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髓核是椎间盘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保持椎间盘高度、缓冲脊柱震荡、维持脊柱运动功能.因此对于椎间盘突出症,人们很早就开始设想采用人工髓核的方式进行置换,以保持椎间盘的功能,并在临床上有初步应用.但是由于人工髓核材料的问题,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并没有得到广泛开展.最近,Raymedica公司开发了椎间盘髓核假体(Prosthetic Disc Nucleus,PDNR),该髓核假体由高分子聚乙烯外套和处于其内的半流动性水凝胶(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组成,其完全膨胀后可吸收本身重量80%的水分,而且其容积可随载荷而变化.目前该项腰椎间盘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简称PDN手术)已在欧洲广泛开展,全球已有1000多例患者接受了PDN手术.作者结合临床初步应用对该手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人工髓核假体(PDN)置换术和传统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的实用价值。方法 施行人工髓核假体置换术18例,16例为单节段腰椎问盘突出症,2例为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均采用单枚PDN置人单个椎间盘间隙。对照组单纯髓核摘除术30例,22例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8例为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 PDN组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运动功能明显好转。6例获得9~22个月的随访,9例获得3~9个月的随访,椎间隙高度较手术前平均增加10.5%,无髓核假体移位突出,术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组,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DN置换术既能恢复脊柱的节段稳定性,又保持脊柱节段的活动性,适当的假体设计与材料选择也能使椎间盘与椎体后柱的负荷获得再平衡,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人工髓核置换腰椎间盘成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重建椎间盘功能。方法 行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3例,随访8月~12月。结果 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剧烈腰痛,口服药物后缓解。所有患者,椎间高度保持,椎间活动存在,远期无腰痛症状,1例患者在植入6周后,髓核脱出,出现下肢疼痛,手术取出。结论 对于在人工椎间盘置换和椎间隙最终行融合之前,人工髓核置换椎间盘成形保留了椎间盘的功能,恢复脊柱节段的运动,减少邻近椎间隙和关节突的退变,是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人工髓核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人工髓核置换是保留脊柱运动功能的非融合技术之一.随着材料科学、组织工程、制造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髓核假体取得了快速、全面的发展.现就人工髓核假体、人工髓核置换的进展动态及其临床应用前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工髓核置换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方法,是治疗椎间盘疾病以及重建椎间稳定的理想方法之一。合适的人工髓核假体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归纳整理了人工髓核假体研究领域的文献,对人工髓核假体材料的特征、生物力学、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人工髓核置换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博  刘浩 《颈腰痛杂志》2006,27(5):412-415
髓核是椎间盘中最早发生退变的组织,在脊柱退变的病理改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是近年来治疗脊柱退变疾病的一项探索。人工髓核可分为椎间盘内植入体和原位灌注型植入体。前者吸水后膨胀,可恢复椎间盘原有高度,保持椎间盘功能,如已临床应用的PDN和实验研究阶段的Aquarelle,NeuDisc,New-cleus;后者是一种液态混合物的多聚体,注入椎间盘后变为固态,充填性好,手术损伤小,正在研制的有DASCOR和BioDisc。PDN已有近10年的临床研究报告,可达到80% ̄90%的成功率,其余人工髓核的临床应用刚开始。总之,人工髓核是一项有发展前景但尚需进一步完善产品设计和临床研究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1 问题的提出脊柱椎体间的椎间盘连接可看作是一个关节。与四肢的其他关节一样 ,随着衰老、负重和损伤 ,退变不可避免。严重者表现为椎间盘源 (discogenic)疼痛综合征 ,也称退变性椎间盘疾病。尽管四肢退变关节以人工假体替代已被广为接受 ,人工椎间盘置换尚无明确实用价值。从而使脊柱融合术 (可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关节融合术 )仍不失为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选择。脊柱融合术 1933年由Burns首创。当初经后路进行 ,用于治疗脊柱滑脱。 194 8年Moore实施了经腹腔前路脊柱融合术。 196 3年Iwahara等又首创了经腹…  相似文献   

8.
经皮激光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ChoyDS和Ascher等于 1986年首先在临床上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percutaneouslaserdiskdecompression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并获得成功以来[1] ,PLDD技术以其损伤小、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获得患者和许多骨科医师的青睐。近年来又发展起来一种新的技术 ,即经皮内镜下激光椎间盘切除术 (percutaneousendoscopiclaserdiscectomyPELD) [2 ] 。PELD技术将脊柱内镜与激光传送系统相结合 ,能直接观察椎间盘组织 ,并可同时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人工髓核(PDN)置换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摘除髓核的同时,植入由Raymedica公司提供的PDN,并定期随访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11例患者恢复良好,椎间隙高度保持,腰椎活动正常,未见假体脱出及对 PDN材料产生过敏或排斥反应.结论 PDN接近正常人体髓核功能,不影响原来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的疗效,是目前置入椎间隙替代髓核的较好的材料,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髓核置换术是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在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同时保留了脊柱节段的活动性,使用人工髓核置换术的目的在于缓解疼痛,保留椎间盘和脊柱的运动功能,并且减缓临近节段退变。奉文对近年来出现的人工髓核材料基本特性进行综述,这些人工髓核目前正处于研制的不同阶段中,并且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早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与传统的融合术和全椎间盘置换术相比,髓核置换术可更多地保留纤维环和脊柱周围的韧带组织,有利于术后椎间盘高度和脊柱活动范围的维持。目前临床已广泛应用注射型和植入物型髓核假体行髓核置换术,早期疗效较好。该文主要就髓核置换术特点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背景:既往人工髓核置换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时,由于假体移位、纤维环损伤、终板损伤等并发症,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后推出的可注射性人工髓核则有生物毒性、液体渗漏、热损伤及弹性模量不佳等缺点。我们研制了一种在微创条件下置入的自盘旋型人工髓核假体。目的:本实验旨在对可盘旋型聚乙烯醇(PVA)水凝胶髓核假体进行生物力学性能测试,对比研究其与正常髓核的差异。方法:制备两组PVA含量不同的水凝胶试样,各4件备用,大小均为30mm×20mm×5mm,PVA含量分别为15wt%和20wt%。取新鲜成人腰椎脊柱标本10件,制作成脊柱功能单元(L4-L5)。将其中8件标本分别置入两组试样。使用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单轴向压缩试验和蠕变试验,将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输出,用SPSS 14.0软件对3组结果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应力应变曲线和蠕变曲线均显示PVA含量为15wt%和20wt%的两组假体与正常髓核变化趋势类似,且含量为20wt%组与正常组更为接近。统计学分析表明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两组假体与正常髓核具有类似的弹性和黏弹特性。结论:这种新型的聚乙烯醇水凝胶假体的生物力学性能与正常髓核接近,在低应变时刚度较小,能够恢复脊柱的柔韧性;高应变时刚度较大,能够有效维持椎间隙高度,提供脊柱以稳定性,基本代替正常髓核行使其作用,恢复脊柱原有的生理功能。同时还可以为该假体下一步的研制和临床试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脊椎非融合术主要包括全椎间盘置换、髓核置换和后部稳定装置植入等,所应用的假体在材料学、运动学和生物力学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能很好地保持植入节段的运动功能,重建脊柱功能单位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临床效果比较满意,应用越来越普遍.但假体的植入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假体下沉、磨损,甚至脱出等,且远期效果仍难以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正中人路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7例.患者均经6个月以上的非手术治疗且效果不满意.结果 随访12个月,均无假体移位.术后症状显著缓解或消失(P<0.01).脊柱向前、向后及侧屈度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Oswestry疼痛功能指数评分由术前平均为(61.5±2.3)%降至(17.3±1.4)%(11%~18%)(P<0.01).X线侧位片显示椎间盘高度术前(8.6±0.3)mm,术后12个月为(10.2±0.2)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显著,但病例和假体的选择及手术技术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髓核假体临床应用的现状。这项新技术由于创伤小并可恢复脊柱患病节段的功能,近几年不断为人们所接受,在治疗椎间盘变性疾病中显示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一种骨科新技术,人工髓核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其适应证与禁忌证、型号大小和手术方法,结合作者手术经验和短期观察进行讨论,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短暂的剧烈腰痛,口服药物后缓解。在人工椎间盘置换和椎间隙最终行融合之前,恢复脊柱节段的功能,是脊柱外科的发展趋势,人工髓核是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7.
腰椎人工椎间盘的设计与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人工椎间盘的设计分为人工全间盘和人工髓核两类 ,前者主要由金属与非金属混合材料制成 ,后者由硅橡胶制成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渐有人工全间盘置换及人工髓核置换临床应用报告 ,不过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相比 ,人工椎间盘置换尚处于幼年阶段。要求不仅重建椎间盘自然形态 ,且应恢复其生理功能 ,才能防止后期退变 ,尚需不断改进假体设计和深入临床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18.
颈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生化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椎间盘退变有关。作者通过分析正常人、单纯颈椎间盘突出症 (Cervicaldischerniation ,CDH)患者及脊髓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myelopathy ,CSM )患者椎间盘纤维环及髓核的生化成分 ,了解颈椎间盘退变的变化过程。资料与方法 正常人间盘取自 4例新鲜尸体标本中的 17个颈椎间盘 ,平均年龄 31 5岁 ,生前均无颈椎疾患。 2例CDH患者年龄分别为 30及 35岁 ,均有外伤史及颈脊髓受压的症状和体征 ,影像学表现为单纯间盘突出 ,且经手术证实。CSM 8例 …  相似文献   

19.
椎间盘在解剖学和功能上是一个复杂性关节,由髓核、纤维环,上下终板组成。随着髓核水分的消失而产生临床上一系列症状。单纯椎间盘髓核的切除有导致腰椎继发不稳和疼痛复发的可能。腰椎内固定和融合虽能通过减少活动节段达到稳定脊柱减轻疼痛的目的,但这种非生理性的治疗方法术后可加速相邻节段椎间盘的退变。为了在缓解症状的同时减少髓核摘除后引发连锁退变的危险,恢复和保持脊柱的正常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脊柱后路显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44,自引:1,他引:143  
镇万新  王育才 《中华骨科杂志》1999,19(8):460-462,I001
目的 探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方法 采用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技术进行髓核摘除及奶通道清理术。术中通过“C”型臂线机引导准确定位,又做长1.8cm纵行切口,沿导针逐级更换套管扩张后放入金属手术通及内窥镜头,于电视监视下显露椎是隙,咬除少量椎板下缘及黄韧带,扩大椎间隙,显露硬脊膜、神经根以及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