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文医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重视医师人文素质的提高是形成人文医学的重要举措。在医疗队伍中,专科医师作为年轻、富有朝气的医学人才群体,必将成长为医疗行业的中坚力量。随着专科医师队伍的不断扩大,有效地培养、优化这个群体的医学人文素质,形成良好的医疗环境,是研究者日益关注的问题。以继续医学教育为基础,逐步实现专科医师医学人文素质的优化不仅是实现专科医师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医院未来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2.
医学美容学是一门以医学美学理论为指导,以人体形式美法则为基础,通过医学手段或医学审美与医疗技术相结合的手段,来维护、整复和创造人体形态美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科,是医学美学应用系列中最主要的分支。医学美容是一种医学审美行为,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伴随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愚昧落后、封闭排外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李晖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1):152-153
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性,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在中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开设职业素质课程是行业发展及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而职业素质课程也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体验、感悟职业素养的环境与氛围,由学生自我建构,从感受职业素养、认识职业素养,到逐渐形成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李伊萍  张伟 《农垦医学》1998,20(4):258-260
当前正处于世纪之袍,社会迅猛发展,医学不断进步,医务工作者面临着新考验。新形势下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不断提高医疗行业职业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振兴提供一些见解。1.提氰医务人员职业过德素质的必史性1.l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及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不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疗卫生行业的纵、宽发展。重构医学生人文素质是医学学科发展、医学职业崇高性、医风医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医学生人文素质重构则需要转变观念,提高“两课”教学的时效性,重视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人文素质环境,培养医学生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10月31日,2012中国临床医师职业精神论坛在京举行。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医师职业精神的塑造与培养对于当前医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培养未来合格医师的关键。陈啸宏说,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学教育、医生培养和医疗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包括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一系列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表现。随着现代医疗体系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医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要求都受到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职业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弘 《中国病案》2010,11(1):64-64,F0003
学位层次多样化和培养模式多样化已成为国际潮流。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在具体要求上也应该有所区别。医学不但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人文科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体现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和人文社会科学属性相互融合的特点。因此,医师作为一种职业,不仅要有知识素养,还需要有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行为素养、语言素养、心理素养、性格素养等方面的素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教育应该是全面面向临床医学工作,立足于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人才。在加强生物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必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循证医学,加强与医师职业有关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教育,使临床医学研究生真正能适应社会对高级临床医学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超声进修医师培训中的人文素质培养是医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进修医师今后顺利开展医疗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在超声科的医学教学中,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只有利用各种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切实提高进修医师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医师医学人文素质相对偏低,医学人文教育无法实现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目的。因此,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培养医师医学人文素质,提高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进步和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医疗行业的发展也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医学研究生作为医疗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通过探讨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及重要性,分析我国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1.
整形及医疗美容医患纠纷处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赵永红 《中国医院》2009,13(2):65-66
整形与医疗美容是一门既要治疗又需要把美学相结合的专业学科,是有别于一般医疗行为的,整形患者的心理特点与其它专科的患者的心理特点也有着很多的不同。如何妥善处理整形美容专业的医疗事故和纠纷?已成为当今医疗美容界研究的课题。本文总结分析了整形和医疗美容发生医疗纠纷的特点、原因和处理医疗纠纷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医疗美容与医疗救治区别的基础上,探讨医疗美容纠纷与医疗救治纠纷在法律性质上、民事诉讼等方面的不同之处,以期为相关纠纷更加公正、合理地解决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本在界定“生活美容”、“美容学”和“医学美容学”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揭示了“专业美容”的两重性及美容及医学专业人员的职业分工,以及目前专业美容技术人员的两种培养途径的选择;同时还肯定了当代中国在医学基础上综合培养专业美容技术人员作法的国际领先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医学美容蓬勃发展,是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文化多元及学科进展的必然?医学美容事业具有提升人文?发展经济?融洽医患?创新技术及培养人才等重要价值?面对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医学美容机构?政府和社会以及医学院校共同努力,引导这项社会事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5.
医师职业精神对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具有重要作用,而明确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是深化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与培养的必经之路。目前,国际上对医师职业精神内涵的讨论热度仍在持续。本文对医师职业精神内涵研究的发展历程及最新进展进行介绍,从发展时期、国际权威机构解释、研究框架3个方面对医师职业精神研究的演变轨迹和特征进行总结与梳理,并对我国新时代医师职业精神的内涵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为医师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评价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6.
医疗美容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在阐述医疗美容服务与一般医疗诊治服务的区别的基础上,探讨医疗美容服务对人们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分析医疗美容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伦理难题和解决对策,提出应该对医疗美容伤害进行分级管理,并论述了建立医疗美容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要求口腔美容修复治疗的患者愈来愈多,口腔美容医学逐渐发展成熟.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美容修复治疗中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和医师应具备的素质修养.  相似文献   

18.
Public trust in the medical profession has declined and with it physician morale and well being. This has undesirable consequences for patients, physicians and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t academic medical centers. The recent upsurge of interest in professionalism may be attributed in part to a desire to regain public trust and restore the image and morale of the profession. The importance of professionalism led to a formal program being established at Mayo clinic that informs clinical practice, conducts educational initiatives and supports novel research into the topic. It may serve as a guide and templat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imilar programs promoting professionalism within academic medical centers.  相似文献   

19.
医院管理过程中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结合多年医院管理的实践,认为医院管理过程中的医疗服务、人文服务和情感服务是现代医院竞争的核心。医疗活动在意识、活动及规范三个层面构成的医德现象,是医学伦理学对医院管理和医疗行为研究的主要课题,通过人文管理实现人文服务正是伦理要求和医院管理者应当做好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医疗卫生职业精神是临床医师岗位胜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临床医师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及培养模式改革课题组采用德尔菲专家意见法,通过首轮问卷收集,初步得到国内医疗教育与管理领域专家对中国临床医师职业精神理论的认识情况和对现状的评价;由此对中国临床医师职业精神建设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