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恩格列净在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应用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某医院就诊的4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T2DM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恩格列净联合胰岛素降糖,对照组单纯使用胰岛素降糖,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  相似文献   

2.
陈文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510-1511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定期检查和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等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整体护理。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2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疾病知识掌握、采纳健康生活方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护理下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探究其在医学上的影响力。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的8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与分析,按照随机分配表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0例。试验组被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的所有患者身体状况均有所改善,但试验组患者恢复较快,病人的感染率较低,且低血糖的发生率为零,患者对有效地干预护理满意度较高,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的患者来说,实施有效护理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了治疗时间,且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其干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陈玲   《中国医学工程》2013,(6):123-124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实施整体护理的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入住我院的实施常规护理的3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治疗依从性、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依从性、相关知识掌握程度、采纳健康生活方式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可提高其满意率,提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能有效的控制疾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病毒性肝炎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的502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及的病毒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502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好转所占比例最高(76.89%),其次是痊愈(14.34%),总体预后良好.2)分性别预后情况与总体预后一致,男女组间预后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3...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106例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分析10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发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106例患者中急性肝炎10例(9.4%)、慢性肝炎22例(20.8%)、重型肝炎38例(35.8%)、肝炎肝硬化36例(33.9%),其中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合并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较高,二者总发病率占69.7%;98例为水肿型胰腺炎(92.5%),8例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7.5%)、其中6例为重型肝炎。结论:不同临床分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均可并发急性胰腺炎,其中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发病率较高;临床以水肿型多见;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胰腺炎易误诊、漏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时要反复查血、尿淀粉酶,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护理。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9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主要有:正常卧床、肝胃保护、降血糖药物服用、胰岛素摄入等常规护理,给研究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病情观察;2)生活饮食护理;3)基础护理;4)用药指导;5)心理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达到93.33%%,而对照组仅为77.7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通过加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满意度,加快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8.
病毒性肝炎患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检测对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定量检测259例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303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593例对照者红细胞G-6-PD的活性。结果对照组中G-6-PD缺陷20例(3.37%),甲型病毒性肝炎组G-6-PD缺陷31例(11.9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23.67,P<0.01);乙型病毒性肝炎组G-6-PD缺陷20例(6.6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90,P<0.05);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组的G-6-PD缺陷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χ=4.88,P<0.05)。结论检测甲、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红细胞G-6-PD水平,对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并发溶血性贫血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玉玲 《华夏医学》2007,20(5):972-972
肝炎合并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合并症,糖尿病患者易患病毒性肝炎,患病率为正常人的2~4倍[1],以Ⅱ型糖尿病占多数,可发生任何类型的病毒性肝炎,以慢性肝炎为多见。病毒性肝炎可引起胰岛病变导致胰岛分泌减少,或肝炎引起组织细胞上受体改变使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力降低而不能发挥作用,也可能由于肝脏对胰高血糖的灭活减少,使血中胰高血糖素增多,而引起肝原性糖尿病[2]。我科2006年1~9月收治30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现在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在收治的30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男25例,女5例;年龄为35~70岁,其中病毒性肝炎乙型为25例…  相似文献   

10.
乙型病毒性肝炎可造成肝细胞损伤 ,使得糖代谢发生障碍 ,在部分患者可导致高血糖或低血糖 ,当合并糖尿病后 ,可加重其病情。因此 ,给治疗带来困难。我科自 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共收住乙型肝炎合并 2型糖尿病患者 30例 ,经采用中西药治疗及护理指导 ,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5例 ,女 5例 ,男女比为 5∶1,年龄36~ 6 5岁 ,平均 5 7岁。1 2 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诊断符合 1995年北京病毒性肝炎会议修改方案 ,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 4例 ,中度 12例 ,重度 10例 ,肝硬化 4例。糖尿病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4 5例,占同期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人的3.8%进行分析.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病因,可与乙型病毒侵犯胰腺并在此复制、影响氨基酸代谢与糖中间代谢、大量与长期进糖类致胰岛功能衰弱与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临床特点,以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00例,合并SBP患者163例,男性137例,女性26例,年龄(4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前瞻性地选择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分成激素组(30例)及MMF组(30例).激素组接受常规激素治疗方案;MMF组接受小剂量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方案.结果 激素组和MMF组乙肝病毒激活发生比例分别为26.67%及6.67%,激素组及MMF组的完全缓解比例分别为60.0%(18/30)及73.3%(22/30).结论 与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方案比较,MMF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的方案更能有效地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并在减少乙肝病毒激活及减少肾病复发方面优势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糖代谢紊乱与肝功能损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12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Child-Turcottc-Pugh评分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三组,即A组、B组、C组,均42例,采取三组患者肘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留取血清,判断三组患者血糖代谢异常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结果:C组患者糖尿病发生率(40.48%)明显高于A组(4.76%)、B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普遍存在糖代谢紊乱现象,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进一步加重,糖尿病患病率几率越高,建议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糖代谢紊乱现象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新疆老年病毒性肝炎3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疆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60例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同期300例年龄30~59岁的患者进行对照,对二者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以黄疸、腹胀、腹痛等症状和体征较多见;(2)病原学分型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以病毒性肝炎乙型和丙型为主,重叠感染(13.1%)较多见;(3)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分型以肝炎肝硬化(37.8%)、重型肝炎(21.1%)和淤胆型肝炎(10.8%)为主;(4)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并发症以肝细胞癌(34.7%)、原发性腹膜炎(22.8%)、电解质紊乱(31.4%)多见.结论 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黄疸深,易重症化,并发症和合并症多,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影响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7年4月—2008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确诊的ACS患者568例,根据有无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ACS合并2型糖尿病组(n=125)与ACS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n=443)。搜集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问卷调查,随访研究终点为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比较分析ACS合并2型糖尿病组与ACS未合并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随访时间为7~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7.3年。共有546例(96.13%)患者完成随访,ACS合并糖尿病组MACE发生率高于未合并糖尿病组(44.8%vs.14.3%,x^2=10.876,P=0.035),Cox多元回归分析年龄、空腹血糖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显著危险预测因子(OR=1.003,95%CI1.001~1.031,P=0.038;OR=1.533,95%CI 1.131~2.077,P=0.012)。结论 ACS合并2糖尿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年龄和空腹血糖是MACE危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PHC及单纯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例。15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PHC患者为观察组,136例单纯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HC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乙型肝炎e抗体(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ies,Anti-HBe)、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血糖、血型共6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P(OR=5.046、2.716和9.373,P<0.01)、Anti-HBe阳性(OR=2.305、1.075和4.945,P<0.01)为PHC的危险因素。结论 男性发生PHC的可能性大于女性,Anti-HBe阳性为PHC的独立危险因素,Child-Pugh A期发生PHC的可能性高于Child-Pugh B和C期。  相似文献   

18.
陈运芳  林炳亮 《海南医学》2006,17(9):145-146
目的了解急性病毒性肝炎脂质过氧化反应是否增强.方法对36例急性病毒性肝炎和27例健康对照检测血浆丙二醛(MDA)浓度.结果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患者(n=11)平均血浆MDA浓度为0.822±0.533nmol/L,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n=25)平均血浆MDA浓度为1.836±0.515nmol/L,对照组平均血浆MDA浓度为0.589±0.227nmol/L.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浆MDA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意义的增高(P<0.001).结论急性乙型病毒肝炎血浆MDA水平的增高反映了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白细胞介素-17(IL-17)、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检测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2019年我院收治的9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病情进展分为慢性乙型肝炎A组(42例),代偿期肝硬化B组(2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C组(22例),并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肝功能健康者90名作对照组,均予以血清AFU、IL-17及sST2检测。分析血清AFU、IL-17、sST2水平检测对于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价值。结果A、B、C组血清AFU、IL-17及s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组血清AFU、IL-17及sST2水平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U、IL-17、sST2及联合检测评估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1、0.779、0.876、0.958,sST2及联合检测诊断价值较高。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U、IL-17及sST2水平随病情发展加重,且sST2与联合检测敏感度较高,可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辅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恩替卡韦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头晕2例,恶心1例;对照组出现腹泻3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经调整用药后消失.结论 恩替卡韦辅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