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目的研究淫羊藿苷次生产物淫羊藿次苷Ⅰ,宝藿苷Ⅰ和脱水淫羊藿素的制备及HPLC含量测定法。方法通过酸解法、酶解法或酸解-酶解结合法制备淫羊藿苷次生产物。建立HPLC法同时检测3种淫羊藿苷次生产物的含有量,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70∶30);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0 nm。结果硫酸水解淫羊藿苷可获得淫羊藿次苷Ⅰ,β-葡萄糖苷酶水解法可获得宝藿苷Ⅰ,酶解-酸解结合法可制备脱水淫羊藿素。该含量测定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98%,RSD在1%以下。结论该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得率高,产物分离纯化步骤较简便,纯化产物纯度高。HPLC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淫羊藿苷次生产物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淫羊藿属9种淫羊藿叶中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量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娟平  王忠东  孙文基 《中草药》2007,38(4):613-614
淫羊藿属Epimedium L.药用植物,在我国有29种,产于川陕者14种,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中国药典》作为淫羊藿药材的有5种,分别为淫羊藿、朝鲜淫羊藿、箭叶淫羊藿、巫山淫羊藿和柔毛淫羊藿,笔者在进行淫羊藿成分系统分离研究的基础上,对采集的川陕豫产9种习惯人药的淫羊藿品种,将其叶中的主要成分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的量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大部分品种朝藿定C量大于淫羊藿苷。  相似文献   

3.
鉴于淫羊藿苷元特殊的化学结构、广泛、突出的药理活性、较小的毒副作用等特点,表明淫羊藿苷元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用前途。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参考文献,对近年来发表的淫羊藿苷元的制备方法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深入开展淫羊藿苷元新制备方法及新药理活性的研究提供参考信息。通过对所查阅文献的分析和总结发现:淫羊藿苷元在淫羊藿体内含量极低,为淫羊藿苷的降解产物,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调节免疫、促进心肌细胞再生和分化、促骨质保护、壮阳、抗肝损伤及延缓肝纤维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随着国内外对淫羊藿苷元的新药效的发现,未来淫羊藿苷元的国际市场需求很大。因此高效环保地制备淫羊藿苷元的方法将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还缺少对淫羊藿苷元制备方法及药理活性研究的系统回顾与整理。淫羊藿苷元在很多方面较淫羊藿苷及淫羊藿次苷具有更强的药理活性,作为一种新的、低毒和高效的药物,淫羊藿苷元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为了指导淫羊藿苷元进一步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作者综述了近年来淫羊藿苷元制备方法及药理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发现寻找高效、适合产业化的制备方法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及发展方向。为大量制备淫羊藿苷元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充足的文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提取工艺条件下淫羊藿苷含量进行测定,探讨不同提取溶媒、煎煮时间、浓缩时间及温度、药材粉碎度对淫羊藿苷含量的影响.结果不同提取方法对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的提取率影响较大.结论本研究可为工业大生产中合理地提取淫羊藿活性成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黔岭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韩冰  沈彤  刘东  杨峻山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0):740-742
目的 研究黔岭淫羊藿(Epimedium leptorrhizum Stearm)。根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柱层析及硅胶制备薄层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光谱数据(IR,UV,MS,^1H-NMR,^13C-NMR)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其根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淫羊藿次苷(I),淫羊藿苷(Ⅱ),淫羊藿次苷C(Ⅲ),icariesionl-4‘-β-D-glucopyranoside(IV),朝藿定C(V)。结论 化合物I-V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巫山淫羊藿药材及饮片中朝藿定C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淫羊藿项下规定了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含量限度,但作者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发现,巫山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含量极低,达不到药典要求,不足以全面反映此种饮片质量。文献报道[1-3]巫山淫羊藿含有大量的化学结构与淫羊藿苷相似的黄酮苷类成分朝藿定C,它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7.
淫羊藿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淫羊藿免疫药理研究,淫羊藿血液学药理研究,淫羊藿心脑血管活性,淫羊藿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8.
淫羊藿活性成分促进骨细胞增殖分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以股骨头坏死为代表的各类骨伤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淫羊藿作为常用的补肾强骨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骨科临床并对治疗各种骨伤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但淫羊藿中何种成分行使功能,是临床用药及相关药品研发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淫羊藿总黄酮、淫羊藿多糖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均具有促进骨细胞增殖分化作用,其中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淫羊藿总黄酮在分子学领域的药理机制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上述成分可以通过控制骨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蛋白2(BMP2)以及骨保护素(OPG)蛋白的合成,在细胞因子水平解释了淫羊藿促进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内在机制,对于淫羊藿中含有的淫羊藿多糖及微量元素促进骨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研究学者只进行了验证实验,其深层次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以淫羊藿中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淫羊藿总黄酮、淫羊藿多糖以及一些微量元素为依据,综述各成分促进骨细胞增殖及分化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新药研发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淫羊藿总黄酮是淫羊藿主要活性成分,而淫羊藿苷是淫羊藿总黄酮中的重要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抗炎、抗肿瘤、抗骨质疏松、保护心脑血管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通过系统查阅中国知网、Pub Med、Springer Link等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收集淫羊藿总黄酮及淫羊藿苷对心血管保护作用方面的文献,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整理。发现淫羊藿总黄酮及淫羊藿苷保护心血管作用涉及抗动脉粥样硬化、抗高血压、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抗心肌缺血、抗心力衰竭等方面的作用,在细胞因子、细胞内信号通路层面对其作用机制也进行了不同深度的研究。本文内容详实可靠,为以淫羊藿总黄酮及淫羊藿苷为主要药效成分的新药研究提供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淫羊藿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淫羊藿免疫药理研究,淫羊藿血液学药理研究,淫羊藿心脑血管活性,淫羊藿抗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淫羊藿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小鼠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淫羊藿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提取物对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特征参数的影响不同.为探索其炮制用药的合理性,作者分别灌胃给小鼠淫羊藿生品、加热品以及羊脂油制品提取液,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量为指标,采用药理效应法得到时间-体存生物相当药量的关系.由DAS 2.0软件分析,比较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三者的达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等药动学特征参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油制品>加热品>生品.从而得出淫羊藿经加热后生物利用度提高,而辅料羊脂油进一步促进其体内吸收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淫羊藿对生殖及内分泌系统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生殖及内分泌系统的药理作用是淫羊藿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其临床疗效的重要基础,迄今已积累了较多文献。多数报道显示淫羊藿既有性激素样作用,也可作用于丘脑-垂体-性腺/肾上腺轴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从而上调性激素水平;对性器官、生殖细胞、性功能等也有一定影响。但不同或相反结论亦见诸报道,因此仍需切实深入的研究,以阐明其作用机理,并拓展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淫羊藿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淫羊藿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用植物新资源,质量评价,生态生理,分子鉴定以及资源保护和人工栽培等方面.其中药理研究尤为突出,包括淫羊藿对心脑血管、免疫系统、抗肿瘤、阻止骨疏松、抗衰老以及生殖系统等方面的作用.综述了淫羊藿各个方面的最新进展[1-5],并对淫羊藿的今后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的中药药理学研究发现,补肾药中的淫羊藿、补骨脂、杜仲、续断、肉苁蓉、鹿茸、仙茅和锁阳具有抗骨质疏松作用,可提高骨矿密度和骨矿总量,促进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本文将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加味二至丸治疗更年期女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BATMAN-TCM)筛选加味二至丸的成分和靶点;并通过相关数据库检索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得到加味二至丸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 3.6.1建立成分-疾病-靶点作用网络,然后使用STRING网站进行化合物-疾病共同靶点蛋白互作分析、运用Cytoscape 3.6.1进行可视化,并使用复合分子检测法(MCODE)分析重要模块;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加味二至丸38个成分和266个预测靶点,动脉粥样硬化靶点254个;通过韦恩图得到共同靶点52个,筛选出14个关键基因;这些共同靶点涉及炎症反应、调节胰岛素分泌、一氧化氮的合成调节等生物学过程;生物学通路包括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等22条信号通路。结论:加味二至丸可能通过雌激素受体调节雌激素水平,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机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淫羊霍苷对哮喘患者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25例哮喘患者的外周静脉血CD4+CD25+T调节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blot法研究不同浓度(3.13,6.25,12.5,25μg/L)的淫羊霍苷对CD4+CD25+T细胞IFN-γ表达的影响。结果随着淫羊霍苷浓度的增加,CD4+CD25+T调节细胞IFN-γ表达增加。结论淫羊霍苷对哮喘患者IFN-γ表达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提示淫羊霍苷可能通过影响IFN-γ表达来影响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酶法转化制备人参皂苷单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庆  郜玉钢  赵岩  何忠梅  臧埔  张连学 《中草药》2014,45(22):3356-3360
人参皂苷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延缓衰老、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活性,但不同皂苷单体在药材及其提取物中量不同,其药理活性亦有差异,量低而药理活性强的皂苷单体需大量制备,以满足医疗和科研需要。如何定向提高人参皂苷单体的量,酶法制备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技术,且利用该法有效定向获得人参皂苷单体进行了大量研究。就酶法转化制备人参皂苷单体进行综述,为人参皂苷单体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淫羊藿及其提取物总黄酮(EF)和多糖(EPS)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和细胞免疫(CI)的不同作用。方法:用皮质酮造成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抑制模型。结果:模型大鼠 HPA 轴和 CI 明显受抑。淫羊藿对受抑大鼠的 HPA 轴和 CI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EF 能明显提高 HPA 轴的分泌,对 CI 影响不大;EPS 能明显提高 CI 的作用,对HPA 轴无明显影响。结论:淫羊藿提取物 EF 及 EPS 对 HPA 轴和 CI 具有不同侧重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品种、产地淫羊藿多糖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不同品种不同产地淫羊藿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结果]不同品种淫羊藿多糖含量结果相差较大,其中朝鲜淫羊藿含多糖量稍高。[结论]淫羊藿不同品种产地多糖的含量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