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4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2且,第1组硬膜外阻滞+臂丛神经阻滞,应用1.33%盐酸利多卡因+0.15%盐酸地卡因+1:20万肾上腺素,硬膜外阻滞首量12ml,臂丛神经阻滞20ml;第2组硬膜外阻滞,应用1.73%碳酸利多卡因+1:20万肾上腺素,首量15ml。两组硬膜外阻滞选为T4-5间隙穿刺。首量给完后测定麻醉药效,并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在麻醉前、后30、60、120min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显示:第2组麻醉的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要比第1组短(P<0.01)。感觉神经阻滞分段数要比第1组多(P<0.01);两组病人的HR和MAP,麻醉手术中改变不明显。麻醉后面罩给氧。两组病人的SpO2、PaO2增加,PaCO2有所下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组内前后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下施行乳腺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全麻与将其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两种麻醉方式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6例患者依据麻醉方式差异予以分组,其中采用全麻的5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其联合硬膜外阻滞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功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呼吸恢复、苏醒、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对导管不耐受性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前两组HR、SBP、DBP、SpO2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后两组 HR、SBP、DBP、SpO2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麻与硬膜外阻滞联合作用于实施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该法结合了其安全有效的麻醉优点,更利于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3.
樊超 《大家健康》2016,(4):139-13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72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10分钟中,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段的 MAP、HR 以及SpO2水平。结果:两组患者T1~T2时间段的MAP与HR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T1~T6时间段的SpO2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T3~T6时间段的MAP和HR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纯全麻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A组)及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GE组),两组手术时分别给予相应的麻醉方法。记录气腹前、气腹时、气腹后两组患者的HR、MAP、SpO2、PaCO2等呼吸、循环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发生率等手术指标。结果两组不同时间呼吸、循环指标情况比较,GA组患者气腹时、气腹后HR、MAP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GE组HR显著降低(P〈0.05),MAP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SpO2无显著改变(P〉0.05),而PaCO2显著升高(P〈0.05)。两组手术指标比较,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接近(P〉0.05),GE组拔管时间短于GA组(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对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呼吸、循环影响较小,拔管时间短、手术过程平稳,有利于手术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布托啡诺治疗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在治疗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寒战的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发生寒战的产妇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布托啡诺组(A组)和曲马多组(B组),每组40例。用药后观察患者寒战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结果两组用药后治疗寒战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发生1例,B组恶心、呕吐13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的HR在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B组用药后HR呈一过性增快,与用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在用药后与用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疗效优于曲马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氯诺昔康辅助硬膜外阻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辅助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ASAⅠ-Ⅱ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氯诺昔康组(15例),Ⅱ组为哌替啶组(15例),两组均取T11-12行硬膜外穿刺,观察用辅助药前和用药后5、10、20min,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平均动脉(MAP)的变化,以及术中牵拉反应的情况。结果:Ⅱ组用药前后SpO2、HR、MAP均有变化(P<0.05),I组用药前后SpO2、MAP无统计学意义,HR用药后略有降低(P<0.05)。结论:氯诺昔康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对呼吸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老年危重患者膝关节置换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89例合并2种以上危重疾病的患者,按麻醉方法分为神经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比较2组诱导前(rID)、麻醉后即刻(T1)、麻醉后5min(T2)、麻醉后30min(T3)、术毕时(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评价术后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114.2±13.6)minVS(112.7±12.9)min]、麻醉时间[(123.5±6.3)minVS(124.3±5.9)min]和输血量[(485.3±56.8)mlVS(462.3±50.7)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除T1、T2和,T3时刻的HR与1、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4各时刻的MAP和SpO2及T4时的HR与T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除仍和T4时刻的SpO2与T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4各时刻的HR和MAP及T1和T2时刻的SpO2与T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除T4时刻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HR、MAP和SpO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分别有4例(8.70%)和13例(30.32%)发生并发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下肢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膝关节置换术中能明显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并发症大大降低,可能更适用于老年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和麻醉效果的影响,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恰当的麻醉方法。方法 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连续硬膜外麻醉(CEA)组;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每组30例。监测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麻醉前、麻醉注药后1min、3min、5min、10min、15min.20min.30min时的SBP/DBP、HR、RR、SpO2、ECG、运动神经阻滞情况(Bromage氏评分)等,评价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和CEA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均未超过T6,对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无明显影响,SpO2〉9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到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CSEA组均小于CEA组,Bromage氏评分CSEA组大于CE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CSEA组和CEA组患者术中BP、H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麻醉效果评价CSEA组优于CEA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和谇续硬膜外麻醉均可安全有效的用于绎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麻醉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药效学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其中20例有阻塞性黄疸的肝功能异常病人,AsAⅢ级,为肝功能异常组(Ⅰ组),另20例肝功能正常病人,ASAⅠ~Ⅱ级,为对照组(Ⅱ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第8~9胸椎硬膜外穿刺成功后,2min内注入0.75%RP溶液(含肾上腺素5μg/m1)2mg/kg,30min后分别静注γ-羟丁酸钠、瑞芬太尼和阿曲库铵诱导插管并维持,并持续吸入N2O:O2(1:1)。观察硬膜外注药后30min内的感觉、运动阻滞效果;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均连续测定并记录注药前、后10、20、30、60、90、120和18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心电图(ECG);同时记录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特征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注药后各时点SBP、DBP、MAP均下降,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Ⅱ组注药后10~90min内各时点SBP、DBP、MAP均下降,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注药120min后各时点SBP、DBP、MAP均趋向回升,Ⅱ组回升明显,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R:两组注药后均减慢,Ⅰ组或Ⅱ组分别在注药30min或90min后各时点减慢明显,与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低血压发生率较高,麻黄素用量较大,与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肝功能正常和异常患者在注药后30min内,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无明显差别;肝功能异常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较差,低血压发生率较高,故麻醉用药要分次、少量,并应加强对循环功能的监测及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每组39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前10min、气腹后10min及术毕放气后5min四个时间点的HR及MAP变化情况及术中镇痛肌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HR、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腹后10min全麻组患者HR、MAP高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镇痛肌松效果优37例,所占百分比为94.87%,与全麻组(74.3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镇痛肌松效果良好,术中患者生命体征较为稳定,可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1.
喉罩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腔开放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喉罩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腔开放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腹腔开放手术患者600例。随机均分为喉罩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Ⅰ组)和气管内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Ⅱ组),每组各300例。记录麻醉诱导、复苏时喉罩置入及退出,气管插管及拔管即刻及其前、后5min HR、MAP波动幅度,麻醉维持中HR、MAP,麻醉诱导、维持静脉麻醉药的用量,术毕清醒时间。结果Ⅰ组诱导、复苏HR、MAP的波动幅度远远低于Ⅱ组(P〈0.01),两组麻醉维持中的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诱导、维持静脉麻醉药的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5);Ⅰ组术毕清醒明显早于Ⅱ组(P〈0.01);Ⅰ组苏醒期躁动、术后咽喉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P〈0.01)。结论喉罩浅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腔开放手术中的应用优于气管内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2.
田华 《海南医学》2011,22(24):55-56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00例硬膜外麻醉下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实验组)和盐酸罗哌卡因组(对照组)。评价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感觉阻滞情况、运动阻滞情况、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后实验组、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P)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则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心率阻R)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则下降明显。实验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最大阻滞平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恢复时间、最大Bromag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中、术后各种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使用起效速度快,血流动力学稳定,临床麻醉效果确切,使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术前心理咨询对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2组:A组,术前一日主麻医师访视病人,介绍麻醉方法;B组:无术前访视,常规与家属谈话签字后进手术室。观察病人麻醉前、麻醉中、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呼吸(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002),记录局麻药用量、镇静药用量。用成组比较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前R、SpO2无明显差异(P〉0.05),A组病人术前MAP、HR明显低于B组(P〈0.05),术中平均HR、MAP明显低于B组(P〈0.05),镇静药用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病人术前心理咨询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减少镇静药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采用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10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组(T组)和单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组(O组),每组50例,观察病人的MAP、HR和SpO2的变化及手术时手术医生麻醉效果评估。结果:T组病人的MAP波动较0组小(P〈0.01),麻醉镇痛达优率优于O组(P〈0.05)。结论:采用一点穿刺、双向注药法硬膜外麻醉,提高了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与PaO2的变化。方法28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组(GE组)和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14例。GE组于T7,8。间隙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上达T4、下达T12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分别监测并记录人工气腹前和氯腹后1、2、3h的MAP、ECG、HR、SpO2的情况,并同时于各时间点抽取血样进行血气分析;G组除无连硬外阻滞及需术中及时补充芬太尼外,余与GE组同。结果于气腹后1、2、3h时G组MAP、HR均较气腹前升高(P〈0.05),GE组MAP较气腹前仅有轻微变化(P〉0.05),HR较气腹前降低(P〈0.05),而两组间比较MAP、HR差异有显著性(P〈0.05),气腹后1、2、3hPaCO2值与气腹前比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气腹后3hpH值低于正常值,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麻醉可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位硬膜外麻醉+臂丛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麻醉平面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54例ASAⅠ-Ⅱ级行乳腺癌根治术的病人分成两组,行高位硬膜外麻醉+臂丛阻滞(Ⅰ组,n=30),单纯高位硬膜外麻醉(Ⅱ组,n=24),进行感觉阻滞平面和疼痛测定;记录不同麻醉阶段脉搏氧饱和度(SpO2),HR,无创血压;统计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最高阻滞平面Ⅰ组比Ⅱ组离3—4节段;VAS疼痛评分,皮下剥离时Ⅰ组疼痛病例显著低于Ⅱ组(P〈0.05),腋窝淋巴结清除时Ⅰ组疼痛病例显著低于Ⅱ组(P〈0.01)。SpO2,HR,NIBP在不同麻醉阶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气紧、胸闷共发生7例,其中Ⅰ组4例,Ⅱ组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位硬膜外麻醉+臂丛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中是安全有效的,麻醉阻滞平面宽,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上腹部肿瘤病人手术用硬膜二点穿刺阻滞麻醉的效果反应。方法:选择ASA(麻醉病人分类)Ⅰ-Ⅲ级择期上腹部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二点穿刺阻滞麻醉,Ⅱ组为一点穿刺麻醉。观察2组病人术中BP、HR、SPO2及硬膜外麻醉用量,补液量,以及麻醉效果评级,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相比BP:P>0.05;HR:P<0.05。硬膜外用药量相比:P<0.01;2组麻醉效果评组相比:P<0.05。结论:上腹部肿瘤手术用硬膜外二点阻滞麻醉优于硬膜外一点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或芬太尼对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和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ASAⅠ-Ⅱ级行前臂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4组,Ⅰ组:1%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Ⅱ组:地塞米松250μg/mL+1%*1多卡因+0.3%罗哌卡因;Ⅲ组:芬太尼2μg/mL+1%利多卡因+0.3%罗哌卡因;Ⅳ组:地塞米松250μg/mL+芬太尼2μg/mL+1%+1多卡因+0.3%罗哌卡因。各组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5mL。观察各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术后24h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记录麻醉期间MAP、HR及SpO2的变化。结果Ⅱ组、Ⅲ组及Ⅳ组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Ⅰ组(P〈0.05),尤以Ⅳ组为甚(P〈0.01),Ⅱ组和Ⅲ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Ⅰ组、Ⅱ组与麻醉前相比,MAP在麻醉后10min显著升高(P〈0.01),而HR则在麻醉后5min显著增快(P〈0.01)。Ⅲ组、Ⅳ组在麻醉前后MAP、HR无显著性变化(P〉0.05),四组的SpO2在麻醉前后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芬太尼合用于臂丛阻滞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明显改善麻醉效果,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甲组30例接受单纯全麻,乙组32例接受硬膜外复合全麻,观察2组麻醉效果。结果:乙组患者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甲组(P <0.05)。甲组插管时患者SBP、MAP、HR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 <0.05),乙组患者无明显波动,2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妇科手术患者接受治疗时,应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相对较小,术后可快速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兰宣鹤 《四川医学》2011,32(11):1756-1758
目的比较碳酸利多卡因与盐酸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派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T组和Y组,各40例。分别予1.72%碳酸利多卡因7.5ml复合1%盐酸罗派卡因7.5ml行硬膜外麻醉(T组),2%盐酸利多卡因7.5ml复合1%盐酸罗派卡因7.5ml行硬膜外麻醉(Y组)。两组患者均选择T12~L1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ml作为试验剂量,再注入10ml局麻药作为初始量。两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舒适度(BCS)评分、术者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监测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情况(采用针刺皮肤法)、切皮前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采用Bromage评分法)和入室(T0)、术前(T1)、切皮(T2)、术毕(T3)的HR、MAP、SpO2及呼吸频率(f)。结果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及MAP、HR、呼吸频率(f)、Sp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S疼痛评分T组低于Y组(P〈0.05),BCS评分T组高于Y组(P〈0.05)。T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显著短于Y组(P〈0.05)。切皮前T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优于Y组(P〈0.05)。T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Y组(P〈0.05)。T组术者满意度优于Y组(P〈0.05)。结论碳酸利多卡因复合盐酸罗派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盐酸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