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建立区域性高危儿网络管理体系防控高危儿残疾发生的可行性。方法 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连云港市出生并登记管理的B类活产高危儿1252例根据是否接受网络化管理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运用高危儿网络化管理体系,对试验组高危儿的生长发育、诊断和早期干预进行监督管理;对照组高危儿仅接受高危儿常规门诊管理。2年后对仍在案的940例高危儿进行全面体检和系统评估,比较家长依从性,儿童发育情况、发育异常程度及发育异常儿童功能状况。结果 试验组高危儿管理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χ2 = 44.161, P < 0.001),2岁时发育转归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χ2 = 204.340, P < 0.001)。越小年龄段发现偏离/异常并进行干预的高危儿预后越好( χ2 = 42.038, P < 0.001),2岁时病情严重程度越轻( χ2 = 10.508, P < 0.01)。试验组2岁时各能区的发育偏离/异常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 = 17.446, P < 0.01);即使发生发育偏离/异常,除身体结构外( P > 0.05),试验组各功能区发育情况好于对照组(| t| > 2.206, P < 0.05)。 结论 高危儿网络化管理体系的建立能够明显提高家长对高危儿管理的依从性,改善发育偏离/异常高危儿的发育转归,从而达到预防残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潍坊市养老院老年人吞咽障碍与误吸的发生情况及具体表现。方法 2021年1月至6月,随机抽取潍坊市10家养老院入住的837位老年人,采用基本情况调查问卷、Fried衰弱表型、Ohkuma问卷和容积-黏度吞咽测试进行调查。结果 养老院老年人吞咽障碍与误吸的发生率分别为44.2%、12.3%。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吞咽障碍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 > 8.437, P<0.05)。男性吞咽障碍与误吸的发生率均高于女性(χ2 > 4.060, P < 0.05)。男性口腔期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食管期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女性(χ2 > 20.830, P<0.001)。患有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的老年人以口腔期功能障碍为主(χ2=27.579, P<0.001),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老年人以咽期和气道保护功能障碍为主(χ2 > 20.241, P<0.01)。结论 养老院老年人吞咽障碍与误吸发生率较高,不同性别、基础疾病间的吞咽障碍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自制前列腺电切手术专用保暖套装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该研究制作的前列腺电切手术专用保暖套装由上衣和裤子2个部分组成。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某三级医院进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120例患者为应用对象,按手术通知单的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试验组采用自行制作的前列腺电切手术专用保暖套装,对照组采用传统病号服。观察两组在前列腺电切围手术期医护人员及患者对保暖套装的满意度、围手术期非手术部位衣裤与皮肤接触面积。结果 试验组医护人员对保暖套装操作便捷、节时省力、保护隐私3个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766,9.003,9.163,P<0.05);试验组手术患者对保暖套装穿着方便、热舒适度及保护隐私3个方面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312, 8.802,9.869,P<0.05);试验组围手术期非手术部位衣裤与皮肤接触面积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08,P<0.05)。结论 前列腺电切手术专用保暖套装穿脱简便、保暖性强、隐私保护到位,有助于提升患者前列腺电切手术的热舒适度及满意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月—10月在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610例老年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406例)和验证组(204例)。依据肠道准备质量,将建模组患者分为肠道准备成功组和失败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肠道准备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评分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 χ2检验及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 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BMI≥24、合并便秘、合并糖尿病、有结直肠手术史、首次进行结肠镜检查是老年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应的风险评分依次为2、2、3、2、5、4分,评分≥8分为高风险人群。建模组检验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 χ2=8.969,P=0.25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17(P<0.001),灵敏度为50.89%,特异度为79.59%。验证组检验结果显示,Hosmer-Lemeshow χ2=4.188,P=0.840;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0(P<0.001),灵敏度为48.38%,特异度为81.69%,正确率为71.57%。 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评估老年结肠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失败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汪玫  吴勇  凌桂爱  郑绍鹏 《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9):2358-2362
目的 评价身体约束缩减策略对改善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身体约束的效果。 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2月,选择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身体约束缩减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身体约束方法,比较两组身体约束时间、非计划拔管率、谵妄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等。 结果 113例患者完成研究,试验组57例,对照组56例。试验组和对照组身体约束率、非计划拔管率和皮肤异常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身体约束时间、谵妄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身体约束累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491,P<0.001)。试验组有创机械通气累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244,P=0.002)。 结论 身体约束缩减策略可减少ICU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身体约束时间,减少谵妄发生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失禁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本院收治的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后患者226例,筛选出排便失禁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40)、针灸组(n = 40)和观察组(n = 40)。术后1个月,三组均接受提肛锻炼,另外,针灸组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接受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共3个月。治疗前,治疗1、2、3个月分别检测各组大便失禁克利夫兰评分(CCF-FIS)、肛门直肠压力、盆底表面肌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前,三组CCF-FIS、肛门直肠压力、盆底表面肌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F < 2.943, P> 0.05)。治疗后,三组CCF-FIS均下降,肛门直肠压力、盆底表面肌电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F > 5.235, P< 0.01);不同时间点,针灸组和观察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优于针灸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疗效与肿瘤位置高低有关(χ2 = 5.230, P< 0.05),治疗后各时间点疗效与术中是否行盆腔自主神经保存术(χ2 > 5.657, P< 0.05)、术后是否增加放疗(χ2 > 4.329, P< 0.05)有关。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复发率(8.6%)低于针灸组(35.7%)和对照组(35.0%) (χ2> 5.976, P< 0.05),三组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针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直肠癌保肛患者术后排便失禁症状,促进肛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改良早产儿经口置入胃管置管长度的测量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在新生儿中心实施经口置入胃管的30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8月—2021年4月,经口置入胃管的155例早产儿作为试验组,胃管置管测量长度的方法为从患儿鼻尖到外耳廓中点2倍的距离;将2018年3月—2019年7月经口置入胃管的151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胃管置管测量长度的方法为从患儿鼻尖到耳垂到剑突的距离,比较两组胃管管端到位率、胃肠减压前3 d每日的引流量、呕吐发生率及胃肠减压总时间。结果 试验组经口置入胃管管端到位率为85.81%,对照组为15.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2.44,P<0.001);试验组胃肠减压前3 d引流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38、t=15.78、t=11.06,均P<0.001);试验组胃肠减压期间呕吐发生率为9.68%,低于对照组的20.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05,P=0.008);试验组胃肠减压时间为(6.90±3.57) d,短于对照组的(8.27±3.88)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4,P<0.001)。结论 采用改良的早产儿经口置入胃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能有效提高胃管管端到达理想位置的精准度,避免胃管管端位置过浅或过深,并提高胃肠减压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从诊断期到过渡期心理痛苦的变化轨迹,分析气质类型等因素对轨迹类别的预测作用。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于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集符合标准的乳腺癌患者一般资料和人格特征,并分别在手术前(T1)、化疗前(T2)、首次化疗后(T3)、化疗中期(T4)、化疗结束(T5)及化疗结束后2个月(T6)调查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使用增长混合模型识别轨迹类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 结果 本研究识别出3条不同特点的心理痛苦轨迹,命名为“持续高心理痛苦组”(5.3%)、“心理痛苦下降组”(57.2%)和“无心理痛苦组”(37.5%)。单因素分析显示,职业状态(χ2=6.508,P=0.089)、家庭人均月收入(χ2=5.237,P=0.073)和气质类型(χ2=40.382,P<0.001)与心理痛苦轨迹类别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气质类型是心理痛苦轨迹的独立预测因子,抑郁质的患者更可能存在心理痛苦,多血质的患者更可能无心理痛苦。 结论 乳腺癌患者从诊断期到过渡期心理痛苦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大部分患者能够达到良好的适应状态。气质类型能够预测患者的心理痛苦轨迹,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气质特点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2月—2020年9月采用凯斯勒10量表、抑郁自评量表、D型人格量表、疼痛灾难化量表和恐动症Tampa评分,对河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494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最终共纳入463例患者,恐动症发生率为38.2%,构建的模型数据拟合度良好。其中,疼痛灾难化对恐动症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61,P<0.001),抑郁对恐动症有直接和间接正向效应(β=0.162,P<0.001;β=0.063,P<0.001),D型人格和压力水平对恐动症有间接正向效应(β=0.144,P<0.001;β=0.186,P<0.001)。 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症发生率偏高,科研及临床工作者均应重视患者的疼痛灾难化、心理状况、人格及压力水平对其恐动症的影响,以便采取措施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深圳市龙华区预防接种门诊发生手足口病病原体污染风险的情况。方法 将深圳市龙华区获得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13个预防接种门诊纳入研究。通过试子采样法采集在候诊区内的椅子和洗手间内的非感应型水龙头的开关、疫苗接种台等区域的物体表层样本计200份,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标本病毒污染情况。分析不同采样环境、预防接种门诊面积、接种量以及建筑设置类型的病原体污染情况。结果 肠道病毒通用型阳性率为12.50%。不同采样环境、不同接种量门诊的肠道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081,P<0.001;χ2=17.073,P<0.001);接种门诊面积<300m2的接种门诊肠道病毒检出率明显高于接种门诊面积≥300m2的接种门诊(χ2=19.864,P<0.001),独立建筑的接种门诊肠道病毒检出率低于非独立建筑的接种门诊(χ2=50.726,P<0.001)。结论 预防接种门诊发生手足口病病原体污染风险不容忽视,合理建设预防接种门诊以及开展物表消毒处理可能是减少或避免儿童在预防接种门诊发生手足口病病原体污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抑制剂已被用于多种晚期肿瘤的治疗中,该研究旨在识别恶性黑色素瘤术后PD-1抑制剂单药辅助治疗患者早期疲劳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12月于河南省某三级肿瘤医院和吉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住院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癌症疲乏量表调查患者首次PD-1抑制剂治疗后1、2、3、4周后的疲乏现状,利用组基轨迹模型识别106例PD-1抑制剂单药辅助治疗患者早期疲劳症状发展轨迹,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早期疲劳症状发展轨迹的影响因素。 结果 识别出“疲劳缓解组”和“疲劳升高组” 2种早期疲劳发展轨迹。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各亚组在肿瘤部位、自理能力、休息后是否缓解、伴有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个数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疲劳症状休息后缓解[RR=0.026,95%CI(0.004,0.179)]、不伴有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RR=0.255,95%CI(0.181,0.361)]被归属为类型2“疲劳升高组”的可能性较小。 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术后患者PD-1抑制剂辅助治疗早期疲劳发展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护士应重视疲劳症状休息后不缓解、伴有其他免疫相关不良事件患者早期疲劳症状的评估和干预。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外健康管理程序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院外健康管理的应用程序,并验证其应用价值.方法 构建由患者版手机端、医护版手机端和电脑版管理端组成的"心管家"应用程序,应用于2017年4月—2018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某三级甲等医院出院的150例CHF患者的院外健康管理.将出院的15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设计内镜专用吸氧口垫,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设计的内镜专用吸氧口垫包括口垫、鼻吸氧管、口腔吸氧管等7个部件。便利选取2021年1月—2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120例因胆总管结石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使用内镜专用吸氧口垫,对照组使用普通吸氧管及口垫。比较两组口垫佩戴时间、SpO2波动差值、鼻导管移位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口垫佩戴时间为(20.58±2.43) s,对照组为(27.30±2.89) 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95,P<0.001);试验组SpO2波动差值为2.00%(1.00%,2.75%),对照组为3.00%(2.00%,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332,P<0.001);试验组鼻导管移位率为0,对照组为1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10,P=0.001);试验组医护人员满意度得分为(28.35±1.39)分,对照组为(26.48±1.5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33,P<0.001)。 结论 内镜专用吸氧口垫佩戴方便,能减少患者术中SpO2波动,降低鼻导管移位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及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智能化疼痛管理决策与质量监测系统在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收治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4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性疼痛干预,选取2019年7-12月骨科收治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42例为研究组,应用智能化疼痛管理决策与质量检测系统对患者实施疼痛管理,比较2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术后锻炼依从率、并发症发生率、足踝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数字疼痛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t=5.464,P<0.001;t=16.940,P<0.001;χ2=5.550,P=0.018),术后锻炼依从率、Morrey评分、MaryLand评分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χ2=9.217,P=0.002;t=12.906,P<0.001;t=10.687,P<0.001;χ2=6.717,P<0.001)。结论 智能化疼痛管理决策与质量监测系统能有效减轻患者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疼痛感,提高锻炼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