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陶玉  黄兆明 《浙江医学》2011,33(10):1472-1473
目的探讨核黄素对伊立替康所致化疗相关性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同时期各种程度相当的转移性大肠癌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行FOLFIRI方案前2d开始加用核黄素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1次/d,连用7d;对照组不加用核黄素注射液。观察两组早发性腹泻和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并比较两组腹泻程度。结果两组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腹泻严重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黄素注射液能有效减轻伊立替康所致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艾盐包热熨神阙穴预防伊立替康化疗所致迟发性腹泻的效果。方法 8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FOLFIRI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化疗前1天开始艾盐包热熨神阙穴连续5日。结果 观察组迟发性腹泻发生率25%,对照组迟发性腹泻发生率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严重迟发性腹泻发生率5%,对照组严重迟发性腹泻发生率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盐包热熨神阙穴能降低伊立替康化疗所致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陈爱云 《黑龙江医学》2007,31(7):549-550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大肠癌的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6例伊立替康治疗的晚期大肠癌出现的较特殊的副反应,如急性乙酰胆碱综合征、迟发性腹泻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给予相应的护理及心理和饮食护理。结果本组7例(26.9%)病人在第1次滴注后,出现急性乙酰胆碱综合征;4例(15.4%)出现1-2度迟发性腹泻,2例(7.7%)出现3-4度迟发性腹泻;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分别占42.3%及38.5%,其中3—4度4例(15.4%)。结论加强伊立替康治疗晚期大肠癌的副反应的临床观察及一般护理、心理和饮食护理,尽早发现和处理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减少副反应,并使化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唐华燕 《海南医学》2014,(13):1973-1974
目的比较伊立替康与奥沙利铂用于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挽救性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经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失败的69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两组,伊立替康组35例患者给予伊立替康化疗,奥沙利铂组34例患者给予奥沙利铂化疗,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毒副反应及生存期。结果伊立替康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平均生存期与奥沙利铂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伊立替康组Ⅲ~Ⅳ级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8.57%,低于奥沙利铂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药物用于奥沙利铂辅助化疗失败晚期结直肠癌挽救性化疗的疗效相当,但伊立替康化疗安全性和患者的耐受性较好,在使用时可根据患者情况互换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TD方案与VAD+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68例初治MM患者根据方案不同分为TD组(32例)和VAD+沙利度胺组(36例),两种方案分别化疗4个疗程后,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副作用及生存时间。结果68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CR)、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的患者在TD组为2、3、17、7、3例,VAD组为2、4、19、6、5例。其中有效患者(ORR=CR+VGPR+PR)在两组中比例分别为68.75%和6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嗜睡、粒细胞减少、继发感染、周围神经病变等化疗相关副作用,经药物减量及对症处理后均可好转,TD组粒细胞减少、继发感染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显著低于VAD+沙利度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S及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方案总体疗效与VAD+沙利度胺方案相当,可作为初治MM的有效治疗方案,但相较VAD+沙利度胺方案毒副作用更轻,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别俊  李光明  文烂鼢  任大成 《西部医学》2008,20(6):1150-1152
目的比较伊立替康联合顺铂的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时辰组31例予时辰化疗,伊立替康60mg/m^2静脉滴注第1、8、15天,于上午02:00开始,至08:00结束,顺铂60mg/m^2静脉滴注,第1天,上午10:00开始,至下午22:00结束;对照组29例予常规化疗,每天上午10:00给予伊立替康联合顺铂(两药剂量同时辰化疗组),化疗至少两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时辰化疗组有效率(CR+PR)为87.1%(27/31),常规化疗组有效率为(CR+PR)为65.5%(19/2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及延迟性腹泻,时辰化疗组较常规化疗组低(P〈0.05)。结论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时辰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高于常规化疗,毒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MTT法测定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大肠癌药敏的异质性和个体化疗的可行性。方法用MTT法检测40份大肠癌标本对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单药应用、两药及三药(全量或半量)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结果不同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单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敏感率分别为35.0%、27.5%和20.0%;两药联合应用均优于各自单药的抑制效果(P〈0.05),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弱于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的抑制效果(19〈0.05);三药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两药联合(P〈0.05),三药全量及半量联合应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普遍较低,且存在明显异质性。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经验比较一致,MTT可用于为大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由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的联合应用具有高效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作用,可为临床难治性和复发性大肠癌患者的化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UGT1 A1*28/*6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毒性和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对其进行UGT1A1*28/*6基因检测,随访记录患者行伊立替康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 UGT1A1*28基因型患者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Fisher's exact test,P=0.013),3~4级迟发性腹泻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联合UGT1A1*28/*6两位点分析,野生型、单点变异型和双点变异型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且呈逐渐升高趋势,趋势有统计学差异(2.27%、17.65%、62.5%,趋势检验 P =0.001)。UGT1A1*28和*6基因型对治疗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无显著影响。联合UGT1A1*28/*6两位点分析,野生型、单点变异型和双点变异型患者RR、DCR均有统计学差异( RR:P=0.007,DCR:P=0.016),且呈逐渐降低趋势,趋势有统计学意义(RR:38.64%、8.82%、12.5%,趋势检验P=0.005。 DCR:90.91%、79.41%、50.00%,趋势检验P=0.006)。结论联合检测患者UGT1A1*28/*6基因多态性对于伊立替康个体化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许丽娟  杨维维  许丽艳 《中外医疗》2011,30(24):154-154
伊立替康(CPT-11)是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是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主要用于转移性大肠癌的治疗,对于经含5-FU化疗失败的患者,可作为二线治疗用药。有研究表明伊立替康所造成的Ⅲ~Ⅳ度迟发性腹泻的发生率为20%~40%[1]。多在用药2周后出现,可出现腹痛、水样便甚至血便等严重毒性症状[2]。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治疗费用增加,后续化疗减量或停药。严重会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应用FOLFIRI方案对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治疗引起迟发性腹泻2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替曲塞单药与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方案二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70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化疗方案分为3组:A组(25例):雷替曲塞2~3 mg/m2,静脉滴注,d1;B 组(22例):奥沙利铂100~130 mg/m2,静脉滴注, d1,雷替曲塞剂量及用法同 A 组;C 组(23例):伊立替康160~180 mg/m2,静脉滴注,d1,雷替曲塞剂量及用法同 A 组,均每3周重复,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最多治疗6个周期。结果7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A、B、C组有效率分别是4.0%(1/25)、31.8%(7/22)和21.7%(5/23),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有效率低于B、C组(P<0.05),B组与C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是52.0%(13/25)、77.2%(17/22)、73.9%(17/2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是3.8个月、6.5个月、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是9个月、13个月、11个月,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粒细胞减少、转氨酶异常、消化道反应,以Ⅰ~Ⅱ级为主,粒细胞减少Ⅰ~Ⅱ级发生率分别为4.0%(1/25)、31.8%(7/22)、26.1%(6/23),B、C组明显高于A组(P<0.05)。转氨酶异常Ⅰ~Ⅱ级发生率分别为20.0%(5/25)、31.8%(7/22)、26.1%(6/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泻Ⅰ~Ⅱ级发生率A组4.0%(1/25)、B组4.5%(1/22)低于C组34.8%(8/23)(P<0.05)。结论雷替曲塞单药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化疗中安全有效。雷替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方案疗效优于单药方案,毒性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含5-氟脲苷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转移性肠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64例晚期肠癌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化疗组30例给予含5-氟脲苷方案化疗,联合治疗组34例在化疗基础上联合沙利度胺口服。2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并比较副作用、卡氏评分。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单纯化疗组缓解率33.3%,联合治疗组缓解率58.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便秘和神经毒性有所增加(P〈0.05),两组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5-氟脲苷方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转移性肠癌可提高疗效,副作用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伊立替康化疗疗效和毒性的关系。[方法]67例胃癌患者治疗前采集外周抗凝静脉血进行DNA提取,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扩增,测序;评价伊立替康治疗的毒性及疗效,分析UGT1A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伊立替康化疗疗效和毒性的关系。[结果](TA)6/(TA)6野生基因型、(TA)6/(TA)7杂合基因型及(TA)7/(TA)7纯合突变型的患病率分别为80.6%(54/67)、14.9%(10/67)、4.5%(3/67);UGT1A1*28非野生型的基因多态性患者发生Ⅲ级以上腹泻38.5%显著高于野生基因型11.1%( P <0.05);UGT1A1*28非野生型基因患者需下调伊立替康剂量的患者多于野生基因型(46.2% vs18.5%,P<0.05);野生基因型与非野生基因型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伊立替康治疗的胃癌患者中,UGT1A1*28非野生型的基因多态性患者发生重度腹泻风险较高,基因多态性对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例伊立替康化疗后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抗休克护理的同时予阿托品拮抗。结果:通过此例患者的抢救和护理,认同使用伊立替康化疗后引起的药物性低血压的观点。结论:伊立替康可能存在除迟发性腹泻以外的其他(如胆碱能综合征)迟发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多态性在中国人中的分布,并评价其与伊立替康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58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检测其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其中132例使用伊立替康方案化疗,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不良反应差异。结果158例中,UGT1A1*28野生型TA6/6者126例(79.7%),杂合突变型TA6/7者30例(19.O%),纯合突变型TA7/7者2例(1.3%);64例进行UGT1A1*6基因检测,G/G野生型40例(62.5%),G/A杂合突变型23例(35.9%),A/A纯合突变型1例(1.6%)。UGT1A1*28基因突变可增加2~4级迟发性腹泻发生率(TA6/6者15.0%、TA6/7者34.8%、TA7/7者50.0%,P=0.000);联合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野生型(TA6/6且G/G)患者发生2~4级迟发性腹泻和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概率明显低于单点变异型和双点变异型(13.0%、22.2%、100.0%,P=0.004;8.7%、25.9%、66.7%,P=0.045)。结论UGT1A1*28和UGT1A1*6基因突变患者使用含伊立替康化疗方案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与单一检测一个位点相比,联合检测UGT1A1*28和UGT1A1*6基因型能更准确地预测伊立替康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赵国凤  王海燕 《黑龙江医学》2014,(11):1310-1310
目的:探究接受伊立替康化疗后出现相关腹泻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2013年收治的50例因伊立替康化疗而出现腹泻症状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以及应用价值。结果 经过精心护理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对比治疗护理前有显著优越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伊立替康化疗是当前对肿瘤疾病治疗的重要方案,而该方案会引发出现诸如腹泻的不良反应,对化疗效果产生严重负面影响,需要对其有细致全面的护理,最大程度降低腹泻不良反应事件出现的概率,这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盐酸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盐酸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的5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化疗方案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迟发性腹泻、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其发生率分别为34.62%、80.77%、90.38%。严重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占9.64%,Ⅲ~Ⅳ度迟发型腹泻占9.61%,迟发性腹泻的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患者。结论:盐酸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肠癌耐受性好,严重的骨髓抑制和迟发型腹泻(Ⅲ~Ⅳ度)发生率较低。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迟发性腹泻,应该注意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史常青  纪英  王琳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0):1214+1224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2例应用伊立替康化疗导致Ⅱ~Ⅳ级腹泻患者给予奥曲肽治疗(实验组),观察腹泻的治疗效果及腹泻治疗时间,并与24例未接受奥曲肽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腹泻治疗总有效率为86.4%,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应用伊立替康导致严重腹泻的患者应及早应用奥曲肽治疗,加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联合方案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56例老年MM患者随机分为MPT组30例和MP组26例,分别采用沙利度胺+马法兰+泼尼松(MPT)方案及马法兰+泼尼松(MP)方案治疗,评价治疗效果、无进展生存期(PFS)及PFS生存率。结果M阴组和MP组的ORR分别为83.33%和57.69%,其中CR率分别为16.67%和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组血红蛋白、白蛋白显著高于MP组,骨髓浆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MP组(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M阳组PFS和2年PFS生存率均显著优于MP组(P〈0.01)。结论沙利度胺联合MP方案治疗老年MM疗效确切、安全性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PFS,提高PFS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CO—AMP方案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例复发难治的MM患者随机分为沙利度胺+COAMP组和COAMP组,治疗6个疗程。结果:沙利度胺+COAMP组总有效率为88.9%.COAMP组为55.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沙利度胺+COAMP组中出现便秘、腹胀、乏力和嗜睡,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很快缓解,其他化疗不良反应与COAMP组相同。结论:沙利度胺联合COAMP方案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病人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0.
伊立替康(irinotecan,CPT-11)为半合成水溶性喜树碱衍生物,是DNA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目前为结直肠癌、小细胞肺癌化疗的主要药物.然而其严重肠毒性所造成的迟发性腹泻是临床护理上的主要问题,有报道3~4级腹泻发生率为20%~40%[1],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