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CP/HAFG-rhBMP-2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卫庆  王宸  陈昌红 《现代医学》2007,35(4):265-270
目的研制理想的能较快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将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透明质酸钠-纤维蛋白复合凝胶(HAFG)缓释体系和多孔双相钙磷陶瓷(BCP)结合研制成BCP/HAFG-rhBMP-2人工骨,并分别将BCP/HAFG-rhBMP-2、BCP/rhBMP-2和BCP/HAFG人工骨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分别行大体、放射学、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试验中第12周与第2周相比较,3组碱性磷酸酶(AKP)值下降情况分别为BPC/HAFG-rhBMP-2组降低了65.13%,BPC/BMP-2组降低了71.03%,BPC/HAFG组降低了58.59%。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显示:12周时BPC/HAFG-rhBMP-2组材料已基本被成熟骨组织所代替,新骨结构与宿主骨无差别,而BPC/HAFG和BPC/rhBMP-2组骨小梁结构疏松细小,材料仍未完全被降解,材料与骨组织间形成较大间隙。术后12周时3组材料植入部位骨组织极限抗压强度分别为:BCP/HAFG-rhBMP-2组(538±12.7)N、BCP/BMP-2组(368±24.0)N、BCP/HAFG组(256±8.4)N。BPC/HAFG-BMP-2复合型人工骨较BCP/BMP-2及BCP/HAFG人工骨具有更强、更持久的诱导成骨活性。结论BCP/HAFG-rhBMP-2人工骨能更快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人工骨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理想的,能够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采用乳液共混法将消旋聚乳酸(PDLLA)、羟基磷灰石(HA)、脱钙骨基质(DBM)结合,制成PDLLA/HA/DBM人工骨,并将PDLLA/HA/DBM和PDLLA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和12周时摄X片及病理形态学观察及新骨形成定量分析。结果PDLLA/HA/DBM人工骨内新骨形成量明显多于PDLLA及空白对照组(P<0.01),且能够有效修复骨缺损。结论PDLLA/HA/DBM人工骨能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研制理想的、能较快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人工骨材料。方法:将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和多孔复合陶瓷(PCC)结合研制成BMP/PCC人工骨,并将BMP/PCC和PCC人工骨进行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对比研究。术后2、4、8、12周时取材,分别作大体、组织形态学、新骨形成定量分析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BMP/PCC人工骨内新骨形成量明显多于PCC人工骨、术后12周时,BMP/PCC侧植入部位的抗折强度明显高于PCC侧。结论:BMP/PCC人工骨能更快促进长骨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较理想的人工骨材料。  相似文献   

4.
骨缺损修复是骨科领域的重要课题,除使用生物材料外,人工材料也被广泛应用.但目前尚无理想的人工骨材料.为适应临床上不同植骨的需求,我们研制出了不同降解率的β-磷酸三钙(β-TCP),将其与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复合制备成不同降解率的β-TCP/rhBMP-2复合人工骨并对其异位诱导成骨活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为载体支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构建NanoHA复合rhBMP-2人工骨(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植入兔桡骨缺损,探讨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局部成骨活性及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能力,为临床骨缺损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6只成年的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随机分为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组(A组)、Nano-HA人工骨组(B组)、空白组(C组)3组,每组12只,制作成桡骨为12mm的骨缺损模型。A组植入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B组植入Nano-HA人工骨,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植入后于4、8、12周行大体观察、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检测、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及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1)与术前比较,3组ALP含量术后4周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8周达最高峰(P<0.05),之后开始下降,在12周时ALP含量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3组术后4、8、12周AL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X线片表现:术后12周A组植入材料完全降解,骨皮质连接完成,骨缺损完全修复;B组材料大部分降解,有大量骨密度影,有大量骨痂形成,骨髓腔基本再通,骨缺损大部分修复;C组骨折断端光滑硬化吸收,无骨质长入,骨髓腔封闭,形成骨不连。3组术后4、8、12周Lane-Sandhu X线骨形成评分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学表现:术后12周A组材料完全降解,大量的板层骨形成,骨痂完成塑形,骨缺损修复;B组材料大部分降解及密质骨形成,有大量新生骨组织,骨缺损大部分修复;C组骨缺损断端大量的纤维组织形成,未见新骨形成,断端骨不连。3组术后4、8、12周Lane-Sandhu组织学骨形成评分A组>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点抗弯生物力学检测A组标本术后4、8、12周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比Nano-HA人工骨具有更强的成骨能力,明显缩短了骨缺损愈合时间。Nano-HA/rhBMP-2复合人工骨在修复长骨骨缺损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骨缺损修复材料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以及在骨修复过程中bFGF和BMP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羟基磷灰石(HA)作为载体,将一定量的BMP和/或bFGF与之复合,形成HA/BMP/bFGF、HA/BMP复合物,分别修复1.0cm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新骨形成的定量分析。结果:新骨能长入植入材料孔道内和覆盖植入材料,修复骨缺损。第2、4、8、12周时,植入HA/BMP/bFGF复合材料侧新骨形成量均多于H-BMP侧。结论:BMP/bFGF复合后骨修复作用优于单一的BM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BMP和bFGF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骨生长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36只家兔的双侧桡骨均建立1.0 cm的骨缺损实验模型后随机分为A,B,C,D组。其中A组为对照组,于骨缺损部位植入单纯磷酸钙骨水泥(CPC);B组植入复合bFGF的CPC,C组植入复合VEGF的CPC,D组植入联合应用bFGF和VEGF的CPC。分别于术后3,6,12周切取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手段,观察各个时期新骨形成的情况。结果:X线摄片显示12周时D组骨缺损完全修复,材料基本降解;B,C组骨缺损基本修复。骨密度测量显示术后12周时D组骨密度明显高于B,C两组(P<0.05)。生物力学测试(12周时)显示D组最大抗折载荷明显高于B,C两组(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12周时,编织骨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D组中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以及骨小梁正常的排列结构重新恢复,B和C组则未见骨髓腔再通。 结论:CPC/bFGF,CPC/VEGF和CPC/bFGF+VEGF 3组复合物均能促进骨组织生长及加速骨缺损的修复;CPC/bFGF+VEGF复合物促进骨组织生长的能力明显优于CPC/bFGF和CPC/VEGF复合物,说明bFGF与VEGF促进骨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自行合成的CPC和CPC/BMP复合人工骨的成骨能力、降解性能以及植入体内后的骨结合能力。[方法]参考文献方法合成CPC,并将其作为BMP的载体制成CPC/BMP复合物,植入小鼠肌袋和兔桡骨15mm骨缺损,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的变化,综合评价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结果]CPC植入小鼠肌袋内不能诱导成骨,CPC/BMP植入后有新骨形成,同时材料出现降解。植入骨缺损后,CPC/BMP复合物和单纯的CPC均可以促进新骨形成,但后者骨修复能力弱,材料降解速度缓慢。植入4周有新骨形成,材料形态出现变化,晶体结构被逐渐破坏。24周有板层骨长入并与材料紧密结合,骨缺损初步修复,材料被溶解成规则的蜂窝状框架结构。X-射线能谱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新骨钙化程度逐渐增高,24周时已经与正常骨接近。[结论]CPC/BMP生物活性人工骨降解性能理想,对骨缺损有较强的修复能力,可望成为新型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重组人BMP—2、bFGF与HA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复合对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以及在骨修复过程中bFGF和BMP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用羟基磷灰石(HA)作为载体,将一定量的BMP和/或bFGF与之复合,形成HA/MBP/bFGF,HA/BMP复合物,分别修复1.0cm兔桡骨节段性缺损,术后2、4、8、12周取材,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新骨形成的定量分析。结果:新骨能长入植入材料孔道和覆盖植入材料,修复骨缺损,第2、4、8,12周时,植入HA/BMP/bFGF复合材料侧新骨形成量均多于HA/BMP侧。结论:BMP/bFGF复合后骨修复作用优于单一的BMP,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BMP和bFGF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山羊骨质疏松症模型上,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磷酸钙人工骨(CPC)和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磷酸钙人工骨(rhBMP-2/CPC)3种充填材料充填后椎体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6~8岁中老年雌性山羊8只,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4个月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在C形臂X光机监视下,随机选取每只山羊的L2~L6的2节椎体行PVP,分别充填PMMA、CPC和rhBMP-2/CPC,保证每只山羊2节穿刺椎体的充填材料各不相同,术后4个月麻醉动物,活体取出椎体,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8只山羊16个椎体的PVP均成功,3种充填材料分布于椎体内,共出现4个椎体的渗漏.扫描电镜观察:PMMA呈层状黏附于松质骨表面,两者界限明显,PMMA表面有极少量的细胞成分存在,未见骨质长人PMMA和PMMA的降解;CPC呈松散的团状,渗透于骨组织中,与骨组织融合在一起,有新骨组织长入其内部,呈交错连接,无界膜形成,有不规则的互相连通的自然孔隙存在,细胞成分较多,可见CPC吸收;与CPC结构相比,rhBMP-2/CPC细胞成分更为丰富,可见大量成簇的成骨细胞,并可见较成熟的骨小梁形成.结论:rhBMP-2/CPC和CPC均具有降解活性和骨传导活性,优于PMMA.rhBMP-2/CPC还具有诱导成骨活性,可能成为PVP中强化骨质疏松椎体的首选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11.
张战和  江玉民  乔鑫 《广西医学》2012,34(12):1594-1596
目的探讨rhBMP-2/20%-β-TCP/SF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及其作为骨替代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按Thomas方法,在其左侧股骨内侧髁作9 mm×4 mm×5 mm的骨缺损区模型,然后将rhBMP-2/20%-β-TCP/SF复合物材料植入实验组,对照组植入自体骨碎片。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各处死2只动物模型进行大体观察,以及进行X线、人工骨降解情况及早期骨组织学切片分析。结果术后12周实验组植入材料基本完全溶解,并形成典型的骨小梁及髓腔结构,成骨面积为50.45%,大于对照组的42.17%。结论 rhBMP-2/20%-β-TCP/SF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有效促进骨缺损的修复愈合,有望成为修补股骨缺损的人工骨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磷酸钙骨水泥/氨磷汀/顺铂(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用作肿瘤性骨缺损的填充材料进行可行性研究。方法按照质量比为1000:2:5的比例将磷酸钙骨水泥、顺铂、氨磷汀复合制备成人工骨复合体,对其进行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孔隙率测定和扫描电镜、体外药物缓释、对骨肉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实验观察以及体内修复兔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结果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在固化时间、力学强度、孔隙率方面同单纯磷酸钙复合体相比没有差别,具有可持续缓释药物的作用,且氨磷汀的加入不影响顺铂对骨肉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在兔体内可观察到材料本身的降解和新骨长入材料内部的病理学证据。结论CPC/amifostine/cisplatin复合体用作骨缺损的填充材料对于局部残存肿瘤细胞的消灭和缺损本身的修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factor,bFGF)复合材料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为内源性修复关节软骨缺损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用兔作为实验动物造成双侧股骨髁间窝全层软骨缺损,分别采用不同的材料(rhBMP2/PVP组、bFGF/PVP组、rhBMP2/bFGF/PVP组、PVP组)进行缺损修复,光镜及电镜下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术后8周rhBMP2/bFGF/PVP组软骨缺损已基本修复,12周时软骨修复更加光滑、完整。其余组软骨缺损修复效果不如rhBMP2/bFGF/PVP组。结论BMP具有诱导形成软骨的活性,与bFGF的复合物能增强软骨细胞增生,较单独应用BMP效果好,是生物学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钙磷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复合重组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rhVEGF) 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促进大段异体脱蛋白骨(deproteinized bone,DPB)移植再血管化的能力.方法 成年杂交犬36只,距关节面30 mm 切除右侧股骨下端制成半关节缺损模型,分成CPC/rhVEGF/rhBMP-2/DPB移植组(A组);rhVEGF/rhBMP-2/DPB移植组(B组);单纯的DPB移植组(C组)3组.于术后4、8、12、16 周行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透射电镜检查、墨汁灌注微血管分析、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检测,观察血管发生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 A组在各时间点X线及组织学,其成骨能力和血管生成均优于B、C两组,血管墨汁灌注图像分析和ECT检测动脉灌注情况均优于B、C两组(P<0.01),B、C组间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C/rhVEGF/rhBMP-2/DPB可促进异体大段骨移植的成骨能力及局部血管早期形成,使移植体最终达到骨愈合成为自身组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胶复合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及作为人工关节固定的可能性.方法 实验于2007-11/2008-05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成熟新西兰大白兔16只,在双侧股骨外侧髁部建立骨缺损模式,钻取直径4 mm,孔深8 mm的柱状圆洞.将FG/CPC复合材料随机植入一侧骨缺损处,另一侧骨缺损以CPC植入作为实验对照.②复合型磷酸钙骨水泥组将复合磷酸钙骨水泥(液粉比为0.3)用专用注射器注入骨孔内并使磷酸钙骨水泥外溢,同时加压固定10min直至硬化,对照组同样方法.⑨于术后2、4、8和12周分别处死新西兰兔(n=4),分别进行大体观察和力学测试.结果 16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FG/CPC人工骨组比CPC骨组能更有效地修复骨缺损;生物力学测定证明不同的水泥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复合型骨水泥抗剪切力强于对照组骨水泥.结论 FG/CPC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骨传导能力、力学特性,有望成为骨组织工程中修复骨缺损和固定人工关节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6.
珍珠层人工骨复合成骨细胞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成骨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珍珠层/消旋聚乳酸(N/P)人工骨复合同种异体成骨细胞(OBs)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能力,研究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手术造成15 mm桡骨缺损模型,将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新西兰白兔OBs分别种植到N/P人工骨和消旋聚乳酸(PDLLA)人工骨材料上.以复合OBs的N/P人工骨为实验组,以复合OBs的PDLLA人工骨和未复合OBs的N/P人工骨作对照组,移植修复兔桡骨缺损.分别于植入后4,8,12 wk取材,经大体观察、X线、组织学检测,观察细胞-材料复合物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结果: 复合OBs的N/P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术后8 wk材料中形成大片板层骨,12 wk骨痂桥接缺损,骨皮质连续,部分髓腔再通,珍珠层材料降解成粉末状,新骨周围材料降解明显;复合OBs的PDLLA组术后8 wk时形成部分板层骨,但以类骨质多见,材料已大部分降解,12 wk已完全降解,骨痂与断端界限消失,骨痂呈连续的窄条状修复骨缺损,但骨髓腔轮廓不清,骨痂形成的数量较实验组明显减少;未复合OBs的N/P组12 wk时仅在材料与宿主骨两断端连接部有片状成熟新骨形成,但在材料中央处有少许成骨.N/P人工骨材料亦部分降解成粉末状,但降解速度慢于实验组.结论: 珍珠层人工骨复合OBs能很好地修复兔桡骨临界性骨缺损,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研制一种具有骨诱导活性人工骨,以提高其修复骨缺损的能力,作者将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与多孔磷酸三钙(TCP)陶瓷结合制成BMP/TCP复合人工骨材料。将BMP/TCP材料植入小鼠肌肉后,第8天在植入材料表面和孔内诱导出软骨,14d出现交织骨,21d出现板层骨和骨髓。将BMP/TCP材料植入兔股骨髁间腔洞状骨缺损内,第2、8和12周时材料内新骨形成量均明显多于单纯TCP对照侧。以上实验证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不同处理方式的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皮质骨修复兔大段负重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大段负重骨缺损的重建提供新方法.方法 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组,造成左侧股骨中上段缺损2cm的模型,A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 ACS,B组植入异体骨 rhBMP-2,C组植入异体骨 ACS,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E组植入自体骨。术后3、6、9、12周照X线片,观察骨愈合情况并测量骨痂形成面积。术后12周处死动物,对标本进行三点弯曲力学测试,检测新骨形成率、骨孔隙率。结果 A组在X线表现、骨痂形成面积、三点弯曲破坏负荷、新骨形成率及骨孔隙率等方面均优于B、C、D组,与E组相仿。结论 同种异体皮质骨、rhBMP-2和ACS复合移植既具有高效持续的骨诱导作用,又能提供足够的机械强度,是修复大段负重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犬气管环部分缺损后软骨再生的可行性.方法:切除连续5个气管环前端的部分软骨,形成1 cm×3 cm的气管原位软骨缺损,建立犬气管软骨缺损模型.将18只犬随机分为A,B,C组,每组6只,A组为对照组,于软骨缺损处未行任何处理,B组于气管软骨缺损部位植入rhBMP-2/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材料,C组于气管软骨缺损部位植入rhBMP-2/bFGF/PVP复合材料.于术后12wk处死各实验犬,行大体及组织学检查,组织学半定量测定新生软骨情况.结果:A组气管软骨损伤残端出现气管软骨软化现象,气管管腔狭窄明显,软骨缺损处未见新生软骨生成;B,C两组气管软骨损伤部位残端未见气管软化,管腔狭窄不明显,软骨缺损处可见新生软骨及软骨岛生成,其中C组诱导新生软骨面积较B组更大(P<0.05).结论:rhBMP-2/PVP及rhBMP-2/bFGF/PVP缓释系统均可诱导气管软骨再生,rhBMP-2/bFGF/PVP缓释系统效果优于rh-BMP-2/PVP缓释系统.bFGF可能具有促进rhBMP-2诱导犬气管损伤后软骨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制CPC/BMP复合人工骨对兔实验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修复作用,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24只健康成年兔分成CPC组12只和CPC/BMP组12只,在兔左侧股骨头建立ANFH骨缺损模型。将CPC作为BMP的载体制备成CPC/BMP复合材料后,植入骨缺损处,同时设立单纯CPC填充对照组。术后3及12周分批处死动物,每组每次处死6只。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HE染色、透射电镜等手段观察新骨形成和材料降解情况。综合评价CPC/BMP复合材料对ANFH骨缺损的修复能力。结果:CPC/BMP组3及12周时成骨情况明显优于单纯CPC组。CPC/BMP组3周时,CPC表面及内部可见较多新骨及幼稚骨细胞,CPC已被分解成多个区域(岛状分布),有板层骨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可见成骨细胞侵入CPC内部,细胞浆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CPC/BMP组12周时,光镜下见CPC降解,新生骨长入材料并与之相互分割包裹,骨小梁增粗; X线片显示新骨显影较清,材料密度减低,吸收降解现象明显;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大量成骨细胞散在于CPC颗粒之间,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扩张,较多毛细血管侵入材料内部。在材料降解速度方面,CPC/BMP组明显快于CPC组。结论:CPC是BMP的理想载体,CPC/BMP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传导成骨和诱导成骨活性,对实验性ANFH具有修复作用。在降解速度上CPC/BMP组明显快于单纯CPC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