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椎间盘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退行性变临床上常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椎间盘组织工程学技术以种子细胞为核心、支架材料为载体,为椎间盘退变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其中种子细胞是最基本、最关键的环节。目前椎间盘组织工程研究常用种子细胞包括椎间盘细胞和干细胞。该文就椎间盘细胞中髓核细胞、纤维环细胞、脊索细胞,干细胞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他干细胞在椎间盘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椎间盘再生的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生长因子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有关以生物学修复重建为基础的椎间盘再生策略,包括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的相关文献,并对新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以MSCs为基础的种子细胞和多重仿生支架材料的设计是研究热点,如何有效结合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尚需进一步研究。结论椎间盘的生物学再生手段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以脱矿脱细胞骨基质环为支架以纤维环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支架复合体过程中,探索最佳的构建复合体方法.方法 分别使用纤维蛋白凝胶接种技术和传统的直接接种技术一静置法构建技术构建组织工程化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支架复合体.对构建产物进行倒置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和细胞计数,比较两方法的效果.结果 纤维蛋白凝胶接种技术构建的细胞支架复合体.细胞粘附更多、增殖更迅速.结论 纤维蛋白凝胶接种技术在以脱矿脱细胞骨基质环为支架以纤维环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支架复合体过程中,比静置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退变疾病(disc degeneration diease,DDD)是一类具有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的疾病。椎间盘组织工程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其目的是通过逆转椎间盘细胞水平的病理改变,进而修复退变的椎间盘组织。椎间盘组织工程的基本思想是采集少量椎间盘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接种到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按组织或器官形态塑形、降解速率与种子细胞生长分化相匹配、对机体无伤害的三维可降解生物材料上,然后种植到机体内形成新的具有生命力和功能的椎间盘组织。而目前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种子细胞的选择,接种培养种子细胞的生物材料支架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体外椎间盘髓核各纤维环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特别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自体椎间盘细胞移植修复髓核缺损动物实验的初步成功,为退变椎间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完全再生修复带来了希望。利用组织工程学修复退变的椎间盘是具有变革性意义的新的治疗探索。现就椎间盘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的种子细胞、细胞支架、相关生长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组织工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体外椎间盘髓核和纤维环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建立,特别是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自体椎间盘细胞移植修复髓核缺损动物实验的初步成功,为退变椎间盘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完全再生修复带来了希望。利用组织工程学修复退变的椎间盘是具有变革性意义的新的治疗探索。笔者就椎间盘组织工程学研究中的种子细胞、相关生长因子、细胞支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是一类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疾病,由于椎间盘退变中晚期,髓核组织往往已经发生了不可逆退变或损坏,常规的临床治疗手段较难恢复其结构和功能,而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重建具有生物学功能髓核组织成为研究方向之一。髓核组织工程支架是髓核组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的髓核组织工程支架应模拟髓核的生长环境,为种子细胞提供粘附增殖的空间,可促进细胞的  相似文献   

8.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on,IDD)所致腰腿痛是骨科的常见疾病,目前对IDD所致腰腿痛的治疗手段都属对症治疗,不能阻止或逆转椎间盘退变,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椎间盘退变所致腰腿痛。椎间盘组织工程学旨在通过恢复或者重建椎间盘原有的生理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有望成为一种治疗IDD的有效手段[1],但组织工程研究和治疗需要大量的种子细胞,现有种子细胞来源有限,探索相对理想的种子细胞成为研究的热门。作者就种子细胞来源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脱矿脱细胞骨基质环细胞支架的物理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脱矿脱细胞骨基质环物理化学性能是否适合用于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支架.方法 取兔股骨近端骨制成环状,经脱矿脱细胞处理并对材料的外形、组织结构、孔隙率、吸水力、平均孔径、体外生物降解性能等支架性能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该材料为环状,质地柔韧,多孔结构;HE染色光镜观察显示支架材料为嗜酸性,为不均匀的多孔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支架材料为相互沟通的多孔结构,支架材料的平均孔径为(246±113)μm.平均孔隙率为(77.8±2.8)%.吸水力平均为(72.5±5.9)%.支架材料与松质骨体外生物降解率无明显差异(P>0.05).支架材料最大载荷为(0.61±0.28)N,与正常椎间盘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可拉伸长度为(17.2±2.3)%,与正常椎间盘纤维环比较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 脱矿脱细胞骨基质环的物理化学性能适合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不同细胞接种密度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时合理的细胞接种数量.方法:取孕20周自然流产的人胚胎椎间盘细胞为种子细胞,聚乳酸-羟基乙酸(polylactic-glycolic acid.PLGA)材料为支架分别构建细胞接种密度为0(A组,空白对照组)、104个/150μl(B组)、105个/150μl(C组)、106个/150μl(D组)的细胞-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48h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8周后取材行形态及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学观察,生化测定Ⅰ、Ⅱ型胶原蛋白和糖胺聚糖,观察BrdU(5-bromo-2-deoxyuridine,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细胞.结果:人胚胎椎间盘细胞可与PLGA支架在体外及裸鼠体内实现良好的复合并初步发挥生理功能.8周时,实验组复合物维持了良好的外形,有效阻挡了外源纤维组织长人支架内部.细胞-支架复合物内有大量BrdU阳性细胞.C组及D组细胞-支架复合物中胶原蛋白及糖胺多糖的表达量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人胚胎椎间盘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与PLGA支架完成良好的立体结合,细胞可顺利完成贴附及增殖.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时比较理想的细胞接种密度应不低于105个/150μ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