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髂腹股沟入路是由Letournel开展的显示髋臼前柱和髂骨体的内侧面的入路.它可由骶髂前面至耻骨联合范围内显露内髂骨的全部和骨盆入口.也可进入髂骨体部的四边形面和上下支.也可进入髂骨外侧面.所有骨盆前面和前柱的骨折均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  相似文献   
2.
3.
肘关节后侧入路是临床上施行肘关节手术最常用的手术人路,可以充分显露肘关节的内部结构。肘后关节入路可有行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或经肱三头肌腱入路,其中采用肱三头肌舌状瓣切口和经肱三头肌腱劈开切口同样可以充分显露肘关节内部结构,而不需要作尺骨鹰嘴切骨,在临床上应用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4.
基于CT断层图像重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的三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寻求快速准确重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三维结构的方法。方法基于髋关节的64排螺旋CT连续断层二维图像,M im ics软件分别重建髋臼、近端股骨、股骨颈及股骨头病变组织的三维可视化结构。结果 M im ics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髋关节CT扫描的D 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图像结构清晰,可真实再现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结构,并且能够对病变组织部位予以定位,对病变组织体积进行计算。结论 M im ics软件根据CT扫描所得的D icom原始数据能准确重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的三维立体结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质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在人体步态运动过程中受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应力分布.方法 选择4名行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均应用DuromTM髋关节表面置换系统假体)术后志愿者,利用64排螺旋CT对志愿者髋臼、股骨近端及假体进行扫描,采用Mimics、Abaqus软件重建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有限元模型,模拟股骨在膝关节完全固定(人体站立相)下的静力影响,同时采用冲击载荷对髋关节进行试验,比较冲击载荷对股骨的不同作用效果,以及股骨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结果 在500 N载荷作用下静载的应力峰值(5.21 MPa)大于冲击载荷应力峰值(1.89 MPa).从分布区域看,静载的峰值应力与冲击载荷的分布相同,都位于股骨颈周围区域.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头颈交界处应力较其他区域减少21% ~76%,出现明显的应力遮挡,应力峰值存在于股骨颈基底部.结论 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在冲击载荷作用下,高应力存在于股骨颈基底部,股骨头颈交界处应力遮挡明显.  相似文献   
6.
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后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全髋关节置换相比,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有着诸多优势,如保留股骨头、股骨颈,方便于日后翻修,保存了股骨近端的生理力学分布,已成为年轻或对髋关节活动度要求较高的髋关节骨关节炎终末期患者更具吸引力的手术治疗方式.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殷骨及假体的应力分布.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9/2008-04在南方医科大学解剖及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对象: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行金属对金属髋关节表面置换术男性患者1例(自愿参与实验),年龄40岁,检查排除健侧髋关节疾患.方法:建立股骨和假体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步行峰值关节载荷作用下,表面置换术后股骨颈及假体的应力水平.主要观察指标:股骨侧与假体的应力.结果:①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受力总体模式不变,股骨颈存在应力遮挡.应力峰值存在于股骨颈基底部,与其他区应力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特别是转子窝附近以及骨-假体界面.②假体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存在于髋臼及股骨假体外上方、髋臼杯沿与股骨假体交界处以及骨-假体界面.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股骨受力总体模式不变,股骨颈存在应力遮挡.峰应力存在于股骨颈基底部及骨-假体界面,为了减少术后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术中应特别加以保护上述区域.  相似文献   
7.
背景:椎间盘退变可导致髓核细胞数量的减少,过氧化物酶Ⅱ可参与细胞的抗氧化损伤、细胞分裂、分化、信号转导和凋亡等过程的调控.过氧化物酶Ⅱ对椎间盘退变有促进作用,但其机制仍不清楚.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Ⅱ对体外培养的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性和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设置对照组及过氧化物酶Ⅱ10,100和1 000 ng/L组.对照组不含氧化物酶Ⅱ,其他3组加入相应剂量的氧化物酶Ⅱ.应用免疫组化法鉴定髓核细胞,并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于加过氧化物酶Ⅱ后第3和7天分别取对照组及各组细胞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Ⅱ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在体外培养的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随加入的过氧化物酶Ⅱ质量浓度的增加,椎间盘髓核细胞数量和Ⅱ型胶原合成逐渐减少(P<0 01).提示过氧化物酶Ⅱ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数量和Ⅱ型胶原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以此推测过氧化物酶Ⅱ对髓核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一种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背景:椎间盘退变可导致髓核细胞数量的减少,过氧化物酶Ⅱ可参与细胞的抗氧化损伤、细胞分裂、分化、信号转导和凋亡等过程的调控。过氧化物酶Ⅱ对椎间盘退变有促进作用,但其机制仍不清楚。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Ⅱ对体外培养的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活性和Ⅱ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设置对照组及过氧化物酶Ⅱ10,100和1 000 ng/L组。对照组不含氧化物酶Ⅱ,其他3组加入相应剂量的氧化物酶Ⅱ。应用免疫组化法鉴定髓核细胞,并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于加过氧化物酶Ⅱ后第3和7天分别取对照组及各组细胞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Ⅱ型胶原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在体外培养的人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细胞,随加入的过氧化物酶Ⅱ质量浓度的增加,椎间盘髓核细胞数量和Ⅱ型胶原合成逐渐减少(P < 0.01)。提示过氧化物酶Ⅱ对椎间盘髓核细胞的数量和Ⅱ型胶原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以此推测过氧化物酶Ⅱ对髓核细胞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导致椎间盘退变的一种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联合多模式镇痛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的早期疗效。方法本组自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了97例(104髋)接受THR的患者,男43例,女54例,平均年龄(56.14+2.97)岁。术后采用联合多模式镇痛技术进行围手术镇痛,除给予术后常规药物镇痛外,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如术前宣教、超前镇痛、物理疗法以及术后肢体功能锻炼等综合措施。由同一术者实施,关节假体及器械均选自同一厂家,自术后12h随机将上述104髋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实验组联合应用及通安片与非甾体类镇痛药物,对照组单纯服用非甾体类镇痛药进行镇痛,术后指导患者行肢体功能锻炼,以患者主观疼痛及关节活动情况作为主要观察指标,以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对静息痛与关节活动后疼痛评分进行量化评估镇痛效果。结果实验组静息痛与关节活动后疼痛总体NPRS评分分别为(4.74+0.77)及(6.14±1.41)分,对照组则分别为(5.11±1.01)及(7.23+0.97)分,经SPSS13.0软件包统计学检验,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出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关节主动活动能力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多模式镇痛在THR术后的早期疗效较好,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是一种较廉价的镇痛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李鉴轶,欧新发,徐达传,等.肩关节前上后入路[J/CD].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5):705—7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