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 方法自2002年5月~2003年8月行单个人工髓核假体(PDN)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0.5(3~18)个月.临床疗效评价:优18例,良4例,尚可2例.1例发生椎间隙感染,保守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2月出现假体移位、症状复发,行再次手术更换假体后治愈. 结论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恢复椎间隙高度,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髓核是椎间盘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保持椎间盘高度、缓冲脊柱震荡、维持脊柱运动功能.因此对于椎间盘突出症,人们很早就开始设想采用人工髓核的方式进行置换,以保持椎间盘的功能,并在临床上有初步应用.但是由于人工髓核材料的问题,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开展.最近,Raymedica公司开发了椎间盘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R),该髓核假体由高分子聚乙烯外套和处于其内的半流动性水凝胶(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组成,其完全膨胀后可吸收本身重量80%的水分,而且其容积可随载荷而变化.目前该项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简称PDN手术)已在欧洲广泛开展,全球已有1000多例患者接受了PDN手术.作者结合临床初步应用对该手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腰椎人工椎间盘的设计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人工椎间盘的设计分为人工全间盘和人工髓核两类 ,前者主要由金属与非金属混合材料制成 ,后者由硅橡胶制成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渐有人工全间盘置换及人工髓核置换临床应用报告 ,不过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相比 ,人工椎间盘置换尚处于幼年阶段。要求不仅重建椎间盘自然形态 ,且应恢复其生理功能 ,才能防止后期退变 ,尚需不断改进假体设计和深入临床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后翻修一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目前国内一些医疗单位已开展了此项技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病例,是否需要做人工髓核植入,目前尚有较大争议。从现有资料看,人工髓核置换术后假体移位的发生率较高,并发症严重,说明在假体设计,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以及手术操作技术等方面尚欠成熟,因此,临床上开展上项技术应十分慎重,特别是对于手术适应征的掌握应当十分严格。  相似文献   

5.
人工髓核置换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方法,是治疗椎间盘疾病以及重建椎间稳定的理想方法之一。合适的人工髓核假体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归纳整理了人工髓核假体研究领域的文献,对人工髓核假体材料的特征、生物力学、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人工骨核置换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髓核是椎间盘重要组成部分 ,其可以保持椎间盘高度、缓冲脊柱震荡、维持脊柱运动功能。因此对于椎间盘突出症 ,人们很早就开始设想采用人工髓核的方式进行置换 ,以保持椎间盘的功能 ,并在临床上有初步应用。但是由于人工髓核材料的问题 ,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开展。最近 ,Raymedica公司开发了椎间盘髓核假体 (ProstheticDiscNu cleus ,PDNR) ,该髓核假体由高分子聚乙烯外套和处于其内的半流动性水凝胶 (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共聚物 )组成 ,其完全膨胀后可吸收本身重量 80 %的水分 ,而且其…  相似文献   

7.
腰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附20例随访)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的效果。方法和结果:为了减少采杂念璋盘突出症手术后的后遗症,我们设计了人工髓核置换的手术。临床已地20例,除一例掉出来外,19例随访2~6年,疗效优良,能够维持椎体间术前高度。随核假体是椭圆形用硅橡胶制成。通过流行的后路椎间盘摘除手术进路,利用特制的注入器将假体注入椎间盘中央。因纤维环上切口小,假体恢复圆形后比切口大,不易掉出亚例掉出来的原因和防止方法作了介绍。文中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人工髓核(PDN)置换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摘除髓核的同时,植入由Raymedica公司提供的PDN,并定期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11例患者恢复良好,椎间隙高度保持,腰椎活动正常,未见假体脱出及对 PDN材料产生过敏或排斥反应.结论 PDN接近正常人体髓核功能,不影响原来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的疗效,是目前置入椎间隙替代髓核的较好的材料,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9.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4月至2004年5月,作者采用PDN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8岁。突出节段分布为:L3、4 2例、L4、5 16例、L5S1 7例。所有病人均主诉典型的单侧坐骨神经痛,其中8例伴有腰痛。病人术前均经过3个月以上的保守治疗,且效果不满意。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标准髓核摘除术后,按假体植入要求准备椎间隙,植入适当型号的人工髓核假体。[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经过1a以上的随访,平均随访17.7个月。按照MaeNab疗效标准评定,优1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结论]临床随访结果显示了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应用时要注意适应证的把握、椎间隙的准备、假体型号的选择等关键问题。长期的临床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人工髓核(PDN)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随访自2002年3~7月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均为单间隙病变,手术节段为L_(4~5)11例,L_5S_1 8例,随访时间32~37个月,平均35.3个月。结果19例术后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2例出现假体移位,1例出现假体脱出,7例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后出现不同程度丢失,2例出现终板塌陷。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存在一些潜在并发症,在选择PDN置换还是椎间融合时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应用小切口技术进行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患的临床初步疗效。方法:2003年6月~2004年9月共施行人工髓核(PDN)置换术12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28.5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2例。包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间盘源性腰痛采用前路PDN置换,脱出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采用后路椎间盘摘除、前路PDN置换;术后评价内容包括临床和影像学结果。结果:平均前路切口长度4.2cm,前路平均手术时间8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10ml。PDN置入部位均为L4/5,共置入PR925型假体12枚。所有患者术后腰痛症状得到改善。术后平均随访6.5个月,影像学检查未见假体移位和脱出。结论:应用前路腹膜后小切口进行PDN置换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可以有效防止髓核脱入椎管。近期效果肯定,但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背景:既往人工髓核置换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时,由于假体移位、纤维环损伤、终板损伤等并发症,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后推出的可注射性人工髓核则有生物毒性、液体渗漏、热损伤及弹性模量不佳等缺点。我们研制了一种在微创条件下置入的自盘旋型人工髓核假体。目的:本实验旨在对可盘旋型聚乙烯醇(PVA)水凝胶髓核假体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对比研究其与正常髓核的差异。方法:制备两组PVA含量不同的水凝胶试样,各4件备用,大小均为30mm×20mm×5mm,PVA含量分别为15wt%和20wt%。取新鲜成人腰椎脊柱标本10件,制作成脊柱功能单元(L4-L5)。将其中8件标本分别置入两组试样。使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单轴向压缩试验和蠕变试验,将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输出,用SPSS 14.0软件对3组结果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应力应变曲线和蠕变曲线均显示PVA含量为15wt%和20wt%的两组假体与正常髓核变化趋势类似,且含量为20wt%组与正常组更为接近。统计学分析表明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组假体与正常髓核具有类似的弹性和黏弹特性。结论:这种新型的聚乙烯醇水凝胶假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与正常髓核接近,在低应变时刚度较小,能够恢复脊柱的柔韧性;高应变时刚度较大,能够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提供脊柱以稳定性,基本代替正常髓核行使其作用,恢复脊柱原有的生理功能。同时还可以为该假体下一步的研制和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3~l2个月.优6例.良2例。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对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治疗。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3~12个月,优6例,良2例。提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人工髓核置换腰椎间盘成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重建椎间盘功能。方法 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随访8月~12月。结果 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剧烈腰痛,口服药物后缓解。所有患者,椎间高度保持,椎间活动存在,远期无腰痛症状,1例患者在植入6周后,髓核脱出,出现下肢疼痛,手术取出。结论 对于在人工椎间盘置换和椎间隙最终行融合之前,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保留了椎间盘的功能,恢复脊柱节段的运动,减少邻近椎间隙和关节突的退变,是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人工髓核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6.
脊椎非融合术主要包括全椎间盘置换、髓核置换和后部稳定装置植入等,所应用的假体在材料学、运动学和生物力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很好地保持植入节段的运动功能,重建脊柱功能单位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临床效果比较满意,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假体的植入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假体下沉、磨损,甚至脱出等,且远期效果仍难以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人工髓核假体(PDN)置换术和传统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的实用价值。方法 施行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18例,16例为单节段腰椎问盘突出症,2例为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均采用单枚PDN置人单个椎间盘间隙。对照组单纯髓核摘除术30例,22例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8例为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 PDN组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运动功能明显好转。6例获得9~22个月的随访,9例获得3~9个月的随访,椎间隙高度较手术前平均增加10.5%,无髓核假体移位突出,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DN置换术既能恢复脊柱的节段稳定性,又保持脊柱节段的活动性,适当的假体设计与材料选择也能使椎间盘与椎体后柱的负荷获得再平衡,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14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31~52岁,平均43岁。C3、4例,C4、5,2例,C5、68例,C4、61例,C3-61例。单节段置换12例,双节段置换2例,共置换16个椎间盘假体。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结果]术后随访最长28个月,平均10个月。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CSM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无假体松动和脱落,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6.4。。[结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具有确切的稳定性和相应的活动度,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选择方式之一。早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的早中期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本组51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35例,女16例;年龄31~57岁,平均43岁.C3、4 4例,C4、5 8例,C5、6 31例,C6、772例,C4~62例,C3~6 2例,C5~72例.单节段置换45例,双节段置换6例,共置换57个椎间盘假体.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者16例,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35例.Bryan假体由金属外壳和聚氨酯髓核组成,外壳有钛微孔喷涂层,可促进骨生长,达到长期稳定.术后摄颈椎动态X线片观察假体稳定性及活动度.依照CSM 40分法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术后随访1~4.5年.无假体松动和脱落,1例患者术后4年随访出现自发性融合,2例置换节段发生Ⅱ度异位骨化.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平均为9.3°,全部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神经根型患者其上肢根性痛全部缓解.CSM 40分法评分平均提高8.5分,有效率为100%.[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能达到确切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活动度,最大可能重建颈椎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植入对软骨终板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u DB  Zhao L  Jin DD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54-356
目的 测量腰椎间盘人工髓核植入后软骨终板应力分布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用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6具,Medic分级均为正常.采用MTS材料测量系统进行轴向垂直加载试验,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在正常状态、摘除髓核状态和人工髓核植入状态下L4-5椎间盘下终板各测量点的应力分布.结果 正常椎间盘状态下,软骨终板应力分布在中心区域最高,沿两侧逐渐均匀减低.摘除髓核后终板应力分布变化显著,中心区域测量点的终板应力降低(P<0.05),而纤维环部应力增高(P<0.05).人工髓核植入后,中心区域测量点应力分布明显增高,较正常状态增高15.1%(P<0.05),且邻近区域亦出现高测量值.结论 腰椎间盘人工髓核植入后,假体区域终板出现应力集中.目前假体设计尚不能在植入后完全达到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