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12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22种抗菌药物的比较,评价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细菌的分离培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进行;细菌鉴定采用API系统和手工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判定按NCCLS标准执行;数据统计采用上海金仕达软件,统计学方法为卡方检验;质控菌株为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结果: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构成比为33.9%)最常见,其次为伤口感染(32.3%)和泌尿道感染(18.9%)。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最好(敏感率为91.0%),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氨曲南、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哌拉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活性(65.4%~86.6%),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呋肟、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青霉素类敏感性差(1.7%~34.7%)。值得注意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高于亚胺培南(71.7%);头孢他啶、头孢哌酮、氨曲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67.7%~83.5%)明显高于(P<0.005)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呋肟、头孢唑啉(1.7%~7.9%);哌拉西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72.6%)明显高于(P<0.005)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和阿莫西林—棒酸(1.8%~7.1%)。结论:临床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及时有效地切断耐药菌株的传播途径,降低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院内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在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中,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抗菌物质对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 用交叉条带实验方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8株白色念珠菌等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抗菌物质对白色念珠菌体外抑菌活性良好,第6和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率均达到了100%,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色素的菌株抗真菌活性显著优于不产色素的菌株.铜绿假单胞菌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绿脓素.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抗菌物质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5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BLIC)对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菌(RCAB)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K-B扩散法测定31株RCAB临床分离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株,不动杆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脑膜败血性黄杆菌4株,假单胞菌属3株,普罗威登斯菌属2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在6种RCAB,SCF对脑膜败血性黄杆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率分别为0.0%、10.0%和33.3%,TIM和TZP对假单胞菌属的耐药率均为33.3%,AMC对脑膜败血性黄杆菌的耐药率为50.0%,其它BLIC对RCAB的耐药率均高于66.7%。结论 TIM和TZP是对假单胞菌属.SCF是对假单胞菌属外的RCAB有效抗菌药物;普罗威登斯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对5种BUC的耐药最严重。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对某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变化趋势进行研究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 14 6株铜绿假单胞菌选用 12种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 ,实验采用K B法按NCCLS标准进行。结果 亚胺培南、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头孢他啶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 ( >70 %) ,铜绿假单胞菌最敏感的抗生素为亚胺培南 ( 86 3 %)。抗菌作用较差的抗生素为头孢噻肟 ( 6 8%)、头孢曲松 ( 11 0 %)。结论 某院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离株和耐药率逐年上升 ,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高燕渝  俞汝佳  吕晓菊 《西部医学》2010,22(9):1609-1611
目的测定多粘菌素B等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治疗药物选择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127株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米诺环素等12种抗菌药物的MIC值。结果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50为2μg/ml,MIC90为16μg/ml,多粘菌素与米诺环素也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50分别为0.5μg/ml与2μg/ml,MIC90分别为4μg/ml与8μg/ml。结论碳青霉烯类、多粘菌素B及米诺环素对临床常见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范露萍 《嘉兴医学》2000,16(1):42-43
为了解第三代喹诺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我们用试管稀释法和纸片药敏法分别测定了3种第三代喹诺酮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3种喹诺酮对铜绿假单胞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中抗菌作用最强为环丙沙星,其次为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7.
头孢他啶致终末期肾衰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头孢他啶(Ceftazidime)是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肠杆菌属等G-杆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对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亦具良好抗菌作用,对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由于其毒性轻微,临床上常用于急性重症感染的治疗。我们对终末期肾衰患者在替代治疗期间使用该药,有4例...  相似文献   

8.
产ESBLs菌及其它耐药菌对含酶抑制剂抗生素的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莲娜  米华  周鸿江 《广西医学》2001,23(6):1339-1341
目的 :比较不同含酶抑制剂抗生素对产ESBLs菌及其它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应用K -B纸片扩散法 ,分别观察阿莫西林 /棒酸 ,头孢哌酮 /舒巴坦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等 5种抗生素对产ESBLs大肠 ,产ESBLs肺克及绿脓假单胞等耐药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 :含酶抑制剂抗生素与不含酶抑剂抗生素对产ESBLs的大肠、肺克菌及阴沟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别 (P <0 0 0 0 0 ) ,但显示 :对不同的产酶菌 ,含酶抑制剂抗生素的抗菌活性不同 ;两组药物对绿脓假单胞作用无差异 (P >0 0 5 ) ,含酶抑制剂抗生素对绿脓假单胞无加强抗菌作用。结论 :含酶抑制剂抗生素对产ESBLs菌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 ,但对绿脓假单胞抗菌作用不明显 ,可能与该菌产酶类型有关 ,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2000—2003年主要临床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和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年来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数据进行研究。结果:2000年1月-2003年12月所分离的285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19株,占18.2%;目前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抗菌活性较强而敏感率高于’7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等。结论:4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胞塞肟,头胞哌酮,头胞哌酮/舒巴坦等主要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普遍下降的趋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单一或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芸香草等22种中草药提取物体外抑菌活性。方法:乙醇冷浸制备22种植物药材的乙醇提取物,观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制作用,用琼脂打孔法对其抗菌活性进行筛选,通过倍比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22种乙醇提取物中有6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白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有7种对MRSA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为15~27 mm,MIC为31.25~500 mg/L,MBC为250~2 000 mg/L,对白念珠菌、大肠埃希菌活性较弱。结论:芸香草、肉豆蔻等7种对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革兰阴性菌包括非发酵菌所致感染的重要抗菌药物^[1]。近年来,非发酵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日益严重。为了解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我们对5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测定,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临床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患者非重复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应用质谱仪、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Walkaway96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K-B法药敏试验作为补充。应用WHONET5.6软件和R×C表χ2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收集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3 657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共检出527株,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202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和环丙沙星等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ICU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检测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住院非ICU科室,除多粘菌素和哌拉西林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地区分离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趋势性改变,CRPA检出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1):994-997
目的了解河南省4所医院2012~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为本地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自动化仪器法对2012~2015年解放军第371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和解放军第153中心医院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2010年标准判断结果,WHONET 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分离铜绿假单胞菌1 796株,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32.6%)、呼吸内科(28.7%);标本主要来自于痰液(74.6%)和伤口分泌物(9.6%);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率最高(93.5%),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8.2%)、阿米卡星(76.2%);对哌拉西林耐药率最高(34.4%),其次为替卡西林/棒酸(34.1%)、氨曲南(30.7%)。2012~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2012~2015年,这4家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其耐药情况依旧很严峻,耐药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应定期监测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分离出的85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临床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与呼吸内科,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抗菌活性较强同时耐药率<30%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IPM)、阿米卡星(AMK)、头孢他啶(CAZ)等,但庆大霉素(GEN)、氧氟沙星(OFX)耐药率分别高达68.8%、70.6%,原来被认为抗铜绿假单胞菌较为有效的环丙沙星(CIP)耐药率也升至43.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高,建议根据药敏结果,采用有效药物单一或联合疗法,以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ICU肺部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4—2006年于本院ICU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的13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较敏感的药物主要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75.2%)、亚胺培南(71.4%)、头孢吡肟(70.7%)、头孢哌酮/舒巴坦(69.9%),耐药的药物主要有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头孢噻肟(93.2%)、复方新诺明(91.0%)。结论本院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形势严峻,建议临床医生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 ,CAM )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 (biofilm ,BF)的抑制以及对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CIP)的增效作用。方法 扫描电镜观察不同CAM浓度下铜绿假单胞菌BF的形态学变化 ;高氯酸 蒽酮反应物法定量测定BF的己糖成分 ;噻唑蓝法测定活菌数。结果  1/ 16最低抑菌浓度 (MIC)、1/ 4MIC的CAM对铜绿假单胞菌的BF主要成分己糖的合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加入CAM后CIP组的铜绿假单胞菌活菌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CAM具有抑制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的作用 ,并可增强CIP对菌膜中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我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ion-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细菌耐药的现状.方法 无菌条件下收集2010年7月~2012年3月我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100例下呼吸道分泌物并进行细菌培养,并测定培养所得菌株对常见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结果 共分离到菌株24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68株,革兰氏阴性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主要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低.亚胺培南对肠杆菌属有着较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53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杰  杨光叠  周建英 《浙江医学》2005,27(3):199-201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为临床常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对多数抗菌药物不敏感,即使对原来敏感的抗菌药物也易产生耐药.由于目前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日趋严重.且随着近年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等药物的广泛应用,该菌引起的院内感染日益突出.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特点、所产β-内酰胺酶类型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我们对53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其引起发病的临床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宜宾地区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率的变迁及耐药趋势,指导该地区医务人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方法:分析获自宜宾市第一、二人民医院2011年至2013年下呼吸道标本分离出的726株铜绿假单胞菌,比较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的变化趋势,及铜绿假单胞菌12种抗菌药耐药趋势。结果:2011~2013年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为5.33%、4.86%、2.43%(P<0.05);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耐药率较高(>21%),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类耐药率较低(<2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较少;宜宾地区可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基糖苷类治疗可疑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相似文献   

20.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翼  童能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7):2979-2980
目的:观察和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检测2002年至2004年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判定标准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较高活性且耐药率<20%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可首选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