对双眼盲与低视力者进行的流行病学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共调查95 392人,其中盲人255例,患病率2.67%o;低视力患者567例,患病率5.94‰.白内障患病率为7.35‰,女性高于男性(x2=81.66,P<0.01).由白内障致盲占盲人的58.86%,低视力患者中63.79%为白内障所致.与1987年第一次残疾人调查结果比较显示,盲患病率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4,P=0.535),而低视力患病率却显示明显增加(x2=32.434,P<0.01).两次调查结果都显示了白内障占致残原因的第一位.结论 白内障仍是导致盲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防盲治盲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我省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白内障患者将继续增加,防盲治盲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13.
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blindness and low vision in China.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Sample Survey of Blindness and Low Vision, the prevalence of blindness in China was 0.43%, resulting chiefly from cataract (41.06%), corneal diseases (15.38%), trachoma (10.87%), and glaucoma (8.80%); and the prevalence of low vision in China was 0.58%, of which the main causes were cataract (49.83%), ametropia/amblyopia (14.98%), trachoma (9.55%), corneal diseases (8.48%), chorioretinal diseases (6.27%), etc. Among children under 14 years of age, the leading cause of blindness and low vision was heredity (48.46%). Among elderly of 60 years and over, the leading cause of blindness and low vision was cataract (73.1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ALT持续正常HBV感染患者的肝组织病理特点。 方法 选取感染科收治的146例ALT持续正常HBV感染患者,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血清HBV-DNA载量和不同血清HbeAg状态下的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特点。 结果 40岁以上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G2比率以及纤维化分期≥S2比率均较40岁以下患者高(54.35% vs. 8.00%,χ2=38.688,P<0.001和45.65% vs. 12.00%,χ2=20.396,P<0.001);血清HBV-DNA载量>1.0×107 copies/mL患者炎症分级≥G2比率以及纤维化分期≥S2比率均较血清HBV-DNA载量≤1.0×107copies/mL患者高(29.21% vs. 12.28%,χ2=5.695,P=0.017和30.34% vs. 10.53%,χ2=7.795,P=0.005);血清HbeAg(+)患者炎症分级≥G2比率以及纤维化分期≥S2的比率均较血清HbeAg(-)患者低(9.43% vs. 30.11%,χ2=8.248,P=0.004和13.21% vs. 27.96%,χ2=4.198,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年龄≥40岁、血清HBV-DNA载量>1.0×107 copies/mL以及HbeAg(-)的ALT持续正常慢性HBV感染患者,应及时进行肝穿刺病理检查,以免延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徐汇区龙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现况和需求,为健康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整群随机抽样,于2016年7-9月从该社区患有骨质疏松的绝经女性患者中抽取316名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家庭人数和骨质疏松家族史在不同严重程度骨质疏松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6,P=0.024;χ2=7.970,P=0.019);不同严重程度骨质疏松患者在行为习惯、运动情况和饮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发生牙齿松动脱落的比例高于一般骨质疏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6% vs 17.5%,χ2=7.859,P=0.005),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中,了解跌倒知识的患者跌倒的比例低于不了解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 vs 33.3%,χ2=4.571,P=0.033);患者获取骨质疏松知识的来源首位为电视或广播(98.3%),最期望的健康宣教形式是专家讲座(91.1%),最期望的内容为预防保健知识(66.4%),最期望的社区方式是医患合作(60.1%)。 结论 需结合社区绝经女性骨质疏松人群的需求,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以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减少骨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干扰素单药治疗24周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后续治疗,分析
比较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3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193例干扰素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的
HBeAg阳性的CHB患者,根据不同后续治疗方案分成:联用恩替卡韦(ETV)或阿德福韦(ADV)治疗(A组),继续干扰素单药治
疗(B组),换为NAs治疗(C组),直接停止治疗(D组)。观察比较第24、48、72周时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继续治
疗至疗程48 周时,A组和C组HBV DNA转阴率、ALT 复常率均高于B组(A组:χ2=26.808,P<0.001 和χ2=5.485,P=0.017;C
组:χ2=21.257,P<0.001 和χ2=5.369,P=0.018);同时发现,加ETV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加ADV组(χ2=8.255,P=0.004)。疗
程72周时,A组患者有27例(39.7%)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明显高于B、C两组(χ2=4.238,P=0.04 和χ2=7.681,P=0.006);58例
(85.3%)获得HBV DNA转阴,59例(86.8%)ALT恢复正常,均高于B组(χ2=23.018,P<0.001和χ2=5.987,P=0.014),但与C组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联合ETV组HBV DNA转阴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加ADV组(χ2=9.823,
P=0.002 和χ2=5.450,P=0.020)。D组,28例患者的HBV DNA均持续较高水平复制,HBeAg水平升高,ALT反复波动。结论对
于干扰素单药治疗24周时应答不佳的CHB患者,联用NAs并延长疗程可明显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转阴率及
ALT复常率,特别是联用ETV并延长疗程时。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城乡限定人群低视力与盲的患病率及其病因的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Chen JH  Xu L  Hu AL  Sun BC  Li JJ  Ma K  Xia CR  Cui TT  Zheng YY  Li YB  Zhang RX  Yang H  Sun XY  Zou Y  Wang Y  Ma BR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413-1418
目的 研究北京市城乡≥40岁特定人群低视力、盲的患病率和病因。方法 对北京大兴区榆垡镇与城区北部5个干休所社区,用限定人群逐户上门登记的方法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的检查。符合条件的人群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系统的眼科检查包括视功能检查和眼形态学检查。低视力和盲以WHO的标准进行统计。结果 5324人入选,实查4451人,农村应答率:79.37%,城市应答率:87.15%。低视力和盲的患病率分别为0.99%(95%CI:0.70-1.28)和0.39%(95%CI:0.21-0.57)。低视力的患病率女性(1.45%)是男性(0.65%)的2.23倍(OR:1.97,95%CI:1.00-3.95),农村(1.76%)是城市(0.61%)的2.89倍(OR:2.93,95%CI:1.43-6.11)。盲的患病率女性为0.64%,男性为0.37%(OR:1.55,95%CI:0.63-3.96),农村(1.06%)是城市(0.52%)的2.04倍(OR:3.77,95%CI:1.41-10.62)。导致盲的主要原因是白内障(37.50%)、青光眼(29.17%)、高度近视眼底病变(8.33%)、角膜病(8.33%)和其他眼底病变(16.67%)。各种病因的患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特别是白内障的患病率,农村(8/9,88.89%)明显高于城市(1/9,11.11%),24例盲中,农村女性占66.67%。结论 低视力和盲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农村地区的低视力和盲的患病率高于城市。白内障、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低视力和盲受年龄、地区、医疗保健水平、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环境因素和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Bayes分析指导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ayes分析指导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 SPN)临床决策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Bayes分析法先从352例SPN训练集(恶性135例,良性217例)中求出恶性SPN的验前比及各临床和CT表现的似然比,再以此计算每个SPN的恶性概率。比较Bayes分析与医生常规判断132例SPN测试集(恶性61例,良性71例)样本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在不同计算概率下的实际诊断结果。结果:Bayes分析诊断测试集SPN的敏感度、特异度、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5%,85.9%,87.1%,84.4%,89.7%,其诊断符合率与高年资甲、乙医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高于低年资丙、丁医生(均P<0.05);Bayes分析,高年资甲、乙医生及低年资丙、丁医生的Brier值分别为0.099,0.140,0.137,0.154,0.179;除外被错判的11例孤立性肺转移瘤,Bayes分析法估算概率<20%的假阴性率为1.0%(5/484)。结论:运用Bayes分析诊断SPN性质的符合率高,预测恶性概率的精度高,且假阴性率低,用于指导SPN的临床决策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2009年7月-2013年4月期间桓台县进行视力残疾重新鉴定的残疾人的等级分布、主要致残原因及性别差异,为地区防盲、治盲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7月-2013年4月期间桓台县进行视力残疾重新鉴定并明确诊断的视残患者560例。记录患者的眼部情况,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视力残废分级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级并明确致残原因。不同致残原因所致盲和低视力频数分布的差异进行χ2检验。结果男性299名和女性261名,性别没有明显差异。560名视残患者中盲442例(78.93%),其中一级372例(66.43%),二级70例(12.50%);低视力118例(21.07%),其中三级50例(8.93%),四级68例(12.14%)。白内障22例(3.93%),其中盲4.1%,低视力3.4%。盲与低视力主要致病原因的构成不完全相同(χ2=32.79, P<0.01)。致盲病因主要为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29.4%)、视网膜、色素膜病变(23.5%),而致低视力病因主要为视网膜、色素膜病变(32.4%)、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23.7%)。结论桓台县2009年7月-2013年4月期间确定的视力残疾中盲患者明显多于低视力患者,遗传、先天异常或发育障碍以及视网膜、色素膜病变分别是致盲和低视力的首要原因,其中白内障所占比率已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联合环形电极泪道成形术是否能提高鼻泪管支架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设计临床
随机对照试验,比较施行鼻泪管支架管植入联合环形电极鼻泪管成形术(联合组),与单纯鼻泪管支架管植入术(单纯组)的植管
成功率、植管耗时,术中患者的疼痛程度等,观察拔管并发症及疗效等。结果入选病例总的例数为119例。拔管后6个月时,总
的治愈率为70.9%(83/117),联合组(80.6%,54/67)疗效比单纯组(58.0%,29/50)好,χ2=7.09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的
植管成功率为98.3%(117/119),有2例患者无法完成支架管植入。植管成功率原联合组比原单纯组高,χ2=6.282,P<0.05,单纯组
的植管耗时较长,单纯组中位数为33 s,联合组中位数为12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722,P<0.05)。联合组与单纯组术中疼
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3,P=0.405)。入选病例总的泪点损伤率为43.6%(51/117),两组泪点损伤率比较,χ2=
1.459,P=0.2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的拔管困难发生率为9.4%(11/117),联合组(4.5%,3/67)比单纯组(16.0%,8/50)低,χ2=
4.4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总的断管发生率为4.3%(11/117),两组断管率比较,χ2=2.964,P=0.085,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Spearman双变量相关分析,植管耗时与疗效的相关系数r5=-0.584,植管耗时与拔管困难的相关系数r6=0.491,拔管困难与
疗效间的相关系数为r10=-0. 511,均P<0.05。结论鼻泪管支架管植入联合环形电极鼻泪管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鼻泪
管阻塞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