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进行中医体质干预、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防治血脂异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原发性血脂异常人群的数据指标,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其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原发性血脂异常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湿热质、兼夹体质、阳虚质、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兼夹体质以阳虚兼血瘀质、阳虚兼痰湿质为主。同一体质类型的男女构成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各年龄层次的体质分布中,湿热质、痰湿质以41~50岁及≥51岁居多,阳虚质以≤30岁及31~40岁居多。结论: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是原发性血脂异常人群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在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人群。  相似文献   

2.
陈粮  钟毅征  刘晓青  何虹  陈晶晶  李莉 《新中医》2021,53(15):172-175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围绝经期妇女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为围绝经期妇女提供中医体质调养理论依据。方法:根据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纳入围绝经期妇女共1 225例,包括绝经综合征患者(证候组) 490例及非绝经综合征妇女(无证候组) 735例;采用《中医体质调查问卷》对所有样本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无证候组体质以平和质为主(占73.6%);而证候组以偏颇体质为主(占61.1%),其中兼夹体质占52.7%,兼夹类型中以兼夹4种及以上为主(占60.1%);2组兼夹体质均以阳虚质兼夹占最大比例。证候组单纯偏颇体质以阳虚、特禀质、阴虚为主,兼夹体质亦以阳虚、特禀质及阴虚质为主;无证候组单纯偏颇体质以阳虚、阴虚、血瘀为主,兼夹体质以阳虚质、湿热质及阴虚为主。结论:绝经综合征患者兼夹体质更为多见;绝经综合征与非绝经综合征的兼夹体质类型存在一定差异,但均以阳虚质兼夹为主,特禀质兼夹与阴虚兼夹亦为绝经综合征常见的兼夹体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长春市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偏颇特点。方法 收集305例长春市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医体质资料,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单一体质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兼夹体质进行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平和质占39.0%,偏颇体质占61.0%。单一体质占70.2%,兼夹体质占29.8%。性别在中医体质的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年龄段上体质无显著性差异。系统分析兼夹体质规律,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有较强的兼夹倾向,阳虚质不易兼夹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与气郁质、阳虚质关联最为紧密。结论 长春地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以气虚、阴虚、阳虚、痰湿的偏颇体质为主要类型,有气虚质、痰湿质为主兼夹其他体质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高发中医体质类型以及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发病类别的分布规律。方法: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患者病例资料及血液标本共计152例,将其中酒精性股骨头坏死(AIONFH)患者50例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根据数据库资料判定AIONFH患者一般情况及其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并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结果:AIONFH患者中男46例(92.0%),女4例(8.0%);中医体质中痰湿质频次31,占48.4%、平和质频次12,占18.7%、阳虚质频次7,占10.9%、湿热质频次6,占9.4%;ARCO分期结果显示,Ⅲ期最多为26例(52.0%),其次为Ⅱ期15例(30.0%),再次为Ⅳ期8例(16.0%),Ⅰ期仅有1例(2.0)%,未发现0期患者。股骨头坏死发病为左侧髋关节者9例(18.0%),右侧髋关节13例(26.0%),双侧髋关节28例(56.0%)。结论:AIONFH患者的高发中医体质类型为痰湿质,患者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ARCO分期以Ⅲ期最为常见,多为双侧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了解河南郑州市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王琦《中医体质分类研究》问卷对我院内分泌科的42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现场调查。结果:平和质48例,单纯偏颇体质82例,兼夹偏颇体质296例;偏颇体质类型中累计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虚质(70.0%)、血瘀质(61.2%)、痰湿质(37.1%)、气郁质(25.6%)、阴虚质(20.4%)、阳虚质(11.7%)、湿热质(10.6%)、特禀质(4.0%);兼夹偏颇体质中2种体质兼夹的有145例,其中气虚兼血瘀质86例,气虚兼痰湿质59例,3种体质兼夹的有96例。结论:郑州市老年2型糖尿病9种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以多见偏颇及兼夹偏颇体质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及兼夹体质演变规律。方法运用EXCEL表格、SPSS 20. 0统计软件对1125例PCOS患者体质转化分进行分析。结果 (1) PCOS患者"基本平和质"以倾向气虚质及倾向湿热质为多见;(2) PCOS患者体质类型为单一偏颇体质占20%,以单一气虚质为主,其次为单一血瘀质;其倾向体质以倾向血瘀质、湿热质、阴虚质为主;(3)在605例兼夹体质中,具有两种兼夹体质的患者约24. 96%(151/605),具有3种及以上兼夹体质的患者约75. 04%(454/605);当"基本体质"为血瘀质时,主要兼夹体质为"血瘀-气虚质";当"基本体质"为气虚质时,"气虚-血瘀质"为主要兼夹体质;当"基本体质"为湿热质时,"湿热-血瘀质"为主要兼夹体质。结论 PCOS患者体质类型以兼夹体质多见,兼夹体质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血瘀质、气虚质及湿热质是本病的核心体质类型。临床中应充分辨明兼夹体质类型,从而提高诊治本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遵循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6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体质判定,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600例患者中偏颇体质占69%,各偏颇体质分布:兼夹质>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特禀质。合并痛经者,体质以兼夹质、平和质、阳虚质为主;合并慢性盆腔痛、不孕、月经异常者,体质均以兼夹质、平和质、血瘀质为主;无症状患者,体质以平和质、兼夹质、血瘀质为主。r-AFS分期Ⅲ~Ⅳ期患者偏颇体质比例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偏颇体质中,Ⅰ~Ⅱ期以兼夹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Ⅲ~Ⅳ期以兼夹质、血瘀质、阳虚质、气郁质为主,且兼夹质和血瘀质比例显著高于Ⅰ~Ⅱ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CA125≥35 IU/mL的患者偏颇体质比例和Ⅲ~Ⅳ期患者比例均高于血清CA125<...  相似文献   

8.
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医体质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进行中医体质干预,改善偏颇体质,恢复个体健康生理状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数据指标,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其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平和质、兼夹体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兼夹体质以痰湿兼血瘀质为主。男性痰湿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血瘀质、兼夹体质明显高于男性,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年龄层次的体质类型分布中,21~50岁年龄段以痰湿质、温热质居多,51~60岁以痰湿质、血瘀质居多,61~70岁及〉70岁年龄段则以血瘀质、兼夹体质居多。结论: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是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在其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加强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人群的辨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体质、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发病特点,探索体质理论在防治大肠息肉方面的应用。方法:收集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行肠镜检查及治疗的大肠息肉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中医体质及中医证型的问卷调查,再运用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探讨大肠息肉患者的中医体质规律及应用体质理论防治大肠息肉。结果:统计结果显示8种体质及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痰湿质26.21%、气虚质23.78%、阳虚质13.41%、阴虚质8.54%、气郁质7.93%、血瘀质7.93%、湿热质7.32%、平和质4.88%。6种证型及占比由高到低分别为脾虚夹湿28.67%、阳虚寒凝14.63%、肠道湿热14.63%、气滞血瘀11.59%、肝郁脾虚5.49%、血虚肠燥3.66%。此外还有无证型患者占21.34%。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以及平和质的男性比例多于女性,而气虚质和气郁质的女性比例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12,P=0.014(<0.05)]。青年患者各型体质占比均较低,中年痰湿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及平和质这7种体质占比均高于青年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人群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0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及广西贵港市覃塘区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关于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者292例,记录患者9种中医体质类型占比及血尿酸水平、舌脉象特点,Logistics回归分析中医体质和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比较与血尿酸水平相关的中医体质类型患者间一般资料、肝肾功能及血脂、血糖水平的差异。结果 292例高血压前期患者中,体质分布前三的是痰湿质[25.0%(73/292)]、阴虚质[19.5%(57/292)]、阳虚质[18.2%(53/292)],脉象分布前三的是细脉[26.4%(77/292)],滑脉[25.7%(75/292)]、沉脉[25.3%(74/292)],舌色分布前三的是淡红舌[45.5%(133/292)]、淡白舌[30.8%(90/292)]、红舌[13.7%(40/292)],苔质分布前三的是薄苔[36.0%(105/292)]、厚苔[25.3%(74/292)]、厚腻苔[12.0%(35/292)]。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OR=0.242,1.894,2.602,P均0.05)。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患者间腰围、臀围及肌酐、血尿酸、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体质指数及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血压前期人群中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占比多,痰湿质、湿热质与血尿酸水平升高密切相关,不同中医体质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超重和肥胖人群的中医兼夹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掌握超重、肥胖人群的体质兼夹规律。方法:从我国9省市横断面调查的21 948例中医体质分类与健康调查数据库中,筛选出符合超重、肥胖诊断的人群472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超重者3877例、肥胖者849例。并通过相关的统计方法来分析超重、肥胖人群的兼夹体质分布特点。结果超重人群中被辨识为单一体质的占71.75%,肥胖人群占72.32%。超重人群中出现两种偏颇体质相兼的占9.98%,其中排名前3的兼夹体质类型分别是气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血瘀质;肥胖人群中兼夹两种偏颇体质的占8.83%,其中排名前3的兼夹体质分别是: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湿热质、阴虚质+血瘀质。超重人群中兼夹三种偏颇体质的占5.96%,排名前3的分别是: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肥胖人群中兼夹三种偏颇体质的占6.71%,排名前3的分别是: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超重人群中兼夹4种及以上偏颇体质的占12.30%,肥胖人群占12.13%。结论:接近一半的超重、肥胖人群被辨识为偏颇体质,其中单一偏颇体质以气虚的偏颇所占比例最高;而对于超重、肥胖人群的兼夹体质分析亦不难发现超重、肥胖人群均以气虚质的兼夹最为普遍,气虚质与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了解浙江平湖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王琦《中医体质分类研究》问卷对就诊我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及入住糖尿病专科病房的2型糖尿病患者子女进行方便抽样横断面现场调查486例。结果:平和质52例(26.3%),单纯偏颇体质220例,兼夹偏颇体质214例;偏颇体质类型中累计频率由高到底依次为气虚质(61.4%)、阴虚质(56.4%)、痰湿质(50.8%)、阳虚质(21.6%)、气郁质(20.2%)、湿热质(17.9%)、血瘀质(10.5%)、特禀质(7.2%);兼夹偏颇体质中2种体质兼夹125例,其中气虚兼阴虚质42例,气虚兼痰湿质48例3,种体质兼夹40例,4种体质兼夹26例,5种体质兼夹14例,6种体质兼夹9例。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人群9种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偏颇及兼夹偏颇体质多见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更年期女性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为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体质调养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3例女性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更年期综合征(有证候)组580例及无更年期综合征(无证候)组183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及比较其体质类型。结果:无证候组体质以平和质为主(占71.6%);有证候组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占87.4%),其中兼夹体质占68.6%,兼夹类型以2~6种为主(占85.4%);两组兼夹体质中均以阳虚质兼夹占最大比例。有证候组单纯偏颇体质以阳虚、阴虚、气虚为主,兼夹体质以阳虚质、阴虚质及气郁质为主;无证候组单纯偏颇体质以瘀血、气虚、阳虚为主,兼夹体质以阳虚质、痰湿质及气虚质、血瘀质多见。结论:更年期女性中兼夹体质在有证候组中更为普遍,有更年期综合征与无更年期综合征的兼夹体质类型存在一定差异,但以阳虚质兼夹多见,阴虚兼夹与气郁兼夹也是更年期综合征常见的兼夹体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进行中医体质干预、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防治病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数据指标,根据《中医体质量表》判定体质类型并观察其分布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结果: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湿热质、痰湿质、兼夹体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血瘀质、阴虚质、特禀质,其中兼夹体质以痰湿兼血瘀质、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湿热质为主.男性湿热质、痰湿质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质、痰湿质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主要偏颇体质类型,在痛风防治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男性群体,重点加强对湿热体质及痰湿体质的辨识干预.  相似文献   

15.
六安市城区居民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六安城区一般人群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描述一般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不同社会人群的体质类型的特征,为中医体质分类理论在基层医疗的疾病防治、养生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采用调查问卷方法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果:1554人中,平和体质人群占32.37%,偏颇体质占67.63%;偏颇体质按人数多少依次排列为:痰湿质占10.75%、阳虚质占9.85%、气虚质占7.85%、血瘀质占7.21%、阴虚质占7.40%、湿热质占6.31%、气郁质占4.25%、特禀质占0.90%、兼夹体质占13.13%。性别在平和质中无差别;男性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明显高于女性,女性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兼夹体质明显高于男性(P〈0.001);平和质、气郁质、特禀质随年龄的增长呈减少趋势,血瘀质、阳虚质随着年龄增长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兼夹体质60岁以上者较其他年龄组明显升高。结论:痰湿、阳虚、气虚是六安人群体质的主要偏颇倾向,且与地域气候,饮食生活,情志年龄,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段支气管哮喘儿童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方法从874例临床缓解期或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儿童中随机抽取300例,并划分为8个月~3岁、3+~6岁、6+~12岁3个年龄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上述年龄段哮喘儿童中医体质进行判别,并对体质兼夹情况及哮喘发作诱因进行分析,并分析其体质规律。结果 300例支气管哮喘儿童中医体质为气虚质(67.33%)、阳虚质(27.33%)、阴虚质(5.33%),多有兼夹体质;其中8个月~3岁哮喘儿童以阳虚质和气虚质并兼夹痰湿质、特禀质为主;3+~6岁以气虚质兼痰湿质、特禀质为主;6+~12岁以气虚质兼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为主。调查中还发现不同年龄段哮喘儿童的急性发作诱因亦有区别。结论支气管哮喘儿童中医体质以气虚质多见,大龄儿童阳虚体质减少,阴虚体质逐渐增多;兼夹质以兼痰湿质、特禀质为主,大龄阶段兼湿热质逐渐增多,并逐渐兼夹气郁质、血瘀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珠海地区2 842例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珠海地区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2 842例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湿热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兼夹体质、血瘀质、特禀质。而兼夹体质以气虚兼痰湿质、气阴两虚质为主。男性湿热质、痰湿质及平和质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女性中阴虚质、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及血瘀质多于男性(P<0.05)。1 346例男性中,湿热质、痰湿质在各年龄阶段均占较重的比例,阴虚质、血瘀质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多;气郁质以中年男性居多,气虚质基本呈"中间少,两头多"分布。1496例女性中也是阴虚质、血瘀质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而气虚质多以青年居多,痰湿质则以中老年人为主。结论:气候、地域、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9):1-6
目的探讨在校大学生中医偏颇体质形成因素和演变规律。方法采用标准化量表判定获取兼夹两种及以上中医偏颇体质的在校学生2326例,与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进行关联分析,以中医基本偏颇体质为主导构建偏颇体质网络图。结果中医偏颇体质兼夹状态分布受到三餐规律、吃早饭、就寝时间、睡眠时间和质量、心理压力和生气等因素显著影响(P0.05)。吃饭速度和吃新鲜水果对男生中医偏颇体质兼夹状态存在显著影响(P0.05),食物的偏好对女生中医偏颇体质兼夹状态存在显著影响(P0.05)。男生中医偏颇体质兼夹状态由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主导,女生中医偏颇体质兼夹状态由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主导。结论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可能是中医偏颇体质兼夹状态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红  谭年花  陈斌  张月娟 《中医药导报》2021,27(11):211-216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体质类型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探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的分布规律,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以"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为主题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Wanfang)及维普(VIP)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5月关于2型糖尿病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的文献,依次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提取各体质类型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研究文献,2型糖尿病患者8405例,2型糖尿病患者各中医体质类型所占比例依次为平和质26.72%[RD=0.24,95%CI(0.15,0.33)]、阴虚质15.62%[RD=0.18,95%CI(0.13,0.22)]、痰湿质15.57%[RD=0.16,95%CI(0.11,0.21)]、气虚质14.37%[RD=0.15,95%CI(0.12,0.19)]、阳虚质10.84%[RD=0.11,95%CI(0.08,0.14)]、湿热质6.17%[RD=0.07,95%CI(0.05,0.09)]、血瘀质5.81%[RD=0.06,95%CI(0.04,0.08)]、气郁质3.53%[RD=-0.04,95%CI(0.03,0.05)]、特禀质1.36%[RD=0.01,95%CI(0.01,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最常见偏颇体质为痰湿质18.24%[RD=0.17,95%CI(0.11,0.24)],女性最常见偏颇体质为阳虚质16.62%[RD=0.17,95%CI(0.13,0.2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为平和质、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及阳虚质,男性、女性最常见的偏颇体质分别为痰湿质、阳虚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潮汕地区964例糖调节异常(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潮汕地区IGR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964例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964例IGR人群中,9种体质类型高低依次是:平和质168例(17.4%)、痰湿质138例(14.3%)、气虚质129例(13.4%)、湿热质114例(11.8%)、血瘀质96例(10.0%)、阳虚质93例(9.6%)、阴虚质78例(8.1%)、气郁质57例(5.9%)、特禀质13例(1.3%)。兼夹体质中,气虚+血瘀质24例(2.5%)、气虚+痰湿质30例(3.1%)、气虚+阴虚质24例(2.5%)。由此得出,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而兼夹体质为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血瘀质和气虚兼阴虚质。各种体质类型中,男女比例分别与总IGR人群进行两两四格表的χ2检验,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3种体质与总IGR人群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湿热质、痰湿质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女性中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多于男性(P0.05)。结论:气候、地域、性别等因素影响着IGR患者体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