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特征,评价不同程度的锁骨下动脉窃血与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或无名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相关检查及临床确诊的34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肱动脉、桡动脉、椎动脉、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特点以及狭窄程度与窃血的关系。结果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侧肱动脉、桡动脉及椎动脉彩色多普勒均有异常改变。结论椎动脉返流程度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隐性窃血见于病变复杂及病情严重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对椎动脉和桡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观察椎动脉与桡动脉的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及频谱形态变化,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对椎动脉和桡动脉血流的影响。结果 33例中锁骨下动脉狭窄26例,闭塞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与椎动脉反流程度呈正比关系。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患者患侧与健侧Vs、PI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桡动脉患侧与健侧Vs、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椎动脉和桡动脉血流变化,对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并与DSA或MRA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锁骨下窃血综合征发生于左侧病变16例,右侧5例;其中隐性窃血(0级)2例,早期短暂性窃血(1级)3例,晚期短暂性窃血(2级)6例,完全窃血(3级)10例.患侧椎动脉反流程度与该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椎动脉反流是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重要特征.根据椎动脉的不同反流程度可以推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中的价值.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之9例可疑锁骨下动脉窃血征患者,对其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等在超声声像图和血流动力学上的表现和改变进行观察和描述,再行其它影像学检查证实.结果 9例锁骨下动脉窃血患者5例由锁骨下动脉起始处斑块狭窄或阻塞引起,2例由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1例由右颈总动脉和头臂干夹层形成所致,1例病因不明.9例SSS患者在超声上的表现为患侧椎动脉管径偏窄,收缩期不同程度反流,其中1例患者出现舒张期反流;对侧椎动脉管径增宽、流速增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窃血征可作出明确诊断,而一些病因和部位的确诊还需借助其它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中的价值。方法:对2006-09/2007-10来应诊的患者52例进行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的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显示同侧椎动脉血流反向,脉冲多普勒显示频谱反向或部分反向,即正负反向。结论:彩色多普勒根据椎动脉血流频谱的变化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椎动脉和乳内动脉血流变化。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7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患侧椎动脉和乳内动脉,判断血流方向和进行血流频谱分析。结果椎动脉Ⅰ度窃血5例,乳内动脉血流方向均为正向血流。椎动脉Ⅱ度窃血7例,乳内动脉有3例收缩期出现低速短暂的反流,其余4例为正向血流。椎动脉Ⅲ度窃血5例中,有4例乳内动脉为全心动周期的反向血流,1例收缩期出现反向血流。结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患侧椎动脉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窃血;而乳内动脉也可通过侧支循环发生反向血流,参与代偿上肢动脉供血。椎动脉和乳内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变化均早于舒张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及血流速度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将50例确诊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按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组,分析患者椎动脉血流频谱特征及收缩期血流速度,比较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①椎动脉Ⅰ度窃血多普勒频谱主要表现为收缩中晚期流速下降;椎动脉Ⅱ度窃血主要表现为收缩期血流反向;椎动脉Ⅲ度窃血主要表现为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均反向。②与轻中度狭窄组比较,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组及闭塞组患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减低,且以闭塞组更为明显;与轻中度狭窄组比较,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组及闭塞组健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增加。结论患侧椎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可以间接反应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21例均经动脉X线数字减影造影(DSA)证实.结果 21例患者中13例为完全性盗血, 8例为部分性盗血.其中锁骨下动脉起始处闭塞5例,狭窄16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一种非常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24例,均经临床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14例经血管造影(DSA)检查,10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MRA),采用TCD方法观察椎动脉颅内段血流方向及频谱的变化,二维超声显示椎动脉颅外段、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膜和内径,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检测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 TCD检查时,24例患者中18例均表现为椎动脉血流反向,肢体束臂试验反向血流增加,6例血流方向正常,束臂试验患侧椎动脉反向峰值血流速度增快,或由正向变为反向。二维超声示引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动脉硬化占90%,大动脉炎占10%。结论 TCD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具有直观、快捷、准确的优点,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经颅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分析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病因、血流动力学、频谱特点、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等问题,评价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常规显示颈动脉、椎动脉的内径及内膜情况,对椎动脉疑有盗血频谱的患者再结合用彩色多普勒检测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膜情况、血流方向及速度,结合TCD对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参数、血流方向、频谱图形进行检测。结果:锁骨下动脉盗血时患侧椎动脉出现血流方向逆转,基底动脉呈双向血流的特定盗血频谱图形。15例SSS患者中,动脉硬化及大动脉炎所致各为13例和2例,锁骨下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锁,可引起部分性及完全性盗血。椎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健侧明显高于患侧。结论:SSS最常见病因为动脉硬化和大动脉炎。完全性与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彩色多普勒与经颅多普勒相结合能更准确地对SSS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比较27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和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频谱特点,以及狭窄程度与盗血的关系等.方法 27例患者均经临床检查、超声诊断以及相关检查确诊.彩色多普勒超声常规显示颈动脉、椎动脉、桡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径、内膜和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 27例患者中,锁骨下动脉狭窄18例,内径1.0~4.4 mm,血流速度100~420 cm/s;9例锁骨下动脉闭塞,均引起完全性盗血.椎动脉及桡动脉峰值血流速度患侧明显低于健侧,患侧椎动脉出现反向血流,桡动脉血流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和反向椎动脉血流有一定关系.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可对完全性SSS做出诊断,部分性SSS可辅助于脉冲多普勒和束臂试验明确诊断.完全性和部分性盗血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患侧椎动脉反向血流和桡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取决于侧支循环建立的完善与否.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二维与彩色及频谱多普勒的声像特点,评价超声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4例SSS患者的颅外椎动脉、锁骨下动脉(SCA)、无名动脉及颅内椎动脉与基底动脉。结果 SSS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与大动脉炎。在患侧椎动脉内出现逆向血流,完全盗血,收缩舒张期均为反向血流;部分盗血,收缩期逆向,舒张期正向或无血流信号。颅内椎基底动脉峰值流速明显增高。病变的锁骨下动脉起始部或无名动脉斑块形成或管壁增厚致管腔狭窄或闭塞。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筛选诊断SSS的经济、简便、无创、可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的椎动脉颅外段、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进行超声检查,观察其超声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做束臂试验。结果30例患者中隐匿型6例(占20.O%)、部分型14例(占46.6%)、完全型10例(占33.3%),超声诊断符合28例(占93.3%),漏诊2例(占6.7%,均为隐匿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提示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病变部位、程度及病因,同时有效评价血流动力学改变,是临床诊断SSS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度以上狭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方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中度以上狭窄SSS患者1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观察其颅内外动脉的彩色血流方向,并行频谱形态分析。结果13例患侧颅内外椎动脉双向血流(其中包括6例基底动脉双向血流),5例患侧颅内外椎动脉反向血流(其中包括1例患侧大脑后动脉的P1段和基底动脉反向血流、2例患侧大脑后动脉的P1段双向和基底动脉反向血流)。结论SSS患者具有三种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途径,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实时评价SSS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及内支架置放术中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SSS的超声表现及4例内支架置放术后的超声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28例为完全性SSS,3例部分性SSS。锁骨下动脉起始处闭塞18例,均为完全性SSS;狭窄13例,内径1~3.4mm,最大流速270~430cm/s。患侧上肢动脉血流频谱为单峰、低速、低阻波形。4例内支架置放术后,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内支架血流通畅;椎动脉和上肢动脉血流恢复正常。结论CDU是评价SSS及内支架置放术后随访的一种有价值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椎动脉内频谱存在反向血流成分时可能存在的病变部位。方法 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椎动脉椎间段内血流频谱出现反向血流成分、并准确诊断病变部位的106例患者,对比观察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和非SSS患者的血流特点。结果 106例中,SSS 75例,病变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均存在狭窄或闭塞病变;非SSS 31例,病变侧椎动脉均存在严重狭窄或闭塞病变。同型盗血频谱者中,SSS患者血流速度高于非SSS患者(P<0.05);以收缩期流速<20 cm/s诊断非SSS的敏感度为83.87%(26/31),特异度为90.67%(68/75)。结论 椎动脉内以反向血流为特点的盗血样频谱大多为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少数为椎动脉本身狭窄或闭塞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椎动脉反流程度与锁骨下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患侧椎动脉反流程度与同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根据椎动脉的不同反流程度可以预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度以上狭窄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方法选择正常成人及中度以上狭窄的SSS患者各15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观察其颅内动脉[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和颅外动脉[椎动脉(VA)、肢体桡动脉(RA)]的彩色血流方向,并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 结果(1)10例患侧颅内外VA双向血流(其中包括6例BA双向血流),5例患侧颅内外VA反向血流(其中包括2例PCA的P1段和BA反向血流),15例患者患侧RA均为单相血流(正常舒张早期为负向);(2)健侧颅内外段VA、RA较患侧平均流速增快且有明显差异(P〈O.05),而与正常人比较流速稍快但无明显差异(P〉O.05);患侧BA较正常人流速降低且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实时评价SSS颅内外动脉的侧支循环方式及血供状况。  相似文献   

19.
高频彩超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及扫查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彩超检出的13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资料,用普通高频探头重点探测椎动脉血流方向及频谱特征,将其分为三型:隐匿型(椎动脉频谱收缩期出现切迹)、部分型(椎动脉频谱收缩期出现逆向血流)、完全型(椎动脉频谱完全呈逆向血流)。用高频小体积颅脑探头重点探测锁骨下动脉起始段,测量峰值血流速度。结果超声提示隐匿型4例(占30.8%,其中2例与临床符合,2例不符)、部分型5例(占38.5%)、完全型4例(占31.8%),超声诊断符合11例(占84.6%)、误诊2例(占15.4%,均为隐匿型)。除锁骨下动脉闭塞两例峰速为0外,其余所有患者均出现程度不同的锁骨下动脉峰值流速增高。结论注重椎动脉频谱特征性改变,有利于早期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用高频颅脑小探头探查锁骨下动脉起始段,能准确测得锁骨下动脉狭窄处峰值血流速度,从而减少误诊。高频彩超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价值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