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冻融囊胚移植、冻融卵裂期胚胎复苏后行囊胚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冻融胚胎移植治疗患者共51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移植冻融胚胎类型分为3组。A组:冻融囊胚移植,共129个周期;B组:卵裂期胚胎复苏后行囊胚培养后移植,共123个周期;C组(对照):冻融卵裂胚移植,共266个周期。比较各组的临床结局及 A、B两组间新鲜周期胚胎和冻融周期的囊胚形成率和取消率。结果 A、B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70.5%、61.2%、42.3%;67.5%、58.2%、40.2%)显著高于 C组(53.0%、42.5%、23.1%)(P<0.05);3组间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第3天优质胚胎与冻融胚胎复苏后的囊胚形成率(62.5%vs.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新鲜周期第3天非优质胚胎的囊胚形成率(20.3%)(P<0.05)。结论冻融周期行囊胚移植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冻融卵裂期胚胎行囊胚培养后可获得较高的囊胚形成率和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
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积累体外受精冻融胚胎移植技术的经验。方法:对20例在体外受精形成的多个胚胎,在移植后将剩余胚胎全部冷冻保存,如本周期未获妊娠,在以后的周期再行解冻移植。结果:20例进行20个周期的冻融胚胎移植,获临床妊娠7例,临床妊娠率为35%。其中自然周期移植13例获临床妊娠5例,妊娠率为38.5%;激素替代周期7例,获临床妊娠2例,妊娠率为28.5%。首例冻融胚胎于2002年6月28日孕38周分娩一男婴,新生儿发育良好。结论:采取冻融胚胎移植可提高累积妊娠率,并可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多胎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廖花 《中国现代医生》2023,61(28):33-35
目的 探讨拮抗剂方案不同来源胚胎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赣州市妇幼保健院使用拮抗剂方案助孕并分娩的产妇2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移植胚胎类型不同将其分成囊胚组(n=100)与卵裂胚组(n=142);根据胚胎移植方式分为新鲜周期组(n=102)与解冻周期组(n=140)。比较各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孕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囊胚组与卵裂胚组、新鲜周期组与解冻周期组产妇在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妊娠肝内胆汁淤积、产后出血和胎膜早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组产妇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解冻周期组(P<0.05)。新鲜周期组的早产率高于解冻周期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低于解冻周期组(P<0.05);囊胚组的早产率显著高于卵裂胚组,男女性别比例高于卵裂胚组(P<0.05)。结论 拮抗剂方案来源的囊胚或卵裂期胚胎无论采用新鲜周期或解冻周期均是安全的助孕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胚胎冷冻时机对复苏后胚胎发育的可能影响,并分析移植胚胎数量和质量与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果的关系。方法:(1)将224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根据冷冻时间分为第2天(D2组)97例,第3天(D3组)127例两组,回顾比较解冻后两组的胚胎存活率、胚胎完好率和临床妊娠率等.(2)比较了移植不同胚胎个数(3、2、1个)和优质胚胎个数(3、2、1、0个)的临床妊娠率。结果:(1)D2组胚胎完好率为54.28%,显著高于D3组的40.65%(P〈0.05),D2组的胚胎存活率、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和流产率分别为82.57%、26.80%、13.01%、34.62%、11.54%,与D3组(82.17%、37.01%、17.66%、36.17%、17.02%)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移植3、2、1个胚胎分别可获得34.62%、26.47%、12.5%的临床妊娠率,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3个或2个优质胚胎的临床妊娠率没有差异,但其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只移植1个或没有优质胚胎组。结论:胚胎冷冻时机对早期分裂胚胎的发育潜能没有影响。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率与移植的优质胚胎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冻融囊胚周期解冻后体外培养的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首次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周期(FET)的患者,其中38个囊胚解冻周期在排卵或肌注黄体酮后4天进行解冻复苏,培养16~18 h后进行移植(16~18 h组),117个囊胚解冻周期在排卵或肌注黄体酮后4天进行解冻,培养2~3 h后移植(2~3 h组),对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原发不孕比例、自然周期比例、移植胚胎枚数、移植优质囊胚比例、移植日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等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原发不孕比例、自然周期比例、移植胚胎枚数、移植优质囊胚比例、移植日内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6~18 h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与2~3 h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16~18 h组的流产率显著高于2~3 h组(P<0.05)。结论解冻囊胚培养2~3 h移植,能够有效降低流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余柯达  毛佳婷  包云  柴娟  高辉  师帅 《浙江医学》2023,45(12):1274-1278
目的 探讨冻融周期中卵裂期胚胎与囊胚移植对妊娠结局及第二性别比(SSR)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9年 6 月至 2021 年 3 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的 977 个周期。根据移植胚胎的发育阶段分为第 3 天卵裂期胚胎组(D3 组,699 个周期)和第 5 天囊胚组(D5 组,278 个周期)。对两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和多胎妊娠率等妊娠结局及出生体重、早产率和 SSR 等新生儿指标进行比较。筛选临床认为与妊娠结局有关及单因素分析 P<0.15 的变量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与冻融周期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D5 组移植胚胎数少于 D3 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总活产率、单胎活产率和 SSR 均高于 D3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孕周和出生体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年龄>30 岁(OR=0.747,P<0.05)、移植胚胎数(OR=2.271,P<0.01)和囊胚移植(OR=1.843,P<0.01)是冻融周期临床妊娠的独立影响因素,囊胚移植是出生男婴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36,P<0.05)。 结论 冻融周期中囊胚移植在降低移植胚胎数的同时,可以提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因此,建议辅助生殖技术周期中早期胚胎培养至囊胚后再行移植或冷冻,但其可能会提高 SSR,对造成 SSR 偏移的具体因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附4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体外受精冻融胚胎移植技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47例在体外受精治疗过程中剩余胚胎或全部胚胎冷冻保存,未受孕后待自然周期行解冻移植。结果 47例患者进行47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获临床妊娠16例,临床妊娠率34%。其中自然周期移植获14例妊娠.激素替代周期(HRT)获2例妊娠。首例冻融胚胎于2004年3月18日孕38^ 3周分娩1女婴,新生儿发育正常。结论:冻融胚胎移植能提高患者累积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累积妊娠率。方法采用慢速冷冻、快速解冻的方法对69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的剩余胚胎进行冷冻复苏。分为2组,其中一组进行激光辅助孵化。对比2组移植情况。结果在69个冷冻复苏周期中,共复苏281个胚胎,成活171个胚胎,复苏率60.9%;复苏后移植66个周期,临床妊娠率27.3%(18/66),种植率16.0%(24/150)。激光辅助孵化组妊娠率35.5%(11/31),种植率20.5%(15/73);对照组(未行激光辅助孵化)妊娠率20.0%(7/35),种植率11.7%(9/77)。目前已分娩14个健康新生儿,1例流产,另有5例在妊娠随访中。结论冻融胚胎移植提高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单次取卵周期的累积妊娠率,激光辅助孵化可以改善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率和种植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妊娠率的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1月到2006年1月264位病人在本中心进行冷冻胚胎解冻移植264个周期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64个周期中有67个周期妊娠,周期妊娠率25.38%。妊娠组平均每次移植胚胎个数多于非妊娠组(2.84±0.57v82.45±0.82,P〈0.05)。移植1个、2个、3个及以上冷冻解冻胚胎的妊娠率分别为9.38%、18.67%、38.22%。其中移植3个及以上胚胎者的妊娠率高于移植1个和2个胚胎者的妊娠率(P〈0.05)。胚胎解冻后体外培养24h平均细胞数增长率≥50%者的妊娠率(34.43%)高于增长率〈50%者(17.28%),P〈0.05,至少移植一个胚胎细胞数在6细胞及以上的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移植胚胎细胞数小于6细胞的周期(35.85%vs16.67%,P〈0.05);移植Ⅰ级胚胎与Ⅱ级胚胎的妊娠率分别为35.26%、17.58%,P〈0.05。新鲜移植周期妊娠者其冻融周期妊娠率为42.86%,而在新鲜移植周期未妊娠者其冻融周期妊娠率为28.31%,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然周期、激素替代周期妊娠率分别为28.21%、21.30%,无统计学差异。LH峰日内膜厚度及类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移植胚胎的个数、质量、发育潜能、原新鲜周期的结局影响冷冻胚胎称植能否妊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治疗周期中d3移植和冷冻后剩余胚胎的体外发育潜能。方法对剩余胚胎继续培养至囊胚期,观察其囊胚发育率和质量,并分析治疗周期中剩余胚胎囊胚形成情况和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收集115个IVF/ICSI-ET周期中的603枚剩余胚胎,囊胚培养后获得了222枚囊胚(36.82%),其中优质囊胚49枚(8.13%);36个周期(31.30%)共获得53枚冷冻囊胚(8.79%);12例含有剩余胚胎来源囊胚的解冻移植周期,临床妊娠4例;≥6细胞、2PN来源胚胎囊胚形成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剩余胚胎有囊胚形成的周期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无囊胚形成组(P〈0.05)。结论根据d3胚胎形态学评分预测其发育潜能有一定局限性;通过囊胚培养筛选出剩余胚胎中具有发育潜能的并冷冻保存,是提高病人每个治疗周期可用胚胎数的可行方法;剩余胚胎囊胚形成情况可有效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辅助生育技术中,影响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探讨其与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三种不同方式准备子宫内膜,对妊娠率、流产率、单胎妊娠率、双胎妊娠率、生化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促排卵周与激素替代周期的妊娠率、流产率、单胎妊娠率、双胎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8mm有16个周期,妊娠率为43.75%(7/16);8-10mm有68个周期,妊娠率为30.89%(21/68);〉10mm有19个周期,妊娠率为68.42%(13/19),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移植日的子宫内膜厚度以及移植日血清中E2/P值对冷冻胚胎妊娠结局有影响,而移植前子宫内膜的准备方式对冷冻胚胎的妊娠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来曲唑微刺激促排卵新鲜周期与冷冻周期胚胎移植(ET)的结局。方法分析来曲唑促排卵后胚胎移植的460个新鲜周期与49个冷冻周期,比较ET日子宫内膜厚度、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等指标。结果两组ET日子宫内膜厚度无差异,新鲜周期雌二醇、孕酮水平显著高于冷冻周期(P〈0.01,P〈0.01),冷冻周期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新鲜周期(P〈0.05),两组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来曲唑微刺激促排卵新鲜周期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低于冷冻周期,来曲唑可能通过一定机制影响子宫内膜的容受性。  相似文献   

13.
江莉  李柳铭  袁华  翟丹梅 《广西医学》2006,28(5):636-637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提高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成功率。方法对49例在体外受精形成的多个胚胎在移植后将剩余胚胎全部冷冻保存,采用胚胎慢速冷冻和快速解冻法。结果49例进行53个周期的冻融胚胎移植,获临床妊娠11例,临床妊娠率为20.8%。其中自然周期移植32例获临床妊娠7例,妊娠率为21.9%;激素替代周期5例,获临床妊娠1例,妊娠率为20%,克罗米芬,尿促性素(hMG)刺激周期16例,获临床妊娠3例,妊娠率18.8%。结论采取冻融胚胎移植可提高累积妊娠率,并可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多胎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鲜胚移植与冻胚移植后单胎妊娠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进行比较,探讨不同胚胎移植方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10月至202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首次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单胎妊娠的3161名孕妇的资料,其中鲜胚移植1009名(鲜胚移植组)、冻胚移植2152名(冻胚移植组)。比较两组的基线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移植方案对妊娠结局及妊娠并发症的影响。结果:与鲜胚移植组比较,冻胚移植组分娩孕周增加(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P<0.01),剖宫产率(65.1%与50.7%,AOR=1.791,95%CI:1.421~2.256,P<0.01)、大于胎龄儿(12.7%与9.4%,AOR=1.487,95%CI:1.072~2.064,P<0.05)和巨大儿(5.4%与3.2%,AOR=2.126,95%CI:1.262~3.582,P<0.01)的风险也有所增加。在妊娠并发症方面,冻胚移植组早期流产率(18.5%与16.2%,AOR=1.377,95%CI:1.099~1.7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卵子玻璃化冷冻的原因及其技术在辅助生殖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 2018年10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卵子玻璃化冷冻的26例患者共27个取卵周期,分析卵子玻璃化冷冻原 因、卵子解冻后受精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26例患者27个取卵周期共冷冻卵子274枚,卵子冷冻原因主要包括取卵日男 方精子数量及质量差无可用精子、男方处于各种疾病急性期不适宜取精及男方因各种原因未能到场取精等。共19个周期行卵 子解冻,该19个周期共冻存卵子217枚,解冻后存活176枚,卵子解冻存活率81.11%,其中131枚卵子解冻后行卵胞浆内单精子 注射,正常受精98枚,正常受精率74.81%;卵裂88枚,卵裂率89.80%(88/98);共形成可移植胚胎53枚,其中优质胚胎36枚,优 质胚胎率36.73%(36/98)。15个移植周期共移植胚胎27枚,临床妊娠率为53.33%(8/15),活产率为33.33%(5/15)。随患者年龄 增加,与<35岁组相比,≥35岁组患者卵子复苏率(82.76% vs 74.42%,P=0.211)、临床妊娠率(77.78% vs 16.67%,P=0.041)及活 产率(55.56% vs 0,P=0.044)均呈下降的趋势。结论卵子玻璃化冷冻可作为不孕夫妻取卵当日因男方因素不能提供精子患者 的临床补救措施;卵子玻璃化冻融后的受精率、临床妊娠率结局良好,卵子复苏率与年龄存在相关性,女性≤35岁者冻卵能够获 得满意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陈洁芬 《中外医疗》2014,(13):24-25,27
目的探讨孕期保健操对孕妇及胎儿体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分娩方式等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在该院建卡定期产检并决定选择在该院分娩,要求阴道试产的240例初产妇按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产前检查及孕期保健知识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孕期保健操锻炼。观察两组分娩方式、自然分娩平均产程时间、孕期体重增长、新生儿平均体重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胎膜早破及早产等指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剖宫产率、自然分娩平均产程时间、新生儿平均体重、孕期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保健操能控制孕妇及胎儿体重,降低宫产率,促进产程进展且不增加胎膜早破及早产的风险,但对能否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还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进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 - ET)在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卵巢低反应患者采用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进行IVF—E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卵巢低反应患者共116个起始周期,9个周期因提前排卵或无卵泡发育而取消,周期取消率为7.76%;共完成107个取卵周期,74个移植周期。获卵总数为251枚,平均获卵(2.69±1.62)枚。获取成熟卵母细胞204枚,总受精176枚,正常受精163枚,总受精率为70.12%,正常受精率为64.94%。卵裂163枚,卵裂率为92.61%。生化妊娠1例,临床妊娠12例,取卵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1.21%,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6.21%,起始周期临床妊娠率为10.34%。胚胎着床率为11.29%。结论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可以作为使用常规控制性超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方案进行过IVF—ET治疗失败的卵巢低反应者的另一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冷冻胚胎复苏率和移植成功率的胚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个冷冻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周期的临床资料,按胚胎发育时间、冷冻前胚胎质量、复苏后胚胎损伤情况分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类各组间的胚胎复苏情况和(或)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受精第二天冷冻组与第三天冷冻组的胚胎复苏存活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胚胎中有优质胚胎者的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无优质胚胎者(P<0.05)。全部移植完整存活胚胎和混合移植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均显著高于全部移植受损胚胎者(P<0.05)。结论:冷冻前胚胎质量和复苏后胚胎卵裂球损伤程度是影响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